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要义 第二章 发宏誓愿▪P2

  ..续本文上一页设立不同的法门,我们只要能如法修行,就可以从凡夫自私的心当中一步一步地脱离开来,这就是解脱。作为凡夫,每一个人都想离苦得乐,获得美好的一切,佛法并不否认这种追求的合理性,而且整个佛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众生获得极乐和自由。所以我们希望自己生活得越来越好的想法并不是自私,但是如果我们只想自己好,不管其他人的死活,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就是自私了。比如为了口腹之欲而杀生害命,就是修行人所不应为的。

  佛法教导我们首先要自利利他,不要自利害他,损人利己,因为十方众生是一体的,利他就是利己,害他就是害已,而且利己也是利他,害己也是害他。如果我们只想自己得到利益,那绝对不是真正的利己,因为佛法根本没有自己。只要是为了自己,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怎么会有真实的利益呢?不为自己才能真正圆满自己,这个观点我们要认真去考虑一下。

  佛法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定要先求得自身的圆满,而自身圆满的同时,我们的力量和心愿,自然就会扩展开来,达到利他。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之后,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在追求个人的幸福快乐时,至少不要损害到身边的人,特别是家里人,行为要越来越端正。然后随着对佛法修学的深入,我们再进一步地让他们也得到利益,包括世间利益和出世间的利益都要教给他们。

  我们千万不要搞得越来越怪异,让人无法接受。比如头发越剃越短,身上到处佩带着佛像啊、数珠啊等等佛教用品,搞得满身佛气,可行为却越来越乱,心也不稳定,看谁也不顺眼,觉得就自己一个人是佛,别人都是业障鬼,那就麻烦了。大家对你肯定会敬而远之,甚至对佛教产生疑惑,那就非但没有自利,也不可能利他了,完全违背了佛陀的教育。

  凡夫是不可能一眼看破红尘的,所以我们引导众生要有层次,一步步地深入。如果没有层次,不讲方便,一开始我们就告诉他们解脱道,希望大家把世间的利益都舍弃掉,获得出世间的利益,那谁都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做到,甚至会感觉你是在自私自利,损害他、欺骗他,那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不会和睦了。所以学佛法,一定要讲方便、讲层次,发心也一样,需要逐步去完善。下面永嘉大师就告诉了我们发心的层次。

  三、暇满人生愿

  未得道前,身无横病,寿不中夭,正命尽时,不见恶相,无诸恐怖,不生颠倒,身无苦痛,心不散乱,正慧明了,不经中阴,不入地狱,畜生,饿鬼,水陆,空行,天魔外道,幽冥鬼神,一切杂形,皆悉不受,长得人身,聪明正直,不生恶国,不值恶王,不生边地,不受贫苦,奴婢女形,黄门二根,黄发黑齿,顽愚暗钝,丑陋残缺,盲聋喑哑,凡是可恶,毕竟不生。

  这是第一个愿,也就是学佛首先要圆满我们自己的人生,这是皈依三宝的第一个目的,也就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有暇满人生,生活不要有遗憾。暇满就是没有遗憾,有机会提高、进步的意思。佛教里把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也叫长寿天)、佛前佛后、世智辩聪、盲聋喑哑,这八种称为八无暇,无暇是没有修行时间,没有提高生命层次的机会的意思,所以也叫八难,属于修行的障碍。

  比如世智辩聪,世间的知识很丰富,自以为懂得天下所有的事情了,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就很傲慢,根本不把佛教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但没有机会进步,而且肯定会堕落的,因为他对生命的内在,甚至连自己的烦恼都没有办法把握,一直随境所转,就不知道会轮回到哪里去了。

  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就要发愿生生世世都没有修行的障碍,比如横病、夭折、地狱,畜生,饿鬼,水陆,空行,天魔外道,幽冥鬼神、贫贱等等,凡是可恶,毕竟不生。只要是可恶的,我们都要发愿去避免,因为有这些严重的障碍就无法修行了。

  诸位可以观察一下,我们修行上没有进步,是不是都是存在严重的障碍造成的?比如环境,生在不信仰佛教的国家或者家庭,或者更恶劣,像过去三武一宗灭佛的时代,或者很动乱的地方,那如何去安心办道呢?再比如,生活非常贫穷困苦,一天到晚都要为了经济、为了钱、为了生活去奔波,无暇修行。甚至是诸根不具,身体残缺,长相可恶,或者人身没有自由,受人差役,这些都会影响修行,这样的人生就不是暇满人生

  我们发愿要避免负面的修行障碍后,还要发愿希望自己得到正面的身心状态,所谓“出处中国,正信家生,常得男身,六根完具,端正香洁,无诸垢秽,志意和雅,身安心静,不贪嗔痴,三毒永断,不造众恶,恒思诸善,不作王臣,不为使命,不愿荣饰,安贫度世,少欲知足,不长畜积,衣食供身”。这样的人生就是暇满人生,能为我们准备好必要的修行条件。

  出处中国,正信家生,是保证我们出生在信仰佛教的地方,生长于一个有正知见的家庭。还要常得男身,不受奴婢女形,永嘉大师这样讲,佛教也这样讲。但这并不是重男轻女,只是对于修行来讲,男身比女身更方便,也更容易成就。因为女性内心比较脆弱、优柔寡断,依赖性比较强,不太容易承担,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她们比较难以割舍世间的欲望和感情,修行就不容易进步。但女性常常代表慈悲,比如母爱就是世间最伟大的情感。男性则有阳刚之气,敢作敢当,充满理性,所以男性常代表智慧,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不糊涂,修行上就能勇猛精进,比较容易成就。

  据说历史上很多国家或朝代都是因为女人而颠覆的,甚至认为女人是祸水、是欲望的代表。其实这些并不是女人的错,而是执掌这个国家的男性糊涂了,如果国王非常英明、智慧,什么女人也颠覆不了他啊。所以有智慧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有慈悲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虽然男身更适合修行,但不管男身女身,我们都要学习智慧、慈悲,不被欲望所惑,一味地把败国亡身之罪推到女人身上,正是男人没有智慧的表现。

  生为男身也要六根完具端正香洁,没有什么臭秽,在心灵上呢,要意志和雅,温和高雅,不粗俗,与生俱来地身安心静,不会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惹是非。现在是和谐社会,我们佛弟子更应该志趣高洁,身心安稳,不被贪嗔痴三毒所干扰,不造众恶,不做非法和违反戒律的事情,恒思诸善,一直想要改善我们生命的状态,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不作王臣,不为使命不愿荣饰,就是不在社会上争名逐利,也不愿意以荣华富贵来修饰自己,能够安贫乐道,少欲知足,这八个字就是修行人的道风。不长畜积,衣食供身,够吃有穿就可以了,不去储蓄过多的财物。

  如果不能安贫,就谈不上乐道,更谈不上道风了。安贫是虽然很贫穷,衣食很简陋,但心里却很安,因为心在道上,所以会安,这叫安贫乐道。如果我们心里没有道,自己贫困了肯定会起烦恼痛苦、会不安,就去社会上追名逐利去了,那还怎么修行呢?所以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要对身心有这样的愿望,才能保证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暇满的人生,都能用来勤求佛道,升华自我的生命层次。

  四、三业清净愿

  三业清净愿是第二个层次的愿望,就牵涉到了我们修行的具体内容,也就是修行要从清净身口意三业开始。我们平常因为不明白佛法,所以会做很多颠倒的事情,身心就会造作很多恶业。现在明白佛法了,就要从身心两方面去清净我们的业力,身包括语言和行为,心指我们的起心动念。那具体如何去做呢?我们看原文:“不行偷盗,不杀众生,不啖鱼肉,敬爱含识,如我无异,性行柔软,不求人过,不称己善,不与物诤,怨亲平等,不起分别,不生憎爱,他物不悕,自财不吝,不乐侵犯,恒怀质直,心不卒暴,常乐谦下,口无恶说,身无恶行,心不谄曲,三业清净。”

  首先在行为上,要不偷、不杀、欢喜吃素、敬爱含识,如我无异,对待一切众生都能恭敬慈爱,像对待自己一样没有差别。其实我们要真正见到众生与我同体无殊,至少要修到开悟以后,起码是罗汉的证量,证得了真如本体之后,才能真的视众生如我无异,所以能起同体大悲,不辞辛苦地救度众生。

  如我无异的这种心态,和我们对三宝的皈依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前面讲过,皈依三宝是皈依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三宝,也就是皈依了一切含灵众生,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所以众生和我无二无别。这些鱼、动物都是未来佛、未来僧,我们敢杀吗?敢偷吗?敢去吃吗?敢不去敬爱吗?所以皈依到位以后,这种行为上的变化就是自然而然了。

  那么在心态和性格上呢?要柔软,我们现在都不喜欢柔软,觉得柔软和软弱差不多,那到了社会上不就受欺负了?不就吃亏了?所以我们现在教育小孩都告诉他要厉害、要能打,不要受欺负,结果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欺负人,喜欢当老大,那以后的社会就麻烦了,全想当老大,社会如何能安定呢?

  其实没有智慧的人才靠发脾气、靠武力来解决问题,有智慧的人能做到“不动干戈享太平”。不用动刀动枪,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是不是这样?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智慧就像水一样柔软,可是滴水能穿石,能把坚硬的石头穿个洞,而且没有任何东西能阻碍住水,山不转水转,水可以转着圈走,但永远会向着大海的方向流淌不息,非常灵活、坚韧,也不起矛盾,所以我们为人处事要学水的柔软

  不求人过,不称己善,不赞叹自己,不去追究别人的过错。但这并不是让我们去做老好人,比如你是领导,手下的人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你却装作看不见,只是一味地褒奖他们,那事情做错了,大家就免不了受苦、受损失了。水的柔软是很有智慧的,需要穿石的时候它就穿石,需要绕行的时候就绕行,并不是一味地软弱。一味软弱就是豆腐,豆腐不会流动也不能穿石,一碰…

《禅修要义 第二章 发宏誓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