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对方就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吗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论做什么事情,人们的主观愿望都是代替不了现实的。无线电波所蕴含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传播到无穷远的地方,因为它的能量强度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直至最终消失。正因如此,对于外星智慧的问题,加利·库尔特先生才坦率地承认——“我们可能会知道,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就象当初的恩格斯承认“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化学光线在蚂蚁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③一样,毫不犹豫。
美国此次所制定的赛迪计划,是要通过设在波多黎各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天文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宋对类似刁;太阳的星体进行“最细微”的探测——通过“对整个天空进行探测”和“有目的地实施搜寻”这两步的同时展开来寻找“非天然的可能是由有智慧的生命所发出的信号”。虽然它成功的希望很是缈茫,但万一有智慧的外星生命真地发来了信号,“如何回答这个信号”将是科学家们那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们知道,几何学中的“两点决定一直线”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空间问题,也同样适用于时间问题:只有了解了过去。把握了现在,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而掌握未来。因为在一个点上可以通过无数条直线,如果否认了历史和现在所拥有的对未来的共同的决定作用,如果完全抛开历史而只从现在着眼,或者只从历史的一瞬出发而不顾现在去妄谈什么未来,就只能是自欺欺人。由于时间不等人,科学家们如果不能对收到的信号作出及时的反应,就不可能避免差错的产生。而即使这一点不成问题,面对万年之前所发出的信号,科学家们也不可能作出精确的判断,因为对方不可能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比光速还要快的运载工具,人们就可以象观看电影一样饱览历史的风采,只不过时间是倒序的。理由很简单,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发光的,它们的光波又在不停地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辐射着,假如人们能够赶得上某个时期的某种光波,那么产生这种光波的事物的形象就会历历在目了。
如果这种假设能够成为现实的话,无疑,将会对寻找外星人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问题在于,对科学家们来说,要想找到一种超光速的物质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更不用说要利用它去制造什么运载工具了。即使这些问题都获得了解决,即使人们都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宇宙航行之中,大家又能为之奋斗多久呢
就算人们都能长命百岁,就算这种运载工具的速度是光速的千倍万倍,地球生命初成的情景也是不会有人目睹得到的。
同样,用这种方法也不可能使外星人的问题得以解决,因为人们即使可以每秒钟跨过一个星系或星云,也是穷尽不了无边的宇宙的。
与此同时,世上所有的声音也在不断地向周围传播。当人们乘坐那种超光速的运载工具进行航行的时候,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听完了从现在到汉秦时的声音,而眼前的影像却还停留在民国或者更近的时期。如此强烈的时间差,谁能从中正确地了解历史呢
人们又如何去区分哪个是现在的事物,哪个是过去的事物呢
如同快放录音带时的声音要比正常速度时高一些一样,进行星际航行的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强度也肯定会随着自身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增高。由于光速至少是声速的八十七万倍,而人们的飞行速度又大大地超过了光速,因此,飞行中的人们所遇到的声音强度就会高得无法比拟。如此强大的噪音,很难想象,有谁可以承受得了。即使人们闯过了这一关,但在一瞬即逝的环境中,人们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有思索的余地的。如果是这样,人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就不但失去了积极的意义,而且还会由于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而污染我们的生存空间,危及我们的自身安全。
当然,这种情形只是我们的假设,真正发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太空垃圾已经产生)。因为光和声之所以能够传播,是因为它们具有能量;而能量的传播过程乃是一个逐渐扩散并不断被别的物质所反射、所吸收的过程,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因本来特征的丧失而“不复存在”的。就象回声在空谷中传响过几次之后就会消声匿迹是由于被其它的物质所最终吸收了的缘故一样(如果想使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就只能给声源以更大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在同等的距离条件下,在旷野中讲话要比在丛林中省劲的原因所在),当声音(光或无 线电波)的能量消失之后,再想找到或追上它就无异于捕风捉影了。(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些能量的不存在,而完全是因为其在的方式已经转化。不论其存在方式如何,它都是不会消失或减少的, 因为宇宙间的物质的量是不增不减的。比如, 当白色的CuSO4粉末露天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变成蓝色的晶体,它的质量也增力。了许多。这时,如果对蓝色的晶体进行加热处理,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白色粉末。在这个过程中,细心的人就会发现,CuS04的状态与质量在变化前和变化后是一模一样的。原来,这是CuSO,与空气中的水份发生了物理反应的结果:/①CuSO, 十 5H20 二CuSO4·5H2Oj (自&粉末) (水气) (蓝色晶体)I②CuSO4·5H20 = CuSO“ + 5H,O+ (蓝色晶体) (白色粉末) (水气)物质是如此,以物质为基础的能量又岂能例外
狭义相对论力学的质能关系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具有质量m的物体就一定具有能量E,不论物体的存在方式如何,其能量E总是等于它的质量m与光速c的平方的乘积,即E=mc”。因为光速是既定的,所以质量的宁恒也就是能量的宁恒。)因而,人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自我愚弄。
尽管如此,许多人也还是对外星人的寻找工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它成功的机会并非绝对没有。
然而,科学家们如果真地找到了外星人,与之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情况又会怎样呢
很有可能,那时的人们又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其它的星球上还有没有拦命”
于是,不可避免地,同样的一个程序又展开了。
由于宇宙是无穷的,而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探索无尽的太空,即吏人们在那时所面临的困难与现在的相同:因为科技的进步会无形中“缩短”更为遥远的星体间的距离),人们也不可能给这项工作画上个完美的句号。而人们的这种远水不解近渴的举动对人类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苦恼——的解决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恐怕等不到有个结果,地球上的人类早就自我毁灭不知多久了。
不错,人们是为了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才不断进行这种努力的,但人们的科技手段到底有多少科学的成份呢
《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科学”一词时是这样说的:“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可见,凡是没有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学说或言论就不应是科学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不是十分地科学。如果当今人们所称的“科学”确实是利学的,那么它也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了,因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已经为人们所认识、所掌握了,不管事物本身怎样地进行运动变化,它的规律都是“相当稳定”的。否则,宇宙万有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而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也就只能是不可知、无法知和二无所知的了。可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在发展,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而能够促进其发展的人类也决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对于目前的任何一门学科,不论说它是“科学”还是“科学的”,都是不恰当的。
难道今日的“科学”就没有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吗
不!有的,肯定是有的。但这并说明不了它本身就是科学,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而人们的认识却总要受历史的、主观的条件限制,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比如一位科技工作者,通常,他只是在某一领域内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而在其它的方面,他很可能就是个外行了。即使是在其所专长的领域内,他的认识也仅只是对这个领域内的客观事物的近似的、相对的、一定程度的反映而已,决不是最后的、不变的终极真理,因而,他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是不可能与科学划等号的。经典力学所揭示规律只适用于对宏观物体的低速机械运动的研究自勺事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哪一门学科,人们都习惯地称其为“科学”,这无不充分地暴露出人们在科学问题上所存在的不科学态度。那么很自然,用这种并非科学的态度去探寻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又怎能避免瞎子摸象的错误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呢
三、“考证”的误区
诚然,科学家们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是值得称颂的,但他们自勺做法却是不一定可取的。因为对于外星智慧的问题,释迦牟尼导师早就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了我们(“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④),而科学家们却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站在世界科学的最前沿而自豪,相形之下,其不真地成了井底之蛙
居然连先哲在这方面的成果都一无所知,我们重视理性与智慧的求是之人又怎会拜倒在他们脚下呢!
也许,有些人也曾注意到了这一点,可就是不屑一顾,为什么呢
我想,这除了他们抱着自己那僵死的教条不肯放手的原因之外,恐怕最为重要的,还是他们“眼见为实”的心态在作怪。
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但有必要予以指出的是,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能亲眼所见而不相信或半信半疑的是大有人在的。况且,人们的肉眼所见到的东西未必都是可靠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自己所未曾见过的,也并非都不会存在,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试问,见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人有多少呢
又有几人亲眼目睹过美国宇航员的登月“表演”呢
显然,大多数世人都是没有这种缘份的,可是非常奇怪,人们都相信这是事实,为什么
原来,大多数人都是相当理智的,他们既不会盲目地否认一个事物,也不会随便地承认一个事物,而是喜欢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论证一件事物存在的可能性,从而由自己的结论出发,作出自己的选择,正如谁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祖先却无一例外地承认他们的存在一样。假如非要见到了自己的祖先才信其为有的话,那么这种人,要不是吃得太多了,就是聪明得过头儿了,否则,怎会不明事理到这种地步呢
芸芸众生,能够见于青史的才有多少
而青史中所谓的祖先难道是没有父母而自生的吗
如果他们也有父母,他们当了自己的祖先,他们的父母又如何安排呢
如果非要看一看自己的祖先,那么不论您想尽什么办法,都只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而已,虽然地球上的生命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倘若不见的就是没有,就是不存在,那么人类也就没有祖先可言了。可没有祖,又怎能有父
连父母都没有,自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因此.定要眼见为实的这种考证方法在有些时候是不一定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科学的亵渎与歪曲。然而在生活中,持此态度的人却多如牛毛,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不幸。
四 真知的门径
虽然考证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但是同别的东西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果不加选择地对周围的事物滥加考证,它就会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对于世人来说,许多东西是难以进行切身实践而只能从理论的角度去论证的,而人们的理论又往往是不很科学的,因而在这种理论框架下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弄清诸如宇宙和人生之类的漫无边际的事物的真相的。
不过,这种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人们也大可不必因噎而废食。
人们不是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吗
虽然通向绝对真理的途径不为世人所熟知,但毕竟还是有的——这就是佛学。
如果世人的那些并非科学的理论能够称得起科学的话,那么释迦牟尼导师的用宋揭示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的学说的体系——佛学就完全称得上是科学的科学,因为它既不是凭空捏造的理论,又不是“对周围世界、社会生活的错误和虚幻的认识”⑤,更不是什么“反科学的世界观”⑥和“麻醉人民的鸦片”⑦,而是由释迦牟尼等无数的先哲们的实践所证实了的地地道道的科学。
人们只要乐意向佛经中去寻找,乐意象释迦牟尼导师那样用戒定慧的方法来息灭自身的贪嗔痴三毒,就肯定会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能同释迦牟尼一样,彻底地掌握宇宙、人生的真理,解脱尘世间的种种羁绊。届时,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工具,人们就可以逍遥宇宙了——“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⑧。(因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9))而这,科学家们行吗
没有达到大圆满之觉,知识再渊博,也决不会有佛的这种境界,因为它决不是用“科学”的手段所能够证明或实现的,“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⑩。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世人来说,佛的这种境界肯定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刁;可接受的。这也难怪,“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11)!假如人们都接受了佛学,不就都成了佛学家
那,科学家,谁去当呢
!(壬申年荷月,某即兴于野人居)
注释:
①本文根据的是VOA.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的一次《科技天地》节目的广插稿。文中凡是没有特别注明的相关引文,皆是出自此篇报道。
②出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式》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92页)。
③出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辩证法》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60页)。
①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体同现分第十八》。
⑤⑥出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的《高中各科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宗教》一节。
⑦出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第十三章·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一节。
⑧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⑨出自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54页)。
⑩出自《妙法莲花经·方便品第二》。
⑩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真知在佛门(能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