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任命官位,下诏書到這個人,問他:“你願意做宰相,還是願意做小官哪?”那這人怎麼回答呀?大家都說:“那一定應該願做宰相了。”菩薩也認可他:“然。”這種回答是對的。第四個比喻,又比如有人在歧路——叁岔路口——分歧很多的地方,不知所措,不知道走哪條路。有憐憫這樣迷路的人就跟他指示,告訴他:“這邊的路極爲艱險,極爲曲折,你走過去還走不到頭,很危險。走這邊路,這條路是很寬敞的路,很正大的路,走過去直接到達目的地。”那麼這個人受到這樣的指示、這樣的話語,于這兩邊,他選擇走哪條路呢?大家都回答:“應當選擇走正大、平坦的道路。”菩薩就贊歎:“善哉善哉!你們回答我的問題都符合正理,但是你們能不能理解我所比喻的含義呢?”大家都再叁頂禮,說:“唯垂開示。”就是我們還不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是直心酬答菩薩的問題。
菩薩就告訴——開示法門:“你們善聽。”認真地谛聽思惟。“你們一向以來雖然有求道之心,但並不了解修行的法要,所以趨向目標沒有堅實的依據。就好像有人想往北京,而不知道走哪條路是正確的。如果遇到邪師,教給他邪的方法,就好像北京本來在北面,反而被這個邪師指向了往東、往南一樣。如果這個人聽從了邪師的教誨,雖然終日每天都在行走——也許走得很精進勇猛,但是他的歸宿——目的地,就越來越渺茫了。怎麼能夠見得到至尊的皇帝呢?怎麼能夠成就大道?”所以善知識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出一條正確的修行道路——指方向。你看印光大師在《文鈔》常常表達——他很謙虛,說:“我這個人沒有修行,沒有智慧。如果要談修行,就像一個殘疾人一步都挪不動,但是我能夠在十字路口爲大家指路。你到哪兒去,我可以指。”就好像殘疾人走不了路,但是殘疾人有眼睛,他明白道路,給你指路一樣。印祖都常常謙虛地把自己定位爲:我是“殘疾人”——我的功夫不夠,但是我能夠給大家指出正確的道路。而且這個道路也是從佛那裏,從以往的菩薩、祖師裏面所繼承的正確指路的理念。
指出條正確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這個末法時代,對修行人還給他指條路:“你要開悟,你要得神通,你要怎麼樣怎麼樣……”你這個道路就指錯了。就好像很多人念佛,念佛爲什麼——爲了開悟。如果把念佛指向開悟,這個方向就徹底指錯了;念佛就是指向往生。很多人念佛就天天要開悟,要開悟!一旦開不了悟,他就完了。要得清淨心,要一心不亂,要功夫成片:都是搞錯了。所以覺明妙行菩薩說:“我在這裏爲你們指路,指示你們,阿彌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法界的帝都。”法界的首都,這個理念傳達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真實的。因爲四十八大願是面對九法界開放的,是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惡的地獄衆生都能夠去的地方。十方諸佛勸勉他坐下的聲聞、菩薩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法界的首都。于是這個首都裏面的佛,就叫“佛中之王”。提供一個首都的地方,你說這不是一個大方向就指對了嗎?
指對了這個目標,那怎麼才能去得了?就是信、願、行叁資糧。在這叁個方面精進努力,最終就能往生。這就好像爬山,爬塔,從第一級到最上一級。這是第二個比喻的意思。第叁個比喻,就是修念佛法門你的志向一定要遠大,要求上品上生。這就好像你做官要做宰相,不做一個副科長。依照淨土一法來修行,這是走一條正大光明的道路,不會走那些邪道,或者彎彎曲曲的道路。那進一步,菩薩說:“我就是走過燕都之人,我有資格給你們指路。”他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常常回來的人。他是已經到過極樂世界的人,所以他指路不會有任何的錯誤。“如果你們不能相信我的話,而去聽其他邪師講的邪法……”邪師邪法——修其他的宗教外道,也不能說它是不好的,但是它不能解決解脫的問題。這就好像首都不去,你要到邊地去——到偏遠的山區去一樣。這個邊地,在佛法裏面講是八種障難之一,沒有佛、法、僧叁寶的地方叫邊地。你舍那種法王居住的首都不去,到那個沒有佛法的蠻荒之地去,那你一輩子——生生世世不完了嗎?
你修淨土法門,就是指向“宰相”之尊嚴,而不是得一點“小吏”的卑賤地位。修其他的法門,它也有點功德,就好像你得一點小吏一樣的成果;但你修淨土法門,是獲得宰相的尊嚴。更進一步比喻,你修淨土法門實際上就是佛子,就是成佛的後繼人了——大乘佛法的佛子。你一去,也成爲阿彌陀佛。如果修其它的聲聞法——現在很多人喜歡聲聞四念處法、七覺分什麼,但是你就修四念處得一個初禅、二禅、叁禅,你就是得阿羅漢果,跟成佛也是不能相比。更何況這個時代,你想要得九次第定,是不可得的時代——得初果都不可得。我們修淨土法門是得到最高的尊榮。所以選擇淨土法門,就是走一條正大光明的大道;背棄這個法門,走的就是一條艱僻的道路。淨土法門是靠信願行、彌陀願力的加持,得到大的修行利益。就能像坐電梯一樣,達到那個塔頂的高度。如果你修自力的法門,得一步一步爬,行走非常艱難,也不是你們這些人的道力所能企及的。所以離開淨土一法選擇其它的,那是極爲悲痛的一件事情。這些都是覺明妙行菩薩吐肝吐膽的肺腑之言哪!婆心切切,才用這樣四個比喻,顯示了淨土無限殊勝的利益。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于秦皇島
《《西方確指》了心無處所,方便福群生;四喻顯淨業法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