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方便 香光庄严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们不远,那更贴近地说,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入在我们的心想里面,就是我们的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有法身就含摄着报身,有报身就能延伸出应化身。换句话来说,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的全体功德,都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既然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当下这举起的这一念就非常有分量了。那么我们以这一念,来念果地上的名号功德,这是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呀,这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质的。
所以了解这个,就“不假方便”。方便是什么?方便是一般讲我们开悟、得到修证目标的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帮助。宗门、教下都要谈方便,修止观啦,参话头哇,这些都是方便。但净土法门是不需要这些方便——不假方便,就是一句名号念到底:一句名号开佛知见,一句名号得无生法忍。净土法门——大势至菩萨他自己的介绍——就是一门深入,不假方便。这个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凡夫众生都很执着,都不了解这句名号直接跟我们心性的关系。所以他总认为,光念这句名号就够了吗?他有怀疑,认为念这句名号不够,一定要加点什么东西才放心。之所以有这种心理,他对这个名号自身的功德不了解,他不知道我们所忆念的这句名号跟我们心性的那种同源的关系。
这种关系,蕅益大师有一段很重要的开示,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是本着众生的心性来建立的。这个名号是无量光、无量寿——核心两个价值,无量寿是寂定,无量光是照用;实际上无量光、寿就是佛性的表达,两个核心价值也就是实相的表达。那么我们一切众生的介尔一念也有无量寿,也有无量光,就是我们也有佛性。所以这个名号是由于有我们无量光、寿的性德,才建立了无量光、寿的果地上的名号。离开了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没有阿弥陀佛名号安立的地方——它没有基础;同时没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不可能显发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的德能:是这么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的心性跟弥陀名号是同源的,是同构的,是同质的,是相互互动的。
通过念果地上的佛,就是天台“六即佛”讲的那个“究竟即佛”——这是弥陀名号所展示的“究竟即佛”,来引发我们的什么?“六即佛”的第一个“理即佛”——我们的正因佛性。这两者——因和果,一个在第一位,一个在第六位,因心、果觉正好可以互动,可以交融,可以穿过去,这叫“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交彻就导致我们众生的心来念佛的名号之间的互动,就能产生我们见佛的最终的目的。那么这桩事情,不需要其它的方便,单刀直入,在核心地方开花结果。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听到有人说:“你光念念这个佛号就有用吗?就能住生哪?你不修禅定还行吗?”想想也是啊。“来,我开一个禅修班,你只有修了禅定才能往生。”于是“咣当、咣当”去修禅定去了。又有的人说:“你念佛,你业障深重,不消掉业障还能把佛号念好哇?来,我给你一个咒子,念一百万遍消了业障再去念佛。”哎,“咣当、咣当”去持咒了。就是不了解这个真实的事情,他就容易被这些话所转。原来我就看到一个小册子说,我们业障深重,一定要持一个什么咒,等到持咒把业障消了再来念佛才可以。这对吗?难道念佛就不能消业障吗?至心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可是佛说的。为什么你不相信呢?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人说、那个人说呢?
第一堂课我讲,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了生脱死——首先要解决分段生死,在解决分段生死当中,考量八万四千的通途法门,靠自力没有办法,唯有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横超。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往情深地来念佛,不需要夹杂其它的东西。不假方便,专门持这句名号,“自得心开”,我们的心就打开了,就是如来藏心了,就能得无生法忍了。如来藏心打开,就无量的功德现前了。这个自性的体、相、用:我们自心——自体——妙真如性,是性具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的,这一打开,由体起用,就能显出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大用的。所以这个大势至菩萨给我们所展示的,就一心念佛,就是专门念佛,叫做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不搞其它的。一门深入,也恰恰就是大势至菩萨作为智慧化身的一个特点,有大智慧人才能一门深入。你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说明什么?说明你没有智慧,善根浅薄,业障深重。这个执持名号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法具足一切法,成就往生净土一法就等于成就一切大愿。那么这唯有大智慧者才能当下信受,担荷的。为什么这个《阿弥陀经》净土法门都是佛无问自说的?无问自说,因为这桩事情凡夫众生、声闻、缘觉、菩萨都问不出来,不是这些三乘行人的境界。是佛出于大慈悲心观照到众生的善根、与会大众的善根,还有相信这个法门的——一相信就能得到大利益,由于慈悲心来无问自说的。所以这桩事情要靠智慧来信受,来接纳,来担荷,来实施的。大势至菩萨是一个智慧化身,叫无边炽盛光,说他全体毛孔都放射光明。炽盛光,只要有缘的众生见到这个光明,就能见到大势至菩萨,也能见到十方诸佛。光明就是智慧的表达。
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法门当下就是胜异方便,胜异方便就不需要再加其它的方便。这胜异方便是净土宗常用的一个概念,“异”就是奇异,“胜”就是殊胜,在一切方便法门当中是极为殊胜、奇异的方便,就叫“方便中第一方便”。所有的法门施设都是让我们到达成佛宝所的方便,但这个念佛法门是方便当中的方便、捷径当中的捷径,单刀直入,快速圆顿。你抓住了第一方便,就不需要第二方便、第三方便。知道这个道理吗?你只要念佛,念念念。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相上开始念?事相上就是我这个心缘念佛的名号,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但是心和佛不相离开,这就事相上念。行住坐卧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高兴的事情也是“阿弥陀佛”,失意的事情也是“阿弥陀佛”。所有世间的这些顺逆境界都是梦幻泡影,都由这句名号来摆平,怨亲债主也是“阿弥陀佛”,这个佛、魔来了也是“阿弥陀佛”。一定要把这个念头念熟,这个忆佛念佛就是要转换念头的生熟和生熟的程度。我们原来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很熟悉,对这个佛号很生疏。现在通过勉强自己来念来忆,慢慢子对五欲六尘不感兴趣了,对世间的恩恩怨怨不感兴趣了;对这个佛号有兴趣了,对佛号这一念越念越欢喜了。说明你这个生、熟的对象在改变——一定要这样。
如果不这样,你在口里念着佛,世间的东西占据了心里的主宰地位,这都很难得到法上的利益。就好像原来说一个笑话,他是做生意的,实际上也是居士,每天做早晚课。正好那段时间进了一批花生,他就想着怎么把花生倒运出去——贸易出去,这个我投了多少成本,能赚多少钱。一般做生意都是求利润最大化,这些东西都是很牵挂心的。所以他在做晚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变成了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花生,花生,花生……”。“哎,怎么念花生了?”这个花生在他心里起了主宰的地位,他就自然地转到花生里面去了。那你念花生,下辈子就再作卖花生的商人了,你想到极乐世界去见佛是不可能了。
所以这个要转换,转换至这个佛号对我们非常熟悉,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说起来容易。我原来在北京的时候,交往了一位老居士,他也学佛二十多年了。他有一天到我这儿来:“哎呀,我很惭愧呀,我念佛不行哪。”我说:“你念佛怎么不行?”他说:“今天我骑着自行车回去的时候,正好一辆货车要跟我迎面而来——很危险了。但是很危险得要撞到我的时候,我出来的一念是“我的妈呀”。这个车没有撞来。”他说:“关键时刻是“我的妈”,不是“阿弥陀佛”。”他说:“我这二十多年佛号是不行。”在这个生命最关键的时刻是不是这句阿弥陀佛念出来——不是“我的妈呀,我的天啊,我的爸呀”出来——这是开不得玩笑的。这是真功夫啊,这是平时你怎么熏的功夫的结果呀。这要靠信心哪,真是要真诚心去做啊,这不是做表面文章啊。
你看印度的甘地,他虽然被刺客刺死,就是迎面的一个婆罗门极端分子,拿着枪就对面开了三枪,但这个甘地就有这么大的好的涵养,他面对手枪,面对这个歹徒,他都有一颗慈悲心,面带微笑没有怨恨,而且中弹缓缓地倒在地下的时候,他念的是他神的名字:“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你说说这个甘地,能成为圣贤啊。
所以我们这句名号为什么要百千万亿地念?念念念,就是把佛号这一念念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出来的就是这句名号。这是事相上讲念熟,那进一步的理上念:这个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是本具的,最后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心佛一如,就是圆觉妙心现前了。圆觉妙心现前就“自得心开”,这个“自”就是法尔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心佛一如的时候我们的妙明真心就现前,如来藏心就打开,这时候就契证到涅槃的常、乐、我、净里面去。“自得心开”至少是破一品无明的境界——圆教初住的水平。只要圆教初住这个水平,就有能力在破一品无明的这个范围当中,超越时、空的局限,能够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大势至菩萨就不假方便,就是这句名号单刀直入,以念佛心开佛知见,一念灵知现前。
那么这桩事情是怎么实施的?就用一个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如染香人”,我们业力凡夫没有香,全体的都是恶业的臭秽之气。这个“香”可以理解为五分法身之…
《《念佛圆通章》不假方便 香光庄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