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

  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

  法清

  閩南佛學

  佛教的信徒在世尊時代則有在家二衆與出家五衆,總稱七衆弟子。在家是優婆塞(居士男)、優婆夷(居士女),他們皈依叁寶攝持五戒。住在家裹同常人一樣經商,務農、婚嫁。出家五衆是比丘(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受五百戒)、式叉摩那(將進入比丘尼的學法女)。沙彌(受十戒)、沙彌尼(受十戒)。這五衆都必須剃發、單身、住寺。此事從古至今在中國皆是如此。然而在近代閩南佛教史上,添了一種---“菜姑”。菜姑則帶著頭發住於寺廟中過著同出家者的生活、長素食、單身。她們在社會上同是被人們尊爲出家人,受到百姓的尊重。但是這對於外地的佛教徒則難解其義。因在佛教信徒史上從未見過有菜姑之名。時下閩南這種萊姑本應該會引起外界佛教研究的熱門題,但遺憾的是至今甚少有人問津,就是編地方志者都惜墨如金。筆者做爲一個初學的青年教徒對此抱著極大的好奇。佛教常道:世間萬事萬物的産生必有其因緣法,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自然形成。所以菜姑産生一定有其因緣,我走訪了泉州,廈門、南安等地,企圖是要通過一些老菜姑和老居士給我提供資料,但結局是盡興而去掃興而歸,唯一是她們口口相傳的回憶錄。現在我只能根據她們的口述和一些有關此事的資料整理於下,希望能做爲抛引玉,讓大德法師們對此問題的注意,免得後人對此深感遺憾。

  一、來源

  “菜姑”是閩南的俗語,她的原名是“齋姑”。爲何稱齋姑

  這有許多含義,“齋”在中國古漢語中亦有整潔之意。佛教中有“齋戒”,即是整潔身心。出家吃素叫“吃齋”。以此便知齋姑就是品行端正常素食的姑娘。所謂姑娘即單身的女子。由於她們長素食,而“素”與“菜”有關,後人就把她們稱爲“菜姑”。“菜”。在閩南語中比“齋姑”的語音更爲順口,故此就取代了齋姑。

  菜姑的來源基本上可分爲叁個方面:

  1.先天教演化而來

  我訪問了泉州、南安的一些老菜姑,她們都是說:閩南最早有菜姑住廟是南安五塔岩珠姑首創。但珠姑是何時因何事而住五塔岩成爲菜姑

  她們都未知其事。不過最後到泉州莫西寺與—位老菜姑的交談總算有些頭緒。老姑今年已經九十六歲,她十二歲到五塔岩出家,當時珠姑已經四十多歲(老姑無法回憶她確切歲數),珠姑是叁十多歲到五塔岩。那麽老姑的九十六減去出家前的十二歲即等於等於八十四歲,再加上珠姑比她先出家十多年就等於珠姑出家到現在(1992)是壹佰左右年。也正是清朝宣統年間。老姑又說:她未到五塔岩前,就是貞女,和父親相依爲命。她經常去聽“老萊母”講說道理。後來五塔岩。性明和尚往生,岩裹無人,經鄉親介紹她就去住五塔岩。以此便知珠姑住岩的原因除岩裹無人外更主要一點是受。“老菜母”的影響方有離俗之念。老菜母是先天教的傳教士。凡信仰者必須要拜菜母,做她的幹女兒。菜母稱信徒爲“嗓子”。珠姑是由先天教而轉入佛教,她的皈依師何人無法知曉。在五塔岩唯—能看到與她有關的文字記載是祖堂一個牌位:“重興五塔岩貞女士法名西意字珠姑許氏長生祿位”。在此牌的兩邊分別是第二代的帖姑和第叁代水姑。帖姑姓陳,法名方德;水姑姓蘇,法名本根,皈依會泉老法師。泉州南安又有許多老居士及老姑都認爲菜姑大都是從先天教演化而來。在此或許有人要間廈門的菜姑又是如何産生呢

  我所調查到的廈門的菜姑亦多數是由先天、龍華、金童等叁教而來。

  先天教在清末民初,分雖從福州、莆田傳入廈門。在各地建立組織。許多庵堂都由先天所建.如熟肉巷慶福堂,由先天建堂高珊瑚住持。抗日時高珊瑚遷往江頭廣福寺住。時由其女陳少華住持慶福堂。建國後少華姑明了自己所奉並非正教,於是棄邪歸正。但還是存在不見男人的邪見(此是根據柳正松居士編寫的《廈門佛教志》)。

  先天教與佛教有許多相似處,如單身、素食。她們所拜的是老母娘娘。在民間對老母娘娘的信仰與觀音是無別。所以在群衆的信仰上即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也似晉朝時佛教輿道教的合並都是因有相似處使俗人難以辨清。於是乎先天教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就成爲佛教。

  先天有許多規矩,其老母殿是極爲神聖的地方。一般人是無資格踏人,只有在她們所規定下持誦幾萬遍《心經》(是佛教的經典),方可在老母殿前領一個道。若有領道者才能到殿前搞衛生或是燒香、磕頭。她們平素不與外人來往,尤其是男人。不見男人是先天教的最大特色。這一思想的産生是因爲中國封建社會由於長期受儒家思想控製,人們存在“男尊女卑真”。儒家認爲“婦女不嫁二夫”。丈夫若死就要:“噴泉路上爲夫伴”。如此便是盡“忠”、“盡”“孝”。如若改嫁則大逆不道,將會受到社會的歧視。然而男人不但妻死可以重娶,而且在同時可以叁妻六妾,有錢有勢者又何止此敷。儒家甚至將婦女看成則與小人同等,如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最爲難養。婦女長期受到政治歧視和經濟壓迫,苦難重重,其中不少婦女悲觀厭世,走投無路。常言道:“什麼地方有壓迫,什麼地方就有反抗。”所以先天教不見男人的思想也可說是封建社會婦人對男人的—種反抗。她們根據民間的觀音信仰而塑造起老母娘娘。其實老母娘娘也是觀音的替身,她們有意從佛教中區分開來。雖然借用佛教的菩薩(觀音),經典(心經),形式(素食、單身),卻接受不了佛教出家者的身份”圓領方袍。“所以她們的倫落人民間多數與中國傳統封建迷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先天教的門檻往往是巫婆出入的埸所。能進入先天教的亦有許多是由巫婆的蔔卦牽引來的。一些父母生下女孩就深感不吉利,請巫婆爲孩子算過去的命運是否輿家裹有克星。十個讓巫婆看前世及蔔卦算。“生辰八字”的,九個是要夭折或克死父母。沒有知識的父母信以爲真,不惜—切代價請求巫婆爲孩子“通運”。最後巫婆便成爲命運的裁判者,把這“克星”送到庵堂。有些父母問巫婆如何才能得到男孩,巫婆便會爲她分憂,把女兒送給“聖母”做女兒。聖母若高興便能得到男孩。曾記得有—家連生叁個女孩,當第叁女兒出生不久,她母親就去請巫婆間“家運”,巫婆很細心的算了—番,最後告訴她:你的命中注定第叁個是紅花(巫婆將男孩叫紅花,女孩叫白花)但是由於紅花要來時到半途遇到狐狸精,被她奪去當兒子,送她的女兒來投生.所以你現在的叁女兒是狐狸精的女兒。等她十六歲時先吃父親,十八歲便吃母親,二十歲即吃你的第一,二女兒。到二十二歲狐狸精就將她收回。這個母親聽這番話毛骨悚然,聲淚俱下,泣跪在巫婆腳下,請求開恩,爲她一家人“改運”。於是巫婆爲好出主意,將小狐狸精燒死,但她狠心不足,只將她投入河裹。被好心人救起送到庵堂去。

  先天教盛行的時期也正是處於封建王朝瓦解之際。到民國十五年以後,先天教逐步歸順於佛教。這項不可思議的事迹,會泉老法師有最大的功績。會公於民國十年就開始在閩南各縣的庵堂寺岩倡導禅淨雙修,農禅並重。當時泉州南安的慶蓮寺、五塔岩,觀音閣、朵蓮寺等等都是在他鼓勵下而立此芳規。廈門信先天教的庵堂由會公教化而皈依佛門者比比皆是,如功德寺、叁實佛、淨蓮堂等等。

  民國年間閩南許多小寺岩多是信先天教等,現就廈門例一些供參考。

  (1)信先天教的:

  佛頂寺一廈禾路後江埭706號

  進明寺一曾厝安溪頭下村-

  海印寺一草埔尾16號後遷至佑福路32號

  廣福寺一禾山江頭鎮

  功德寺——溪岸街2號

  蓮遠寺一--公園東路114號

  印月堂一原李仔山仙園路十二號之一,後遷到溪岸路162號

  習德堂一原打索埕後遷頂井巷19號二樓

  福和堂一—束澳頂澳仔巷4號

  (2)信龍華教的:

  修德堂——美仁前社95號

  修德古堂——佑福路40號心德堂——鍾樓腳出米岩35號

  源德堂——盬街7號龍華新堂——妙釋北路4號

  先天教等叁種邪教是從福州和莆田傳來。但至於他們是如何産生輿佛教究竟有何關系,目前筆者還很難確切的說明,有待探究。

  2、與齋教有關

  根據中國社會史叢書《中國秘密社會》一書載:齋教從源流上說,系白蓮教的一支。是以奉吃齋誦經而得名。齋教在福建古田活動,據說是由一個叫劉祥興的江西人傳人。組織了菜會,劉祥興通過鼓吹素食,在世時廣修善因泛積陰德,死後就可以脫離世間進人天國。天國沒有壓迫也沒有苦難,在天國享受無窮無盡的歡樂。一切都是美妙無比。利用這種教義吸收大量的信徒。菜會禁止殺害生靈;不許吃肉喝酒,吸煙和抽鴉片。他們有秘密的暗語和人會儀式。菜會的信徒大多是下層的貧苦民衆,信教的目的有的純出於信仰,有的則是爲了現實原因,如戒抽鴉片等。菜會和其他秘密結社—樣。也是個體現互助精神的民間秘密團體。他們在古田以社十五公裹山上的廣善寺建立主要集合會點。1895年菜會在古田舉行一次有曆史意義的反基督教會事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格局中,它的發展從側面折射出教會勢力的不斷擴大,據統計到1895年古田地區有叁四千人信奉基督教,同時教會勢力的發展又輿清地方統治的削弱密切聯系。在古田事件發生之前,菜會一教會———地方官府之間的矛盾沖突已展開,菜會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壯大的。教士的報告表明,1895年初,古田輿毗鄰屏南縣至少有叁千個齋教徒。

  1895年7月,由於古田形勢的發展,清方調遣軍隊開進古田,准備鎮壓齋教徒。7月31日,菜會各地約叁百名信徒集會,決定焚燒、搶劫和殺死所有外國人,劫來的財物歸公共所有,打出的旗幟“—定要戰勝洋人的上帝”乘夜色由劉祥興率領,向古田花山教會進發。次日晨,菜會沖進花山的傳教士住宅,殺死11名英國人。

  菜會的反基督教活…

《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