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退。没有佛像,就向西问讯。
为什么尽一口气念?因为众生心思散乱,又无时间专门念佛,尽一口气念就是借气摄心,心自然不散乱。但须随气长短,不能勉强多念,勉强了会伤气。念佛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而且,只可念十口气,不可念二十、三十口气,多了也伤气。这样做的原因:以散乱心念佛,难得往生,而此法能使心归于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很大。(出于《印光大师文钞》)
【盖修持法门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虽罪恶之人,佛亦不弃。回心向善,则为善矣。故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则为明矣。故虽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修持法门有从低至高的九种品类,人人可以修持。即使罪恶之人,佛也不舍弃,只要回心向善,就成为善人。所以,十念法门,人人都可以修。就像一间黑暗室,千年没有光照,一灯照耀,顿时明亮。所以,即使杀牛宰马的人,放下屠刀,也能修持,也能往生。
比如唐朝张善和,一生以杀牛为业。临终看见群牛说着人话来讨命。他惊恐万丈,叫妻子说:“快请僧人为我忏悔。”不久,僧人到了,对他说:“《观经》里讲,临终恶相现前时,至心念佛,就能往生。”张善和说:“地狱相现了,太紧急,来不及取香炉!”他就右手举火,左手拈香,面西恳切念佛,还没念到十声,就说:“佛来接我。”由此往生。
【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耳,遂可以为万万劫不坏之资。人何为而不修乎?】
所以修持并不难,也不妨碍做一切世间事。做官不妨公职,读书不妨求学,经商不妨贩卖,务农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承事上级,出家不妨参禅。凡一切作为,都不妨碍。因此说:其修持工夫只在早晨喝一杯茶的时间上,就可以成为万万劫不失坏的资粮。人为什么不修呢?
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就在“不离世法,能行出世法”。谁都能念六字名号,念得纯熟,可以工作而不离修持。比如,扫地,可以边扫边念;走路,可以边走边念;洗碗,可以边洗边念……,以至于做一切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
比如,宋朝湖南人黄打铁,原先是个军人,后来以打铁为生。每次打铁时,边打边念阿弥陀佛,从不间断。有一天,他托邻居代他写一首偈,广劝人念佛。偈语为:“日夜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即安详往生。
清朝有个木匠叫沈承先,七十多岁时,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手中斧头不停,口里念佛不断。康熙十年三月,他预知时至,三天前即告别所有的亲友说:“我要生西方了,以后不再见面。”又告诉儿媳:“明天是十五,我要往生。”第二天一早,他沐浴更衣,向西端坐,烧好香,趺坐而化。
以上两位居士都把净土的修持贯彻到了工作、生活中,用几年功夫就修成了。
阿弥陀佛发下的宏愿,是要普度法界一切有情。依仗愿力,具缚凡夫即生就能往生净土,这是体现了阿弥陀佛的方便力已达极点。没有这样方便至极的法门,具缚凡夫怎么能一生就超出轮回呢?尤其当今时代,染缘炽盛,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种种业缘牵缠一身,单凭自力,有几人能得解脱?而净土法,人人能修,人人有望成功。
以下举例子教诫常人既对小得小失有喜忧,对大得大失更应有喜忧才对。
【今有贩物者,一钱而得两钱之息,则必自喜。以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两日之程,亦必自喜,以为及程之多矣。是于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两钱而得一钱之价,必忧之,以为丧本。两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忧之,以为费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忧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喜,认为赚了很多。在外行路的人,一天能走到两天的路程,心里也一定高兴,认为今天走了很多路。这是看见外在稍有所得,心里就知道高兴。
反之,价值两钱的商品只卖到一钱,立刻就紧皱眉头,一脸忧愁,认为亏了本钱;走路的人用两天只走到一天的路程,也一定忧愁,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了。所以,人在外物上稍受损失,就知道忧愁。
【何于吾身之光阴有限,则汩没以过,其失大矣,而不以为忧?于净土之因缘难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为喜?是徒见小得小失,而知忧喜,及得失之大者,则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为什么把自身宝贵有限的光阴白白虚度,对这样大的损失,反而不觉得痛心?对净土殊胜难遇的因缘,今天有幸得知,所得是非常巨大的,反而不知道庆幸欢喜?可见,人只是见外在小有得失就知道忧喜,而对极大之得失却不知忧喜,这是太缺乏考虑了!
集聚无量福德才能出现的这个人身,比十万如意宝还珍贵,是极大的资本。在获得人身时,不用它摄取现前及究竟的利益,反而造下众多罪业,这是极大的亏本,损失远远超过原先成本两块钱的东西却只卖了一块钱。人见外在小有损失,就会忧愁,而把人身这个极大的资本损失掉,却为什么丝毫不觉得可惜,不知道忧愁呢?
释迦佛在《阿弥陀经》上说:“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极为难得。世上有多少人从未听过净土法门,又有多少人虽听过,而不生信心;又有多少人听了相信,却发不起往生愿心。我们不但听到净土法门,还能生信;不但生信,还能发愿求生,这有多么难得!怎么不深感庆幸呢?
在长劫的生死轮回中,遇到了净土因缘,这是极大的获得,能给自己的现前和究竟带来无穷无尽之利益。一往生胜妙极乐净土,就能见怙主阿弥陀佛,听佛说法,开明自心,得无生忍,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无尽的未来,在恒河沙数的世界中,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这是多大的利益啊!人对一钱的商品卖到两钱价格,就知道高兴。对这样极大的获得,反而不知道高兴。这有多糊涂!
【况不费时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尽言者,人何为而不修乎?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何况,这不费时间、用力很少,而能收到言语述说不尽的功效,人为什么不修呢?在此得人身、顺缘集聚之际还不修持,实在可惜!实在可惜!
在现在一切顺缘圆满具备时,不把握机会修净土,一旦错过,就不知要在生死中沉沦多久,不知要等待多少生才能再得机会。所以,要珍惜这一累世勤积善根才出现的难得因缘,把握住机会,在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
[1] 此处说的世间法,并非世间八法,而是指能成办世间暂时安乐的正法,即人天乘正法。出世间法指能了生死、超出世间的正法,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正法。
《龙舒净土文讲记(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