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大师简介

   西天卅三祖,东土六祖。(公元638-713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慧能大师者,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王舀】,武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母李氏,感异梦,觉而异香满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腾空。黎明有僧来语祖之父曰:「此子可名『慧能』。」父曰:「何谓也?」僧曰:「『慧』者,以法慧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语毕,不知所之。祖不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岁丧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篓,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至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祖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于是居人竞来瞻礼。

   近有宝林古寺旧地,众议营缉,俾祖居之。四众雾集,俄成宝坊。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禅师。祖遂请益。远曰:「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祖辞去,直造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二年也。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闻二僧对论,幡动风动,进言:「仁者心动」,印宗乃知是黄梅传人,执弟子之礼,请授禅要。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礼。

   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授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祖具戒已,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宛如宿契。

   明年二月八日,忽谓众曰:「吾不愿此居,欲归旧隐。」即印宗与缁白千余人,送祖归宝林寺。韶州刺史韦据,请于大梵寺转妙*轮,并受无相心地戒。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于世。后返曹溪,雨大法雨,学者不下千数。中宗神龙元年降韶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辞疾,愿终林麓。简因请法,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祖语。有诏谢师,并赐磨衲袈裟、绢五百匹、宝钵一口。

   十二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

   祖说法利生,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往新州国忠寺,建报恩塔,仍令倍工。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祖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师之法眼,何人传受?」祖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祖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在家,一出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言讫,往新州国恩寺,沐浴跏趺而化,异香袭人,白虹属地。即其年八月三日也。时韶新两郡,各修灵塔,道俗莫决所之。两郡刺史,共焚香祝曰:「香烟引处,即师之欲归焉。」时炉香腾涌,直贯曹溪。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寿七十六。

   时韶州刺史韦据撰碑,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塔中有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缉木绵华心织成。后人以碧绢为里。﹞中宗赐磨衲宝钵,以辩塑真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开元十年壬戌八月三日,夜半,忽闻塔中如拽铁索声,僧众惊起,见一孝子从塔中走出,寻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于州县。县令杨侃、刺史柳无忝得牒,切加擒捉。五月于石角村捕得贼人,送韶州鞠问。云:「姓张名净满,汝州梁县人,于洪州开元寺受新罗僧金大悲钱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师首,归海东供养。」柳守闻状,未即加刑,乃躬至曹溪,问祖上足令韬曰:「如何处断?」韬曰:「若以国法论,理须诛夷;但以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况彼欲求供养,罪可恕矣。」柳守嘉叹曰:「始知佛门广大。」遂赦之。

   上元元年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敕刺史杨瑊曰:「朕梦感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之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遣坠。」后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如是者数四。宪宗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皇朝开宝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祖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太宗皇帝即位,留心禅宗,颇增壮丽焉。

   六祖之嗣法弟子有四十余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荷泽神会为著名。南岳怀让从六祖蒙受心印,住般若寺,接化达三十年,嗣法弟子有九人,以马祖道一居首座。马祖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法,机锋峻烈,开喝棒竖拂之禅风,世称「洪州宗」。马祖门下百余人,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梅法常、章敬怀晕、大珠慧海为着。

   人有南北, 

   佛性岂然? 

   咸亨中师自新州参谒五祖。祖问曰:「汝自何来?」 

   师曰:「岭南。」 

   祖曰:「欲须何事?」 

   师曰:「唯求作佛。」 

   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 

   师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 

   祖知是异人,乃诃曰:「着槽厂去。」

   轮刀上阵 

   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能,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

   菩提本无树 

   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乃于廊壁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祖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师在碓坊,忽聆诵偈,知未了,因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

   米熟矣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师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师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师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师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谓师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遂传顿教及衣钵。云:「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

   风动幡动 

   师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师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知是五祖传人,延至上席,征诘奥义,因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礼。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

   坛经般若品节录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 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无相颂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

《六祖慧能大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