第四章 特究生灭
第一节 生灭与性空
第一条 合破自性生灭
第一款 问自性空应无生灭
问:若诸法皆空,应无生无灭,以于性空中,何灭复何生。(十八)
若谓诸法皆自性空,则应无生无灭。汝说性空而有生灭,然于自性空中有何可灭及可生耶?
摄曰:若法自性毕竟空,彼法即应无生灭,以法必有自性时,方有可灭可生故。
第二款 答性不空则无生灭
第一项 就生灭非同时破生灭自性
答:一切法皆唯是空。何以故?
生灭非同时。
生灭非同时者,谓生灭不同时有。
摄曰:汝谓无性生灭无,实则有性无生灭:性生性灭岂同时。
第二项 破转救唯生
无灭则无生。
若谓唯有生者,破曰:无灭则无生,谓无灭中生不应理,以无无常性则无有生故。
摄曰:勿因生灭不同时,转许唯生而无灭;生灭原属相待有,无灭之生叵想象。
第三项 破还计生灭同时
应常有生灭。
又应常有生灭者,谓应常有生与无常性。
摄曰:倘因唯生理不成,仍计生灭同时有,应知同时性生灭,即是生灭常俱有,若法生灭常俱有,彼则究有抑为无!
第四项 破以别义救生灭同时而逼计唯灭
无生则无灭。(十九)
若谓无常性恒随法转,于生、住时不起作用,要至灭时方灭其法者,破曰:无生则无灭,谓无生时灭亦非有。若无灭,则无灭相之无常性,以无灭者,说是无常性不应理故。故唯应有灭也。
摄曰:若谓生住有灭体,故无所言唯生过,复以生住无灭用,故无生灭同时失;无用有体体同无,或亦灭时无灭用,若必灭时灭有用,则应离生唯有灭。
第五项 破唯灭
若谓即唯有灭。
答:无生时无灭。不从自他生,是故生非有:无生则无灭。(二十)
于无生时应无有灭。彼生非从自、他生,由此生非有。非有生者,即不生也。无生则无灭者,谓无生者则无彼生之灭,故彼灭即非有。
摄曰:应知自、他皆不生,无生岂能更有灭!
本颂十八:(问难)若诸法皆空,应无生无灭,
以于性空中,何灭复何生。
本颂十九: 生灭非同时,无灭则无生,
应常有生灭,无生则无灭。
本颂二十: 无生时无灭。不从自他生,
是故生非有,无生则无灭。
[分析]
此三颂分别针对“生灭都有自性”、“生有自性”和“灭有自性”进行破斥。
十九颂用的是归谬法。若“生灭都有自性”,于是生和灭都应该恒常不变,总是在生灭。但是,生灭不能同时并存,可见生灭不能同时都有自性。再考虑“只是生有自性”,如此则法法应该恒常生而不灭,还岂有其他法再生的余地?实际显然并非如此,故唯生有自性也不成立。二十颂是继续十九颂。再考虑“只是灭有自性”,如此则恒常是灭,哪里还有什么事物显现可剩下?所以,唯灭有自性还是不成立。
现代未必需要这样绕人的思维方式。只需要知道生灭等,是法相刹那变异连续变化经人为观待割裂而认定的几个阶段,既然都是观待而成的,当然不可能有自性。
海浪可以作为本颂十八、十九的某种模拟比喻。海浪起落人人可见,一般语义上说海浪生灭,为大众所公认。但若细究海浪则并不符合一般语义。任何一个浪头与其它浪头的边界不可能界定,任一浪头寻其起处也不可能。实际上,任一波峰都是在波群传播中“凭空”现起,又在传播中逐渐低落消失。此现象的物理解释很明确,不同波长的波浪传播速度不同,叠加起来的波形就是会这样改变。这也正说明对于海浪,说“生”说“灭”其实都不真实。
海浪也是心念的良好类比。肯深入禅修者,会观察到自己的心念,从形成到消失,非常类似浪头的演化,其“生”与“灭”都非一般语义上的意义。所以追求绝对断灭心念是错误的用心方向。然而,基本的止是必要的基础功夫,止能让心念流简化并减缓,给自己提供一个能够观察自心心念起伏变化的机会,从而体会并无生灭。
第二条 特破自性生
第一款 性生堕常断
复次:
有生性应常,无者定成断,有生堕二失,是故不应许。(廿一)
若有生性应堕常过,至无生时定有断灭之失。以说有生性犯上二过,故不应许有彼生也。
摄曰:若生有性见二失:有则应常无断故。
第二款 实续落异同
问:相续故无过,法与因已灭。
生与灭是相续故,无有常断二失,与因力已,其法乃灭。
答:此如前不成,复有断灭过。(廿二)
生灭非同时,我前已说,故许相续,如前不成。又汝相续,亦应有断灭失。
摄曰:有性相续非实同,则为实异勿妄救;实同仍同同时过,实异又落断常失。
本颂二十一: 有生性应常,无者定成断,
有生堕二失,是故不应许。
本颂二十二: (问)相续故无过,法与因已灭。
(答)此如前不成,复有断灭过。
[分析]
颂二十一说,生若有自性,则生就恒常不变,这是常见。若无显现则是断灭见。常断二见都是错见。
颂二十二。问难方说,生灭是相续,所以无过失。龙树说,这样的说法我在前面论述因生果一颂里已经反驳过了。
[小结]
需要注意和重申的是,生灭相续说法的错误,不是错在相续上,而是先错在将法界割裂为独立诸法,再错在将连续不可割裂的演变,割裂观待成前后相互独立的生与灭,于是无法自恰。
第二节 生灭与涅槃
第一条 生、灭与涅槃
第一款 性生性灭不得涅槃
问:佛说涅槃道,见生灭非空。
由见生灭,佛说涅槃之道,非为空性故。
答:此二互违故,所见为颠倒。(廿三)
此非见无生,是见生灭故。又见生与灭相逢,见灭与生相违,彼生灭二互相违故,故见生灭知成错乱。依生乃有灭,依灭乃有生,故唯是空。
摄曰:若谓佛说涅槃道,由见生灭非见空。然汝是见性生灭,并见互违故成倒。须知生灭皆无性,相依而有故唯空。
本颂二十三: (问)佛说涅槃道,见生灭非空。
(答)此二互违故,所见为颠倒。
[分析]
问难方认为,佛是见生灭非空而证涅槃,这显然是错误的。佛陀曾因见生灭,更准确地说是见生老病死等八苦,而求道,并非如此证涅槃。只见生灭是轮回而不是涅槃。涅槃非有无、生灭、净秽等观待割裂的二元对立方式所能表述。龙树的回答说,生灭互相违背,见有生灭是颠倒见,当然不可能是涅槃。
第二款 性不生灭即是涅槃
问:若无有生灭,何灭名涅槃。
若无生灭,何所灭故而名涅槃?
答:自性无生灭,此岂非涅槃。(廿四)
若性无生无灭,岂非即是涅槃耶。
摄曰:若汝必执性生灭,难我何灭名涅槃。本无性生与性灭,即此我许为涅槃。
本颂二十四: (问)若无有生灭,何灭名涅槃。
(答)自性无生灭,此岂非涅槃。
[分析]
涅槃一词在印度原文的字面意思是寂灭。所以问方说,既然无有生灭,寂灭是什么灭?这里隐含了一个名相与所指实事问题。一个名词其所指的意义,是有明确或者隐含的定义的。比如“猫”,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其意义是特指一种动物。换一个词,用“cat”也可以同样特指。这是所谓词的意义与内涵。同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可能指向不同意义,所谓一词多义。又,一个词,可以指向某个意义但此意义并无实际,比如兔角,其指向的意义在思维上可以理解,但并无实际事物对应。最后,一个词可能完全没指向。这点多数人易生误解,可以用戒烟为例说明。“吸烟”一词的意义指向某特定行为,此行为是实际存在的,是有为法,在生、住、灭中属于烟瘾的住。“戒烟”一词的意义也指向某种特定行为,此行为虽然在外相看不出做什么来,但在内心必须作意跟烟瘾习惯斗争,所以此行为也是实际存在的,也是有为法,在生、住、灭中属于烟瘾的坏灭过程。但是“戒烟成功”指向什么?戒烟成功就是不需要再做任何事而不抽烟,其实就是跟正常人一样,不做什么,也没什么特别处。所以“戒烟成功”本无意义,仅仅是跟抽烟、戒烟观待而假立的虚拟名相,用来作为烟瘾坏灭过程的结束。此虚拟意义更不指向任何实际存在的事物。按照《百法明门论》的分类,戒烟成功属择灭无为一类。有关无为法的更详细讨论在后边,见颂三十二。
对熟悉计算机的人,名相与名相所指的意义与实事,可以有个很好的类比:指针。指针有三种情况,1,指针可以指向一个地址,地址里有数据,类同牛角,名相指向一个意义,这个意义有实事。2,指针可以指向一个地址,但地址里没数据,类同兔角,名相指向一个意义,这个意义没实事。3,指针可以指向“非地址”,无意义。类同“戒烟成功”,其意义仅仅是因观待而虚设的名相,无真正意义,更不指向什么。
问方所说的灭,是某事物败坏消失的过程,隐含了存在某事物,该事物在败坏。但涅槃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一切法当体无生,当然无灭”,这是从某个角度对涅槃的描述,却也不是涅槃。所以,可以说“涅槃无生灭”,但说“无生灭是涅槃”就有问题。因为,如果说某某是涅槃,则已经非常明显地将涅槃与自我观待割裂成为对立两方,并把涅槃放到观察对象的位置——宾格——上去了。而涅槃无所指,不可仅仅放在宾格。所以对颂末两句,特别是其使用的句式,持一定程度的保留意见。
第二条 灭与涅槃
第十款 灭或不灭皆非涅槃
复次:
若灭应成断,异此则成常,涅槃非有无,故无生与灭。(廿五)
若谓灭是涅槃,则应成断。若是不灭,则应成常。是故涅槃非有、无性,无生无灭是涅槃。
摄曰:又汝见有性生灭,性灭涅槃应成断,涅槃不灭应是常,然实涅槃离有无。…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四章 特究生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