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方确指》净业课诵▪P2

  ..续本文上一页泯灭了它们的界限。所以趣入到这个深心里面去——“转深”,转到更幽深的心性里面去,这样就得到禅定了。在这个定中,“定久不知谁唤醒”,是这句佛号把我的主人翁唤醒,还是主人翁把佛号唤醒?“不知谁唤醒”,已经是没有主客体的对待了。已经是到了不二的情况下,才没有谁和谁的关系,所以才“不知谁唤醒”。在不二的情况下,这种“满天霜月照幽林”。“满天霜月”代表我们清凉的般若智慧的光明。在这里面,它能够照出幽林——幽深的菩提觉林。你看这些偈颂都代表彻悟大师确实是证念佛三昧的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写不出来。但也恰恰我们就理解它为觉明妙行菩萨讲修行三昧是什么境界——可以把这个来作一个注解。好,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修行念佛三昧当中,切记不要“亡形死心”。认为“我身体都忘记了,我没有念头了,我心死了”就是好境界。恰好相反,这不对哪!这落到外道和魔的知见里面去。那些外道修无想定就是“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他无非就是无想定而已。禅宗讲这个就是叫枯木禅了,那都要呵斥的。谈到枯木禅有一个公案,这个唐宋时期有很多老婆子,都是很厉害的明眼人,有个叫婆子烧庵的公案。说有一个婆子供养了一个庵主,就是禅和子——修禅的。供养了二十年,供他修行:给他一个修行的屋子,常常让一个年轻的女子给他送饭——后勤工作,能让他安心办道。有一天,这个婆子就对这个女子说:“你今天送完饭,等他吃完饭,就一下子把他抱住,就问他“这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女子还真的就依教奉行。等这个二八妙龄女郎一下了把他拥抱住:“啊,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庵主倒是回答了两句话:“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说了这两句话。这个女子就放了手,回去就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婆子。这婆子一听就说:“原来我二十年供养的是一个俗汉。”就走过去把这个庵主赶走了,把这个庵也烧掉了。那大家参一参,为什么?从持戒——戒律角度来看,他很讲戒律。但为什么这个婆子说他是个俗汉?你想一想,这里是不是又进入了亡形死心的状态啊?“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修行到这个程度,对吗?我们讲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讲寂和照的统一?寂中有照,照中有寂。你在寂中一点照都没有,这就是枯木禅了。没有一点“暖气”,这就不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在心意识里面,他还在对待法里面。所以他是一个俗汉,他没有得到佛法的精髓。这都要注意。觉明妙行菩萨说,如是打坐一段时间,可以再起来经行念佛,然后再去持诵经典。这样经行、念经、拜佛有个次序,交叉进行。但要注意,不要匆匆忙忙,不要好像赶集样的,一口气把所有功课做完,说“我今天佛号全念完了”。但是你当下是一个敷衍了事的念头,你就不叫真正的修行。修行是心性上的细活,不是在事相上——“我把事情干完了”。一般修道人一定要遵守善知识的明智的教诲。如果不遵守知识的明诲,决定修行“劳而无益”。前面我们知道什么叫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过来人。你要到北京去,怎么问路?问一个曾经到过北京的人。如果他自己都没有到过,你去问他,说不准就问错了——他指错了路哪。善知识是明眼人,是过来人,如果不遵守善知识的教诲,过不了很久就会失败。这是要谨慎的。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无朽比丘:“我就是过来人,你要决定按我的教诲来做。”再下面谈到,净土经典以及旁涉经典所谈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定要讲诵明白。依正庄严的境界实际上就是妙真如性的境界——涅槃的境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这些,作为净土的学人一定要在我们的内心熏习。熏习依正庄严,就是用真如熏习我们当下这个迷失的心,熏习一颗新生的净业种子。但这种熏习——你要让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我们内心很熟悉,它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多生多劫熟悉的都是人间的事情、五欲六尘的东西,对这么清净平等的境界我们是很生疏的。我们可能读了很多遍《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但还是觉得像水和油的关系,入不到心里去。要把它明白、熟悉,一定要有一个耐心的渗透过程。那怎么渗透呢?可以有几种方法,或者读诵——反复读诵,或者抄写——抄经,或者一字一字拜经,再加上讲演。用这些方法,而且不断地反复,天天照面,才慢慢熟悉一点。要么我们都是懵的。熟悉之后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们在静坐的时候,或者在经行的时候,或者在礼佛诵经的时候,这些净土的境界现前了,你当下就能觉了这个境界是好境界。是正的还是邪的,当下你就有个辨别能力。辨别能力来自什么?来自经典。跟经典相应的就是真境界;跟净土不相应的就是假的、伪的、邪的。这样就不至于被其它的境界所迷惑。尤其到了临命终时还有各种境界。有时候你看净土的一些往生者,他可能首先来的是天界的:或者忉利天的天人来接他——它也很庄严,这时候他知道这不是净土境界,他不为所动;过一下子又夜摩天的境界现前,天人吹吹打打来接他,他也不走。一定要等到极乐世界的净土现前,他才愉快地走。那在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平时对这种境界非常熟悉,你才能够有一个明晰的判断。按照觉明妙行菩萨这样的方法来修,而且不增不减,再加上这样一个观慧的静坐,那这个成功一定是上品上生了。希望大家依教奉行。南无阿弥陀佛!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西方确指》净业课诵》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