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者的感恩 上▪P3

  ..续本文上一页想到的是,我父母亲在哪里?我赶紧去告诉他,让他们不要这么痛苦。

  大乘菩萨看到大众如自己的父母,这里有一点很关键,佛经里有个词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同体的体,就是真如本体。他看到我们每个人,每个众生,六根、六识的轮回是无序的,轮回、我执破除了以后,有这么个本体涅槃的境界以后,大家完全平等。他没有是非、男女、长幼、好坏,没有这一切的差别,同时没有一切痛苦。所以有人问师父,涅槃是什么?就像昨天有个同学问,老和尚你修到几果了?涅槃是什么啊?有人解释说,就像你生病,你很痛苦,很难受,然后想办法把病治疗好了,这就是涅槃。没有病,大家在健康的时候,感觉不到健康有什么特殊,但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就体会到了。所以当他内心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他看到了眼前的一切众生,原本都有不受干扰的真心,真如本体,大家都有,只是我们太喜欢用第六意识,我们太聪明了。知识分子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学佛学不好的原因就是第六意识转的太快,让你两秒钟停下来,你都做不到。然后你在听法的时候,闻、思、修这三个,用我告诉你的方法,不要打妄想,明明白白地去听。而你们往往是用分别心去听,去辨别,这是我在某部经典里看过的,是某位法师给我讲过的,他到底讲得对不对,你不是用真心去听啊?!所以即便你是把三藏十二部经都听好了,看透了,就像有人告诉你:蓝天是怎么样的,蓝天有白云,白云过去了,蓝天不会动,那个真心就像蓝天一样如如不动。不管是乌云、白云、彩云,再漂亮的云也跟我没有关系,你生活再好,也跟真心没有关系。于是,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就把天花板画起来,像个蓝天一样。诸位是不是?你用第六意识去听课,去学习佛法,用思想去将它框架起来,然后用作笔记的形式,就等于是在天花板上看看。让你说,你真是滔滔不绝,说得很好,但是那就是蓝天吗?所以我每次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我是希望大家不要用妄想去听课。当你不用妄想心来听课的时候,就是相当于我是你手上的笔。所以同体大悲。看到这么一个体,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呢?生起一种悲心,这种悲心很微妙,叫慈悲。有人误会慈悲是一种可怜,好象老太婆、乞丐很贫穷潦倒,生活落魄,我发起慈悲心来救救他,行行好事,所以,你布施时心里存在“你得感谢我,我在帮你”的观念。有的佛弟子去讲法,去度别人的时候心里也想:你得感谢我哦,没有我你就听不到佛法。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同体大悲”,这个“体”跟佛、跟十方三世一切圣贤都是完全一模一样,如如不动的这个东西。看到这一点他心里面生起一种很冤枉的感觉,大家在轮回,是一种冤枉,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原本你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可现在你就是这么痛苦;原本你可以没有任何结,但你现在就是有很多结;原本你的学习、你的生活就已经很完美,可是你非得跑来参加夏令营你才觉得高兴……我们有太多太多不知道这个原本是非常完美的东西,所以很冤枉。怎么办呢?告诉你,怎样把这个妄想祛除掉,怎样把这种冤枉的理解,把自卑、下劣的这种心态慢慢地祛除掉,如何发现你妄想背后的那个没有烦恼的?

  其实诸位有信心。这招很灵的。有好多次,对我比较有信心的徒弟,他很烦恼的时候,拿着电话哭:师父啊,我痛苦地要死啊,我又遇到怎么样怎么样的事情了。我很简单的告诉他:你现在知不知道你很痛苦啊?他说:“知道啊,这个有谁比我更清楚呢!”诸位是不是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最知道啊。好,你知道自己很痛苦,我问你,“知道”它痛不痛苦啊?知道痛苦,这个语法上是什么关系啊?知道和痛苦变成两码事了,对不对?然后我再问他:“你相信我吗?”他说:“我相信。”那个知道啊,它一点都不痛苦,不要把痛苦当成自己,你只把那个“知道”当成自己,看它痛不痛苦?他想想,啊,笑起来了!这个方法很灵的,为什么呢?因为痛苦只是第六意识,妄想和执着。那个“知道”只是意根,就是妄想背后的那个家伙。其实他没有找到真心,也没有找到佛性,但是找到生命轮回的根源了,你要是在这里用功的话,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受用。

  所以诸位,当你看到这个就要告诉大家,要把妄想停下来,看到意根,然后再把这个意根我执破除掉,你就会证入大家同体的大悲。生起同体的大悲的感觉,那就是众生太冤枉,然后去告诉他。告诉他的时候,也不是瞧不起的,因为他原本就是很了不起的,原本他跟佛是一模一样的,跟我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他不会觉得我比他厉害,他比我厉害。没有,平等不二。他不会说,这个众生他跟我关系好,我的教一点,那个众生跟我关系差,我不教他。无缘大悲啊!所以在这个份上你再来谈生活禅,味道就对了。

  所以无住生心,这个无住生心是一个境界,就是证得真如本体,如如不动。不住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住,实际上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金刚经》上说的清楚了。不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简单的说,不住所想的,所听的,所看的,所遇到的这一切。这一切你不住了,然后在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非常活跃,就出来了。告诉你,这是话头,我是达某,诸位是某某,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界都描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后面的这一部分在禅宗里叫做什么?叫做证体起用。无住是证体,生心是起用,起妙用,能够起用的就是佛性。明心见性是这么两层关系。破本参,破除我们我执的根本。破重关,破除我们抓住这个真如本体不动的,破除这种执着,所以涅槃的第二类就是无住涅磐,不住在涅槃里面。

  无住就是这两种含义。第一种“无住生心”的无住是无住色、声、香、味、触、法,无住涅槃是不住在涅槃里面,所以大乘菩萨就是无住涅槃。他不住在涅槃里面,确实他的身心完全跟涅槃境界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这个份上禅宗有一个词,真正用功修行的会告诉我们“保任”,这个词在别的书里很少看到,即保任。既要保护它,又要任其自然。保什么呢?保证得无住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的涅槃,你要提起来;任其自然呢?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样样去做,不要有任何拒绝,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禅宗的保任有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象大鹏金翅鸟,它脚跟一点地,然后就飞出去八万四千里。或者就像老鹰。老鹰为什么会在天空飞呢?它脚跟一用劲的功夫,它那一点劲若用不上就飞不起来。中国古人有一个捕老鹰的方法,怎么捕呢?鹰的眼睛很厉害,它看到地上的小鸡,看得很清楚,就飞下来抓。然后人很聪明,知道老鹰站地的那两点很重要,就挖一个沟,大概三十公分宽,一米长,一米高,把小鸡搁在沟里面。老鹰看到小鸡,下来抓小鸡,结果一下来它的脚踩到这个空里面,两个翅膀搭在边上飞不起来了。禅宗的保任告诉我们,你脚跟有没有落地呀,你参禅的工夫有没有做到呀。等你做到了,然后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既要保护自己,让自己不落在色声香味触法上,又要任其自然,就是生心。生心是生任何心,这是禅宗的方法,所谓明心见性。

  那么即相无相呢?就是在明心见性之后,在一切相上他非常自如地不住任何造作。这样一来,即相无相是大乘法的一种更加直接的手段。刚才说的无住生心,你看次第很清楚。第一,看到妄想,我们连妄想都能看清楚。第二,看到妄想背后的那个家伙,想办法抓住它,擒贼先擒王,把这个贼头抓住了,然后把它消灭掉。你证得无住,无住之后意识妄想可以驰骋自在,这是一条渐次的修证道路。宋朝之后大慧宗杲禅师提倡看话头以来,中国禅宗走的是这条路。现在我们根基更庸劣了,像老和尚慈悲告诉我们,生活禅的特色是什么?菩提心、般若见、息戒观、生活禅。息戒观是什么?你先要观想,修直观,把妄想先停下来,慢慢从这个地方开始进去。但是真正的佛法、大乘禅法里面禅宗不共其他法的,《金刚经》里面同样讲了第二种: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种种相,但是在见诸相的同时要非相,就是从相上面看到佛性的妙用,这个恐怕会难一点。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禅宗的公案,大家可能看了很多,往往看不懂。我可以在这里班门弄斧啊,弄一个简单的检索,告诉大家,公案只有两类,一类是否定,一类是肯定。否定的公案是什么呢?你来问我的时候,你这个用心在哪里?你是在第六意识妄想,还是在妄想背后那个所谓的清清楚楚,如果是这样,我告诉你,不、不!你马上把这个消除掉,有信心的人,它破除了,当下受用。如果你是有受用了,觉得自己修行有工夫了,然后呢再来想求印证,说我这个境界很不错的,你老人家再给我开示开示,死在那里的时候给你一个肯定,肯定什么?哎,这就是佛。你不要以为涅槃那个境界里面没有我执有什么好处,我就是佛、心就是佛、妄想分别就是佛,完全肯定,肯定的是生起的妙用。

  这里面我想简单的给大家说明一下,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昨天晚上我们谈到 “吃茶去”,那个公案大家都知道。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说没有来过这里,禅师说吃茶去;一个说来过的人,禅师告诉他吃茶去。为什么?诸位很清楚,没有来过的人没有开悟,他以我执的心来问法,所以不直接给你说法,让你吃茶去。即把你这个妄想想要求的心失落了。诸位在问问题时总是有一个求得的心,但是往往不回答你这个问题,让你这个问题落空,否定你这个问题的存在价值。明白人感谢,禅师不让我问,不让我落在六根六尘六识上,所以没来过的人让你吃茶去。你这个问题,六根不住,让你无住。

  来过这里的人他证得真如本体。开悟的人他说自己来过,有一个涅槃的境界,所以他让你吃茶去,你应该生起妙用啊。在生活中,你看一个正面,一个反面。那院主又问你,你还是叫他喫茶去。他有疑惑啊,对于无住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无住涅槃他都有疑惑啊,怎么办?让你生起信心!禅就是这样的。所以,禅者的悠然呢,我告诉大家,只有在自己生命的痛苦完全解决了之后,再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你才发现,吃饭穿衣皆是佛法,才发现做务劳动尽为禅机,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这样一种完全体现出禅者的悠然。

  当然这个方法,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希望诸位,如果根基利的人,我相信可以看懂妄想的根,然后马上就不要了。无数劫的生死,我要它干什么?但是我们有一个误会,好像不要了我怎么办呢?总是有这样担心。其实一点都不要担心,你真不要了就真自在了。

  那么,这里面我刚才讲到了“无住生心”。大乘法的第二个特色就是慈悲。慈悲范围可想而知,它是众生国土,众生有恩啊。为什么?过去我在轮回时大家在一起受苦,有困难互相帮助,现在他们连这个好都不知道,所以怀着这样一种感恩心。有些人觉得自己有慈悲心,很了不起,在帮别人做好事,我常笑他们是妇人之仁,不是真正的慈悲。为什么?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对生命绝对的尊重,他是佛,你帮助他是在实现你的菩萨道,是你在妙用,这才是慈悲。那么对山河大地,一尘一刹,同样生起一种感恩之心。我们在轮回的世界中太久了,受苦太多了,对这个娑婆世界坎坷不平,感觉太麻烦了。但是当你心灵解脱了后回到生活中,高山有高山的庄严,山谷有山谷的美妙,所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她那种感恩就是身土不二。自己的生命跟自己的国土山河大地完全一致。

  

《禅者的感恩 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禅者的感恩 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