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增长,灾难必然消除。
四、远离恶道
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应该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善恶夹杂,也可以列入恶道)。
五、福报优厚
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之苦,那么就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
六、成就迅速
如果年高体弱,恐怕将不久于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狱,性命朝夕难保的人,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殊胜的果报,那么应该受持此斋戒。八关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为期,时间很短,但功德极为殊胜。经上说,优陀羡王夫人,病已垂危,临命终的前一天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
七、来世贵尊
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应该受持斋戒。《佛说普达王经》说,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
八、得生天上
要想来世求生天界的,应该受持此戒。经上说,有一天女,相貌极为庄严,容颜超群,天人见了都赞叹不已。释提桓因便问天女过去曾作过何种善事而获得此种福报。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语回答说:“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上,获此端正报。”
九、往生助缘
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应该受持此戒。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一日夜八斋戒,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
十、临终欢乐
《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
十一、得相好身
如果见佛相好,心生欢喜,想在来世获得这种庄严相貌,就应该持此斋戒。《长爪梵志请问经》说,有一婆罗门,问佛往昔曾作何种善业而获此种庄严好相。佛说持八分净戒(即八关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随从师父受持,都能获得此种果报。
十二、成佛道缘
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应该受此戒。《阿含经》说,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获得漏尽通,入于涅槃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随愿而成。
(三)受八关斋戒法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殊胜的菩提觉道。)
最上清净佛法众 (无上的清净的佛法僧三宝,众即僧也。)
我发广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愿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菩提心即自利利他之心。)
忏除一切不善业 (忏悔消除一切恶业。不善业,即恶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恶业消除,福德聚集)
先当不食一日中 (即过午不食)
后修八种长养法(受持八戒,能生长、培养善根福德)
(三说)
二、三皈(得戒体)
我弟子某某,惟愿阿阇黎(译为教授师、轨范师),摄受于我,我从今时(此时),发净信心,乃至(直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意为从此时发愿,直至成佛。)
誓归依佛,两足胜尊。(两足:指智慧、福德均具足圆满。胜尊:最殊胜的、受人尊敬的大导师。)
誓归依法,离欲胜尊。(归依佛法,可远离三毒五欲。)
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僧能持戒修行,可调伏烦恼习气。)
如是三宝,是所归趣。(这样的三宝,是我所趋向归依的。)(三说)
三、八戒(戒相)
我弟子某某,净信优婆塞(夷)(出家众称净信沙门),惟愿阿闍黎,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今天夜半)讫(至)于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在这段时间内),奉持八戒。
所谓: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非时食
七不香花曼庄严(装饰)其身,亦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我今舍离(舍弃)如是(这些)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三说)
四、回向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净化内心),令心喜悦(法喜充满),广修一切相应胜行(与戒相应的殊胜的定慧行持),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
我发无二最上心(一乘无上的大愿)
为诸众生不请友(不请友:菩萨是众生不需请求便主动相助的朋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殊胜的提愿行,是善人所行持的。)
成佛世间广利益(成佛的目的是广泛的利益世间的众生。)
愿我乘是善业故(乘:依仗。善业:善因。)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饶益:利益)
解脱众生三有苦 (三有:即三界。解救众生出离三界火宅。) (三说)
第四章 居士入寺礼仪
学习入寺规矩礼仪,目的是为了让初学的居士或虽久学而尚未熟悉寺院规矩礼仪的在家众能做个得体的学佛人。
威仪源于戒律,为三业大用,是每一位学佛人的行为规范,善用则能调摄修道者的心理,使身心都能精进而不放逸,从而安住于佛法中。若能依之修持,不但得以不恼乱贤圣,不恼乱六道四生,不造恶业,而且可以广修善业,广结善缘,修改习气。由此体会佛法的甚深微妙,慢慢减少过失无明,渐渐的积累功德,增长福慧,最后必能达到究竟清净安乐。
(一)拜佛、诵经
一、拜佛
1、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2、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3、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4、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一声“南无佛”种下的善根:在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僧团出家,佛陀正好外出了。在场的的阿罗汉弟子用神通查看他的前因后果后跟他说:“你不能出家的,因为你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不能收你,你还是走吧!”
这个老年人一听,就只好哭着离开。走了一想,自己这个命运也不好,这么大年纪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于是乎就想:“我自杀去好了,不要活着了!”他一念的诚心,佛陀觉察到就赶回来了,对他说:“你不要哭了,我许可你出家”于是这个老年人就跟着佛陀回来,佛陀就许可他出家了。
这众多的弟子就生了怀疑了,说:“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这个老年人,他根本就没有善根,佛怎么收他呢?”就请问佛为什么收他出家。
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这些弟子说:“你们这些阿罗汉,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你们就都不知道了。这个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外,是一个到山上去斩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只老虎,看见老虎,他就跑到树上去了,老虎就咬这棵树,要把树咬断好吃他。正在这棵树要断的时候,他着急了,就念了一声:南无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树了。于是等老虎走远了,他就下来回家去,没有被这虎吃了。所以他现在出家的因缘,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外,他念这一声南无佛的善根种子,现在应该发芽结果了,所以他就来出家修道了。”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说,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这个疑惑。
二、诵经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
《居士戒律与礼仪(清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