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淨土文講記(一)▪P2

  ..續本文上一頁而退。沒有佛像,就向西問訊。

  爲什麼盡一口氣念?因爲衆生心思散亂,又無時間專門念佛,盡一口氣念就是借氣攝心,心自然不散亂。但須隨氣長短,不能勉強多念,勉強了會傷氣。念佛聲音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適中,如此念十口氣,連續不斷。而且,只可念十口氣,不可念二十、叁十口氣,多了也傷氣。這樣做的原因:以散亂心念佛,難得往生,而此法能使心歸于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很大。(出于《印光大師文鈔》)

  【蓋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回心向善,則爲善矣。故此十念法門,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爲暗室,一燈照之,則爲明矣。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修持法門有從低至高的九種品類,人人可以修持。即使罪惡之人,佛也不舍棄,只要回心向善,就成爲善人。所以,十念法門,人人都可以修。就像一間黑暗室,千年沒有光照,一燈照耀,頓時明亮。所以,即使殺牛宰馬的人,放下屠刀,也能修持,也能往生。

  比如唐朝張善和,一生以殺牛爲業。臨終看見群牛說著人話來討命。他驚恐萬丈,叫妻子說:“快請僧人爲我忏悔。”不久,僧人到了,對他說:“《觀經》裏講,臨終惡相現前時,至心念佛,就能往生。”張善和說:“地獄相現了,太緊急,來不及取香爐!”他就右手舉火,左手拈香,面西懇切念佛,還沒念到十聲,就說:“佛來接我。”由此往生。

  【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禅。凡一切所爲,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見于早晨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爲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爲而不修乎?】

  所以修持並不難,也不妨礙做一切世間事。做官不妨公職,讀書不妨求學,經商不妨販賣,務農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承事上級,出家不妨參禅。凡一切作爲,都不妨礙。因此說:其修持工夫只在早晨喝一杯茶的時間上,就可以成爲萬萬劫不失壞的資糧。人爲什麼不修呢?

  淨土法門的殊勝之處,就在“不離世法,能行出世法”。誰都能念六字名號,念得純熟,可以工作而不離修持。比如,掃地,可以邊掃邊念;走路,可以邊走邊念;洗碗,可以邊洗邊念……,以至于做一切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

  比如,宋朝湖南人黃打鐵,原先是個軍人,後來以打鐵爲生。每次打鐵時,邊打邊念阿彌陀佛,從不間斷。有一天,他托鄰居代他寫一首偈,廣勸人念佛。偈語爲:“日夜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完即安詳往生。

  清朝有個木匠叫沈承先,七十多歲時,持齋念佛,專修淨土。手中斧頭不停,口裏念佛不斷。康熙十年叁月,他預知時至,叁天前即告別所有的親友說:“我要生西方了,以後不再見面。”又告訴兒媳:“明天是十五,我要往生。”第二天一早,他沐浴更衣,向西端坐,燒好香,趺坐而化。

  以上兩位居士都把淨土的修持貫徹到了工作、生活中,用幾年功夫就修成了。

  阿彌陀佛發下的宏願,是要普度法界一切有情。依仗願力,具縛凡夫即生就能往生淨土,這是體現了阿彌陀佛的方便力已達極點。沒有這樣方便至極的法門,具縛凡夫怎麼能一生就超出輪回呢?尤其當今時代,染緣熾盛,世間人每天從早到晚地工作,種種業緣牽纏一身,單憑自力,有幾人能得解脫?而淨土法,人人能修,人人有望成功。

  以下舉例子教誡常人既對小得小失有喜憂,對大得大失更應有喜憂才對。

  【今有販物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則必自喜。以爲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亦必自喜,以爲及程之多矣。是于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兩錢而得一錢之價,必憂之,以爲喪本。兩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憂之,以爲費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憂也。】

  比如販東西的人,花一錢成本,賺得兩錢,就定會自生歡喜,認爲賺了很多。在外行路的人,一天能走到兩天的路程,心裏也一定高興,認爲今天走了很多路。這是看見外在稍有所得,心裏就知道高興。

  反之,價值兩錢的商品只賣到一錢,立刻就緊皺眉頭,一臉憂愁,認爲虧了本錢;走路的人用兩天只走到一天的路程,也一定憂愁,認爲花費太多時間了。所以,人在外物上稍受損失,就知道憂愁。

  【何于吾身之光陰有限,則汩沒以過,其失大矣,而不以爲憂?于淨土之因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爲喜?是徒見小得小失,而知憂喜,及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爲什麼把自身寶貴有限的光陰白白虛度,對這樣大的損失,反而不覺得痛心?對淨土殊勝難遇的因緣,今天有幸得知,所得是非常巨大的,反而不知道慶幸歡喜?可見,人只是見外在小有得失就知道憂喜,而對極大之得失卻不知憂喜,這是太缺乏考慮了!

  集聚無量福德才能出現的這個人身,比十萬如意寶還珍貴,是極大的資本。在獲得人身時,不用它攝取現前及究竟的利益,反而造下衆多罪業,這是極大的虧本,損失遠遠超過原先成本兩塊錢的東西卻只賣了一塊錢。人見外在小有損失,就會憂愁,而把人身這個極大的資本損失掉,卻爲什麼絲毫不覺得可惜,不知道憂愁呢?

  釋迦佛在《阿彌陀經》上說:“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爲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爲甚難!”

  由此可見,淨土法門極爲難得。世上有多少人從未聽過淨土法門,又有多少人雖聽過,而不生信心;又有多少人聽了相信,卻發不起往生願心。我們不但聽到淨土法門,還能生信;不但生信,還能發願求生,這有多麼難得!怎麼不深感慶幸呢?

  在長劫的生死輪回中,遇到了淨土因緣,這是極大的獲得,能給自己的現前和究竟帶來無窮無盡之利益。一往生勝妙極樂淨土,就能見怙主阿彌陀佛,聽佛說法,開明自心,得無生忍,成就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在無盡的未來,在恒河沙數的世界中,利益無邊無際的衆生,這是多大的利益啊!人對一錢的商品賣到兩錢價格,就知道高興。對這樣極大的獲得,反而不知道高興。這有多糊塗!

  【況不費時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盡言者,人何爲而不修乎?此時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何況,這不費時間、用力很少,而能收到言語述說不盡的功效,人爲什麼不修呢?在此得人身、順緣集聚之際還不修持,實在可惜!實在可惜!

  在現在一切順緣圓滿具備時,不把握機會修淨土,一旦錯過,就不知要在生死中沈淪多久,不知要等待多少生才能再得機會。所以,要珍惜這一累世勤積善根才出現的難得因緣,把握住機會,在此生務必往生淨土。

  --------------------------------------------------------------------------------

  [1] 此處說的世間法,並非世間八法,而是指能成辦世間暫時安樂的正法,即人天乘正法。出世間法指能了生死、超出世間的正法,即聲聞、緣覺、菩薩叁乘正法。

  

  

《龍舒淨土文講記(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