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方确指》了心无处所,方便福群生;四喻显净业法要▪P2

  ..续本文上一页任命官位,下诏书到这个人,问他:“你愿意做宰相,还是愿意做小官哪?”那这人怎么回答呀?大家都说:“那一定应该愿做宰相了。”菩萨也认可他:“然。”这种回答是对的。第四个比喻,又比如有人在歧路——三岔路口——分歧很多的地方,不知所措,不知道走哪条路。有怜悯这样迷路的人就跟他指示,告诉他:“这边的路极为艰险,极为曲折,你走过去还走不到头,很危险。走这边路,这条路是很宽敞的路,很正大的路,走过去直接到达目的地。”那么这个人受到这样的指示、这样的话语,于这两边,他选择走哪条路呢?大家都回答:“应当选择走正大、平坦的道路。”菩萨就赞叹:“善哉善哉!你们回答我的问题都符合正理,但是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所比喻的含义呢?”大家都再三顶礼,说:“唯垂开示。”就是我们还不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直心酬答菩萨的问题。

   菩萨就告诉——开示法门:“你们善听。”认真地谛听思惟。“你们一向以来虽然有求道之心,但并不了解修行的法要,所以趋向目标没有坚实的依据。就好像有人想往北京,而不知道走哪条路是正确的。如果遇到邪师,教给他邪的方法,就好像北京本来在北面,反而被这个邪师指向了往东、往南一样。如果这个人听从了邪师的教诲,虽然终日每天都在行走——也许走得很精进勇猛,但是他的归宿——目的地,就越来越渺茫了。怎么能够见得到至尊的皇帝呢?怎么能够成就大道?”所以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出一条正确的修行道路——指方向。你看印光大师在《文钞》常常表达——他很谦虚,说:“我这个人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如果要谈修行,就像一个残疾人一步都挪不动,但是我能够在十字路口为大家指路。你到哪儿去,我可以指。”就好像残疾人走不了路,但是残疾人有眼睛,他明白道路,给你指路一样。印祖都常常谦虚地把自己定位为:我是“残疾人”——我的功夫不够,但是我能够给大家指出正确的道路。而且这个道路也是从佛那里,从以往的菩萨、祖师里面所继承的正确指路的理念。

   指出条正确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个末法时代,对修行人还给他指条路:“你要开悟,你要得神通,你要怎么样怎么样……”你这个道路就指错了。就好像很多人念佛,念佛为什么——为了开悟。如果把念佛指向开悟,这个方向就彻底指错了;念佛就是指向往生。很多人念佛就天天要开悟,要开悟!一旦开不了悟,他就完了。要得清净心,要一心不乱,要功夫成片:都是搞错了。所以觉明妙行菩萨说:“我在这里为你们指路,指示你们,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界的帝都。”法界的首都,这个理念传达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真实的。因为四十八大愿是面对九法界开放的,是上至等觉菩萨、下至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恶的地狱众生都能够去的地方。十方诸佛劝勉他坐下的声闻、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法界的首都。于是这个首都里面的佛,就叫“佛中之王”。提供一个首都的地方,你说这不是一个大方向就指对了吗?

   指对了这个目标,那怎么才能去得了?就是信、愿、行三资粮。在这三个方面精进努力,最终就能往生。这就好像爬山,爬塔,从第一级到最上一级。这是第二个比喻的意思。第三个比喻,就是修念佛法门你的志向一定要远大,要求上品上生。这就好像你做官要做宰相,不做一个副科长。依照净土一法来修行,这是走一条正大光明的道路,不会走那些邪道,或者弯弯曲曲的道路。那进一步,菩萨说:“我就是走过燕都之人,我有资格给你们指路。”他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再常常回来的人。他是已经到过极乐世界的人,所以他指路不会有任何的错误。“如果你们不能相信我的话,而去听其他邪师讲的邪法……”邪师邪法——修其他的宗教外道,也不能说它是不好的,但是它不能解决解脱的问题。这就好像首都不去,你要到边地去——到偏远的山区去一样。这个边地,在佛法里面讲是八种障难之一,没有佛、法、僧三宝的地方叫边地。你舍那种法王居住的首都不去,到那个没有佛法的蛮荒之地去,那你一辈子——生生世世不完了吗?

   你修净土法门,就是指向“宰相”之尊严,而不是得一点“小吏”的卑贱地位。修其他的法门,它也有点功德,就好像你得一点小吏一样的成果;但你修净土法门,是获得宰相的尊严。更进一步比喻,你修净土法门实际上就是佛子,就是成佛的后继人了——大乘佛法的佛子。你一去,也成为阿弥陀佛。如果修其它的声闻法——现在很多人喜欢声闻四念处法、七觉分什么,但是你就修四念处得一个初禅、二禅、三禅,你就是得阿罗汉果,跟成佛也是不能相比。更何况这个时代,你想要得九次第定,是不可得的时代——得初果都不可得。我们修净土法门是得到最高的尊荣。所以选择净土法门,就是走一条正大光明的大道;背弃这个法门,走的就是一条艰僻的道路。净土法门是靠信愿行、弥陀愿力的加持,得到大的修行利益。就能像坐电梯一样,达到那个塔顶的高度。如果你修自力的法门,得一步一步爬,行走非常艰难,也不是你们这些人的道力所能企及的。所以离开净土一法选择其它的,那是极为悲痛的一件事情。这些都是觉明妙行菩萨吐肝吐胆的肺腑之言哪!婆心切切,才用这样四个比喻,显示了净土无限殊胜的利益。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西方确指》了心无处所,方便福群生;四喻显净业法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