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容貌了。师襄一听之后——这连他的老师都向孔子顶礼啊,这么厉害啊。那你说孔子在弹琴的时候,跟周文王都进行了一种会晤哇,那说明周文王的神识还没有在这个宇宙当中消失啊。要么他怎么能在琴声当中过来,而正好这个琴曲就是周文王作的。你看看这里面,非常神妙的事情。
你再看看我们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曾经做的什么事情呢?叫《佛影铭》。他听从天竺国来的比丘、三藏法师都说有一个佛影,佛影就是佛在这个洞窟里面降伏毒龙,降伏毒龙的过程由于这个力量——三昧的力量很大,佛的那个影子啊,就投在那个石壁上。曾经描述慧远大师竟然可以用观想的方法,把那个佛的影子,把它观想出来,惟妙惟肖。所以,它是有一种不灭的东西存在的。
那么孔子呢,而且在梦中——他是对这种古代的圣人是非常地推崇,而且是按照他们方法去做,所以对周公——他在梦中常常见到周公,梦见周公。以后到他老年的时候,他有时候感慨:“哎呀,我现在已经老了,常常好久都没有梦见到周公了。”你说这个孔子的学说,为什么能够传承我们上古时代的精神命脉、血脉?你说这些圣人——周公都能在梦中显现,那肯定周公在梦中给他传授了一些道理啊——上古时候的道理啊。就好像善导大师写《观经四帖疏》,写玄义分,也是梦中有个梵僧向他指授玄义呀。那么要知道佛菩萨他有一种法门,就是在梦中做佛事的如幻法门。所以很多真正精神的传承,不一定要靠书籍有形的东西,他有时候就靠个精神层面,在梦中的一个传续。你看孔子常常在梦中见到周公,这些都分明在表达以前的人他的神识不散灭的。散灭了怎么会看得到呢?怎么会梦得到呢?所以值得可信的是——越古的东西越值得可信。先秦儒学——我们说中国儒学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先秦儒学,第二个是宋、明的经过他们改造了的儒学,以及现在讲的第三次儒学的高潮——是结合西方文化等等来阐述的儒学。那无论是几个阶段的儒学,我们一定要了解,原汁原味的儒学就是先秦儒学,它的源头越近越好;它的流——它这个源流,流的时间越久,它里面的泥沙就混得越多。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国学了解儒学,大家一定要看原本,要常常跟原本照面,常常去读诵,你不要老去看人家注解的东西,看这些学者阐释的东西。好像是比较好看得懂,但是里面有风险。“先难而后获”,你就看原著,反复去看。特别是对于《尚书》、《诗经》、《春秋》,虽然难读,你只要读进去,就能读出味道来,里面原汁原味你能把握住。
好,所以我们就应当要信尧、舜、周、孔这些古圣先贤儒家泰斗的这样的言论和境界。如果说尧舜周孔都不足信,哪里会有先儒呢?如果人真的是像朱熹说的神都飘散了,都没有了,那么古圣先贤、那些先儒虽然很贤明,今天也散掉了;既然散掉了,那春秋两个时期的祭祀也可以不设啊,他都没有了,你设祭祀干嘛啊?如果现在你还要行春秋二祭,那散灭之说后人首先就不相信你了。你现在不信奉,那怎么去让后人信奉呢?意思就是说,你的理论——你的散灭的理论,跟你做的事情是不相符的。你理论本身是有矛盾的,你的理论和你实际做的事情也是相矛盾的,宋明理学就是犯了这个毛病。而且他天天讲“正心、诚意”,实际上他首先就不诚。为什么不诚呢?他自己讲佛教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实际上他自己悄悄地看了很多的佛经,然后用佛经那些好东西,来引用过来;引用过来呢,就能够使他的理论学说有个新的面貌出现嘛,新的境界出现;然后又告诉你们,让其他人不要去看。所以他是害怕别人看到,知道他的出处,这首先他就不诚啦。宋明理学称为“阳儒阴佛”:表面上是儒家,实际上悄悄地是佛教,但是表面上又要破斥佛教。就是他这帮人——是这么搞的,搞的是非常不好。
所以安士居士告诉我们,读宋明理学家就一定要善读,引用孟子的话——孟子有一句话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信书”就是——孟子说,就是对《尚书》也不要全都相信,如果全都相信“则不如无书”。这个《武成》,出在《尚书》的一篇,现在是没有留下来了。对《武成》的这个文章他只取二三策——因为古人以及魏晋的时候,他都是用那个竹片来记录的,竹片就是一策一策的,只是取其中的二三个竹片而已的好的内容,其它的不一定相信。为什么?因为《武成》里面有句话,就讲这个武王伐纣。武王伐纣呢,这个双方的战争打得非常激烈,以至于激烈到什么程度?血流浮杵。这个杵是一个兵器,它是非常重的;一般的民间的杵就是舂米用的木棍,那舂米用的都是很坚实的木料,份量很重。说这个战争双方所流的血,都能够把这个杵给浮起来,这样记载,这个孟子说他是不相信的。为什么呢?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来伐至不仁,怎么可能会到了血之流杵的地步呢?”武王率的是仁义之师,天下都引颈仰望,盼望着武王的军队过来:像商纣王的残暴之极,天下人都恨不得他早点下台——至不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双方激战到这样的程度呢?实际上情况还真的(是):武王部队一去,纣王的军队虽然强,虽然很多,实际上都反戈一击,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说明他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这个就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读《武成》尚且只取二三策,更何况我们读《小学》,你为什么要相信他全部的事情呢?通过朱熹的《小学》也推而广之,我们看宋明理学家的书,都要有这个态度,他们里面有很多讲的不对的,不能全盘接受。但有一些也是讲得很不错的,我们就像吃果子,就吃果肉不要吃它的核,吃肉不要吃它的骨头一样。
所以就不要相信宋明理学家断灭见的这样的一个学说。这断灭见延续了七八百年之后,又跟现代所谓的唯物主义,跟现在的科技文明结成了一个同盟。现在真的:中国人在这种断灭见当中十分得可怜,不信因果,不信轮回,还以为是现代意识。实际上他的祸根最先就种在宋明理学那个地方。印祖也说,学说之残酷、毒化人,那是无与伦比呀。知见上的毒一下进去了,真是太难办了,那全面都毒了:这个神“飘散”之后,断灭见它就引发我们贪嗔痴三毒烦恼都起来了,那么我们整个这身心都是毒化了的。这个毒化了的身心就会使我们的生态环境、空气都毒化呀。它是这样的可怕:首先从知见的毒化开始。
——2008年11月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