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六)▪P2

  ..续本文上一页“你认得我吗?”

  女人答:“不认识。”

  国王又问:“那你认得某某吗?”

  女人仔细打量国王,认出是自己的丈夫,心中万分惭愧。国王心地慈善,还是派人养活这对夫妻。这位国王就是释迦佛的前身。当时,正是以慈力,未被大水淹死,并荣登王位。

  《杂阿含经》中也有一则公案:

  往昔,诸天与阿修罗战争,天人因不敌阿修罗,纷纷溃逃,帝释天也恐慌地乘车向北逃往天宫。

  在经过须弥山下的森林时,树下的金翅鸟巢里住有许多小鸟。

  帝释天害怕天人的车马会踩死小鸟,就对车夫说:“你驾车回头,不要杀死幼鸟。”

  车夫说:“阿修罗的军队正紧追不舍,若回头会陷入阿修罗的包围中。”

  帝释天说:“宁可死在阿修罗手里,也不愿天人的军队踩死众生。”于是,车夫掉转车头向南行进。

  阿修罗的军队远远看见帝释天卷土重来,以为是天人的计策,一时间惊惶失措,纷纷逃回阿修罗的宫殿。

  佛告诸比丘:帝释天是三十三天自在的天王,他以慈力摧伏了阿修罗的军队,应赞叹慈心的功德。

  这则公案也说明慈心是最殊胜的守护。

  下面再回到原文。

  “等”字表示还有其它功德,比如,以慈心能清净业障。《十方广大解脱经》说:“谁在此世间,身语意造罪,纵定堕恶趣,以慈速令净。”

  以慈心能得到好人缘,让众生一见到你就心情愉快。《般若八千颂》说:“多修慈心,并得稳固者,令众生见而愉悦,无有嗔恨。”

  《大悲经》中,佛说安住慈心者,能得十一种利益:一、睡眠安稳,醒时欢喜;二、不见恶梦;三、人与非人喜爱;四、诸天拥护;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伤;七、火不能烧;八、水不能淹;九、得好衣、饮食、床座、卧具、汤药;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坏命终,得生梵天。

  以上这一切都是唯心变现的,因果决定不错乱。以慈心予乐,不生恐怖、痛苦、背离、贫穷,不遭人唾弃、堕落下贱。

  慈心是净水珠,可以净化心灵,遣除嗔恨、怨恼、嫉妒等污浊。

  慈心是安乐源,能源源不断出生上妙喜乐。

  慈心是无能胜,水不能淹、火不能烧、毒不能害、怨敌不能害。

  慈心是阳光,能融化自私的坚冰,给世间带来温暖。

  慈心是明灯,能破无明长夜,照亮生生世世的道路。

  慈心是妙手,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资具。

  慈心是宽广的胸怀,能怀抱一切。

  慈心是大地,能孕育一切、生长一切。

  慈心是功德藏,发起一刹那慈心,就有无量功德。

  以慈心三昧之力,毒药可化为甘露,刀杖能变成鲜花;向刀山,刀山必折;向火海,火海必灭。观世音普门究竟的无畏神力,也不离现前一念慈心。

  慈法是救劫浊之良药、解冤业之神咒,是实现和平、安宁的最佳妙法。一家行慈,一家幸福;一国行慈,一国太平;人人行慈,浊世顿成净土。

  慈心具有净化相续、产生喜乐、增上功德、消除业障、创造和平、实现净土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应将慈心视为如意宝,让它在心相续中真实生起。

  午三、虽然最初难生但意义极大,故下至读诵词句而修分二:一、总说 二、引经文具体解释

  未一、总说

  【故虽难生,然须励力。】

  因为慈心功德极为殊胜,所以即便难以生起,也要努力。

  《杂阿含经》中,世尊问比丘:你们认为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

  诸比丘回答:世尊,指甲上的土很少,大地土无量。

  佛告诉比丘:能数数下至一弹指顷对一切众生修慈心的人,只有指甲上的土那么多;不能数数下至一弹指顷对一切众生修慈心的人,如大地土那么多。所以,诸比丘,应时常对一切众生修习慈心。

  【《集学论》说:当一切心[3]思惟金光明中,开示修习慈悲偈文,下至语中读诵而修。】

  《集学论》中说:应以一切心思惟《金光明经》中开示修习慈悲的偈文,下至以读诵词句来修。

  按照寂天菩萨的开示,上等修行者须一切心思惟修习慈心,下等者则应读诵词句而修。

  【其文为“以此金光胜鼓音,遍于三千世界中,恶趣诸苦阎罗苦,匮乏苦苦愿息灭”等。】

  《金光明经》中这段经文有一段不可思议的来历。

  当年,妙幢菩萨在佛前听法之后,欢喜踊跃,他专心致志地思惟,回到自己的住处。

  当晚,他梦见一面巨大的金鼓,如太阳般金光灿烂。在大光明中,他目睹了十方无量诸佛安详端坐在宝树下的琉璃宝座上,无量百千大众围绕,诸佛正在演说妙法。

  这时,有一位婆罗门用木棒击打金鼓,发出巨大音声,演说微妙偈颂,阐述忏悔之法。

  妙幢菩萨听后,都铭记在心,系念而住。

  天亮后,他在无量百千大众围绕下,带着各种供品走出王舍城,登上灵鹫山,来到世尊的住处。顶礼佛足后,布置各种香花,右绕三匝。

  妙幢菩萨合掌恭敬,陈白佛言:“世尊!我梦见婆罗门手拿木棒击打金鼓,发出洪亮音声,演说微妙偈文,阐明忏悔妙法。我能一一忆持,唯愿世尊慈悲,听我诉说。”

  然后,妙幢菩萨复述梦中所闻偈颂,演出一段《梦见金鼓忏悔品》,慈悲偈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未二、引经文具体解释分二:一、祈愿众生获得世间安乐 二、祈愿众生获得出世安乐

  以下解释慈悲偈文的意义。念诵时,应随文发愿,不要有口无心。边念诵,边依经文发起给予众生安乐的慈心,功德不可思议。

  在二十颂中,前十六颂是祈愿众生获得世间安乐,后四颂是祈愿众生获得出世安乐。

  申一、祈愿众生获得世间安乐分二:一、祈愿众生获得现世善果 二、祈愿众生获得未来善果

  酉一、祈愿众生获得现世善果分二:一、愿令众生远离痛苦 二、愿令众生获得安乐

  戍一、愿令众生远离痛苦

  一切世界诸众生,悉皆离苦得安乐。

  这是总的普愿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边念边诚挚地祈愿:无边世界中的任何众生,不论何种形态、相貌、根性、寿量,不论崇高或是卑贱,平等祈愿他们远离痛苦获得安乐。

  以下是从不同侧面别别发愿,这样让慈心具体化极有必要。

  1、拔根缺之苦

  所有诸根不具足,令彼身相皆圆满。

  真切地观想众生六根残缺的痛苦,发愿:一切众生诸根残缺的痛苦都无余消尽,让他们身相圆满。

  2、拔诸病苦

  若有众生遭病苦,身形羸瘦无所依,

  咸令病苦得消除,诸根色力皆充满。

  真切地观想众生的病苦,发愿:若有众生遭受病苦折磨,身体虚弱无依无靠之时,愿我令这一切病苦消除,让他们诸根重新充满活力。

  3、拔刑罚苦

  若犯王法当刑戮,众苦逼迫生忧恼,

  彼受如斯极苦时,无有归依能救护。

  若众生触犯王法,即将遭受刑法诛戮,面临死亡,惶恐惊怖,在如此极度痛苦之时,无有依怙,愿我从极苦中救度他们。

  若受鞭杖枷锁系,种种苦具切其身,

  无量百千忧恼时,逼迫身心无暂乐。

  若众生受皮鞭、木棒鞭打,披枷戴锁,被各种刑具摧残身体,充满无量忧恼之时,身心倍受折磨,片刻不得安宁。

  皆令得免于系缚,及以鞭杖苦楚事,

  将临刑者得命全,众苦皆令永除尽。

  愿我能让他们脱免系缚,不受皮鞭、木杖鞭挞之苦,即将临刑的人也能保全性命,愿令一切痛苦永远消尽。

  4、令离饥渴苦

  若有众生饥渴逼,令得种种殊胜味。

  若有众生被饥饿、干渴逼迫,内心希求饮食,愿我能给予他们美味佳肴、甘甜净水,让他们获得饱足。

  5、令离不具诸根苦

  盲者得视聋者闻,跛者能行痖能语。

  诚挚祈愿:愿盲者复明,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愿聋者复聪,听闻悦耳动听的声音;愿跛者能自在无碍地行走;愿哑者能以语言表达心声。

  6、令离贫穷苦

  贫穷众生获宝藏,仓库盈溢无所乏。

  愿贫穷众生获得大宝藏,仓库里充满资具,应有尽有,无所匮乏。

  以下总结。

  皆令得受上妙乐,无一众生受苦恼。

  总之,愿普天下的众生,都能感受上妙安乐,不让一位众生受一分苦恼。

  观想之后,虔诚地祈愿。

  戍二、愿令众生获得安乐

  1、令得人天敬爱乐

  受人歧视、轻蔑是一种心苦。观察自己,别人冷眼相待都不愿接受,稍被恭敬也心生喜欢,将此心推而广之,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得到恭敬、爱戴,永远不受歧视之苦。

  一切人天皆乐见,容仪温雅甚端严。

  愿一切众生都成为所有人天喜闻乐见的对境。愿他们能礼仪端雅,受人敬爱。

  2、令得诸丰珍玩乐

  悉皆现受无量乐,受用丰饶福德具。

  祈愿众生现在都能受用无量快乐,一切受用丰裕满足,各方面的福德具足不缺。

  只要有情欢喜,愿我给予他们这些安乐,教导他们积聚安乐之因。愿发愿如是成就。

  3、令得伎乐随念乐

  随彼众生念伎乐,众妙音声皆现前。

  愿众生心想音乐,随念便能现前美妙乐章。

  4、令得池沼随心乐

  念水即现清凉池,金色莲花泛其上。

  愿众生心想净水时,眼前即出现清凉水池,水面上漂浮着朵朵金莲。

  5、令得四事随念乐

  随彼众生心所念,饮食衣服及床敷。

  愿众生无论心想何种饮食、衣服、床榻、敷具,都能随心所欲地获得。

  6、令得七宝珠璎严具乐

  金银珍宝妙琉璃,璎珞庄严皆具足。

  愿众生希求的金、银、珍宝、琉璃、璎珞等庄严饰品,都能具足。

  7、令得美名和睦乐

  勿令众生闻恶响,亦复不见有相违,

  所受容貌悉端严,各各慈心相爱乐。

  祈愿:一切时处不让众生听到下至一句恶名,也不让他们彼此产生矛盾。愿众生常获美名,与人和睦相处。受生的身相容貌端正庄严,彼此以慈心互相爱乐。

  我们应当如是祈愿世界祥和、没有诤论。

  8、令得资具随心乐

  世间资生诸乐具,随心念时皆满足。

  祈愿:众生需要各种世间资生的安乐具时,都能随心所欲得到满足。

  9、令得无贪乐施乐

  所得珍财无悋惜,分布施与诸众生。

  祈愿:人人不吝珍财,都能慷慨施予众生分享。

  大乘经论中常说施者远比受者安乐,普愿众生都能获得这种安乐。

  10、令得香花随意乐

  烧香末香及涂香,众妙杂花非一色,

  每日三时从树堕,随心受用生欢喜。

  祈愿:不论是焚烧的烧香、香末,以及涂抹的涂香,或者每天三时从枝头上飘落的众妙杂花,众生都能随意受用,恒时欢喜。

  11、令得供养三宝乐

  普愿众生咸供养,十方一切最胜尊,

  三乘清净妙法门,菩萨独觉声闻众。

  普愿众生都能虔诚普供十方诸佛、三乘微妙圣法以及声缘菩萨圣僧。

  供养三宝,以三宝不可思议加持力、供养者的信心力、不可思议缘起力,可以获得殊胜安乐。但愿一切信不信佛的众生,都能皈依三宝,获得此上妙安乐。

  --------------------------------------------------------------------------------

  [1] 所缘:对象。

  [2] 究竟田:“田”,是指出生处。“究竟田”,是一切福田中至极殊胜的田地。

  [3] 一切心:全副精神。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