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知在佛门(能仁)

  真知在佛门——LiStened to the ViOce Of AmetiCa

  能仁

  闽南佛学

  古人云:万事开头难。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取决于人们认识的正确和观念的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就者固然可尊,但能够打破陈规而向依然时兴的旧的观念提出挑战的则更是可贵。本文的作者以一则科技新闻为题,通过对宇宙的真相,“科学”的不实、“考证”的误区进行丝丝入扣的阐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知在佛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作者却陡然住笔,将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留给了读者, 因为很显然,个中的三昧是决不能离开切身的体验而存在的。

  “考证”无知,无法尽知天下事;“科难晓。难求彻晓世间理。

  据报道,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美国宇宙航行局将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开始实施一项名为“赛迪(SETl)”的寻找外星人的计划。①

  这实在是令人兴奋!然而,对于它的实际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却无法盲目乐观或随声附和。为什么呢

  一 宇宙的真相

  众所周知.我们所生活的宇宙乃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既没有离开时间的空间,也不存在离开空间的时间。

  时间的迁流是必须靠空间的位置移动来显示的,离开了空间的位移,就无所谓时间的变化。假如地球、太阳等一切的物体自古以来就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了,更不可能有什么今天、昨天或者明天。既然天都不曾存在,四季又从何而谈起呢

  同样地,我们人类不也成了不能运动的僵死之物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人不是作为生物而存在,那么我们又怎会有少:比的变迁和寿命的长短呢

  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括非生物在内)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正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千差万别的运动,人们的时间观念的产生才成为了必然。

  由于时间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茫茫无际的空间乃是以永恒的运动为固有属性的,“物质没有运动是不可想象的”,②因而时间是无始无终而不会停止的,在空间(即事物)运动的同时,就是时间的运动,二者如影随形,难解难分。

  时间的无始无终和空间的茫茫无际明示我们,宇宙是无量无边的。虽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时刻处于生灭与变化之中,但作为一个整体,宇宙肯定是不生不灭、不变不易的,因为那不能离开物质的存在而存在的能量是守恒的,是不会有丝毫的增加或减少的。换句话说,如果宇宙间的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其实,物质的量是没有穷尽的,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进行的一种假设),那么不论其中的物质在作着什么样的变化。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都不可能有任何的增减(比如,在一定的条件下,水遇到了电流就会自动地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有趣的是,水电解之后所产土的两种气体的总质量却恰好与电解前的水的质量相等)。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运动或静止。说穿了,都只不过是一些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已。

  既然宇宙的质量不由其内部性质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毫无疑问,不管其中的物体是如何地生成、怎样的毁灭,宇宙都将永恒地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正是由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作用力的相互性的存在,才为我们揭穿运动中心论的谬误提供了可能。

  在当今的社会中,恐十白没有人会对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在自转的同时又在作着公转运动提出任何的疑问,而是一致公认,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运转;而地球又和其它的八个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作着椭圆形的轨道运动。虽然当今世界航天事业的成功似乎相当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就是这样呢

  我相当地怀疑。

  根据天文学家的说法,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约由二百亿个星体组成,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群体。

  既然是这样,既然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都需要公转,那么作为银河系一员的太阳系本身是否也需要这样的运动呢

  若其不必,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而如果需要的话,它是以何为中心呢

  我们不妨宋个这样的假定,即假定太阳系的公转是以银河系的中心为中心而进行的。可是问题又来了,银河系的公转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彻底穷源,最后的答案可能也只能是这样的:行星绕着恒星转,小星系绕着大星系,大星系又绕着更大的星系……星体越来越多,星系越来越大,到了“最后”,是众多的大星系以一个所谓的“特大星系”(或称“中心星系”)为中心而进行着公转运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这个“特大星系”的中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在。

  有了中心,就会有边际。可宇宙的边际又在哪儿呢

  如果确有边际,那么在宇宙的边际之外又当是问种境界呢

  是没有物质存在的绝对空间吗

  倘若不是,则有物质就有运动,有运动就有时间,二者的有机统一,其刁;仍是宇宙吗

  如果宇宙之外是绝对的空间,则二者之间定有明显的界限存在.而这可能吗

  如同容器中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一样,容器的本身又何尝能永久存在呢

  如果二者之间真有什么界限,那么宇宙也就只能象个永恒的不动不摇、不变不易的包含在绝对空间(即没有物质存在的地方)这个“容器”中的巨型球形物而有了自己的物质总量,从而违背了客观现实。倘若二者之间没有界限的存在,那我们又凭什么说,宇宙有内外之别、中边之异呢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公转运动是各个星体与星系所必需的,那么这个“中心星系”为什么就可以例外呢

  如果它可以,别的为什么就不行呢

  而如果它也需公转,则以“最后”相称的作法合适吗

  它的公转中心又是哪个呢

  其实,用不着费这个工夫,因为这个问题是不会有中心与边际的结果的。伟大的先行者释迦牟尼导师曾经在《楞严经》中指出:“内外不成,中云何立

  ”既然不存在宇宙的边际,想当然地,中心也就无从谈起。

  既然宇宙没有中心和边际,我们又怎能说,它会有限量的星体或星系呢

  可天文学家们却一再宣称:“宇宙里可能有一千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里则可能包含了几十亿个星体。”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他们同一般的人一样,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出发点是自己,假定不动的参照物是自己,能观察的也是自己,能综其终始的还是自己……自己,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自己的偏见中,又怎能避免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爱憎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一切呢!

  或许,这正是运动中心论者的可悲之处。

  二 “科学”的不实

  在所谓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地促使从们去探索那神秘的外部空间。于是,“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是宇宙间唯一的生命吗

  ”诸如此类,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为了同法国、阿根廷和前苏联等国家进行航天竞赛,争取成为第一个与外星智慧相接触的国家,美国才推出了这个赛迪计划。无疑,这是件好事,因为要想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就象此项计划的负责人——加利·库尔特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我们永远也不恰当地提出问题,永远也不利用我们最优越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去进行探讨,那么肯定地,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答案。”

  现在,问题是提出来了,可能否得以解决呢

  加利·库尔特先生坦诚地说:“这个任务当然是十分艰巨的,简直可以说,是在宇宙这一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捞针一样。”

  的确,单凭目前的科技手段,恐怕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我们知道,在生活当中,人们都习惯于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幅度称为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虽然有高有低,但它的变化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存在而不可能无止境地向一个极端发展(比如,声音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左右,而宇宙中最快的光的速度也才不过是每秒30万公里罢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物体速度的这种极限也就决定了物体的运动区域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即要想突破它的束缚而获得更大范围的自由是几乎不可能的。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头脑中就有了关于外星人的概念了——诸如月宫、天国等等。在中国,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可是,自从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月神拥抱过之后,中国人的这一千古梦幻就化成了泡影。其后。信心十足的科学家们又对太阳系中的其它星体进行过多次的探测、观察和研究,但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科学家们不仅没有发现任何有生命存在过的痕迹,而且还为世人平添了许多无端的争吵和遗憾。这,可能是科学家们当初所未曾料到的。

  虽然如此.但科学家们并未就此灰心。

  据说在八十年代初期,美国曾经向一个据认为是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当时距地球最近的星体发出过强大的无线电信号(这是世界上传播信息最为迅速的物质之一,它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以便证实科学家们的猜测。

  可是那个星体到底离地球有多近呢

  科学家们说,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音,至少需要两万年的时间。

  两万年,这是何等的遥远!地球人类的文明史才不过数千年而已,沧海变桑田的事就已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使得古今之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本来就存在着天渊之别的不同星体之间的事物呢

  汉字算是世界上较为稳定的文字了,可是能读得懂殷商甲骨文的现代人却少得可怜,何况那变化迅速的英语

  真不知两万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即使那边有高级的生命存在,并发回了信号,就算那信号是英文的,两万年之后的美国人也不见得就能弄懂。而如果它不是英文的,又当如何是好呢

  假如那里不存在有智慧的生命,或者有,但对方还没有发展到电讯的时代…

《真知在佛门(能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