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歸直指•疑問指南(第叁節課)
【客問天如老人曰:永明壽禅師,海內推爲宗匠,而自修淨土,且以教人。謂:“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無乃自屈其禅,而過贊淨土耶?】(“天如老人”就是元朝天如惟則禅師,是中峰禅師的得法弟子。)
有來客問天如老人說:永明延壽禅師,海內推爲禅門宗匠,他自己卻修持淨土,而且以淨土法門教導別人。他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意思就是說,有禅而沒有求生淨土的信願,那只有這一生斷盡叁界煩惱,才能即生了生死,只要有一絲煩惱沒有斷,就逃不出六道輪回。這樣十人中就有九人耽擱,也就是在這一生命終後會被業力牽入生死。相反,無禅而有求生淨土的真信切願,就決定和阿彌陀佛攝受衆生往生的大願相應,而得到往生,所以說“萬修萬人去”。)”這樣說,不是降低自己的禅而過分贊揚淨土嗎?
【答:永明大師,非過贊也。淨土法門,至廣至大,淨土修法,至簡至易。】
答:永明大師沒有過分贊揚。事實上,淨土法門的攝受面廣大到極點,淨土修行的方法簡易到極點。
【廣大者,一切機緣,收攝都盡。上而等覺位中菩薩,下至愚夫愚婦,五逆十惡之徒,臨終念佛忏過,無不往生也。】
所謂“攝受面廣大”,是指一切根機的衆生都能收攝進去,上至像文殊、普賢這樣等覺位中的菩薩,下至一字不識的愚夫愚婦,乃至五逆十惡的惡人,臨終只要念佛忏悔,都無不往生。
大家看到,下至蜎飛蠕動都被阿彌陀佛的大願攝受,在念佛感應錄中,記載有老鼠、鹦鹉念佛往生的事例。在我們人類中,男女老少、士農工商,任何職業、身份都能修持。無論修學哪一宗、哪一派,無論處在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哪一階位,都可以修持。所以淨土法門確實“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就是說像天空覆蓋一切萬物、像大地荷載一切萬物一樣,攝受面是最極廣大的。
【簡易者,初無艱難勞苦之行,但持六字名號,即便往生,得不退轉,直至成佛而後已也。】
所謂“法門簡易”,是指一開始修持時沒有任何艱難勞苦之行,只要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能出離娑婆、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直至成佛。
大家看到,這個“南無阿彌陀佛”,不會算“1+1=2”的小孩也會念,不會寫自己名字的老人也能念。世間學寫字、畫畫、彈琴或者學一門手藝,都要培訓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掌握。但“阿彌陀佛”的名號任何人一聽就會念,根本不要培訓。修其它法門,需要學習很多經論教理,要開啓正見才能起修,而這個淨土法門只要你誠心相信,現在當下就可以修,而且這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臨終就往生西方,直至成佛。所以最簡單容易了。
【試問修行出世,更有捷于此者乎?非壽禅師,不能以此自修;非壽禅師,不能以此教人也。】
請問超出輪回的種種修行中,有比這更便捷的嗎?不是永明禅師,不能以這個法自修;不是永明禅師,不能以這個法教人。
淨土法門的攝受面如此廣大,它的修法又如此簡單易行,而所獲得的利益又如此殊勝,明白這幾點才知道永明禅師贊揚淨土是極有深意的,並非過分贊揚。
【問:廣大簡易,既聞命矣。但禅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何必複求淨土耶?】
問:淨土法門的廣大、簡易,我相信了。但還有疑問:禅宗悟達的人,既然說見性成佛,又何必再求生淨土呢?
他的意思是說,禅門既然主張“自見本性直了成佛”,就不必要求生他方淨土來成佛。
【答:惟其悟達,故願求生,汝但未悟耳。使汝既悟,則淨土之趨,萬牛難挽矣。】
答:只因爲他悟達了,才願求生淨土。你只是沒有悟罷了,假使你悟了,趣向淨土的心是一萬頭牛也難以拉回的。
一悟並不等于就到達了佛地,悟後還需要進修,除盡妄習。按照天如老人的《淨土或問》來講,現在釋迦佛已滅、彌勒佛還沒有下生,是無佛住世的時期。在這個世界,惡趣的因果牽纏不斷(身心不斷地起煩惱、造業、感惡趣之果,叫做纏在惡趣的因果裏),又有邪魔外道橫行,種種顛倒是非的言論猖獗于世(像當今時代,種種媒體散播斷滅論、享樂論、鬥爭論、自由論、自我論、性解放論、唯物論等等,經常接觸這些言論,潛移默化中,就會使自心顛倒錯亂。),而且到處有美色、淫聲,惑亂道心,染惡因緣不斷侵擾。這樣,沒有佛可依止,又被境緣擾亂,初心悟達的人少有不退轉、不失敗的。但是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國土境緣,種種清淨。依止彼佛,容易成就無生忍力,上證佛果,得佛親自授記後,回入生死,度化衆生,來去無礙。以這個原因,連上根利器都發願托生淨土,何況中下之輩、才剛發明心地的人呢?
【且汝謂一悟之後,結習已除,諸漏已盡,無量劫來之怨對已消,更不複受後有耶?抑或尚有結業未完,不免重報輕受耶?】(“受後有”就是這一生死後,還受叁有的生,也就是後面還有生死的意思。)
而且,你認爲一悟之後,習氣就已經消除、煩惱就已經斷盡、無量劫來的怨對就已經解除,而不再受後有嗎?或者,還有煩惱和業沒有消盡,不免重報輕受呢?
從斷德上衡量,“悟”不等于斷德究竟。不是一悟就消盡了全部的煩惱障和所知障,一般情形連伏煩惱都不一定做到,更不用說斷煩惱。如果沒有斷盡煩惱,就必定還有來世的受生、還要重報輕受。
【且謂一悟之後,遂具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抑或神通威力,一時尚未具足,猶待他生後世也。】
從證德上衡量,你認爲一悟之後,就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嗎?就具足叁身四智、無量叁摩地、陀羅尼嗎?就天眼徹見、天耳徹聞、宿命徹知、他心徹見、神足遍行嗎?或者,神通威力一時還不具足,有待于他生後世修道才現前呢?
【倘謂只消一悟,大事已畢,則諸大菩薩之廣修六度,動經塵劫者,反有愧于汝矣。】
如果你認爲只需一悟,就斷盡障礙、圓成功德,再沒有修行證果等事,已經與諸佛齊等,那諸大菩薩廣修六度萬行,動不動就經曆微塵數劫,反而在你面前感到慚愧嗎?
【《觀佛叁昧經》,載文殊菩薩,自敘宿因,謂得念佛叁昧,世尊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
《觀佛叁昧經》中記載文殊菩薩講述自己前世修行的因緣,說他證得念佛叁昧,佛給他授記說:“你將往生極樂世界。”
【《華嚴經》載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教善財童子,亦終之以導歸極樂。】
《華嚴經》上記載,普賢菩薩勸進善財童子和海會大衆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願文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楞伽經》中,世尊授記龍樹,亦有往生極樂之語。】
《楞伽經》中,佛說了兩頌,授記龍樹菩薩往生極樂世界,裏面是這樣講的:“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爲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在南印度有一位美名顯揚的大德比丘,名號是龍樹。他以智慧力能破除偏執有、無的一切邪宗,在世間顯揚我的無上大乘教法,證得初地歡喜地,往生極樂世界。)”
【至于《大寶積經》,世尊印許淨飯王及七萬釋種,同生安養。】
《寶積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告訴自己的父親淨飯王:“一切衆生皆是佛,你現在應當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常常精進,就會得成佛道。”淨飯王問:“怎麼說一切衆生是佛呢?”佛說:“一切法無生、無動搖、無取舍、無相貌、無自性。你把心安住在這樣的佛法中。”當時,七萬釋迦族人聽法後信解歡喜,證得無生法忍。
佛現出微笑,授記說:“釋種決定智,是故于佛法,決信心安住。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阿彌陀,無畏成菩提。(釋迦種族有決定的智慧,所以有決定的信心安住在佛法中。釋迦族人命終後都往生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成就菩提果位。)”這是佛證明父親和七萬釋迦族人同生極樂世界。
【《十六觀經》指示韋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觐彌陀。】
《十六觀經》中,佛指示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侍女一同面見阿彌陀佛。
【若夫東土之廬山遠公,天臺賢首,諸宗尊者,無不宣揚淨業,共修西方。】
除了印度諸大菩薩往生淨土之外,東土中國,有廬山慧遠大師、天臺智者大師、賢首法藏大師等諸宗尊者,無不宣揚淨業,共修西方。
【豈其所悟所證,反出今人下耶?】
難道這些印度、中國的大菩薩大祖師,所悟所證反而不如現在人嗎?
文殊、普賢是大菩薩,善財童子、華嚴海衆都是遍參知識、證悟高深的人,龍樹是證得歡喜地的大菩薩,也是禅宗大祖師,他們都願求生極樂、親近彌陀,難道他們的成就不如現在人嗎?爲什麼不自己衡量一番,所悟所證真的超過了大菩薩、大祖師嗎?所得無生法忍、受佛印證,真的超過了淨飯王、韋提希嗎?淨飯王是佛的父親,七萬釋種是佛的親屬。如果生淨土沒有利益,佛忍心耽誤自己的父親和親屬嗎?一般得到無生法忍,就允許在世間度衆生,現在佛的父王和親屬都得了無生法忍,佛還授記他們往生,如來護持、保養的心不是既深又遠嗎?天臺、華嚴、禅宗那麼多大祖師都求生淨土,不是往生仗佛力能速得成就的證明嗎?所以悟達之士並非不需要求生淨土。
【問:淨土攝機,誠哉廣矣。然所謂淨土…
《西歸直指•疑問指南(第叁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