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4▪P2

  ..续本文上一页自己毫无过失的情况下,别人砍下了我的手足,还要砍我的头,对此,我不仅不嗔恨地报以打杀,而且想到他因为如此的重罪会招致苦果,怀着但愿他离于痛苦的大悲心,取走他生命中的所有罪业和苦果,代他承受是佛子们利用痛苦修行的实践。

  这是把痛苦引到修行道上的方法。对于伤害我们的众生我们应想:他是由于无明,象疯子一样,不由自主地连自己都可能杀害,危害别人也不足为奇了,这是受烦恼的恶魔唆使之故,他非常可怜,应悲悯他而不该生气。如同上文所说,当身体的伤害出现时也应想到这是自己以前伤害其他众生的报应,是命债。仲敦巴说:“即使身体被切成千块也不要错乱,穿上忍辱的铠甲!”成就者坚昂瓦也说:“世间人喜乐恶苦,我们却与之相反,与快乐相比,更加珍视痛苦,因为贪执有漏的安乐会出现很多过患,而甘受痛苦可以修忍辱,增长利益功德。”今生的一切苦乐,都是往昔业力的显现,因此对于苦乐要平等视之,无论出现什么都将其化为修行的顺境。

  

  毁我赞他怀慈心

  纵人百般中伤我,

  流言遍布三千界,

  吾犹深怀慈爱心,

  赞叹他德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流言遍布三千界,吾犹深怀慈爱心,赞叹他德佛子行。”意思是有人在我的背后偷偷地议论我的缺点,把各种流言蜚语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我不仅不生气,不报以恶言,而且为了使他高兴,以愿他快乐的慈爱心,向别人赞叹他的优点、功德是佛子们将流言化为修行助力的实践。

  当出现流言时要想到这是自己以前对别人言语粗恶的报应。同时,我们也不要刻意追求别人的赞美和名声的显赫。正如《入行论》中所说的:“赞美和名声不会成为福泽, 也不会使人长寿。”如果,特别爱扬名,轻则可能损失大量的财物,重则可能丢掉性命。阿底峡尊者也教导我们:“赞美和名声会诱惑人造作恶业,因此要把它们当作口水和鼻涕一样地丢弃。当听到不悦耳的流言时,要把它当作回声。”无论毁誉还是赞叹都象空谷回音了无实义,对它们既不要愤恨,也不要欢喜。

  恶言揭短犹礼敬

  若人于众集会中,

  揭我隐私出恶言,

  犹视彼如善导师,

  恭敬致礼佛子行。

  “若人于众集会中,揭我隐私出恶言,犹视彼如善导师,恭敬致礼佛子行。”意思是在许多人聚会的场所,有人当众揭短指责我在修行和世间两方面有如此这般的过失,并且说出各种诋毁粗恶的话,我不仅不怒火中烧地报以贬损的恶语,而且还将他看做大恩的善知识,恭敬地向他顶礼是佛子们把贬损化为修行助力的实践。

  当有人恶言漫骂揭露我们的过失时,应该想到这是善知识在帮助我们进步。如果他不揭露,我们还不知道有这些缺点,将来我们会由于这些过失遭受痛苦。今天,他教导我们,把缺点指出来,我们才能改过迁善,,所以我们要感谢他、恭敬他、礼赞他。阿底峡尊者说:“善知识的可贵之处在于批驳过失,教诫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践踏罪恶,怨敌、恶魔和病痛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鼓舞修行。”此节所说的毁、赞;包括上述的有无财物;苦、乐;和有无名望共八项称为世间八法也叫世间八风。龙树菩萨说应该平等地看待它们,不把这些挂在心上,如果执着它们就会阻碍修行的进步。

  以德报怨慈母心

  爱护养育若己子,

  彼反视我如仇敌,

  仍似慈母待病儿,

  倍加爱怜佛子行。

  “爱护养育若己子,彼反视我如仇敌,仍似慈母待病儿,倍加爱怜佛子行。”意思是我对某人就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在修行和经济上给予护持,他却视我为仇敌,在各方面都尽可能地伤害我,我仍然象慈母般,想到:“这孩子是被烦恼魔折磨着才倒行逆施的,他对我的伤害完全不由自主,他真可怜,他能脱离烦恼魔的控制该有多好啊!”因此对他加倍爱怜是佛子们以德报怨的实践。

  对于恩将仇报的人,我们不但不要对他生起嗔恨心,反而应该像慈母对待自己生重病的孩子一般,更加地爱护他、悲悯他。要想到他由于烦恼的缘故,已得了业力的重病而不自觉,大家都不喜欢恩将仇报的人,他今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不会有祥和的心境,后世也会堕落到恶趣受苦。希望他能够得到今生与究竟的快乐。另外,我们应将他看作是给予我们修忍辱机会的殊胜上师,如果没有危害,就谈不上修忍辱,不修忍辱,就无法圆满六度的修持,也得不到佛果。阿底峡尊者就说:“与特殊的修忍对境相遇时,不要说难忍,而要修忍辱。”

  傲慢欺辱敬如师

  相当或较下劣者,

  心怀傲慢欺辱我,

  我亦敬彼如上师,

  恒常顶戴佛子行。

  “相当或较下劣者,心怀傲慢欺辱我,我亦敬彼如上师,恒常顶戴佛子行。”意思是无论种姓、身体、财富和功德都与我相当或者不如我的人由于傲慢,藐视我,欺负我,我不仅不生气,而且还把他当作大恩上师,身口意三门恭敬地以头来顶戴他是佛子们将别人的欺辱引入修行道的实践。

  《入行论》中说:“对危害的人报以危害的话,对方只会更忿怒,自己的修行也退失了,自他两方面都不好,与此相反,不报复的话,自己就是在修忍辱,毫无过失。尤其能忍下劣者的危害,在忍辱行中也是十分殊胜稀有的。”佛经里讲到:「当我们具有傲慢心的时候,我们见不到任何法的功德。」恭敬欺辱自己的人,可以祛除我们的傲慢心,同时可以修忍辱度,从而增长自己的功德。

  阿底峡尊者也说: “自己是恶业的根源,要象死尸一样抛弃,别人是菩提之源,要象如意宝一样执持。”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4》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