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P5

  ..续本文上一页!赶快去!”阿俊嫂回到医院,一见孙儿变症,就急忙坐在他身边,至诚念佛。奇迹又再度发生。佛菩萨的圣名真是灵验无比,念了半点钟,阿达仔就呼呼入睡,醒过来时,双舌的毛病已消失了。真是佛法无边!阿俊嫂来回仅三个钟头,不在身边念佛,病情就变得恶化,回来一经念佛,便一天一天恢复正常。到了第十三天时,医师宣告明天可以出院了,大家十分高兴。可是到了半夜,阿达仔忽然又再恶化,发最高烧,这一下把阿俊嫂急坏了,他一时没了主意,便拿十块钱叫阿兰到市场去找算命先生给阿达仔排排八字,算他命根该不该绝。阿兰算命回来说:“阿达仔命中带麻关,有麻煞,三岁必为出麻疹而死。”当时医师与护士又出来诊察患者,把阿达仔的衣服解开一看,胸部和背部发现无数小红点,就摇摇头说:“可惜!可惜!这孩子突然间又出麻疹。在脑膜炎后再出麻疹,很容易引起肺炎。如果这样,就真的无法医治了。”阿俊嫂与阿兰听算命先生说会死,医师亦说会死,更是伤心不已。这时反悔不该入院,在两星期里用了好几千元。当时我也在旁边,就对她们说:“也许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慈悲,才特别加被,使阿达仔在出院前再出麻疹,在医院里救助方便,假若出院以后,再出麻疹就更危险了!或许再一个星期就可以平安出院了,你要加紧在他身边念佛,不可间断,不要灰心!”这时,我也只能这样安慰他们,其实我比他们更著急呢!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阿达仔经过非常顺利的治疗,果然平安的渡过了生死难关,可以出院了!但医院例规患者要出院,必经医师再看一遍。当医师来看阿达仔时,口中不断地说:“奇怪!奇怪!怎么最严重的患者会好得这样快?”就问阿俊嫂:“您一直在念些什么?”她说:“念阿弥陀佛。”医师听了说:“我母亲也是吃长素。她已经吃了二三十年的素,为何不会念阿弥陀佛呢?”可惜阿俊嫂没话回答她,错过了一次机会。再说阿达仔自从出院回家,身体与普通小孩一样健康,可是常常问祖母:“我这样小,为什么会自己吃饭,又会说话走路?”阿俊嫂就把他改名叫做“阿周”。

  光阴似箭,转眼间,阿周已经十七岁了。他平日认真工作,又孝顺长辈。现在他是一个知仁识义的好青年了。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句佛号竟然胜过了科学,研究了几十年的医师们诊断阿达仔要住院四个月,能否痊愈,还不敢确定。而另一位能排八字,阴阳妙算的星相家,批判阿达仔只能活三岁,没想到会因麻关麻煞而死的阿达仔,竟被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而消灾解厄,逢凶化吉。但也许有人会怀疑:“念佛就不死吗?”当然我不敢这样断言,因为人生有生必有死。不过佛经上说:“以至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只要看念佛的人是不是至诚心,假如心不诚恳,念了没感应,不怨自己又能怨谁?(以上摘自念佛感应见闻录)

  丁、净空师父

  净空大师,俗姓徐,名业鸿。民国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生于安徽省的庐江县。

  他毕业于国立三中,是国立三中的高材生。

  民国卅八年随军来台,四十二年先从方东美先生学习哲学,后来又从章嘉大师学佛,并且听南亭、印顺、演培和李炳南先生讲经。民国四十四年起开始研读大藏经和二十五史。

  民国四十八年发大心出家以后,专心致力于讲经说法,宏法利生,二十多年来不曾间断。并且不辞劳苦到国内外各地讲经说法。

  他创办了“华藏法施会”和“华藏视听图书馆”,所印赠的佛经善书达六十余种二十余万册。

  他说他年轻时又瘦又干,曾经有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四十五岁左右,没想到他出家学佛和讲经说法以后,他的身体竟然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现在已经五十四岁,不但身体十分健康,红光满面,讲话的声音还非常的宏亮。

  第四章 改变命运的原理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注十二)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注十三)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所以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注十四)

  二、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份,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等。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责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慧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动念就有果报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一)卖瓜的故事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二)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著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诸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