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十多国,高昌想到玄奘西行不能没有他的关照。高昌王又特备绫绢五百匹、果味两车,让玄奘带上,做为献给叶护牙的礼物。并让六十人陪同西行。
玄奘要走了,王母和高昌王领着众妃子和大臣为他送行,高昌国的众僧俗也都出来向这位令人尊敬的东土高僧道别,送行的队伍有数里长。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离别的泪水洒了又洒。在将要分手的时候,激动不已的王母上前紧握着玄奘的手,哽咽而语:
“这次与法师相遇,一定是前世结下的因缘。法师如能求得正法,返回东土时一定要到高昌来,为我们讲经说法。……。”
玄奘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向着茫茫的西方毅然走去。
叶护牙因为受高昌王这托,又接受了玄奘带来的丰厚礼物,因而传所属各国,为玄奘西行提供方便。玄奘每到一处,人们往往举城出迎,盛况空前,宛如皇帝出行。
玄奘一行从高昌到铁门,经过了十六个国家;从铁门到印度边境,又经过了十三个国家,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各异。路途中,有高山、雪岭、大河。这些国家中,大都信奉佛教,其中有许多佛教的遗迹。
大雪山中有一个梵衍国,国中有僧人几千人,学习小乘佛教的出世部佛法。在都城的北面山中有站立的佛像,高五百一十尺。城中有卧佛像,长一千多尺。城中的寺院用黄金珠宝装饰,庄严华贵,光彩耀眼,人们无不称奇。国中还有佛的牙舍利,有长约五寸的初劫时缘觉者牙齿,还有金轮王的三寸多长的牙齿。又有商那和修(罗汉名)的钵及其九绦衣,九绦衣的颜色仍鲜艳如初。
梵衍国的东面有迦毕试国,国中信佛教的人很多,僧人有六千多,奉大乘教经典。国王每年都要用银铸造佛像,佛像铸成之后,邀请远近各国的人前来观看。国中有如来为菩萨时的牙齿,长约一寸,文有如来的发引,约一尺长,呈螺旋状。
玄奘一行从迦毕试国自东走七百里,到达滥波国,滥波国位于印度的北部。印度是天竺的正名。印度北靠雪山,三面临海,南部地形狭窄如弦月,平原广阔,国境线长达九万里。国境内曾有七十多国家,这些国家时分时合,现在已统一为一个王国。
从滥波国向东走,玄奘到了伽罗曷国。玄奘在此参拜了许多佛教遗迹。佛经中记载的布发掩泥的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国中有佛的头顶骨,周围长三寸,形状仰平,就象天穹一样;还有佛的头骨,形状象荷叶;佛的眼睛,圆而透明,形状象柰许,澄净而富有光彩。还有佛的衣服、佛的锡杖。这五种圣迹同在一城,是伽罗曷国的镇国之宝。这座城北临突厥,过去突厥曾入侵,要抢夺这些佛宝?可每次都不能到达藏宝所在,不得不撤兵回国。
这几件佛宝灵验无比,可以预示人的未来形象。大月支王想知道自己的来世的样子,烧香来拜佛宝,佛宝向他显示马的形象。这当然不符合他的期望。于是月支王大加布施,并忏悔自己的罪过。再次取香观看,佛宝现出狮子的形象。狮子虽是百兽之王,但毕竟还是野兽。月支王于是归依佛门,持守戒律,这时佛宝才向他显示了人的形象。月支王这才回国。使用这种佛宝的惯例是,看王相的人,要花一枚金钱;看自己相的,花十枚金钱。玄奘奉旨前来拜佛宝,所以不必交钱。
玄奘双手执香,虔诚而恭敬地走向佛宝。想到自己历尽艰险,是为求得正法,亲睹佛的遗迹。而今,自己能够去参拜佛宝,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玄奘恭恭敬敬地向佛宝施了大礼,然后站立一边,注视着佛宝的变化。立刻佛宝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吉兆,玄奘感动得泪流满面。
玄奘从伽罗曷国到达建驮罗国。国中的佛寺有一千多个,国中的人都信佛教。国都中有钵庙,庙中曾供有如来的钵,现在钵已被移到波斯王宫中供奉。城东有迦腻王大塔,塔基周长达一里米。其中有佛骨舍利一斛,高高地放在塔中,塔的九轮上下共五百尺,象征二十五重天火之灾。这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雀离浮屠。北魏的灵太后胡氏深信佛教,派僧人道生送来长幡,长达七百多尺,披挂在塔上,一直缠到塔基。塔的旁边还有很多遗迹,如世亲创作俱舍论处、千眼佛眨眼奉双亲处、须大拏太子修菩萨行处、仙裨女乱而转化成鬼处等。阿育王在这些地方都立有标志之塔。
玄奘就这样在佛教的故乡印度的大地上行走着。这个路途中,他克服了无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时甚至是死里逃生。所凭借的,就是他那一颗真心向佛的赤诚之情。
玄奘一行从羯若鞠阇国向东南走二千多里,经过了四个国家。这天,玄奘正带领众人顺着一条河继续行走。忽然,从对面杀出一队人马,他们把玄奘等人团团围住。就听见领头的那个面貌凶恶的家伙说:“哈哈!真是苍天有眼,我正愁找不到祭天的供品,却遇到你们这群秃驴。快,都给我绑上!”玄奘等八十多人被这群人用绳子捆住。
原来,这群人是打家劫舍的贼人,他们正想杀人祭天。贼人在这八十人中挑来挑去,挑中了玄奘做为祭天的供品。贼人在船上设了祭坛,把玄奘放在坛中。他们想先把玄奘生吃一部分,然后再用锅把剩下的那部分煮熟。此时,无人能够解救玄奘。
玄奘面无惧色,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慈悲的弥勒佛、如来,暗自发誓说:
“如果我的生命还不该结束,那么就请诸佛解救我。如果我的生命已对弘法无用,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同行的众人看见贼人要杀玄奘,他们一齐放声大哭。
突然,河岸的狂风铺天盖地刮来,狂风挟带着沙宿向贼人的船刮去。顷刻间,贼人的船翻了,船上的木板被风吹折,贼人们恐怕地睁大了眼。与玄奘同来的人对贼人说:
“这法师不辞劳苦,历经魔难,就是要专心求法,为边陲的人们谋利益。你们如果杀了他,就会有弥天的大罪,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我们愿意为他而死。”
贼人听到这话,纷纷扔掉兵刃,以礼相待,对玄奘忏悔自己的罪过,把玄奘等人放走。
玄奘每到一处,都要拜谒当地的佛教遗迹,这些遗迹是先辈的佛家高僧大德们留下的。他们仿佛是要感谢这位来自异邦的虔诚求法者,纷纷向他显现出灵异的瑞像。
在印度中部,有一个摩揭陀国,国中有一座山,名叫伽耶山,世人又称之为名山。这座山是自古国王登临敕封的地方,如来佛离俗成道就是在这个山。在山上有著名的大菩提寺,是狮子国的国王出钱兴建的。此国的 十二月三十日 ,即唐的 一月十五日 ,国人称之为神变日。到这天晚上,会出现吉祥的光,同时天空中会飘下奇异的花,落在树上和院子里。
玄奘来到大菩提寺,看到经书中记载的这些遗迹就在眼前,他感慨颇多。他遗憾自己生在末世,不能亲睹佛的真颜。玄奘觉得,自己虽然见了圣迹,却还没有看到吉祥之景,他决定留下来,以自己的诚心来感动上天,显示吉景。玄奘在寺中打坐修炼,与高僧谈论佛理。一天晚上,玄奘正在听一个居士讲瑜伽师地论,突然,灯灭了,身上佩带的珠宝璎珞都失去了光彩,但却有光明照耀内外,只是不知光明来自何方。居士和玄奘都感到奇怪。他们走出屋子看菩提树,只见一个僧人手拿舍利,大小象人的手指,在树下举着给人看。舍利放出的光,明照天地,众人兴奋不已,远远地向舍利参拜行礼。只到清晨,光才消失。
玄奘在印度境内走过了几十个国家,终于到达他此次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佛寺,唐人称其为无厌。这个寺院由五个国王共同出资建造,寺庙的供奉丰厚,衣食不愁,因此有“无厌”之称。那烂陀寺有五个院子,五个院子有一个共同的大门,周围有四重内门,外面有三重围墙。院中有水流过,水沟极深,院内种有花,色彩艳丽无比。寺中居住着一万多僧人,全部由国家供养。寺中有无数的佛象和各种各样的佛教遗迹。此国有一个惯例,对于那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法师,国王都要给他们封侯,赏给他们十城。后来逐渐减少赏赐的数量,但也不会少于三城。高僧大德们只在寺中讨论佛学,因而寺中的高僧道法高深。那烂陀寺每年要接收来自各国的学法者。那烂陀寺的住持叫戒贤,年纪已有一百零六岁,其道法高深无比,人称正法藏。正法藏博闻强记,内外大小一切书都能通晓。戒日王把十个城邑的税收全部送给他。
玄奘西行求法的风声早已传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的众僧听说玄奘快要到了,先派出四十多人去迎候。玄奘到达寺中的那天,寺中僧人二百人,俗人二千人,推着车,撑着伞盖,拿着鲜花,前去迎接,那烂陀寺内外,人潮如涌,伞盖如云,好象是在欢庆什么重大的节日。众人把玄奘领到寺中,与众僧相见。然后给他安排住处,待遇与寺中大德一样。接着,有人领玄奘前去拜见戒贤。
玄奘走到戒贤的住处,对着高居于座上的戒贤深施一礼。戒贤命就座,然后问道:
“法师从何而来?”
“弟子久闻贵寺大名,从支那而来,欲学瑜珈等论,以期求得正法。”
戒贤听完玄奘的话,忽然掩面而泣。众人面面相觑,都感有些惊异。戒贤好一会儿才住了哭泣,然后又向玄奘施一谢礼:
“感谢法师,前来救我疾苦。我三年前得了病,疼得如同刀割一样,我当想不食而亡,以结束这种难耐的痛苦。就在这时,我梦见有金人对我说:“你不要死,这种痛苦是对你前世做国王时所做坏事的报应,你应当自我悔过,怎么能死呢?现在有一个支那僧人到此学法,他正在途中,三年后会到这里。你要教给他佛法,然后让他把佛法再传到他的国家去,你的罪就免除了。我是曼殊室利,特地来劝你。””
戒贤又问玄奘已走了多长时间,玄奘答…
《玄奘 (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