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金字塔的顶尖,即至善圆满的菩萨道上终极果位——成佛。
上述简要介绍了五乘正法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修道弘法体系,将佛法的金字塔树立起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弘扬。诸如受三皈依、受五戒八戒、受菩提心戒、受菩萨戒等戒学为基础。或者修习禅定止观、如来禅、祖师禅,乃至无出无入的首楞严大定,以及念佛持咒等各种禅定之学。或者借助大乘佛法的直指,乃至各种观修方法,直接打开见地,突破我法二执,能所两忘,明心见性,彻悟本来,悲智双运,由此而开发佛陀的无尽功德,展示生命的无尽庄严。
三、五乘正法要分工合作
光从个人自我修行的角度看,五乘正法的安立就是道次第的建立,无论个人根基如何,只要找到了自己相对应的位次,就能够如法纳入正轨修道,最终证得圆满的解脱和菩提。但从弘扬佛法的角度看,则要对机施教,契理契机,以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契机,展开各种根基的众生都能得度的善巧方便,就如当今世界各地的各种语系和各种传统的佛教一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特色鲜明,宗旨一致!所以,弘扬佛法就要依照五乘正法不可忽略的教理体系,来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为内容,纵横自在、深广圆融地建立起构架完善的佛法金字塔。
佛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佛法是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下自散心念佛一声也是种下无上菩提的善根,举手投足、烧香拜佛、随喜赞叹都是佛法慈悲接引众生的方便,上至七地菩萨都还要接受佛陀亲自的教导,其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古今中外数千年来的一切文明。
在人天乘的佛法里面,可以包容世间一切知识学问,举凡孔孟老庄、诸子百家、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音韵逻辑、医方心理、哲学思辨、宗教伦理、东西文化、千古文明等等,因为这些修学的取向都是围绕“自我”而展现美妙深透的人天境界,所以都是在趋向人天的道路上。声闻乘和缘觉乘的解脱道,也包含了禅定之学、南传佛法、涅槃根本、性空无相、汉藏相关的解脱道法,凡是寻求脱离生死苦海,趋于涅槃寂静、真如本体的教理思想,都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核心中转站。不经过这个中转站,基本上是无人能够顿超无为直达佛境的,除非过去世善根早已成熟。经历破除我执的彻底空净而如如不动,是建立菩萨道佛法的直接根基,是不可逾越的证悟关键所在。菩萨道是回归六道四生诸法缘起的世界,展现生命无与伦比的清净庄严,一切大乘教法都可以被融摄在这个阶段,直到最终圆成佛果。
人生有限,岁月无常。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有各方面的才学、品行、修证集于一身的人才来弘法利生,能够建立体系完整包罗万象的正法道场,自然就会成为佛教教育中心,诸佛正法贤圣僧将再现于人间。如果每个佛弟子所作所为,都能以五乘正法而行,则能符合世间善法,符合各宗教义,符合人们生活所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自我修证如法而行,慈悲利他如理弘扬。只有彼此尊重,相互交流融摄,真正成为一味的佛法,佛教才是完整的修学体系,也是完善的实践智慧,更是完美的生命教育。
四、五乘正法指归在菩提
许多人一生的努力修行,其实只是做些修行的基础工作,如行善积德、改过自新,节制勤俭,布施修福,助人为乐,广学知识,音乐艺术,陶冶性情,哲学思辨,涵养德行,心理治疗,性格洒脱,少欲知足,四禅八定等等,都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围绕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我见未断,我执未破,见思惑依然存在,还是一介凡夫。只是把恶欲转变为善法欲,去恶从善,成就人天道的果报。这可以作为修习佛法的基础,但不能误以为就是修行佛法的重心所在,更不能认为就是全部的佛法了。其实,佛法在世间的真正价值意义,是佛法有不共世间的出世间法。如果一味地弘扬这些世间善法,却忘记了出世间法的宗旨,那就很容易把通俗弘法演变成低俗化佛教和矮化佛教,所谓“世间善法,乱菩萨正法”。
但如果定位非常准确地把人天乘善法,放在大众修行的基础位置上,则能够在世间接引无数众生,树立佛法在世间的良好形象,不至于让人误会佛教是死人的宗教,或者误会为愚昧落后的迷信行为。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生活佛教、慈善佛教等等的提倡与弘扬,都可以归纳为“以人为本”的人天道修行基础阶段。这与一般世间善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世间善法的终极果报依旧是轮回的世间,而佛法的基础修学,都是指向解脱和菩提,最终回向圆满的佛果。
有了完整的修学体系,又有了个人爱好的对机施教,还能够找到不停进步的台阶,生命便充满了完美的希望,就能积极快乐地走在解脱道和菩提道上,展现生命无穷尽的奋斗!
五、结语
太虚大师曾在《汉藏教理融合谈》中说:“今应普容遍摄锡兰等三乘共法、律仪及大乘性相与西藏密法,乃可将中国佛法发达兴旺,一天一天的充实复活。而在复活的过程中,发挥台、贤、禅、净总合的特长,将律、密、性、相,彻底融摄成整个的佛法,于是中国的佛教因之重新建立,而亦可成为现代的世界佛教了。”(《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第438页)又在《人生佛教开题》中说:“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人生改善;天乘,即后世增胜;二乘,则综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脱;大乘又可综合前三而加上法界圆明。”(《太虚大师全书》第二编第五册《五乘共学》)在五乘正法金字塔式的构建下,如能次第严明、分工合作、指归菩提,则佛法修学的完整体系就得以完美展现,学人亦有理路可循,与佛有缘的人就能得到相应的佛法利益,佛教也就可以在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