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维摩诘所说经》的不可思议(涯舟)▪P2

  ..续本文上一页

  演培法师说:“如没有三十一位菩萨及文殊大土的亲托,根本就显不出维摩诘的境界高。因此,我们应以平等观来看这个问题,不可于中妄生分别谁高谁低。当知三十一位菩萨,各从不同的角度,体悟事物的法性,法性通一切处平等无二的。尽管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所表现的不二法门,则是平等一味,并无差别可言。(20)”口果说演培法师对此作深度的探究。那么,传灯法师《维摩经无我疏》中,则是侧重于广度上予以抉择:“此三十三大菩萨之所说法门,皆大觉之经常,无生之捷径。或以言而言其道,或以言而遗其言,或以无言而遗其言。夫至于无言遗言,道亦至矣。……道以言传,非言说而无以指其要,言为糟粕,非遗言的无以得其醇,遗言犹言,非默然无以会其致。是以会而归之,殊途同辙………”统观上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诸大菩萨所说之不二法门,于迹上虽有浅深之别;实则同为于平等空性流出,同为方便善巧,没有高下之分。

  二、不可思议迹

  (一)合盖现土

  世尊施现神通使五百宝盖合为一盖,并于其中,普现诸佛说法及山河大地等种种瑞象于庵罗会上,其直接因缘是宝积与五百长者子献盖于佛。至于宝积与五百长者子,都是“久已发无上心,而未修净土”的菩萨,僧肇法师接着又说:“所以宝积俱诣,如来现盖,皆启其萌也。(22)”这是说世尊现盖的因缘。什公进一步阐述此神变的意义有二点:“一者现神变无量,显智慧必深;二者献其所珍,必获可重之报,照因小而果大矣。(23)”演培法师则说:“诸盖合成一盖,是变多为少,亦即是显所修四无量等种种妙因,将能证得一真法界的理体。遍覆大干世界,是变小为大,显示所证的真如理性,遍充法界而无所不在,亦即显示因小而果大。(24)”从以上几位佛教学者所述,我们便可以知悉,诸佛及大菩萨现种种不思议神通变化,并非无由,究其根本,皆为众生做佛事。其次,现此不可思议神通,欲令众生产生仰慕心理,于大乘愿行生起信心,直趋涅槃大道。

  吉藏大师在《维摩经义疏》一书中,对此事迹,作了更深层义理的探求。他认为世尊合盖现土,具有五种因缘,即“一者即事受用,如合四钵成于一钵故也。二者合成一盖,现诸佛国,因此得说净土法门。三者欲开不思议宗,盖不阔而覆大干,土不狭而现其内;释加略阐于前,净名广敷于复,相成之道既彰,信解之心弥固。四者欲明诸法无决定相,多非空多,多可为一;一非空一”一可为多,令悟实相,未曾多一。五者表诸长者现在同悟无生,未来同成一法身果。(25)”

  (二)按地变净

  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26)”佛土本无所谓净秽,之所以有净有秽,皆是众生之心加以分别思量的缘故。再者,佛土之净秽尚依众生的业力果报而决定,如什公云:“佛土清净,阶降不同,或如四天王,乃至如六天者,唯补处菩萨生此国也。称适众心,故现国不同。螺髻所见如自在天宫者,复是见其所应见耳,而未尽其净也。下言譬如宝庄严佛国,始是释迦真报应净国,净国即在此世界。如杂,犹如下一器中,有二种食,应二种众生。(27)”此处除了阐述佛土净秽乃随众生业报之外,有一句话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即“净国现在此世界。”此世界本清净庄严,但众生则被身自业力所局限,妄生分别,故视之不同。至于世尊以是按地变其为“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实庄严土”,纯粹是还其本来面目而已。岂离此垢染的世界,另有庄严佛土可现

  舍利弗起疑佛土不净,世尊乃以是按地,现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仔细审察世尊按地变净不可思议神通的因缘,可归纳为三种:一、舍利弗因承佛威力,所以有佛土不净之念。并非舍利弗本人有这样的念头。要知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这些都是大菩萨悲济行,原非二乘贤圣力所能及的。但此欲明佛土本为庄严清净,其有美恶善丑,实出于众生本身的因缘。所以威神力使之起念,借此发言论的端绪,大做佛事。二、释疑证信。世尊知悉舍利弗生起“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之念,为言:“我此土净,而汝不见。”舍利弗听此话,虽然承认不见净土是自己的过错,但尚余余虑未消,且以为所见的佛土,实为“丘陵坑坎荆棘河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的。世尊为消除舍利弗的余虑及证信前所说,所以是按地为现净土。如吉藏大师云:“佛虽说净土,若无人证见,犹为难信。故次梵王释明有所见之人,证佛不虚。梵王虽见,身子不,犹言无事;故如来变土,成上佛说及梵王所见。(28)”三、二乘贤圣见净土而不睹,视如沙砾土石,实为生盲。其不见的原因,却在于心存染,意念分别高下。世尊为破其妄执,令起大乘净土愿行,得平等智,所以示现净土。

  (三)借座灯王

  舍利弗在本经中,虽然处于配角的地位,于此经弘扬中,却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如世尊按地变净及《香积佛品》维摩诘遗化人赴吞积请饭,都由舍利弗而起。此借座灯王一事亦因舍利弗动念而起的。经云:“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怵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生。(29)”有人据此,以为舍利弗念座是由于“年耆体劣”,这恐怕并不太符合经义。舍非弗此举亦无非是助维摩诘弘化而已。正如僧肇法师所说:“怵座独寝,旨现于此。舍非弗默然领玄机,所扣其兴端。(30)”此颇能契合本经的幽旨。

  由于舍利弗的念座因缘,维摩诘乃询问文殊师利,并施展神通力借座于须弥。此不可思议神通可有三个层次。维摩诘现不可思议神通力,彼佛遂遣诸师子座,此其一;其次,高度严净的三万二干师子座进入丈室,悉皆容纳,没有妨碍;再者,诸师子座对毗耶离等城也都没有影响,悉皆如故。

  若就丈室而论,此室内外皆不可思议。三万二干大师子座容纳于丈室,此时室内虽然变得“广博”,但外观并没有变大,“悉见如故”。如果说丈室内变大了,可是室外的相状尚为依旧;如果说丈室小,但它却能够容纳三万二千大师子座。此室真可谓不可思议!嘉祥大师就此事曾评论道:“高广之座,来入方丈小室,方艾小室,容高广之座,大小有增减,而容入宛然,故是不可思议也。(31)”

  推求维摩诘请座灯王的意义,可归纳为二点:一、现须弥灯王佛积聚无量无边严净功德,而成就的师子宝座于此丈室,为了使那些初起菩提心,尚未修般若行的初基菩萨,睹此胜状,心生仰慕,加深他们的志愿,得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欲借此请座之机,于现不可思议神通力,使此事迹广为流布.众生大做佛事。

  (四)请饭香积

  前面所说的借座灯王,及后面要论到的手接妙喜等事迹,都是阐明以大入小不可思议。此处,维摩诘遣化人赴香积请饭,却是阐明以包大小不可思议。如经云:“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赐。(32)”。再者,施展不可思议神通力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前者是默感,而这次却是遣化菩萨成事。

  维摩诘遣化菩萨赴香积请饭,广演佛事,以我利益二土众生。据此经次第,共有五类很生得大法等。一、使小乘圣者,回小向大,如经云:“愿得世尊所食之馀,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33)”二、令诸菩萨增益功德福慧。经曰:“彼有菩萨名维摩洁,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34)”三、使婆罗门、居士等人,闻香集此。同得法乐。经云:“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干大干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洁舍。(35)”四、诸天神亦闻香集此,共沾法乐。

  经曰:“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36)”以上所述四类,都是娑婆世界的众生。五、此类为来自众吞世界的诸大菩萨。经曰:“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37)”

  遣化请饭固然不可思议,而众食香饭更是不可思议。此会中大众,每人都饱食香饭,然钵中香饭,丝毫不见其少。所谓:“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搏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38)”其次,会众食后毛孔皆出微妙香气,并且身心快然,随适如竟,有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其后还至庵罗树园,佛与维摩诘等人,再次以毛孔之香广作佛事。

  至于娑婆、众香二世界净秽不一,众生劣胜不等,也是维摩诘遣化请饭的一大因缘。故僧肇法师云:“彼土因香以通大道,此国众生志意狭劣,故请香饭之馀,以弘佛国也。(39)”

  (五)、手接妙喜

  借座灯王是以大入小不可思议,请饭香积是以小包大不可思议。至于维摩诘以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接来此娑婆世界,则有二种不可思议。首先,妙喜世界广博而维摩诘之手狭小,而其手居然能够断取并接妙喜世界如陶家轮者。这是以大入小不可思议。其次,妙喜世界入此娑婆世界后,于此世界不见有迫隘狭窄,而妙喜世界也没有增大或减小,尚为如故。这是以大入大不可思议。

  诸佛及大菩萨所做所为,皆以利益众生为目的。由于他们具有不可思议神通,都能契合会处大众等因缘,善以对机说法,考察维摩诘此手接妙喜事迹,也具有五种因缘。一、舍利弗问维摩诘没生事,遂引发东方世界无动如来主事。二、佛为众说,维摩诘原为妙喜世界的大菩萨,为助佛弘化而来此娑婆世界。故会众对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心生仰慕,意欲得见。三、世尊为演佛事,劝告维摩诘为大众接妙喜世界及其佛菩萨等众来此。四、妙喜世界山川江河乃至菩提树、妙莲花等,都可为此娑婆众生作佛事。五、佛欲借此境,赞叹妙喜世界庄严微妙及诸菩萨行净,使此娑婆众生亦行此不可思议解脱之道,得佛国净土。

  三、结 说

  《维摩诘所说经》通篇呵凡斥圣,破小弹大,广为开显诸佛及大菩萨无方妙用的无碍法门。那些有所得之徒,又怎能测度得到这不可思议法门呢

  统观此经三处四会,佛及维摩诘等诸大菩萨广演此不可思议本迹,大致有五种目的。一、欲称叹诸佛菩萨解脱法门不可思议,使二乘贤圣及凡夫等众,虚心顶受,仰慕信行,得以续佛慧命,净佛国土。二、维摩诘已远得无功用心,化现神通说法,有所施为,任运即不假思量议度。既得此不二法门,又欲以此不二法门示与有所得之人,令契此门,同得解脱大乐。三、欲显示一切事物空无自性,皆为缘起地存在。女。经中所说的小能包大、大可入小等事,即说明大小没有绝然的固定性。四、本经欲开显二种人法:①二乘凡夫及有所得大乘者可思议的人法。②诸佛菩萨所行之境、能行之智、所说教门,并绝二乘凡夫有所得境界。这为不可思议人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此经广为阐发之不可思议,无论是本、是迹,皆是对可思议参称叹不可思议的,令二乘凡夫等众舍可思议而契入不可思议。既无可思议,亦无不可思议。因此此佛菩萨所行之道,非思议,非不思议。这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

  注一、《新修大正藏》(以下简称“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二七页下

  注二、《大正第三十八卷》、九O二页上

  注三、《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二八页上

  注四、《大正》第三十八卷、九二七页上

  注五、《大正》第十四卷、五三八页上

  注六、《大正》第三十八卷、九O五页下

  注七、《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五页上

  注八、《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五页中

  注九、《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五页下

  注十、《大正》第三十八卷、慧远《维摩义记》卷二

  注十一、《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二册、一O二二页

  注十二、《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九九页上、中

  注十三、《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二册、一O一八页

  注十四、《大正》第十四卷、五五一页下

  注十五、《大正》第三十八卷、九七五页中

  注十六、《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九九页下

  注十七、《大正》第三十八卷、九七五页中

  注十八、《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九九页中

  注十九、《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九九页中

  注廿、演培《谛观全集》第五册、一八九一一九O页

  注廿一、《SX字续藏经》第三十卷、三O五页下

  注廿二、《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四页上

  注廿三、《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二页上

  注廿四、演培《谛观全集》第四册、一一O页

  注廿五、《大正》第三十八卷、九二四页中

  注廿六、《大正》第十四卷、五三八页下

  注廿七、《大正》第三十八卷、三三七页下

  注廿八、《大正》第三十八卷、九三O页中

  注廿九、《大正》第十四卷、五四六页上

  注三十、《大正》第三十八卷、三八一页中

  注三十一、《大正》第三十八卷、八六九页中

  注三十二、《大正》第十四卷、五五二页下

  注三十四、同上

  注三十五、《大正》第十四卷、五五二页下

  注三十六、同上

  注三十七、《大正》第十四卷、五五二页中

  注三十八、《大正》第十四卷、五五二页下

  注三十九、《大正》第三十八卷、四OO页中

  

  

《论《维摩诘所说经》的不可思议(涯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