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5)▪P2

  ..续本文上一页在这里非常平白地显示出来。这样的人——业力凡夫,他也修行,他也接触禅宗——宗门教下(都)接触,但是最终没有明心见性;虽然心地不明,但是他仰信净土法门,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悟证,所以决志要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净土宗当中,他有信愿持名,具足往生的三资粮。好,那这桩事情能不能解决问题呢?管不管用呢?那一定会产生殊胜的作用的,净土法门的殊胜的利益,是来自于阿弥陀佛。一个净业行人要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一定要了解阿弥陀佛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他做了什么?他有什么功德?在净土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里面,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以前,在娑婆世界做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就明心见性了——一闻法他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悟明本心之后,当下他就发大菩提心,菩提心发起来之后,他就“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就是这位法藏比丘,他发起了一个殊胜的大愿:要快速地成佛——快速地令众生成佛。为了满足让九法界众生快速成佛的大愿,他要建立一个超胜十方诸佛的净土,来摄受安立无量众生在净土当中快速成佛。这就是他四十八大愿的纲宗,就发了这个大愿。当这个大愿发起来的时候,世自在王佛非常赞叹,在佛的果地上又加持他。好,最后终于经过无量劫地积功累德,圆满了大愿,在果地上就有着力量。原来因地是愿,果地上就有力,叫愿力。愿力呢,就在辐射九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来摄受一切众生。这个摄受众生不仅(是)人道的众生,包括九法界的众生——包括地狱的众生,包括蜎飞蠕动的众生。好,那么这桩事情——佛救度我们的功德,已经完成了,现量地就在整个法界了,包括我们在这里听闻净土法门的当下,都有着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对我们的加持。他就在我们的念头里——无所不在,来摄受我们,只要我们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愿力就在摄受我们。

   好,那么阿弥陀佛跟我们什么关系呢?她就是一个慈悲的母亲,这个母亲在忆念她的儿子。这个儿子本来应该在她身边,但是舍母逃逸,到三界六道流浪去了——做浪子去了,做乞丐去了,随时要掉到三恶道的火坑、深渊里面去哪。那么这么一个慈悲的母亲,忆念她的儿子将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大家都做过父母,看到你的子女在井边玩的时候,在悬崖峭壁——在那里玩的时候,不知道危险的时候,你这时候对子女是什么心情呢?那种忆念:叫他赶快回来,赶快离开危险的地方啊。但是这个儿子不听话呀,虽然不听话她还在忆念哪。但这种忆念、不听话,她——这个母亲十劫以来都在忆念儿子,儿子十劫以来都不忆念母亲。如果我们当下在流浪的时候——身心憔悴之余,忽然接到了一封母亲的信,知道还有个母亲,知道她在挂念我们,知道母亲的地方很好,(而)在外面流浪得很痛苦,哎,这时候他就想到:“我也要回家,我要回到母亲的地方。”这就是一念的信心产生出来了。好,那么这样的众生如果一念回光,就像儿子忆念母亲一样。那么这个母亲一直在忆念我们,这个儿子一旦忆念母亲,这母子天性相感哪,他就能够感应道交。所以我们建立信愿,恳切地去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一定能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感应道交。

   大家注意,这个“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这就是我们这些流浪的子女,跟阿弥陀佛慈母之间的互动。感是来自凡夫众生层面,我们能够信愿持名,这叫能感之机——有这个能感之机。我们有佛性,在受苦的时候会激发我们的厌离心,这就是能感的一个契机。那么阿弥陀佛为什么建四十八大愿?为什么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是已经预设了,当流浪的子女要想来的时候,已经给他准备了他的安乐的地方,所以他的慈悲愿力马上就会做出回应。这种“感”和“应”是通过什么渠道呢?是通过“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那个心体。大家注意这是大乘圆教佛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这《华严经》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就是众生的心跟佛的心,它是平等没有差别的。一个比丘、一个菩萨,成佛证到了什么?就是证到了众生当下这一念心的心体。所以我们众生就是在佛的心内的众生,于是佛——成佛了,也入到我们的心里。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心中的佛,是这么一个亲切的关系,是这么一个同体的关系,就通过这个同体的心性,这种感应就得到了交融、互摄、互动的一个可能。如果佛是我们心外的,跟我们无关的,你无论怎么感,都是无动于衷的;但是由于是同体的,这一感,马上就会应,这种“应”而且是当下的、及时的。一个子女如果掉火坑,他叫爸爸妈妈的时候,那爸爸妈妈马上就会过来救他。那这个世间的父母来救我们,还得要一段跑过来的时间,那阿弥陀佛救我们是当下的、同时的,因为他是超越时间的,他是三际一如的。哎,所以现在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愿力,他的功能、他的威力已经成就了,没有问题了,现在问题是来自我们这边。我们这边只要有信愿持名,马上阿弥陀佛摄受我们的力量就体现出来,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但是这桩事情难以相信。他建立不了信心,他就感通不了,感通不了就往生不了。那就:它容易是容易,易如反掌;难——难以相信,它也就难于上青天。所以这桩事情它就三根普被,平等普度。上根利智有福德,有智慧,有禅定之力,他也可以往生,往生品位很高。上至等觉菩萨——普贤、文殊,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这些定慧功德甚深的,他当然可以往生;但是他们往生,也是靠信愿去往生——信愿感通,不可能说靠他自己修行的功夫往生,还是要有信愿为先导,这是上根利智往生。那么下至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恶的众生也能往生,这就把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彻底的慈悲、彻底的威德彰显出来。这个五逆呀,那是什么罪呀?杀父杀母啊,破和合僧啦,出佛身血呀,杀圣人啦——这五种逆罪。五种逆罪的因果是要下阿鼻地狱的,而且造作上品的十恶,这种人地狱的境界已经现前了——临命终时苦逼。什么苦?就是地狱的猛火已经现前,要下地狱的苦逼恼他,逼迫他,生起大恐怖心。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闻一个净宗善知识怜悯他:“你在这个即将下地狱的时候,什么都救不了你啦,唯有阿弥陀佛能救你了。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这个名号功德很大。”他这时候就是紧紧地抓住这个名号,生起大惭愧心,生起大后悔心,以那种突围的心——层层被敌人包住,这种杀出一条血路突围的心,来念这个阿弥陀佛名号。那这时候的念就不像我们平时有气无力地念阿弥陀佛——念念就想睡觉的念法。那这时候就非常猛利、救命地念,这时候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一声——感通了。《观经》的这种描述是特别富有诗情画意了,是特别美啊:当时地狱猛火呀,随着这个十声念佛化成清凉风,风吹来朵朵莲华,莲华上有化佛、化菩萨,接引这个即将下地狱的五逆十恶的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叫蒙佛化身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看看这样的地狱的众生,都能够十声乃至一声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可不是一切人修这个法门,所有人都能往生吗?

   所以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是这个净土法门最核心的一个观念,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普度九法界众生——一网打尽的、不留一个众生的,如天普盖呀,如地普擎啦。大造之中,不遗一物啊,不遗下任何一个众生哪,是这么一个大悲愿力啊。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全都一网打尽,度尽阿鼻苦众生哪,这就凸显了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至高无上的价值。为什么他能得到十方诸佛异口同声、伸出广长舌相的赞叹?他是太不可思议了,给众生的利益是彻底究竟的。所以这个法门,永明延寿大师讲这种“万修万人去”,真的是从这个两土世尊的这种最核心的智慧真理、慈悲升华出来的一句话。现在甚至都有的人说“万修一二去”,大家不要听这个。万修万人去不仅现在,乃至于就是在刀兵劫的时候,《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住在这个世间最后一百年,还照样是万修万人去。

   那么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念佛没有几声啊——很少啊,这个很难相信了。有的居士常常提问题,说一个恶人一辈子造作的恶业——他的恶业应该很重,那临命终时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跟佛教的因果观念是不是就有违背啊?这里没有违背。他总认为一生造的业应该很大,十声乃至一声佛号的力量应该很小。那“重业先牵”怎么理解呀?昙鸾大师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生造的恶业力量并不大,为什么?因为你造的恶业是用虚妄的心、有间断的心来造的,虽然造的很多,但是它内在的力量不大。但你念佛号是什心念的?是你的真诚心,你的非常猛利的心,你的临命终时最后的无后心。那么所念的这个名号又是实相,是万德洪名,是具足着阿弥陀佛三身四智无量功德的名号,你用自己猛利、恳切、至诚的心念这个万德洪名,这里面你念十声乃至一声的力量,超过你一生虚妄心造作的业力的总和。所以这种感应道交,就能获得马上变地狱境界为净土境界,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阿鞞跋致菩萨的巨大的利益。但这种信愿恳切的念佛,跟平时泛泛悠悠啊,信愿不真切呀,生死心不切啊——这些念佛的功德,在功德上不能比拟的。那虽然是下品下生,它只是莲华开放的时间有迟速的差异,上品上生一去就华开见佛,次第的有七天的,有四十九天的,有一小劫的,最长的下品下生是在莲华待十二大劫。虽然十二大劫,他在莲华也很享受啊,一切资生用具也是应念而至啊,也是莲华化生啦,他唯一一点痛苦就是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比丘菩萨僧而已。那么只要去了,观音、势至还在帮助他,观世音菩萨入开华三昧,让他从华里面出来:用光明照进去,让他知道不能出来的原因,然后让他忏悔业障,忏悔怀疑,他就出来了。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华开的速度有迟速的不同,但已经都是阿鞞跋致了。所以你看极乐世界它为什么(是)平等的法界,它就是上根利智往生也得阿鞞跋致,你就是下品下生乃至蜎飞蠕动的众生往生他也是阿鞞跋致,就是圣人之流,永远不会退转到凡夫位。那随着往生者根性的浅深——或者他原来修习渐法,就是权法,有的修行圆顿之法,随着他的根性来证种种果位:或者首先证声闻的初果、阿罗汉果,乃至大乘的初住、十地,等等。那么既然他都能证到这个果位,那开悟就更不要说了,因为开悟还属于解的范畴,这个证就属于断惑的范围。最终的利益要断惑——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这个断惑就是证。我们这个世间禅宗大彻大悟还属于解的范畴——开眼啦,开眼不等于他断惑。不能断惑就不能了生死,这要注意。

   那么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古往今来的往生传,特别是那些愚夫愚妇,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修行也谈不上,就是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得到极大的利益。这个《印祖文钞》讲一个(事),他有一个皈依弟子姓郑,叫郑慧洪,他是属于比较偏远地区的,云南保山县的一个人,他做生意的,来到这个报国寺求皈依,然后他皈依之后也回家乡劝他的父母信佛念佛。他的父亲是一个隐士,对这个道家的丹道哇,《周易》呀(喜好),就在家里研究了,然后接触佛教——听到他儿子劝他学佛,他首先还是搞禅宗一套,慢慢子他也念念佛,在当地就算很有学问的人了,然后他就是劝周边的村民来念佛,有点影响力,但是相信的人也不是太多。但郑慧洪有个母亲,不识字,她也在念佛——郑慧洪是经商过程当中得了一种病,(归乡次年)就去世了,这个母亲就很思念她的儿子,就经受不起这种儿子死亡的打击,她自己就有一个举措——她就服毒,服毒之后坐在那里念佛,打坐面西念佛往生,这个面容非常灿烂,坐得如如不动,头顶发温。这个一下子整个地区都震撼了:你看一个老太太,就这么服毒念佛,毒都不能动她的身心,坐着往生。就这样的一个以身表范,当地的很多人都开始念佛了。

   那这方面愚夫愚妇念佛求往生的很多,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净土》杂志,我们也常常登这些,就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的很多例子。很多往生者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夫,就是一门心思求往生,就是念佛,乃至于平时根本没有修行,助念的当中听到往生一事,他发起心往生,都有往生的瑞相。所以这个往生一法,在这个时代确实有不少人得到了利益。我们目前也想把这些往生的例子——现代、当代往生的例子,要把它结集一个小册子来流通流通。去年九月份我的母亲,她往生了,也应该属于万修万人去的范围。这个你说她有多大修行——没多大修行,但是她确实很想去,在疾病的折磨当中,她更是恳切地发愿:“爬都要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结果我们在助念十多天之后——平时过程当中,由于糖尿病,这个折磨得很厉害,但是往生的时候非常安祥,如睡梦去,也是头顶发温,然后全身柔软,荼毗的时候烧出了300多颗五色的舍利花,也表明还真是蒙弥陀愿力垂慈加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阿弥陀佛,你还担忧不能开悟吗?所以这个“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是针对我们在坐的诸位说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开悟的。

   (未完待继)

   ——2009年3月大安法师讲《净土决疑论》于杭州净慈寺

  

《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