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强调“发露忏悔”的妙用。
再者,当你把所犯的错误告诉别人以后,别人可能责骂或教导你改过的方法。让越多的人责骂我们,我们的恶业将来所受的苦报就越轻微。越隐藏罪恶,那罪恶将来所产生的果报也就越严重可怕。我们宁愿恶业早日报消减轻,而不愿将来连本带利加倍地报偿。
所以经上再三叮咛我们要时常忏悔,才能减轻罪业: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业。”——业报差别经
四、勇于改过
有过最好马上改,千万不要拖延。万一不能立即改过来,就必须订立一个期限来改。但一定要从今天就开始改,不要等黄道吉日了。因为改过是刻不容缓的,越快越好,以免时间拉长了,“夜长梦多”!
改过好比在心地上拔除杂草和砍伐毒树。只要我们一息尚存,纵使我们过去犯下了滔天大罪,我们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改过可以从事上改,也可以从理上或心上改。如我们砍伐树木时可以从枝叶上开始砍,也可以从树干或根部开始砍。从事相上改过,好比枝枝叶叶地修剪,今天改这个缺点,明天改那个缺点,后天又将改某一个缺点......这样子改过,当然很缓慢又很费时。因为这种改过的方法,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没有把病根切除,所以不是根本的办法。
改过最好先明白道理。譬如说要改掉杀生的坏习惯,先想一想:杀生有那些坏处?我为什么一定要杀生呢?不杀生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动物有多可爱?......,把这些问题想通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杀生了,不致于今天改杀鸡,明天改杀鱼,后天改杀蚂蚁......这么琐碎麻烦。
所谓从心上改过,当然是最直接了当的。因为一切过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只要一心向善,无有私欲,那就不会有过失了。也不必逐样检讨好名、好利、好色、好财、好怒等千百种过失,只要内心清净,自然一尘不染,万过不生。这叫做从根本上改过的方法。所以宗镜录第八十六卷上说:“假如一个修行人,时常喜欢坐禅,明白心中没有妄念,而且不执著一切内外境界,这叫做大忏悔。”(注廿二)华严经上也强调从心上澈底改过才是真正的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性本空由心造,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下面我们从“现代心理学”和“行为治疗”的新知识来谈谈如何革除坏习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这里把过失换成坏习惯,也是说得通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坏习惯,而且某些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
到底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革除坏习惯又有多重要呢?现代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会影响他的行为表现,不好的行为都是由于无知和自私来的。当他第一次表现不好的行为时,假如他没有察觉到它是一种坏的行为,或者只是察觉到而没决心立刻去革除,那么这种坏习惯很可能会再重复出现,而重复出现几次以后,该种行为就会有了一种“惯性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很强的行为势力,这就是坏习惯了。
一旦坏习惯形成以后,一种坏习惯也会引发另一种坏习惯。许多种习惯养成后就会造成一种个性或人格的特性。例如,有抽烟习惯的人就有烟腔的个性。言谈时嘴角看起来,就像个有烟癖的人。有了这种个性以后,就会影响他的命运。因为命运似乎是由无数种个性所造成的。
现在我们来谈谈革除坏习惯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察觉你自己的坏习惯。
当你有了坏习惯,你不但要正视它,而且要反省它。“反省”在改革坏习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所有的伟人们都时常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我们中国的曾子每天反省三次,而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这到底为什么呢?因为反省可以使一个人灵敏地察觉他行为的缺失和原因。平日为生活奔彼劳碌,如果每天不利用片刻的时间平心静气地反省自己的行为,那又怎么能发现行为的过失呢?
中国古代人每天检点自己的行为,做了一件善事便在缸里放了一颗红豆,起了一个坏念头便在缸里放了一颗黑豆,每天这样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缸里的红豆就越来越多,黑豆也越来越少,这就是反省的效果!
现代的心理医生也是常利用“反省”来改进人们的行为。举个著名的例子来说,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名叫邓肯(Duncan),他对廿三个高中生做了一个实验。这些高中生都犯了饮食过多、咬指甲、讲话尖酸刻薄、说脏话、或爱吃零食......等坏习惯。
邓肯首先帮助这廿三位高中生选定特殊的行为目标,譬如:每周所吃的零食不得超过一百五十元。然后发一张纸条给学生,要学生把每天改变行为发生情况和比率纪录下来,使学生察觉到他们吃零食的实况和时间。到底一周当中那一天最爱吃零食?为什么这一天吃得较多?一天中什么时刻嘴巴最馋?平时吃的是什么类的零食,饼干、糖果、健健美或养乐多?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周班会完毕自由活动时)这些爱吃零食的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心得,交换意见。
邓肯发现这个实验办法很有效。所以这个方法也被许多心理学家们广泛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方面。我们需要明白这个办法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它让那廿三位学生觉省他们的坏习惯。
察觉和反省是革除坏习惯的妙方。有些坏习惯只要察觉和反省就可不药而治了。我们现在举一个行为治疗的例子来说明:
老张平常与人谈话时,脚有打拍子的坏习惯。因为这坏习惯已经由来已久了。所以老张打起拍子觉得顶自然的。他一边讲话,脚就一边打拍子,他丝毫没感觉到他的脚在打拍子。
有一天,老张的好友老李看到老张的脚在打拍子,他告诉老张说:“您刚才脚打的拍子很有音律美,请您再多打几下,让我欣赏欣赏。”老张不好意思地再打了几个拍子。
可是,从此以后,大家却很少看到老张再打拍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张察觉到他自己脚打拍子的坏习惯了。他明白老李那婉转的话语,同时内心也深深地感激老李。
行为治疗的科学家们发现:大部份坏习惯一经察觉以后,第二天的出现率就有显著地下降。一个星期内坏习惯便消失了。
譬如,小林是一个很内向的大女孩,她看到报纸前一阵子常常记载强奸杀人的事情,内心感到无比的恐惧。她从学校放学回宿舍,一路上老觉得有人在跟踪她。最近每天晚上都起来检查门窗好几遍。她的一位室友看她这样神经兮兮地,告诉她说:“今晚你已经检查了三次门窗,你发现到什么呢?如果还没有,我再陪你起来澈底检查两次!”经过这两次的澈底检查门窗,小林已经察觉到原来外面根本没有人跟踪她,这是她自己的疑心所致。从此小林也就一觉到天亮,晚上不再起来检查门窗了。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察觉自己的坏习惯,对于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啊!
第二个原则:澈底了解坏习惯的害处
要戒掉坏习惯,首先就得澈底明白它的害处。因为你不明白坏习惯的害处,戒掉坏习惯就不会卖力踏实。
譬如,我念初中时,有一课国文生动地描写到抽烟的美景,著者有“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的趣味,他把吐出来的烟看成云彩如雾,而把屋子里的蚊子看成鹤,蚊子在烟中飞,他看成鹤在云彩中飞舞,并且说它有多美多美。
假如这篇文章给戒烟快要成功的人看到了,很可能会使他信心动摇,而萌起抽烟的念头。所以当我们要学生戒除某一项坏习惯时,绝对不可提起那坏习惯的便利之处。有许多学生误以坏习惯有某些“好处”,事实上,他心中的那些“好处”很可能是文人笔下描写不实或者商人夸张宣传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要革除某一项坏习惯,我们必须尽量收集那些坏习惯的缺点,并且对这些缺点加以客观地理解。我们对某一项的缺点了解得越多,改革起来也就越轻松省力。例如:美国有一种教室开放给学生参观,并且欢迎学生到那间屋子里去抽烟,可是有很多人到那教室以后就不敢再抽烟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教室抽烟,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烟对身体的各种坏影响—烟对肺部、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胃部、肠的蠕动、内分秘......等的害处。
要是我们没有这种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应怎么教导学生明白坏习惯的害处呢?
方法有很多种:当其他不抽烟的同学写“国庆日感言”时,教师可以强迫抽烟的同学写“抽烟的害处”等作文题目。本来那学生认为抽烟没有害处,现在为了要写作文,只好动脑筋想一想抽烟有那些害处,万一他想不出来,他可能会去图书馆找资料,问问同学或师长......这么一来,他就可以逐渐明白抽烟的害处了。
我们要使学生戒掉随地吐痰的恶习,也可以在游艺会时透过话剧或相声把吐痰的坏处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吐痰的害处用壁报画出来,或者带学生去看有关的影片,或参观肺结核防治中心......等。
只有当我们对坏习惯的害处澈底明白以后,我们才会对它深恶痛绝。一有了深恶痛绝的情绪,我们才容易把坏习惯连根拔起。
第三个原则:时常忏悔,并且坦诚向他人承认自己的过失或坏习惯。
我们的过失和坏习惯,就像树根一样,在愈隐密的地方就长得越坚固。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情,越不敢告诉别人,这件错事就越不容易改正过来。假如我们不顾面子,勇于公开地向他人认错,那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同样的毛病。这好比把树根挖出来晒太阳。
由于忏悔对改过有莫大的帮助,所以无论佛教或基督教......等大宗教都鼓励人忏悔改过。
诸君千万不可误以为忏悔只是愚夫愚妇干的行为。只要我们的心地和品格还有丝毫的过失,我们就得天天忏悔。也惟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逐渐接近完美。
忏悔的功效通常随著我们所忏悔的对象…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