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P23

  ..续本文上一页,是则任其讲何法事,不关至要,故须正为抉择自身而听闻之。】

  再者,无论讲法或听法,如果把自相续放置一边,认为是讲一种与自己无关的法,则会导致无论讲授何法,都不关至要。因此,听法时务必要对照自己、抉择自己而听闻。

  “抉择自身”:以法为镜,向内对照自己、抉择自己、检点自己。

  【譬如欲知面上有无黑污等垢,照镜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为有诸过失,由闻正法现于法镜,尔时意中便生热恼,谓我相续何乃至此,次乃除过,修习功德,是故须应随法修学。

  如同欲知脸上有无黑污等垢,在照镜见到有垢之后,就立即除去污垢,在听法时,如果自己行为有过失,由闻法而现在法镜中,这时心中便会生起热恼,想:我怎么成了这样!此后就遣除此过,修习功德。这就切中了关要。因此,一定要随法修学。

  

  【《本生论》云:“我鄙恶行影,明见于法镜,意极起痛恼,我当趣正法。”是如苏达萨子请月王子宣说法时,菩萨了知彼之意乐,成闻法器而为说法。

  《本生论》说:我恶行的影像,已在法镜中明显地见到了,我心中生起痛恼。再不能如此了,我当趣向正法。这是苏达萨子请月王子说法时所说的话。当时,月王子菩萨洞察苏达萨子的意乐,知道他已成法器,就为他说法。

  归纳:

  闻法时,务必以抉择自心为唯一目的,因为:不能将自相续搁置一边,而缘一种无关的法听闻,否则,听闻就不能切中关要。

  比喻:欲知自己的脸是否干净,唯一要用镜子照自己。

  辛三、于摄义应须作意

  【总之,应作是念发心,谓我为利一切有情,愿当成佛,为成佛故,现见应须修学其因,因须先知,知须听法,是故应当听闻正法,思念闻法胜利,发勇悍心,断器过等而正听闻。

  总之,每一次听法时,都要按这样想而发心:我为利益一切有情,愿求成就佛果;为了成佛的缘故,就必须修学成佛的因;而要修学成佛的因,就必须首先了解因;而要了解因,就必须听闻正法。因此,我应当听闻正法,内心忆念闻法的殊胜利益,发勇悍心,断除法器三过等,如法听闻。

  上述闻法的轨理可归纳为三点:(一)发菩提心;(二)忆念闻法利益;(三)以无倒意乐与行为听闻。

  戊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 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第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今初

  己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分二:一、说法产生极大胜利之条件 二、随经中所说而思惟说法利益

  庚一、说法产生极大胜利之条件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说法者,胜利极大。

  如果能不顾虑利养、恭敬、名闻等染污事,而为众生说法,则说法的利益极为广大。

  说法产生大利益,有两个条件:一、发心清净;二、传讲内容清净。传法不能有私心,一有私心,牵涉到名利,就不清净了。而且,不能随意妄谈,必须契合教理,法义正确。为了求得名利而说法,实际是贩卖佛法,把神圣的传法沦为世间八法。

  身为法师应当具足清净的发心,一心为众生、为圣教着想。演说佛法时,要严谨、契理,切忌妄谈。如果不符合圣言量,违背佛法的本义,则不是说佛法而是说魔法。《梵网经菩萨戒本》云:“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典故说: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朋友。有一次,他们在菜园锄地,发现一块金子。管宁像锄石头一样,毫不在意,华歆却非常在意,捡起金子放在一边。又有一次,他们一起读书时,碰上一位大官坐着车、戴着礼帽从门口经过。管宁依然读书,华歆却抛下书出去看热闹。管宁就割席分座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像这样,世间清高之士,尚且能不顾虑名利,何况宣扬佛法的法师,更应当具备清净的发心。

  庚二、随经中所说而思惟说法利益

  由说法能感得五种妙果:

  一、等流果

  【《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说:弥勒!所谓无染法施,即是不希求利养恭敬,而惠施正法。此二十种是法布施的殊胜利益。何等二十?

  【“谓成就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慧,随顺证达出世间慧。”

  (以下对应宋译《集学论》经文解释。)

  “成就念”:演说正法能成就于法明记不忘的正念。

  “成就胜慧”:演说正法能使自心趣入殊胜正道。

  “成就觉慧”:演说正法能令自心生起觉悟。缘起不可思议,契合正理传授圣法,便能成就觉悟。

  “成就坚固”:演说正法能使心力坚固而住持善根。

  “成就智慧”:演说正法能增长智慧。

  “随顺证达出世间慧”:演说正法能获得出世间智慧。说法的等流果为开发智慧。《大乘庄严经论》说:依靠演说正法,能成就妙观察智。

  二、离系果

  【“贪欲微劣,嗔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罗于彼不能得便。”

  演说正法能使贪嗔痴趣于微弱。贪欲微弱,则少欲知足;嗔恚微弱,则心有慈悲;愚痴微弱,则具足正见。由于内心远离三毒,常得清净,外魔不能寻隙干扰。

  以上远离贪嗔痴及外魔的系缚,便是演说正法的离系果。

  三、增上果

  【“诸佛世尊而为护念,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赞。”

  “诸佛世尊而为护念”:演说正法,能得十方诸佛加持、护念。

  “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能得天龙八部等前来守护。

  “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天助发法师威德,令法师容色光泽,具有威力。

  “诸怨敌等不能得便”:怨家债主等得不到机会扰乱。

  “其诸亲爱终不破离”:有摄受力,亲友眷属终不破离,获得善友喜爱。

  “言教威重”:言教极有分量,听者看重,不敢违越。

  “其人当得无所怖畏”:法师能得无所怖畏。

  “得多喜悦”:能得诸多法喜,内心安详。

  “智者称赞”:为诸智者称扬赞叹,美名流传。

  四、异熟果

  【“其行法施是所堪念。”

  《四家注》解释:其行法施的功德或恩德,将成为堪能随念。或释为:对演说正法将感召圆满的异熟果,现在或未来堪能随念。

  【于众经[59]中所说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诸故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凡是诸经中说到的说法胜利,都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起胜解。上文所说的“成就坚固”,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旧译是“成就勇进”。

  己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发起承事大师及法者。

  一、发起承事圣法

  【如薄伽梵说佛母时,自设座等,法者尚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故应于法起大尊敬。

  如同世尊在宣说《般若经》时,亲自敷设法座等,圣法尚且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佛从法生故,法是佛因,或称佛母。),何况凡夫,更应对圣法起大尊敬。

  《般若经》云:“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跏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印光大师说:“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

  二、发起承事大师

  【及应随念大师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而且,应当随念大师身口意的功德及救度我等的深恩,而发起大敬重。

  “随念大师功德”,比如,随念佛以身神变放大光明,遍照众生,摄取不舍;随念佛以语神变圆音说法,令无量众生随类得解;随念佛以意神变遍知众生根机、意乐,普契群机,传授妙法。

  “随念佛陀恩德”,即随念能遇一偈佛法,能得一分佛法受用,都是佛的深恩所致。

  《华严经》云:“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永明禅师《心赋注》云:“或剥皮出髓,而誓思缮写;或投岩赴火,而志愿传扬。身烛千灯,沥恳而唯求半偈;足翘七日,倾心而为赞华王。”世尊在因地时,为书写经典,而剥皮出髓,为求得诸行无常等四句偈,而投岩赴火,志愿传扬。或为求法,身体钉入数千铁钉等。总之,历经无数苦行,才获得妙法,传予我等。因此,应报本追远,忆念本师深恩,发起极敬重心。

  三、敬法敬佛得无量功德

  《贤劫经》云:“虚空边可量,大海深可测,于佛起信心,功德实难诠。从今至菩提,永断恶趣苦,如欲得利益,应勤种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养佛。”

  《律藏经》云:“与佛所结诸缘分,称诵供养微细事,皆得享用善趣乐,甘露佛果最终得。”

  《华严经》云:“嗟,佛子!何人见闻忆念如来无上正觉,皆生大善根功德,此功德于此众生修持无上菩提,具真实难言之大意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