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论》初探▪P2

  ..续本文上一页时美味可口、消化时毒性发作,则苦不堪言。故说一切有漏净福,部是无常、都是苦因,行者不能求福。

  修善行者,须以无相般若指导自己的思想。什么是无相

  即於一切相不忆念,离苦,乐、舍二受。於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心无所著。通达一切法自性空寂,无依无寄、无有少法可得。

  二、《破神品》

  外道执有神我自性,不接受提婆提出的无相般若,故次破神我。此品主要破斥迦昆罗(数论)、优楼迦(胜论)的神我思想。迦昆罗主张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精神实体)与自性(物质实体二元。从自性生觉(又称大.指体内的觉知),从觉生我慢(自我意识),从我慢生地,水,火.风,空五大。以上八者为万物衍生根本,故称根自性。又从五大生色,声,香。味、触五唯、眼耳,鼻,舌.身(皮)五知根,语,手,足、生殖器、排泄器五作根及心。以上十六乃从他物昕生,故称十六变异。自性为纯质(喜)、激质(忧),翳质(合)三要素所构成。若使觉(内智)完成处於平衡状态,则不灭之精神实体,可脱离有灭之物质束缚而达到解脱。此时神我脱离自性而独存,显露本来之纯净。胜论之祖优楼迦立六句义,一实:为诸法之实体,即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种要素所依之实体。二德:即实体之能,指万物的性质、状态、数量等义,共有二十四种。三业:即实体之动作。有取,舍,屈,伸,行五业。叫同:又作有。指事物的共性,如实,德,业三者同为有,为诠智之因。五异:即事物的个性,如六句义之差异。六和会:五个独立的五句义,联系起来发生关系。在本品里,论主以无常的论点,破斥数论派的神觉合一,胜论派实有神常等谬论。

  三、《破一品》

  破神後,外道执有神所有。有一瓶等,是神所有,是故有神。此中有一是总相,瓶是别相。意谓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有一必有瓶,有瓶必有有一。譬如一人(总相),既是子亦是父(别相)。如是,总相亦是别相,别相亦是总相,是故有一。

  论主破曰:如你所言,则总别不异,瓶应是总相,不是别相。别相无故,总相亦无。因有别相,才有总相。若无别相,则无总相。总别都无,一切皆无。

  四、《破异品》

  破一後,外道执有三种异:一合异,如因陀罗骠求那。二别异,如此人彼人。三变异,如牛粪团变成灰团。

  论主破曰:若有一瓶,异各各无。谓瓶与有,一异者,此瓶非有非一。有与一、瓶异者,此有非瓶非一。一与有瓶异者,此一非瓶非有。如是则各各皆无。又如果说一切法是异的话,瓶无,有,一不应无;有无,一、瓶不应无;一无,有,瓶不应无。譬如此人灭,彼人不应灭。故说一切法是异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五、《破情品》

  六、《破尘品》

  破了一、异之後,外人故立情(根)尘(境)识(意)合,产生认识(知),故现前实有。

  论主破曰:若眼见色,然後知生,则此知何用?若目艮不见色,则因缘不合知不应生。又如果眼到色处,称为是见那末应该先见近色,後见远色,为什么现在近远一时见

  由此可知,眼不去色目艮若不去,则无和合。又眼若去色,为见己去

  为见未去

  若见巳去,眼巳先去色,见去何用)若见未去,眼属无知去复何用?

  在《破尘品》中,外道引用佛教语言作为论据。论主破斥其引文。

  外曰:色应现见,信经故。汝经言色名四大及四大造。造色分中,色入所摄,是现见。汝云何言无现见色

  内曰:四大非眼见,云何生现见

  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是四大非眼见者,此所造色,应非现见。

  这是数论派和佛教的对话。数论派引用佛经的语言论证自己的观点。论主对此予以反驳,就破除了外道对佛教的曲解。

  七、破因中有果品八、破因中无果品 .

  外道又以世间因果不可坏,来论证情尘实有。外人执因中有果,如泥中有瓶,泥是因,瓶是果,泥因经过陶师的加工,瓶成瓶果。事物的产生,各有因果,如作瓶取泥不取蒲。事物的存在,都有生,住,坏三相。

  论主破曰:汝说瓶从泥出,是因中有果。现在瓶坏了,应是无果。若瓶有生,住,坏三相,为什么不先住,坏後生

  若瓶未生故无破,如是住、坏皆先无後有,所以说因中无果。

  外人又问曰:若因中无果不是落於断灭见了吗

  论主答说:“续故不断,坏故不常。如谷子芽等相续故不断,谷子等因坏故不常。故佛说十二因缘生法,离因中有果无果,不著断常,行中道.入涅槃。

  破因中有果後,外人又执因中无果。

  论宅破曰:若因中无果,不应是泥中有瓶,缕中有布。相反地应该是泥中有布,缕中有瓶,而是事不然。又若因中先有果,先无果,则乳中应有酪酥等,为一因中有多果;酥中有酪酥等,为一果多因,如是则因果错乱。

  又在此二品里,外人认为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由前者产生後者。这一主张与譬喻师相同。又与有部认为有为法体相辗转面生的说法相同。故论主在破外的同时,也破斥了部派的谬论。

  九、《破常品》

  破有因法後,外人计有五种无因常法。1.虚空,2.时,3.方,4.微尘,5.涅槃。

  论主先总破云:你说的常法,为是有因

  为是无因?若有因,是无常法,不名常法。若无因说是常,亦可以说无常法。常与无常,相依相待而存在,有无常才有常,无无常,常将安在

  然後就五种常法,一一予以破除。

  十、《破空品》

  破常之後,外人执若诸法无相者,世间人都会不相信的。

  论主答说:诸法因缘所生,人们都会接受这一观点。须知因缘生法,即是无相,所以佛法与世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外人又执若都空,现在为何说善恶法教化众生

  论主答说:诸佛说法依俗谛、第一义谛,是二皆实故称为谛。加佛虽知诸法无相,然告阿难八王舍城乞食,随世俗故,小堕妄语。

  综观《百论》,初舍罪福,中破我後破—切法。破神故无人,破涅槃故无解脱。於诸法不受不著,闻有不著,闻无不忧。遣荡有无,毕竟清净。显露有既不存,空亦不立,非空非有之中道实相。理无不周,邪无不摧,这就提婆将此书名为《百论》的意趣所在。

  

  

《《百论》初探》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