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极救危,这是文昌帝君的存心。特别是“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改过自新,我们就应当容纳他,帮助他。
二、广行阴骘。上格苍穹:“阴骘”就是我们做一切好事不必让人知道,不需要让社会大众表扬,一表扬所做的功德就报销了。做种种好事不让人知道,这就是“阴德”,又叫“阴功”。现代人做一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来表扬他;做坏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的罪恶就累积在那里。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远潜伏在那里,将来恶报不堪设想。佛菩萨教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所做的坏事、恶事,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这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善业累积在那里,往后的善报就厚,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作法。
三、印造经文。创修寺院:文昌帝君教导我们的这些话,全文不超过六百字,真有心要学、要效法的,应当将它背熟,应当字字句句去研究,深解义趣,努力奉行。里面有二句,我特别提醒诸位:“印造经文,创修寺院。”大家读这二句,千万不要以为是提倡迷信,我们要懂得它现代的意义。“印造经文”,经文都是劝善,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开悟的,应当要大力流通。“寺院”是讲学修持的处所,绝对不是提倡迷信。现在寺院里做的是什么,我们不必去理会。我们要懂得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场所,若里面经常讲经、研究讨论,研究如何将佛的教诲,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里;处事待人接物都不违背觉正净的方向、原则,这个寺院就是真实的道场。
四、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文里有“点夜灯以照人行”,这是在古时候;现在晚上灯火通明,我们应当怎么做?应当体会它甚深的意义。灯是表智慧,众生在迷暗当中,我们要帮助他们破迷开悟,这就是“点夜点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从前交通不便,遇到河一定要用渡船渡过去,现在交通便捷,也不需要了。我们现在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造渡船。佛讲经说法,就好比是渡船,从生死岸到涅槃岸;从六道轮回岸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岸。由此可知,“渡船”就是讲经说法。今天电视广播、国际网路就是“渡船”。我们利用这个好工具,将佛法、善法、破迷开悟之法,推荐给广大的社会群众,使他们看到、读到,都能觉悟过来,就是达到彼岸。
五、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后面有一些重要的开示,要特别记住。“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这两句话广泛的说,是决不可因个人利益而破坏团体,使团体不和;不能因我小团体的利益,破坏大社会整体的和睦,那就造极重的罪业。善人,我们一定要亲近;恶人,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远”不是说回避他、不理他,是不能学他;“亲近”是要效法他,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道业,才能真正如佛所说的“有求必应”。所以,“有求必应”不是句空话,它有很深的道理,有很善巧的方法。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懂得这些善巧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才能真正得到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乃至于求作佛、作菩萨,都能得到,没有得不到的。
【结语】
现前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都非常注重健康长寿,都希望自己能够减缓衰老。能不能做到?都做得到!命里没有的也能做到。袁了凡先生,算命的算他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并没求长寿,但是他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的寿命自然延长。希求中最困难的求寿命都能得到,何况其他。其他的比起寿命来看是小利;最大的利益都能求得,何况这些小利益?
功名富贵属小利,没有一样求不到。怎样求?我今天介绍诸位,一定要细心研读《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本书是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在台湾也很流行,很容易找到。佛陀教育基金会、景美华藏图书馆以及其他佛教的团体,都有流通赠送。诸位有需要可写信到这些地方,相信他们都会满足大家的愿望。所以,求佛求神也并不是完全迷信,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你明理、如理如法就不是迷信,是正信。假如你昧理不如法,那是迷信。迷信是不能满愿的,一定要遵循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契入这个境界。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真正契入的不多,原因在于有障碍,就是佛法常讲的“业障”。因此虽经历长时间修学,依旧不得其门而入。障碍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自私自利,佛法讲的“我执”、“烦恼障”,这些使我们不能入境界,得不到真实的功德利益。只要把障碍除掉,就有求必应。换言之,我们必须把观念转过来,从前起心动念都是为我,自私自利;从今而后,起心动念为社会、大众、一切众生,念头就转过来。念头一转,业障就消除;消除业障,自然就生智慧。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有求必应。
希望诸位同修遵循印光大师的教诲,认真读诵研究实行这三本书;然后你拜佛、拜菩萨、拜神,绝对是“有求必应”。
《附录》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弧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秧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谈因果 (净空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