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
法清
闽南佛学
佛教的信徒在世尊时代则有在家二众与出家五众,总称七众弟子。在家是优婆塞(居士男)、优婆夷(居士女),他们皈依三宝摄持五戒。住在家裹同常人一样经商,务农、婚嫁。出家五众是比丘(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受五百戒)、式叉摩那(将进入比丘尼的学法女)。沙弥(受十戒)、沙弥尼(受十戒)。这五众都必须剃发、单身、住寺。此事从古至今在中国皆是如此。然而在近代闽南佛教史上,添了一种---“菜姑”。菜姑则带着头发住於寺庙中过着同出家者的生活、长素食、单身。她们在社会上同是被人们尊为出家人,受到百姓的尊重。但是这对於外地的佛教徒则难解其义。因在佛教信徒史上从未见过有菜姑之名。时下闽南这种莱姑本应该会引起外界佛教研究的热门题,但遗憾的是至今甚少有人问津,就是编地方志者都惜墨如金。笔者做为一个初学的青年教徒对此抱着极大的好奇。佛教常道: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必有其因缘法,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自然形成。所以菜姑产生一定有其因缘,我走访了泉州,厦门、南安等地,企图是要通过一些老菜姑和老居士给我提供资料,但结局是尽兴而去扫兴而归,唯一是她们口口相传的回忆录。现在我只能根据她们的口述和一些有关此事的资料整理於下,希望能做为抛引玉,让大德法师们对此问题的注意,免得後人对此深感遗憾。
一、来源
“菜姑”是闽南的俗语,她的原名是“斋姑”。为何称斋姑
这有许多含义,“斋”在中国古汉语中亦有整洁之意。佛教中有“斋戒”,即是整洁身心。出家吃素叫“吃斋”。以此便知斋姑就是品行端正常素食的姑娘。所谓姑娘即单身的女子。由於她们长素食,而“素”与“菜”有关,後人就把她们称为“菜姑”。“菜”。在闽南语中比“斋姑”的语音更为顺口,故此就取代了斋姑。
菜姑的来源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
1.先天教演化而来
我访问了泉州、南安的一些老菜姑,她们都是说:闽南最早有菜姑住庙是南安五塔岩珠姑首创。但珠姑是何时因何事而住五塔岩成为菜姑
她们都未知其事。不过最後到泉州莫西寺与—位老菜姑的交谈总算有些头绪。老姑今年已经九十六岁,她十二岁到五塔岩出家,当时珠姑已经四十多岁(老姑无法回忆她确切岁数),珠姑是三十多岁到五塔岩。那麽老姑的九十六减去出家前的十二岁即等於等於八十四岁,再加上珠姑比她先出家十多年就等於珠姑出家到现在(1992)是壹佰左右年。也正是清朝宣统年间。老姑又说:她未到五塔岩前,就是贞女,和父亲相依为命。她经常去听“老莱母”讲说道理。後来五塔岩。性明和尚往生,岩裹无人,经乡亲介绍她就去住五塔岩。以此便知珠姑住岩的原因除岩裹无人外更主要一点是受。“老菜母”的影响方有离俗之念。老菜母是先天教的传教士。凡信仰者必须要拜菜母,做她的干女儿。菜母称信徒为“嗓子”。珠姑是由先天教而转入佛教,她的皈依师何人无法知晓。在五塔岩唯—能看到与她有关的文字记载是祖堂一个牌位:“重兴五塔岩贞女士法名西意字珠姑许氏长生禄位”。在此牌的两边分别是第二代的帖姑和第三代水姑。帖姑姓陈,法名方德;水姑姓苏,法名本根,皈依会泉老法师。泉州南安又有许多老居士及老姑都认为菜姑大都是从先天教演化而来。在此或许有人要间厦门的菜姑又是如何产生呢
我所调查到的厦门的菜姑亦多数是由先天、龙华、金童等三教而来。
先天教在清末民初,分虽从福州、莆田传入厦门。在各地建立组织。许多庵堂都由先天所建.如熟肉巷庆福堂,由先天建堂高珊瑚住持。抗日时高珊瑚迁往江头广福寺住。时由其女陈少华住持庆福堂。建国後少华姑明了自己所奉并非正教,於是弃邪归正。但还是存在不见男人的邪见(此是根据柳正松居士编写的《厦门佛教志》)。
先天教与佛教有许多相似处,如单身、素食。她们所拜的是老母娘娘。在民间对老母娘娘的信仰与观音是无别。所以在群众的信仰上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也似晋朝时佛教舆道教的合并都是因有相似处使俗人难以辨清。於是乎先天教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就成为佛教。
先天有许多规矩,其老母殿是极为神圣的地方。一般人是无资格踏人,只有在她们所规定下持诵几万遍《心经》(是佛教的经典),方可在老母殿前领一个道。若有领道者才能到殿前搞卫生或是烧香、磕头。她们平素不与外人来往,尤其是男人。不见男人是先天教的最大特色。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由於长期受儒家思想控制,人们存在“男尊女卑真”。儒家认为“妇女不嫁二夫”。丈夫若死就要:“喷泉路上为夫伴”。如此便是尽“忠”、“尽”“孝”。如若改嫁则大逆不道,将会受到社会的歧视。然而男人不但妻死可以重娶,而且在同时可以三妻六妾,有钱有势者又何止此敷。儒家甚至将妇女看成则与小人同等,如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最为难养。妇女长期受到政治歧视和经济压迫,苦难重重,其中不少妇女悲观厌世,走投无路。常言道:“什么地方有压迫,什么地方就有反抗。”所以先天教不见男人的思想也可说是封建社会妇人对男人的—种反抗。她们根据民间的观音信仰而塑造起老母娘娘。其实老母娘娘也是观音的替身,她们有意从佛教中区分开来。虽然借用佛教的菩萨(观音),经典(心经),形式(素食、单身),却接受不了佛教出家者的身份”圆领方袍。“所以她们的伦落人民间多数与中国传统封建迷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天教的门槛往往是巫婆出入的埸所。能进入先天教的亦有许多是由巫婆的卜卦牵引来的。一些父母生下女孩就深感不吉利,请巫婆为孩子算过去的命运是否舆家裹有克星。十个让巫婆看前世及卜卦算。“生辰八字”的,九个是要夭折或克死父母。没有知识的父母信以为真,不惜—切代价请求巫婆为孩子“通运”。最後巫婆便成为命运的裁判者,把这“克星”送到庵堂。有些父母问巫婆如何才能得到男孩,巫婆便会为她分忧,把女儿送给“圣母”做女儿。圣母若高兴便能得到男孩。曾记得有—家连生三个女孩,当第三女儿出生不久,她母亲就去请巫婆间“家运”,巫婆很细心的算了—番,最後告诉她:你的命中注定第三个是红花(巫婆将男孩叫红花,女孩叫白花)但是由於红花要来时到半途遇到狐狸精,被她夺去当儿子,送她的女儿来投生.所以你现在的三女儿是狐狸精的女儿。等她十六岁时先吃父亲,十八岁便吃母亲,二十岁即吃你的第一,二女儿。到二十二岁狐狸精就将她收回。这个母亲听这番话毛骨悚然,声泪俱下,泣跪在巫婆脚下,请求开恩,为她一家人“改运”。於是巫婆为好出主意,将小狐狸精烧死,但她狠心不足,只将她投入河裹。被好心人救起送到庵堂去。
先天教盛行的时期也正是处於封建王朝瓦解之际。到民国十五年以後,先天教逐步归顺於佛教。这项不可思议的事迹,会泉老法师有最大的功绩。会公於民国十年就开始在闽南各县的庵堂寺岩倡导禅净双修,农禅并重。当时泉州南安的庆莲寺、五塔岩,观音阁、朵莲寺等等都是在他鼓励下而立此芳规。厦门信先天教的庵堂由会公教化而皈依佛门者比比皆是,如功德寺、三实佛、净莲堂等等。
民国年间闽南许多小寺岩多是信先天教等,现就厦门例一些供参考。
(1)信先天教的:
佛顶寺一厦禾路後江埭706号
进明寺一曾厝安溪头下村-
海印寺一草埔尾16号後迁至佑福路32号
广福寺一禾山江头镇
功德寺——溪岸街2号
莲远寺一--公园东路114号
印月堂一原李仔山仙园路十二号之一,後迁到溪岸路162号
习德堂一原打索埕後迁顶井巷19号二楼
福和堂一—束澳顶澳仔巷4号
(2)信龙华教的:
修德堂——美仁前社95号
修德古堂——佑福路40号心德堂——鍾楼脚出米岩35号
源德堂——盬街7号龙华新堂——妙释北路4号
先天教等三种邪教是从福州和莆田传来。但至於他们是如何产生舆佛教究竟有何关系,目前笔者还很难确切的说明,有待探究。
2、与斋教有关
根据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秘密社会》一书载:斋教从源流上说,系白莲教的一支。是以奉吃斋诵经而得名。斋教在福建古田活动,据说是由一个叫刘祥兴的江西人传人。组织了菜会,刘祥兴通过鼓吹素食,在世时广修善因泛积阴德,死後就可以脱离世间进人天国。天国没有压迫也没有苦难,在天国享受无穷无尽的欢乐。一切都是美妙无比。利用这种教义吸收大量的信徒。菜会禁止杀害生灵;不许吃肉喝酒,吸烟和抽鸦片。他们有秘密的暗语和人会仪式。菜会的信徒大多是下层的贫苦民众,信教的目的有的纯出於信仰,有的則是为了现实原因,如戒抽鸦片等。菜会和其他秘密结社—样。也是个体现互助精神的民间秘密团体。他们在古田以社十五公裹山上的广善寺建立主要集合会点。1895年菜会在古田举行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反基督教会事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格局中,它的发展从侧面折射出教会势力的不断扩大,据统计到1895年古田地区有三四千人信奉基督教,同时教会势力的发展又舆清地方统治的削弱密切联系。在古田事件发生之前,菜会一教会———地方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已展开,菜会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壮大的。教士的报告表明,1895年初,古田舆毗邻屏南县至少有三千个斋教徒。
1895年7月,由於古田形势的发展,清方调遣军队开进古田,准备镇压斋教徒。7月31日,菜会各地约三百名信徒集会,决定焚烧、抢劫和杀死所有外国人,劫来的财物归公共所有,打出的旗帜“—定要战胜洋人的上帝”乘夜色由刘祥兴率领,向古田花山教会进发。次日晨,菜会冲进花山的传教士住宅,杀死11名英国人。
菜会的反基督教活…
《闽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