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她只好利用夜晚匍匐行进而来到了普安大师住的寺院里,她把那粗布捆好,从远处投进僧房,并亲手把那十粒黄粟放在寺院的饭桶里。同时默默地祈祷和回向:
“由于我前世吝啬和贪心,所以今生才受了这么穷苦的报应。现在我在佛像前面,诚恳地哀求十方圣贤能接受我的忏悔。我用这么粗贱的东西来供养众僧,希望我贫穷的业报会从此结束。愿明天寺里所煮的五石米饭会因有黄粟而变成淡黄色!”
祈祷完毕以后,田华严就掩著眼泪回到家里。第二天上午,寺院里所煮的米饭果然变成淡黄色。大家一打听,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有许多好义的人,都用财物来救济田家,而田华严也就剃发出家学道了。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尽心竭力布施,过去穷苦的业障和恶运哪有不会消灭的道理呢?
六、如何革除吝啬的心态
—拓展无量慈悲的方法
今生的贫穷是由前世的吝啬而来的。要改造贫穷的恶运,就必须先除去吝啬的心态、行为和习气。
我们可以用观想的方法经常观想自己布施的财物,救济贫病,来除去吝啬的心态,当然,这种观想要逼真,才能产生较佳的效果。每天观想自己在给予别人快乐,拔除众生的痛苦。这种方式,就是佛经上所说:“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要先发救助一切众生的誓愿。然后从自己最亲爱的人开始观想,观想父母兄妹中的一个人,由于我的布施,感受快乐的样子。观想必须专心收摄回来,再度专心观想。
假如看见了其他境界,也不去理会它,而只一心观想最亲爱的人感受快乐的样子,心中历历分明,观想久了就以连续不断,产生定的功夫。在定境当中,可以很清楚的看见亲人身心愉快的样子,甚至观想跟我有冤仇的人有受乐的情形。这样,从观想一个人的快乐的样子,逐步推广到观想十个人、一百个人、全国的人、天下的人、所有的动物界、十方五道的众生都能感受到快乐。这种观想的修行,能够产生定力而消除我们的憎恨的愤怒。
同样的情形,我们也可以观想众生所受的苦恼和病痛,来激发我们怜悯心和慈悲心。首先观想一位跟自己最亲的人受苦的样子。这种方法可以锻炼我们的慈悲心,慈悲心拓展了,无形中就把吝啬心化除了。
七、发愿、随喜和回向
—贫女施灯的故事
佛陀教导我们:应时常发高尚的愿望,看见别人做高尚的事业,心里要随喜。对于自己所做的功德应回向给一切众生。
发高尚的愿望,对于我们有人格和心智帮助很大。我们现在就举一个佛经里的例子来说明。《阿阇世王受决经》上记载:
阿阇世王用了一百斛麻油灯供佛,从他的宫门一直点到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祗园精舍。其间距离共有六里路。在这六里路中,到处都有阿阇世王的油灯。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婆婆,看到国王这么发心,她在内心感叹自己的命运和贫穷,无法大量布施,但终于拿出她储蓄的两个铜钱买油供养佛陀。本来两个铜钱只能买到二合的油,因为卖油的人被老婆婆的虔诚感动了,又自动加送了三合油给她。
那位老婆婆心里想著:这五合的油点不到半夜就完了。于是她私自发了一个誓愿:“假如我将来也能成为像佛陀那样完美的圣人,希望我点一盏油灯通宵都不会熄灭!”
那天夜里,国王所点的油灯有的亮一点,有的暗一点,情况很不一致。只有贫穷的老婆婆所点油灯,光明达旦,目连尊者想用袈裟扇灭那油灯,那油灯反而更明亮。佛对目连尊者说:“这盏油灯不是你的力量可以吹灭的。这位老婆婆过去世已亲近了一百八十亿完美的圣者,她再过三十劫以后,就会成佛,佛号叫做须弥灯光如来。只因为她过去世很少布施,所以今生才这么穷。”
由上可知,越贫穷的人,布施的力量也就越大,因为贫穷而能布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下面我们顺便来谈谈施灯的好处,根据《安士全书》的记载,布施油灯照明道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1、因为有了灯光,眼前的路就可以看得清楚,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明目的果报。
2、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就可以无忧无虑,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欢喜的果报。
3、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不会踩到脏泥巴,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身体洁净的果报。
4、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时就不会害怕狗的吠叫,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没有畏惧的果报。
5、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行走时就不至于跌倒摔伤,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没有病痛的果报。
6、因为有了灯光,人们不致堕落沟坑而丧命,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长寿的果报。
在这里顺便提醒诸位:布施或装设路灯,应加灯罩,以免飞蛾和其他小昆虫扑光时被烫死或烧死。如果不这样防范,不但不能得到福报,反而会种下杀生损寿的祸因了。
八、救护动物可以致贵
宋郊救蚁—高中状元
宋朝的时候,有宋郊和宋祁两个兄弟同时在大学读书。有一位僧人看到他们两兄弟的相貌后,说:“弟弟会考取第一名,哥哥也会考得中。”后来,春天的考试完毕以后,那位师父又见到宋郊,很高兴地祝贺宋郊说:“你很像曾经救活了好几百万条的生命!”宋郊说:“我是一个穷书生,哪有能力救这么多的性命?”那位师父说:“那怕是微小的虫类也有性命的。”宋郊停了一下子,说:我想起来了,有一天,下大雨,蚂蚁的巢穴被暴雨所浸,我用竹子编了一个竹桥救它们。难道您指的是这一件事情吗,僧人说:“这就对了。这一次考试令弟会考中状元,但是现在你却不会输给他了。”
后来放榜时,宋祁果然考中状元,可是皇太后说:“小弟不应位在兄弟长的前面。”于是说把宋郊改为一名,而把宋祁调到第十名。这时候宋郊才相信,那位师父所说的话,一点都没有差错。
诸君不要以为宋郊只不过救了一些蚂蚁,怎么有这么大的果报?其实,考中状元的头衔乃是身外虚名。将来那数百万生命的感恩图报,力量更是大得惊人哩。所以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第四章 康 宁(第三福)
一、疾病的起因——病由业起、业由心造
常常听人说:“我昨天晚上没有盖被,著凉了,所以感冒了。”他把感冒全归罪于没有盖被。其实错了。没盖被不一定著凉,盖了被也不一定就不会著凉。没盖被只不过是感冒的“缘”和“导火线”罢了,这不是感冒最要本的原因。
同理可知:“过度疲劳”和“淋到雨”......等也都只是感冒的“外缘”,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许多人淋到雨不会流鼻水,或者虽然工作劳累仍然不会患感冒的。有许多青年人喜欢以“细菌传染”来解释一切疾病,其实也大有问题。细菌只能解释像天花、白喉、淋病等传染性疾病,而无法解释像胃弱、血癌、糖尿病等机能性的疾病。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没有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细菌只传染给某甲、而却不传染给某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难道完全是必然的吗?行医五十五年的医勒(Bieler)先生在其所著的“食物是你最好的医药”(Food Is Your Best Medicine)一书中,曾这样地解释: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由于血液中毒素,造成细胞组织破坏以后,才引起细菌的侵袭。他把所有的病病归罪于“错误的饮食”,所以他特别提倡天然食物。
问题又来了,错误的饮食也不能够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疾病的起因。为什么呢?有些人每天吃同样的食物,而却生了不同的病呢?而且有些疾病是“不适当的生活方式”所引发的,例如:吃饱后运动造成胃病,精神紧线导致胃溃疡等。更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有些婴儿一出生,就会带有黄疸病和血癌遗传,为什么有些婴儿不幸会染上这些呢?只有用佛家的“业力”说,才能圆满地解释一切疾病的起因。为什么某甲躺著看书得了近视眼,而某乙却不会呢?因为某甲过去造了近视眼的业因,所以现在加上躺著看书的助缘,就会产生近视眼的果报。
所以《维摩诘经》上说:“我现在所有的病,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说:“众生因为执著了我相,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一切病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所产生的杂念”(《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归根究底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所以在身体、语言和意念上,造作了许多疾病的因当助缘,就会开花结果,而生出病来。
而我们前面所提到“淋到雨”、“细菌传染”、“错误的饮食”、“不适当的生活方式”、“遗传”等都是疾病的导火线和助缘,而不是根本原因。由于过去曾造作了会导致疾病的“业因”,所以遇到了那些“缘”,才生出疾病的果报。《黄帝内经》说得好:“只要我们淡薄欲望,宁静心神,四肢勤于劳动而不疾倦,生理机能就会顺畅,身心安泰,疾病怎么会侵入呢?
二、疾病的内在和外条件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一切病其实都是心病。”因为假如过去没有妄念和恶业,今生就不会遇到导致疾病的因素和条件。如果过去没有种下致病的业因,纵使遇到不好的环境和恶缘,也不会产生疾病。
生病的条件到底有那些呢?《大智度论》上说:生病有“外缘”(外在条件)和内缘(内在条件)
(一)外缘(外在因素)
1、受到寒热饥渴。
2、摔伤、或碰伤。
3、细菌感染——空气传染、饮食传染、接触传染。
4、饮食的材料本身有问题——加毒等。
5、食物调配不当——如豆花加蜂蜜有毒。
6、滥服用药物——贺尔蒙和维生素等。
7、使用不当的东西——如塑胶杯和柏油遇热会产生致癌因数。
8、鬼神和其他动物的冤报。
9、遗传带来。
10、污染的环境造成——如噪音、污水、浊气等环境污染。
11、遇到挫折和打架。
12、农药和洗洁剂余留的毒素。
13、食用变质的食物。
(二)内因(内在因素)
1、饮食不节…
《五福临门 (陈柏达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