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三节课)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三节课)

   【客问天如老人曰:永明寿禅师,海内推为宗匠,而自修净土,且以教人。谓:“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无乃自屈其禅,而过赞净土耶?】(“天如老人”就是元朝天如惟则禅师,是中峰禅师的得法弟子。)

   有来客问天如老人说:永明延寿禅师,海内推为禅门宗匠,他自己却修持净土,而且以净土法门教导别人。他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意思就是说,有禅而没有求生净土的信愿,那只有这一生断尽三界烦恼,才能即生了生死,只要有一丝烦恼没有断,就逃不出六道轮回。这样十人中就有九人耽搁,也就是在这一生命终后会被业力牵入生死。相反,无禅而有求生净土的真信切愿,就决定和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的大愿相应,而得到往生,所以说“万修万人去”。)”这样说,不是降低自己的禅而过分赞扬净土吗?

   【答:永明大师,非过赞也。净土法门,至广至大,净土修法,至简至易。】

   答:永明大师没有过分赞扬。事实上,净土法门的摄受面广大到极点,净土修行的方法简易到极点。

   【广大者,一切机缘,收摄都尽。上而等觉位中菩萨,下至愚夫愚妇,五逆十恶之徒,临终念佛忏过,无不往生也。】

   所谓“摄受面广大”,是指一切根机的众生都能收摄进去,上至像文殊、普贤这样等觉位中的菩萨,下至一字不识的愚夫愚妇,乃至五逆十恶的恶人,临终只要念佛忏悔,都无不往生。

   大家看到,下至蜎飞蠕动都被阿弥陀佛的大愿摄受,在念佛感应录中,记载有老鼠、鹦鹉念佛往生的事例。在我们人类中,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任何职业、身份都能修持。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派,无论处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哪一阶位,都可以修持。所以净土法门确实“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就是说像天空覆盖一切万物、像大地荷载一切万物一样,摄受面是最极广大的。

   【简易者,初无艰难劳苦之行,但持六字名号,即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所谓“法门简易”,是指一开始修持时没有任何艰难劳苦之行,只要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能出离娑婆、往生净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大家看到,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不会算“1+1=2”的小孩也会念,不会写自己名字的老人也能念。世间学写字、画画、弹琴或者学一门手艺,都要培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掌握。但“阿弥陀佛”的名号任何人一听就会念,根本不要培训。修其它法门,需要学习很多经论教理,要开启正见才能起修,而这个净土法门只要你诚心相信,现在当下就可以修,而且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临终就往生西方,直至成佛。所以最简单容易了。

   【试问修行出世,更有捷于此者乎?非寿禅师,不能以此自修;非寿禅师,不能以此教人也。】

   请问超出轮回的种种修行中,有比这更便捷的吗?不是永明禅师,不能以这个法自修;不是永明禅师,不能以这个法教人。

   净土法门的摄受面如此广大,它的修法又如此简单易行,而所获得的利益又如此殊胜,明白这几点才知道永明禅师赞扬净土是极有深意的,并非过分赞扬。

  

   【问:广大简易,既闻命矣。但禅宗悟达之士,既曰见性成佛,何必复求净土耶?】

   问:净土法门的广大、简易,我相信了。但还有疑问:禅宗悟达的人,既然说见性成佛,又何必再求生净土呢?

   他的意思是说,禅门既然主张“自见本性直了成佛”,就不必要求生他方净土来成佛。

   【答:惟其悟达,故愿求生,汝但未悟耳。使汝既悟,则净土之趋,万牛难挽矣。】

   答:只因为他悟达了,才愿求生净土。你只是没有悟罢了,假使你悟了,趣向净土的心是一万头牛也难以拉回的。

   一悟并不等于就到达了佛地,悟后还需要进修,除尽妄习。按照天如老人的《净土或问》来讲,现在释迦佛已灭、弥勒佛还没有下生,是无佛住世的时期。在这个世界,恶趣的因果牵缠不断(身心不断地起烦恼、造业、感恶趣之果,叫做缠在恶趣的因果里),又有邪魔外道横行,种种颠倒是非的言论猖獗于世(像当今时代,种种媒体散播断灭论、享乐论、斗争论、自由论、自我论、性解放论、唯物论等等,经常接触这些言论,潜移默化中,就会使自心颠倒错乱。),而且到处有美色、淫声,惑乱道心,染恶因缘不断侵扰。这样,没有佛可依止,又被境缘扰乱,初心悟达的人少有不退转、不失败的。但是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国土境缘,种种清净。依止彼佛,容易成就无生忍力,上证佛果,得佛亲自授记后,回入生死,度化众生,来去无碍。以这个原因,连上根利器都发愿托生净土,何况中下之辈、才刚发明心地的人呢?

   【且汝谓一悟之后,结习已除,诸漏已尽,无量劫来之怨对已消,更不复受后有耶?抑或尚有结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耶?】(“受后有”就是这一生死后,还受三有的生,也就是后面还有生死的意思。)

   而且,你认为一悟之后,习气就已经消除、烦恼就已经断尽、无量劫来的怨对就已经解除,而不再受后有吗?或者,还有烦恼和业没有消尽,不免重报轻受呢?

   从断德上衡量,“悟”不等于断德究竟。不是一悟就消尽了全部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一般情形连伏烦恼都不一定做到,更不用说断烦恼。如果没有断尽烦恼,就必定还有来世的受生、还要重报轻受。

   【且谓一悟之后,遂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抑或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也。】

   从证德上衡量,你认为一悟之后,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吗?就具足三身四智、无量三摩地、陀罗尼吗?就天眼彻见、天耳彻闻、宿命彻知、他心彻见、神足遍行吗?或者,神通威力一时还不具足,有待于他生后世修道才现前呢?

   【倘谓只消一悟,大事已毕,则诸大菩萨之广修六度,动经尘劫者,反有愧于汝矣。】

   如果你认为只需一悟,就断尽障碍、圆成功德,再没有修行证果等事,已经与诸佛齐等,那诸大菩萨广修六度万行,动不动就经历微尘数劫,反而在你面前感到惭愧吗?

   【《观佛三昧经》,载文殊菩萨,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世尊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

   《观佛三昧经》中记载文殊菩萨讲述自己前世修行的因缘,说他证得念佛三昧,佛给他授记说:“你将往生极乐世界。”

   【《华严经》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亦终之以导归极乐。】

   《华严经》上记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和海会大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愿文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亦有往生极乐之语。】

   《楞伽经》中,佛说了两颂,授记龙树菩萨往生极乐世界,里面是这样讲的:“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在南印度有一位美名显扬的大德比丘,名号是龙树。他以智慧力能破除偏执有、无的一切邪宗,在世间显扬我的无上大乘教法,证得初地欢喜地,往生极乐世界。)”

   【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

   《宝积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告诉自己的父亲净饭王:“一切众生皆是佛,你现在应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常常精进,就会得成佛道。”净饭王问:“怎么说一切众生是佛呢?”佛说:“一切法无生、无动摇、无取舍、无相貌、无自性。你把心安住在这样的佛法中。”当时,七万释迦族人听法后信解欢喜,证得无生法忍。

   佛现出微笑,授记说:“释种决定智,是故于佛法,决信心安住。人中命终已,得生安乐国。面奉阿弥陀,无畏成菩提。(释迦种族有决定的智慧,所以有决定的信心安住在佛法中。释迦族人命终后都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成就菩提果位。)”这是佛证明父亲和七万释迦族人同生极乐世界。

   【《十六观经》指示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

   《十六观经》中,佛指示韦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侍女一同面见阿弥陀佛。

   【若夫东土之庐山远公,天台贤首,诸宗尊者,无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

   除了印度诸大菩萨往生净土之外,东土中国,有庐山慧远大师、天台智者大师、贤首法藏大师等诸宗尊者,无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

   【岂其所悟所证,反出今人下耶?】

   难道这些印度、中国的大菩萨大祖师,所悟所证反而不如现在人吗?

   文殊、普贤是大菩萨,善财童子、华严海众都是遍参知识、证悟高深的人,龙树是证得欢喜地的大菩萨,也是禅宗大祖师,他们都愿求生极乐、亲近弥陀,难道他们的成就不如现在人吗?为什么不自己衡量一番,所悟所证真的超过了大菩萨、大祖师吗?所得无生法忍、受佛印证,真的超过了净饭王、韦提希吗?净饭王是佛的父亲,七万释种是佛的亲属。如果生净土没有利益,佛忍心耽误自己的父亲和亲属吗?一般得到无生法忍,就允许在世间度众生,现在佛的父王和亲属都得了无生法忍,佛还授记他们往生,如来护持、保养的心不是既深又远吗?天台、华严、禅宗那么多大祖师都求生净土,不是往生仗佛力能速得成就的证明吗?所以悟达之士并非不需要求生净土。

  

   【问:净土摄机,诚哉广矣。然所谓净土…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三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