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当官酷虐 罪业无边▪P2

  ..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你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你没有辞职嘛,你还在这个岗位上嘛,你怎么能说你没有责任呢?所以这个因果呀,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呀,这是不能去推辞的。这个萨特的“存在主义”讨论责任问题:你只要上了前线,你就要负有战争的责任。上了战场负有责任,那他也说:“我也没有办法,这个上面征兵不去怎么怎么样……”萨特就质问:“你可以不去,因为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做逃兵嘛。”“啊,逃也逃不了。”“逃不了你可以自杀嘛,你又没有做逃兵,你又没有自杀,最后你选择了上战场,你怎么说你没有责任呢?”所以我们民族的很多灾难,每个人都参与了,好像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到底责任在谁身上?所以这里讲的“凶荒不能速报”,这就是你的责任。这第三。

   第四就是民间老百姓有穷困的事情,你把它压下来,不让上级知道这桩事情,这就是虐民。真的,这个事情在我们现在应该反思一下,很多呀。哎呀,这个发生什么矿难或者什么,他第一赶紧不要让外界知道,赶紧不要让上面知道。现在中国还竟然出了一个事:出了矿难,很多新闻记者去,新闻记者不去做报道,而是去领什么——领“封口费”。这就是民间的疾苦被他压下来了,社会不知道,上级不知道,这就是虐民啦。

   第五就是“决狱无听断之明”。这个各种诉讼,原来的官员——县官、什么知府,他们都要去做这种断案的工作。你在这个断案过程当中,你没有把案件听明白,你没有公正地处理,你没有这种明智的这样的一个决断,你太糊涂了,断错了,断错了就会制造冤假错案。冤假错案:不该杀的杀了,不该关了关了,而犯罪者反而逍遥法外。这个官员是有责任的,这就是虐民。

   或者第六:在这个原告、被告当中,你把这个事情牵连得太广了,有株连之累。因一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犯罪,你使人家整个家族都被牵连了。这个累及无辜,这就是虐民。

   第七就是:或者因一件小事,在你手上没有处理好,变成了一件大事。实际上官员要善于把大事化为小事,你小事都恶化到了大事,这是说明你没有从政、执政的能力。

   第八就是:或者限今天要完成的政务,他拖到明天或者多少天。

   这几种就在文昌帝君看来,这都是虐民——弊政。

   谈这个“酷”——严酷,不一定要恣情地去鞭打。你对于下属,这里提出六点。对于下属,或者由于他一点小过失,你竟然把他上纲上线,要诛杀他,这就有点过了,这就是酷。或者由于他的一个误失而谴责,就是无心之过而谴责。因为下属在做事的时候,他这个犯点小过失也在所难免,一定要有容人之过的心,他不是有意的,就得要原谅。

   第三,或者随着自己的喜怒好恶来役使下面的人,役使下面的人而且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役使不均”。这个原来我接触些公务员,特别这些当秘书的。我实在觉得那些当官员秘书的人太苦了,基本上没有自由,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家——如影随形。这官员觉得啊:你应该这个样子。但你考虑他也有家庭生活,他也有正常生活,你怎么全都把他的业余生活给他剥夺了呢?这都感觉到不好。这就是怎么对待部属,怎么你有种恕道:设身处地为你的这个下级想一想,他也是个正常的人。

   或者听到那些谄媚之词啊,就对于下属有的厚一点,有的薄一点,“唯我”——以自己的看法为核心。实际上下属的很多功过得失,你要多听听大家的看法,兼听则明,你不能老是自己看着。因为特别是在这个上级呀,一个下属因为你有权力嘛,下属跟着你肯定都是讲好的。你有什么爱好,都是挑你爱听的去讲,表现的都是很好的。但是在你的视野之外,他的表现怎么样?你如果不去多了解,你是不知道的。那用人要用正人君子啊,要用到一个好人,你这个政治才能够顺利;用到一个小人上去了,那就麻烦了。

   第五呢,就是出门,或者考察工作出远门,很多人前呼后拥,这也是不可以的。现在很多地方就怕上级过来呀:太麻烦了,一来来多少人,搞接待,搞这个很麻烦啦!就是那些抢险救灾的地方实际上他们——可能上边不知道——他们都怕上边去人,一去人,手下工作都要停下来,然后排得整齐迎接领导,自己应该干的事情都放下来了。这叫扰民哪!有些官员认为这很有面子,很有排场:他应该来迎接我,都要放下什么东西。实际上你这样不行啦。

   第六就是驱使部下做种种的事情,但是他不考察人家的饥寒困苦。

   这个凡此种种在文昌帝君看来都叫酷,不仁义、不厚道——这种人。这个权力呀——领导最终要靠德行了,要人家心悦诚服,才能去跟着他走的;你这样酷的话会离心离德。最后他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当你有官位的时候你有权,大家这些人没办法,捧着你,你一下来谁也不理你呀。一个人——有道德的领导他下来,人家都能够上门的话,这是他积的德。如果没有积德,一下来,谁也不会理他,甚至都有些官员离任的时候,这个老百姓都放鞭炮啊。到了老百姓放鞭炮要你离开的话——高高兴兴的,那这个东西都麻烦了:不得人心啦!所以我们看到做官:如果你做了一任官——在这里,你不得人心,实际上也没有意思呀。

   那你怎么得人心?就是要以老百姓的疾苦为疾苦哇。特别是做高官的人一定要一种无我的智慧——他权力很大,官位很高。你绝对不能考虑自我呀,你一定要全身心考虑老百姓哪,要有一种担当的精神哪,要有一种大爱呀——大慈悲心、大仁爱心,这样去真正做出这个利于老百姓的事。做官叫“公门好修行”,因为他有权力,他出一个善政,就能利益多少老百姓;但是公门造业也很厉害呀,他如果权力是为自己服务,进行权力寻租,搞那种贪污腐败,那老百姓也会遭殃啊,他造的业也非常重。

   纪晓岚写那个《阅微草堂笔记》,它很有意思。就是讲到有一个“走无常”的人,也就是常常到阴间做差事的人,他发现在阴间里面,原来到地狱里面的有很多都是官员,特别是那个官员旁边的人,就是或者常随——常随就是他的秘书哇,或者家属哇什么,就是没有官位但是跟官员有关系的人,他利用这个官员的这些权势,来谋了很多利,这种人下地狱的比例很高。他有个侄子在县衙门干公事,叫他赶快改行了:“你不要再干了。”纪晓岚的笔记里面他有这么一段,但为什么?就是你得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公门是好修行的,是能够利于广大大众的,因为你有权势,但是这权势造业它也造的大,所以它是双刃剑啦。所以自古以来,这个政治哲学——中国传统这种政治结构对这个官员的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官员都是读四书五经出来的,如果他真的是按照儒家的那套观念去做,好官员的比例会高;如果没有这套儒家文化的教育,又处在一个没有监督机制的这样的权力的空间里面,实际上这个官员风险很大。

   那么我们看到这个文昌帝君十七世以来,他做了很多积功累德的事情,唯有这个“酷”和“虐”两个字他没有沾过边哪。不仅他自己没有沾边,他自己还在匡正这样的酷、虐呀。

   下面就有一个公案,叫做“酷虐改行”:本来是酷虐的这样的官员,最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文昌帝君说,当时四川内江县,那时候叫牛鞞邑,有一个县令叫公孙武仲,他治理这个县啦,还是很廉洁,律己廉洁但是对待人对待下属不宽恕,不仁恕。这个官员很有意思,有一个好的优点的时候,常常会伴随着一个弊端:他律己很严,他就把“律己很严”也要求他的下属,他就没有“恕道”。所以他的下面左右人有点小小的过失,他动辄就要鞭打,打得体无完肤。所以他在那里做了几年的官员,没有几年,诶,下面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挨打的——体无完肤,所以下面的部属都很怨恨他。这是一个官员。还有资水县的县令叫赖恩,他的情况是什么?他本性就很贪婪,很吝啬。那一个官员贪的话,他就会收取贿赂,原来讲收取贿赂,现在讲权力寻租,把这个作为常事。因为你手上有权,你要盖个章搞个什么东西,你不拿钱来就弄不了,那人家也只有乖乖地送上红包了。这没办法的事情了,你有这个门槛啊。所以他的日常的生活饮食之用都从老百姓那里弄过来,也放纵自己的下属去搜刮民脂民膏。所以老百姓就很苦。

   那么当时文昌帝君呢,这世在他是做神了,他就观察这两个县的无论吏还是民众就遭到这两个官员的荼毒,就要拯救百姓了。拯救百姓怎么拯救呢?这个文昌帝君就变化成了一个四川——四川就是省一级领导——郡丞,郡丞就相于现在讲副省长,丞就是佐官的意思,叫长孙义。变化成他的形象,视察工作,这时候就到了这两个县,就由老百姓来汇报工作。他就弹劾这个公孙武仲为虐吏,虐吏就是暴虐地——这个就是对下属暴虐的行为,就指责他这一点;到了这个资水县,就指责这个赖恩的酷民,搜刮民脂民膏,收取贿赂。这两上县令一看上级来了,知道他们的这个弊政了,就很害怕,就向他磕头请求上级原谅:“我一定要坚决改正。”承认错误,表示改正的意思。那么文昌帝君也就警告他们,也劝勉他们:“你们有改过的行为,给你们一次机会。”这做完了就“隐而不现”了,就消隐了。

   后来经过调查知道,这个上一级省里面副省长并没有过来考察工作。这两个县令心里就很吃惊,因为四川一带也是这种信仰风气很浓的,他就知道这肯定是神变化过来的。连神都变化过来去警告他,所以这个公孙武仲原来非常酷啊,他就改为忠恕。这个儒家讲恕道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不要强加给别人。儒家这句话,现在在世界上成为一个道德黄金律,是可以放之整个世界文明去谈的,这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从消极层面谈恕道,积极层面谈恕道是“己欲达而达人”。所以改为恕道,他就会——就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可以严格,对于部下一定要宽恕。这一改他当然——他的从政的环境就会变得很和谐了。那么这个赖恩他原来是很贪心的,现在也变成廉洁了。一个官员的廉洁啊,一方面他要信因果,另一方面他生活方式方面要什么?要知足,要少欲。寡欲之人他的仁义就会存得多一点,多欲之人他的仁义就会存得少一点。少欲知足,知足常乐。一个人修心养性,格物从哪格?从格物欲开始。不要过奢侈的生活,他就会变成廉洁之官。廉洁之官对自己,对百姓都有好处。所以这个按语说,文昌帝君是这样憎恨他人苛刻老百姓,苛刻部下,他自己对于部下,对于老百姓这种仁爱的行为,就可想而知了。

   自古以来对这个吏治呀,政治这一块那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居官,怎么当好一个官?有位蒋莘田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居官慎刑条》,就是你做官,不得不对那些犯罪的人加以刑罚的时候,你也得要谨慎。犯人在那种饥饿的时候、痛心的时候,或者天热的时候,你都不能去用刑的。用刑的目的它跟什么——跟摄受有关系,是为了人怀着仁爱之心去用刑——使他变好的。这一套改过迁善,“字字药石”,所以居官者要把这个《居官慎刑条》要刻在内衙的墙壁上,从早到晚要看着它,“朝夕寓目”,永远作为警诫的座右铭,这样他积的阴功就无量。官员要讲积阴德——他有条件,他积的阴德能保护自己,积善之家也必有余庆,也能够庇荫他的子孙后代。这是“未尝虐民酷吏”。

   ——2008年11月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当官酷虐 罪业无边》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