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超越死亡 第五章 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第一节 净宗助念往生▪P2

  ..续本文上一页之正因、他力之助缘,二者和合,方能感应道交,成就往生大事。

  (2)、家属须知

  生死事大,人命无常。所以我佛世尊特说此念佛法门。“阿弥陀”是无量寿及无量光之意。行人(病者)能眼观佛像、心念佛德或口念佛号,便可身心两获利益,实为至善之事。若寿命未尽者可以却病延年;若世寿已尽者,以深信切愿之故,即得往生安乐国。然世人不察,每以佛法等为超度幽冥而设,疑为不吉。庸愚瞽见,大谬之甚。不知《华严经》中佛说法时,无量天主共赞佛法最为吉祥,现在我们介绍的念佛法门,就是十方诸佛所护念的最好法门了,所以一心念佛,功德广大,不可思议。何况吾人当临命终时,大多恶境现前,恐怖万分,升沉由此分界。行人此刻一闻佛号,圣境自然现前,如暗遇明,身心有所依藉,顿时即获安慰。正念一提,魔障冰消,故得现诸瑞相;或预知时至、或放光、或异香、或含笑而逝。此种事实,为助念时普遍之现象。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知助念之法,实最切要。今将助念前后,家属须知集述如下:

  第一、凡举列各注意事项家属切记遵守,并配合助念团领导人的指导;家属须推举一人维护助念全程,预防人事上的障碍,才能使亡者得到真实的利益。

  第二、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设身处地,把被助念人当成自己或者自己最亲的人。一是莲友将心比心的为其助念,二是往生者的信愿,三是家属如法的护持助念。三者缘具,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疑。

  (3)、助念者注意事项

  发心助念乃是代佛荷担度生之重责,亦为来日成佛之正因,故须虔敬慎重而为,万万不可敷衍了事。视病者若亲眷,态度诚恳平和。助念时,力求一心不乱,避免咳嗽、喷嚏或其他杂音,以免病者遭受惊吓而魂飞魄散。

  病室内禁止闲谈,恐病者因此分心,失却正念。如果有人前来探视,可邀其参加助念,不愿助念的人,领至他处招待,以免病者看见,触动情执,而悲感中来。

  助念者到达丧宅,应该先去面见主人,由其带领入内。一切顺理成章,营造祥和轻松的氛围,不至让人生嫌弃。这样大家才都能够得到助念的真实利益。

  为人助念,丧家所准备的茶水,可以饮用,但三餐最好是自行解决,不要增添家属困扰。助念完,丧家结缘之脸巾、肥皂等可接受,若自觉福德不够,可以转手供养给出家众。无论出家在家,都不能收取红包,切切记住。

  助念时,不必一定著海青。若著海青,可准备二件,一件为拜佛、做功课用,一件为助念专用,可免时常清洗。助念完毕,返回家中之后,应该沐浴、洗头,全身衣著换过,方可在佛前做功课。

  按戒律而言,葱、蒜等系植物中之荤食。所以为人助念,切勿食葱、洋葱、大蒜、韭菜等五辛。病者若要求饮食,可喂其素食。喂食时,不作闲谈,应持念佛号,以防病者分神。

  3、助念程序

  (1)、排定座位

  进入病室后,先安置佛像、香烛、供品等,一切就绪后,即安排助念人员座位。座位应尽速排定,此举极为重要,若及早排定,可安定病者心情,不致随助念指挥者东张西望。

  (2)、助念开示

  人生在世,不免疾病和死亡之痛苦,当这些痛苦发生的时候,唯有放下万缘,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力短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丝毫的杂念。亦不可希望病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法。如果有这些想念,便与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能感应,因此也就不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离生死轮回,解脱一切痛苦。你若肯放下一切世间的思绪和杂念,一心念佛,倘若世寿未尽,就会快速康复。如果世寿已尽,即刻便能往生西方。然不可祈求病痛速愈,只可恳求速速往生。只求病愈,假如寿命已尽,便不得往生西方了。只求往生,倘若寿命未尽,则可以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量无边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的不得了。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怎么可以怕死呢?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输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头生起时,即当自责:我要仰仗佛力往生西方,怎么可以生起这些念头,坏我大事呢?!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哪里会有这种疾病的苦恼啊?

  倘若心中生起烦恼之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如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就偏偏不随他转。除了念佛以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西方了。好好的记住以上所说的这些话,自然就能迅速获得莫大的功德利益。[3]

  (3)、轮班助念

  临终助念,应以“阿弥陀佛”四字佛号贯穿始终,其余经咒偈赞,俱为枝蔓,只可于病情缓和之时开头部分念诵。若已病势沉重,濒临命终,就直接称念四字佛号,因为字少容易念得起来,病者随之而念、摄心聆听,都比较省力。香赞、《弥陀经》、赞佛偈、六字佛号概可略过不念。

  若助念人数较多,可分为四、五人一班,换班助念。每班念一至二小时即轮替,助念者方不致于体力透支而无法持久,如果助念时间太久,而身心疲倦,精神不济,心念的力量(即光明)就会减弱。可分为三班来念:一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一小时后,由二班接念,一、三班默持。再一小时,由三班接念,一、二班默念。有事者当于默持时处理,值班时,则应克尽职责,不可擅自离去。如此相续,佛号不断。

  若不分班助念,恐大众疲惫而停歇,致令病者,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轮班用餐,勿断佛声。欲断气时,可三班同念。病者如有力气就小声随大众念佛,如果力不从心则摄耳谛听,心中默持即可。或许有人会说:“念佛应当至诚洁净,病者恐怕无力为之。”殊不知,佛之于众生犹父母之于子女。平日子女固当孝养奉事父母,然于病苦时,父母必不以常仪见责,甚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所以,但心存至诚恳切,出声、默持功德并无差别。纵然是常人,睡时尚且应该默念,何况病者呢?此时,应当勉嘱病者悉心持念,由家属代为上香供佛。

  (4)、助念声调及速度

  诵念时应高低快慢得宜,念佛声太高则伤气,难以持久;太低恐病者听不清楚,又会伤血,容易昏沉。因人临终气息急促,心跳加速,助念速度宜稍快。此际耳根虽尚可听闻,意识却渐趋涣散,若速度过慢,难收实效。太快则恐临终者气弱,无法跟念。应令佛号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使病者声声入耳,字字经心,方易得力。

  (5)、助念时机

  何时助念为宜?应于奄奄一息时即为之助念,不可至体温全无方行助念,因为那时的神识恐怕已经脱离肉体,没有掌握恰当的时机,助念或许不能直接助其往生了!假使太早进行助念,病者精神犹旺,则助念人力又容易耗损过多。因此,应于脉博、呼吸渐弱之时方行助念。但如果缘法很好,也有助念至二三个月才往生的,如此殊胜因缘,亦可珍惜,助念之人亦能获益无量。如果太晚了,那就只能算是中阴救度了。所以,最好还是把握助念的时机,效果最佳!

  (6)、使用法器

  诵念时,于“阿”、“陀”二字时敲打引罄。以引罄声音清澈,闻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音混浊,听了使人心地浊乱,所以不适用于助念,此就寻常状况而言。若病者神经衰弱,依弘一大师主张,应避免使用引罄、小木鱼,仅以音声助念,最为妥当。以免引罄、小木鱼声音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或可改用大钟、大磬、大木鱼,因其声宏壮,令闻者肃然起敬,但人各有所好,故须先征询病者意见试行,倘未得宜,可随时更改。

  (7)、以念佛机辅助

  若助念人数少,可播放录音带或念佛机以辅助,但不可仅播放录音带,而不参与助念。录音带之作用在伴念,令助念者及病(亡)者提起正念。因活人具阳气,有心力、念力及光明,念佛时能放光、加持、避邪,而机器音声,鬼神不惧,必以活人助念,方可感得佛菩萨前来。助念者众,往生机率益高。故平日应多与法师、莲友结善缘,临终方不致无人助念。

  又有令病者使用耳机,听闻佛号者,此举甚是不当。助念音量须视亡者脸色而调整,使用耳机,音量不易控制。就诸实例而言,助念若有感应,亡者脸色必转慈和,必是善相。

  科学昌明,用录音机领导念佛,固属方便,但终究不如人念。在婆罗州山打根埠,有人为邪祟所扰,善友们用录音机念佛驱邪。初时,许多人跟录音机同念,邪祟瞥见金光佛相,急去无踪,人遂清醒。后来时间已久,念佛人相继离去,录音机虽仍开着念佛,但邪祟来扰如故。可见以人念佛为上。

  北京有位钟居士,因车祸而昏迷,不省人事,起初能听见他哥哥为其念佛,后来只有念佛机播放佛号,则一句也未得闻。后在医院抢救苏醒过来,才又听到其哥哥在距离他很远的走廊上念佛。可见心灵之感应,绝非仅仅只有声音而已。

  因为念佛机、佛号录音带没有心,不会有心灵的感应,其功能仅为清醒的人提起正念,如果已经昏迷则难以听到,所以效果较有限;而以人助念,尤其是全部的家属都能虔敬参与助念,效果最佳,因往生者最能够接受的还是自己亲人的关怀。且藉著往生者、助念者的信力、悲愿力,才能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故除非不得已之时,最好不单用念佛机或念佛录音带,而旁边无人助念。

  (8)、助念至何时

  一般而言,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八小时,但为确保无虞,可延至十六小时,甚至二十四小时更佳。最正确者为,助念至遗体冰冷,毫无体温,方表神识已完全脱离。若未足十六至二十四小时,即仓促盖棺,倘有回阳现象,岂非于无知之下,置人于死地。捡骨时,偶值尸骨为俯卧者,即因回阳时挣扎所致。为免此悲剧,切勿急忙盖棺、安葬。

  或以为既已断气即告死亡,诸根不再作用,助念有何助益?然则亡者气绝多时,遇亲人赶至而流泪之情形俯拾即是。吾人眼见为死亡,实则仍在弥留状态。有一年轻学子因意外丧生,亡故三日后未婚妻前来,原已如木石之亡者竟七孔流血,可见亡者并非毫无知觉,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必有利于亡者。

  断气而遗体未冷透前,值班助念者须严禁家属探摸遗体或哭泣,切不可依世俗之见,谓“不哭,凶星不退。”、“应趁体有余温,早为更衣”或“人死不早搬铺、会欠眠床债。”等迷信言论,铸下大错。此时,大众更应发心,提高音声助念,切勿时时触摸亡者,察其身体何处未冷,致亡者起烦恼。除非深谙加持之高僧大德前来,方可探视其体温若何。否则,须待一昼夜,始可谨慎轻探遗体。俟全身冷透,方停止助念,在佛前代亡者回向,往生西方。

  五、莲华化生

  当一个人世缘已尽时,世俗上称之为“死”!在佛教称之为“往生”。“死”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没有了;不存在了。“往生”则不同;往生并不是死,是从此而往彼。就象搬了家,换了房子。从这所旧房子,搬过另外一所新的房子去。

  不是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叫做色壳子,以其有形有色如外壳故,就等于像一所房子,住久了,房子自然就陈旧了,变坏了,这时主人就要换房子了。

  往生,就是从我们这个污浊世界,莲华化生,到清净的极乐世界去;换一个新的世界;换一所新的房子。

  助念送往生,就是替临终的主人,打理搬房子事,从旧的房子,送他到新的房子去。这并不是忧恼事,而是欢喜事;忧恼是凡情,欢喜是道情。

  助念送往生,就是要帮助护送临终者莲华化生,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去安住。

  往生的简单条件,是凭自己平时念佛的工夫,和临终时大众助念的工夫,加上弥陀的愿力接引,三缘具足,必定往生无疑!

  有一位大德,来佛教医院养病,住了不久,自知世缘已尽,无常将到,预先嘱咐亲友,代为助念。他本人平时也有相当修持,对世情也很看得开,放得下。结果,在助念时,他灵光不昧,回光返照,了悟无生,临断气时,还留下了四句偈语:

  色空俱不著,显现古家乡;

  弥陀入我性,性入无量光。

  说完了偈语,便两目双垂,撒手西归。

  人死本属于哀伤事,像这位大德之去世,使人在哀伤之中,反而又生起了希有心、欢喜心和赞叹心。因为人生早晚会有此一著呢!与其在痛苦呻吟中离去,莫如在安详自在中往生。但是,对于生命的真实面目来说,则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何其奥妙,何其洒脱啊!

  --------------------------------------------------------------------------------

  [1] 见《大正藏》卷四十七,第287页中。

  [2] 本章及第六章参考前人和当代人的著作,如引用了慧律法师《临终备览》和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的成果,于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具体情况未能一一出注,相关的资料,将于附录的“主要参考文献”中列出,以供读者检阅。

  [3] 参见《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超越死亡 第五章 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第一节 净宗助念往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