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知在佛門(能仁)

  真知在佛門——LiStened to the ViOce Of AmetiCa

  能仁

  閩南佛學

  古人雲:萬事開頭難。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無不取決于人們認識的正確和觀念的更新。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就者固然可尊,但能夠打破陳規而向依然時興的舊的觀念提出挑戰的則更是可貴。本文的作者以一則科技新聞爲題,通過對宇宙的真相,“科學”的不實、“考證”的誤區進行絲絲入扣的闡述,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真知在佛門。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作者卻陡然住筆,將解決問題的廣闊空間留給了讀者, 因爲很顯然,個中的叁昧是決不能離開切身的體驗而存在的。

  “考證”無知,無法盡知天下事;“科難曉。難求徹曉世間理。

  據報道,爲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周年.美國宇宙航行局將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開始實施一項名爲“賽迪(SETl)”的尋找外星人的計劃。①

  這實在是令人興奮!然而,對于它的實際意義和潛在影響,我們卻無法盲目樂觀或隨聲附和。爲什麼呢

  一 宇宙的真相

  衆所周知.我們所生活的宇宙乃是由時間和空間所組成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既沒有離開時間的空間,也不存在離開空間的時間。

  時間的遷流是必須靠空間的位置移動來顯示的,離開了空間的位移,就無所謂時間的變化。假如地球、太陽等一切的物體自古以來就是固定不變的,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白天與黑夜的交替了,更不可能有什麼今天、昨天或者明天。既然天都不曾存在,四季又從何而談起呢

  同樣地,我們人類不也成了不能運動的僵死之物

  如果是這樣的話.人類與非生物又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人不是作爲生物而存在,那麼我們又怎會有少:比的變遷和壽命的長短呢

  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爲宇宙間所有的事物(包括非生物在內)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的。正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千差萬別的運動,人們的時間觀念的産生才成爲了必然。

  由于時間所賴以存在的基礎——茫茫無際的空間乃是以永恒的運動爲固有屬性的,“物質沒有運動是不可想象的”,②因而時間是無始無終而不會停止的,在空間(即事物)運動的同時,就是時間的運動,二者如影隨形,難解難分。

  時間的無始無終和空間的茫茫無際明示我們,宇宙是無量無邊的。雖然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時刻處于生滅與變化之中,但作爲一個整體,宇宙肯定是不生不滅、不變不易的,因爲那不能離開物質的存在而存在的能量是守恒的,是不會有絲毫的增加或減少的。換句話說,如果宇宙間的物質的總量是一定的(其實,物質的量是沒有窮盡的,這只不過是爲了表達的方便而進行的一種假設),那麼不論其中的物質在作著什麼樣的變化。物質在宇宙中的存在都不可能有任何的增減(比如,在一定的條件下,水遇到了電流就會自動地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但有趣的是,水電解之後所産土的兩種氣體的總質量卻恰好與電解前的水的質量相等)。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運動或靜止。說穿了,都只不過是一些局部的表面的現象而已。

  既然宇宙的質量不由其內部性質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那麼毫無疑問,不管其中的物體是如何地生成、怎樣的毀滅,宇宙都將永恒地存在下去。

  與此同時,正是由于事物運動的絕對性和作用力的相互性的存在,才爲我們揭穿運動中心論的謬誤提供了可能。

  在當今的社會中,恐十白沒有人會對太陽系中的各個星體在自轉的同時又在作著公轉運動提出任何的疑問,而是一致公認,月亮是地球的衛星。繞著地球運轉;而地球又和其它的八個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作著橢圓形的軌道運動。雖然當今世界航天事業的成功似乎相當有力地證明了這一認識的正確性。但實際情況是否真的就是這樣呢

  我相當地懷疑。

  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約由二百億個星體組成,太陽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的群體。

  既然是這樣,既然太陽系中的各個星體都需要公轉,那麼作爲銀河系一員的太陽系本身是否也需要這樣的運動呢

  若其不必,顯然是不合情理的;而如果需要的話,它是以何爲中心呢

  我們不妨宋個這樣的假定,即假定太陽系的公轉是以銀河系的中心爲中心而進行的。可是問題又來了,銀河系的公轉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徹底窮源,最後的答案可能也只能是這樣的:行星繞著恒星轉,小星系繞著大星系,大星系又繞著更大的星系……星體越來越多,星系越來越大,到了“最後”,是衆多的大星系以一個所謂的“特大星系”(或稱“中心星系”)爲中心而進行著公轉運動。這個時候,我們就完全可以斷定,這個“特大星系”的中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在。

  有了中心,就會有邊際。可宇宙的邊際又在哪兒呢

  如果確有邊際,那麼在宇宙的邊際之外又當是問種境界呢

  是沒有物質存在的絕對空間嗎

  倘若不是,則有物質就有運動,有運動就有時間,二者的有機統一,其刁;仍是宇宙嗎

  如果宇宙之外是絕對的空間,則二者之間定有明顯的界限存在.而這可能嗎

  如同容器中物質在不斷地變化一樣,容器的本身又何嘗能永久存在呢

  如果二者之間真有什麼界限,那麼宇宙也就只能象個永恒的不動不搖、不變不易的包含在絕對空間(即沒有物質存在的地方)這個“容器”中的巨型球形物而有了自己的物質總量,從而違背了客觀現實。倘若二者之間沒有界限的存在,那我們又憑什麼說,宇宙有內外之別、中邊之異呢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公轉運動是各個星體與星系所必需的,那麼這個“中心星系”爲什麼就可以例外呢

  如果它可以,別的爲什麼就不行呢

  而如果它也需公轉,則以“最後”相稱的作法合適嗎

  它的公轉中心又是哪個呢

  其實,用不著費這個工夫,因爲這個問題是不會有中心與邊際的結果的。偉大的先行者釋迦牟尼導師曾經在《楞嚴經》中指出:“內外不成,中雲何立

  ”既然不存在宇宙的邊際,想當然地,中心也就無從談起。

  既然宇宙沒有中心和邊際,我們又怎能說,它會有限量的星體或星系呢

  可天文學家們卻一再宣稱:“宇宙裏可能有一千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裏則可能包含了幾十億個星體。”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他們同一般的人一樣,在觀察事物的時候也自覺不自覺地犯了以“自我”爲中心的錯誤——出發點是自己,假定不動的參照物是自己,能觀察的也是自己,能綜其終始的還是自己……自己,人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自己的偏見中,又怎能避免以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愛憎標准去衡量周圍的一切呢!

  或許,這正是運動中心論者的可悲之處。

  二 “科學”的不實

  在所謂的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斷地促使從們去探索那神秘的外部空間。于是,“人類是從哪兒來的

  我們是宇宙間唯一的生命嗎

  ”諸如此類,就成了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

  正是在這種時代潮流的推動下,爲了同法國、阿根廷和前蘇聯等國家進行航天競賽,爭取成爲第一個與外星智慧相接觸的國家,美國才推出了這個賽迪計劃。無疑,這是件好事,因爲要想促成問題的解決.就要善于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就象此項計劃的負責人——加利·庫爾特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深深地知道,如果我們永遠也不恰當地提出問題,永遠也不利用我們最優越的科學與技術手段去進行探討,那麼肯定地,我們永遠也得不到答案。”

  現在,問題是提出來了,可能否得以解決呢

  加利·庫爾特先生坦誠地說:“這個任務當然是十分艱巨的,簡直可以說,是在宇宙這一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撈針一樣。”

  的確,單憑目前的科技手段,恐怕是難以勝任這項工作的。我們知道,在生活當中,人們都習慣于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的運動幅度稱爲速度。物體運動的速度雖然有高有低,但它的變化總是有一定的限度存在而不可能無止境地向一個極端發展(比如,聲音的速度是每秒鍾340米左右,而宇宙中最快的光的速度也才不過是每秒30萬公裏罷了),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物體速度的這種極限也就決定了物體的運動區域和人們的日常行爲——即要想突破它的束縛而獲得更大範圍的自由是幾乎不可能的。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頭腦中就有了關于外星人的概念了——諸如月宮、天國等等。在中國,人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可是,自從美國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和月神擁抱過之後,中國人的這一千古夢幻就化成了泡影。其後。信心十足的科學家們又對太陽系中的其它星體進行過多次的探測、觀察和研究,但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科學家們不僅沒有發現任何有生命存在過的痕迹,而且還爲世人平添了許多無端的爭吵和遺憾。這,可能是科學家們當初所未曾料到的。

  雖然如此.但科學家們並未就此灰心。

  據說在八十年代初期,美國曾經向一個據認爲是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當時距地球最近的星體發出過強大的無線電信號(這是世界上傳播信息最爲迅速的物質之一,它的速度爲每秒鍾30萬公裏),以便證實科學家們的猜測。

  可是那個星體到底離地球有多近呢

  科學家們說,從發出信號到收到回音,至少需要兩萬年的時間。

  兩萬年,這是何等的遙遠!地球人類的文明史才不過數千年而已,滄海變桑田的事就已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使得古今之語言、文化、風土、人情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本來就存在著天淵之別的不同星體之間的事物呢

  漢字算是世界上較爲穩定的文字了,可是能讀得懂殷商甲骨文的現代人卻少得可憐,何況那變化迅速的英語

  真不知兩萬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因此,即使那邊有高級的生命存在,並發回了信號,就算那信號是英文的,兩萬年之後的美國人也不見得就能弄懂。而如果它不是英文的,又當如何是好呢

  假如那裏不存在有智慧的生命,或者有,但對方還沒有發展到電訊的時代…

《真知在佛門(能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