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强烈的嫉妒心,远离难以割舍资具的吝啬,从不希求回报异熟果,并非是为自利而积蓄财产,拥有的是利他之财。
经过一番观察而对那些缺乏饮食资具等的人们,以必需品予以利济,这与声闻比丘的资具加持“是自己或道友”的情况截然不同,菩萨不仅已避免依靠出家资具的堕罪,而且是在积累大福德资粮。《菩萨别解脱经》中云:“舍利子,此外,菩萨于诸法作他所想,微物亦不取,何以故?从近取即所弃……舍弃身体。”马鸣阿阇黎亲言:“何者贪著诸财物,未生殊胜菩提心,胜心不与过同住,犹如大海不存尸。”
道的违缘与顺缘友伴的取舍:蒙受上师或阿阇黎等殊胜大德亲自摄受,恒常形影不离。“非胜”是指耽著轮回、唯一追求世间八法、见行颠倒的恶友恶知识,他们就是佛教的盗匪,要拒之千里。《宝积经》中云:“当依说法善知识,何时亦莫依恶友,具足戒律多闻者,了知胜义之一边。”随后,所做究竟之事就是大德的所为,归纳而言,即应当无余听闻诸佛的教法与证法,全面受持,并弘传于他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他而获得究竟的大菩提果。凡是追求这两种大利的具缘者务必恒常精进,大菩提是成办二利之果,其因就是地道的所有妙法。
这以上是将论义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通过结尾的方式加以教诫。《念住经》中云:“听传妙法已,弘扬修智者,诣至无老死,至高无上处。”经中说,在讲闻妙法时,甚至仅仅迈出一步,乃至呼吸之间受持妙法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这也是菩萨愿力的核心所在。
教王中观宝鬘论中,宣说在家出家之学处第五品释终。
甲四(末义)分二:一、由谁所造;二、由谁所译。
乙一、由谁所造:
《教王宝鬘论》,是开显一切妙法之精华义、圆满诠解本师佛陀显密所摄之教、诸多经续中授记的阿阇黎大尊者吉祥怙主、成就金刚乘殊胜禁行的圣者龙树菩萨撰著圆满。
有些智者认为此论应放在《教言集》当中,而不能算在《中观正理集》之列;有些论师则将此论列为《中观六论》之一。本来,中观与教言并不相违,主要是针对国王宣说二规的取舍。不单单是讲述君主法规,也详细说明了甚深的二无我并涉及到了《十地经》等中所说的许多内容。因此,正如《入中论》一样,纳入《中观论》之列而算在《中观理集六论》中,如同《显句论》的结尾将此论也算在其中一样。
乙二、由谁所译:
由教法前弘时期法王梵天花(指国王赤松德赞)的发愿力,住于佛地的莲花生大士等若干成就者上师及众多班智达出世后,使得雪域显密正法的朝阳冉冉升起,印度堪布布雅嘎绕札巴及雪域唯一明目藏地的化身译师噶、焦、祥三位当中的噶瓦拜则由梵语翻译成藏语并校正审订。后来,印度堪布谢嘎那嘎瓦玛、藏地宁玛派大译师僧人巴仓·尼玛札巴结合印度三个版本,根据圣者龙猛师徒不共意趣再次翻译校堪审订。前面的译本多数保留邬金与汉地等各自的方言,而在藏语上运用起来极不方便,(后面的译本)遵照金刚手化身大尊主国王赤热巴坚的指令而相合西藏语言翻译,不是以直译为主,而是义译,因此行文鲜明、突出意义为一大特点。可以肯定,先前的译师们全是住地菩萨,因为《无垢光》教证中已明确指出他们是所有佛典的结集者。
此言:
意海中生稀有之妙语,佛教如照四洲之日月,
具足善义璀璨之光芒,成为茫茫苍生一胜道。
凡是善说珍视佛亲言,理由等持王经可为证,
具足清净四理之此论,诸善缘士为何不希求?
轮回之法外道亦不贪,欲入解脱宝洲美宅者,
若持空性大悲游舞力,谁人懈怠偃卧床榻中?
累劫之中拥有明媚日,尚未遣除久熏之愚暗,
顿然能驱散之自然智,依于如此听闻俱生缘。
多闻喜不自禁而陶醉,仍于浩瀚无垠所知法,
以极喜慧苦行而受持,智者精彩传记当拜阅。
具离慧眼过咎士夫中,欲妙肮脏粪便之池内,
享用不净昆虫蠢蠢动,丧失法之容颜真可悲。
精髓佛法妙鼓音,天人亦生欢喜心,
如云中出苍鸣声,孔雀翩翩而起舞。
世间八风未接触,业惑冰雹未摧毁,
前无令喜极稀奇,正法花园当欣赏。
通达善说缘起性,一味无生之本义,
具有千目之天王,尽其所见岂能比?
锐利锋芒虽未磨,然依智慧刃秘藏,
成百上千之结缚,顿时斩断即特法。
畅饮获得极喜者,遍知佛教甘露味,
无数诣至寂灭果,闻而心中生净信。
犹如田间生绿苗,一切农夫皆欢悦,
自缘福份河流涌,清洗颜面之莲花。
如不通言之婴儿,执著水月为实有,
圣者自现虚幻中,愚者非理视颠倒。
善说纯金所制成,新颖项链赐光辉,
成为其敌疑虑见,无可比拟皆消失。
智慧青莲所蕴育,句义甜美之花汁,
相合智者蜜蜂意,为辨别法而奉献。
恶分别井极欺惑,充满傲慢之青蛙,
正士秉性大海中,不喜趋入自餍足。
地藏劣性铁基上,绘制图案锦缎般,
此实相之真胜义,融于何者当观察。
低等树木之顶端,不生白色旃檀花,
徒劳无义之琐事,身为智者谁沉迷?
坚实庄严教丝线,穿连宝珠之密诀,
置于正士众会间,自高称奇天人赞。
照亮雪域之祖师,前译教派得授记,
化身智者及译师,深恩厚德不可思。
此理福德之甘霖,洒向佛教诸大地,
夏季繁荣之景象,无边众生得欣慰。
愿以悲手长久护,有海众者大魄力,
以菩提心屡屡涤,导师菩萨遍国度。
愿以如摩尼宝德,赐予净心光明智,
荷担弘法利生业,智成就者满此世。
方位僧团和合清净戒,法行胜利鼓声常回荡,
白法吉祥天神相协助,三地善相名称缘显著。
不知虚空自吹自擂声,急奔乌鸦汇集之前时,
依威严金刚步一妙音,驱至私欲莽莽丛林中。
吉祥殊胜之佛尊,三轮巨响虽隐晦,
愿得忆正法总持,不忘受持至有际。
俱生三学财妙身,智成就者总摄持,
断除欲心毒性伴,成为博爱众生亲。
此依佛语正善说,然若有心痴迷染,
获得证悟圣者前,忏悔祈愿赐清净。
此《教王中观宝鬘论广释》,一方面想利益周围那些依止自己的求学者,一方面发愿自己世世串习善说,以此为缘,自寿七十岁时于前译教法拉宗寺附近齐美静处,于诸佛陀化现的诸多善知识前得受甘露教言者,拥有堪布秋智或者撰写,所有破立词句,是针对有些对自己怀恨加以辩驳者,而绝非是遮破前辈大德的教言。
嗡索德:
圆显佛教龙树尊,刻意教授诸法王,
明三士道所有轨,稀有典藉宝鬘论,
示不了义了义教,非分有寂善妙诠,
无尽法施如意树,为续佛教而刻印,
讲修闻思修顺缘,所得善资无死云,
普降吉祥之妙雨,利乐时节硕果丰。
愿具宿业善缘者,不散无义八法事,
离懈怠网昼夜中,传出讲辩著妙音。
愿住各方诸君主,如法而行政权坚,
弘法利生为根本,堪作完美之法王。
善神喜兆日月辉,魔众毒气已消散,
三地有情如圆劫,安乐光明如虚空。
愿凡结缘有情母,暂时常享增上生,
不久轻易而成就,众生至尊之果位。
愿吉祥!
2005年冬译毕于上海仁济医院
2007年春于色达喇荣校对审订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五品 僧俗学处》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