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讲记 十六▪P3

  ..续本文上一页界上去是色界,再上去是无色界,无色界上去还有世界,还是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我们娑婆世界一个范围。上方世界还在非想非非想处天之上,又是另外一个系统,一个世界,如太阳系一样。我们娑婆世界的上方有无量的世界,有个世界就有一个佛,这只说几尊佛,恒河沙数世界说不完,上方世界重重无尽,每个世界都有三界。

  “上方世界有梵音佛……”这里光说了佛的名号,没有说他的世界,只说在娑婆世界上方,只提几位佛的名号,梵音佛:梵,清净,我们凡夫不清净,我们在欲界就是不清净,欲界里的五欲特别指男女之欲,欲界众生欲界天还有轻微的男女之欲,要把那个最轻微的欲都断了。他化自在天的欲是男女互视,要得初禅要把这些欲断完才得初禅,不是光在那里做起就得禅,修净梵行,不断连色界天的定都得不到,还成佛说耍的。梵就是清净、离欲,欲界有男女之欲,饮食之欲,睡眠之欲。净,就是把这些摆脱了,就叫梵。梵音佛:佛说法音声极其清净,没有染污没有执着,不但不著五欲,不著我相法相,一切不著才叫梵音,一切不著就叫辨证法,执着一边就不对,是边见,不著就没有边见,佛说法清净无著,才叫梵音佛。宿王佛,宿(xiu):星宿之王是月亮,我们肉眼看到月亮大,其实那些星星比月亮大,月亮是我们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围着地球转,离我们地球近我们就看起来大,一般把月亮当成星宿之王,余星不能照,只有月亮能照,喻佛是法中王,一切的声闻缘觉菩萨都不及佛。香上佛:佛有五分法身香,五个部分合拢成为法身,戒香、定香、慧香。五欲的污泥,是脏的臭的,要修戒定慧才能出五欲的臭泥。戒、定、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是小乘的法身。有了戒定慧,最后得解脱才是结果,断了烦恼不受生死,才算解脱。只是自己解脱了,如自己病好,怎么好的,知道清楚,要有解脱知见。自己晓得烦恼断完,且晓得我是怎样修行来断烦恼的,叫解脱知见,这才是五分法身的香,大小乘都讲,佛的五分法身是香上,是上等的香。超出二乘的五分法身香。香光佛:有出处,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大势至菩萨怎样修行得到成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有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以他自己的经历给我们大家示范,随便哪个众生,只要常常想到佛,一定能见到佛,或现在见佛,或将来见到佛。见到佛之后,“去佛不远,”离佛近了,“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借方便。假:借,依靠,方便:就是办法,不依靠其它的办法。自得心开:自然就开悟。我们要开悟不定参禅,念佛也开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离佛不远,不费事自然开悟,这是方便法门。学禅宗看咋个开悟,我看那个不易进去,这念佛法门给你说就这样开悟,为什么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跟香东西在一起,多拿一下手也是香的。一天到晚念佛,跟佛在一起,佛的香就把你染了,你就开悟,不需要想什么办法,就这个就是好办法。忆佛念佛就是薰习,都是佛在薰习你,心被佛占着脏东西进来不到,心装的都是佛,就是得佛的薰习,你不要东参西访问哪个,自得心开,自己就会开悟。如染香人,染:就是薰习,如身上装着香就会香,这叫薰习。好有好的薰习,坏有坏的薰习,我们在三界内,娑婆世界最易染上坏薰习,周围都是些传染病,如果你老实念佛的人,如像有防疫的东西。一句阿弥陀佛就打了防疫针,心里一天到晚都是阿弥陀佛,那些传染病就进来不到,心装的尽是佛,佛香把你装满,《楞严经》说,这叫香光庄严。香就是光明,是清净的东西,清净东西就是光明,这个东西就把你庄严起来,你就成佛开悟了。香光佛,大概这尊佛由念佛得成佛果。

  前已说焰肩佛,这只加个“大”字。杂色宝花严身佛这是说佛的修行功德,因为这位佛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在因位中广修六度万行。要成佛要做好多好事,见好事尽量做,好事多做,总说就是六波罗蜜,放开说,说不清,就是万行。要成佛要修六度万行,行:实践,要实践,实践做的好事多了,如杂色的宝。花,修的行,做的好事多得很,做得好如像好看的花一样。修六度万行是利他,亦自利二利齐了,不像小乘光求自利,所以叫宝花,尊贵的以修的六度万行来庄严佛的法身,(法身无相,可能此是报身)所以叫杂色宝花严身佛。严:庄严,身就是佛的法身,佛在因位修的六度是花,花要结果得到佛果。

  娑罗树王佛:娑罗:梵语,译为,坚固,这个树特别高大,坚固,冬天不落叶,是常绿树。娑罗树王佛,喻佛证佛果得到法身,法身才是究竟坚固,不可破坏,且在一切众生中特别珍贵,所以叫王。

  宝花徳佛:花,在因中所修的六度万行之因,以因庄严最后佛果,花就是因,六度万行。没有过去的因就没有佛果,佛果之庄严就由于过去结的善法之因,所以因就是花。譬如宝花,是佛修行的功德,修六度万行,最后成就究竟佛果。“见一切义佛”,义:一切法的实际意义,一切:含世出世间法的义理,要成佛才成一切种智,什么都看得清楚,所以叫见一切义。见是真知真见,见到诸法的实义,不是见到表面,见一切义称赞佛真正得一切种智有佛的五眼的功德,所以才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如须弥山佛”,须弥山是喻,须弥山是四宝所成:金、银、琉璃、玻璃所成。须弥山比一切山高,佛证的果比一切果高,所以称为须弥山佛。这把上方佛说了。都在称赞西方净土。有个怀疑:十方世界都有净土都有佛,为什么光称赞西方净土?答:你这个问题提得不恰当,若我们称赞东方佛,你又会问,为什么光赞东方佛。又问:我把尽虚空遍法界的佛都想到对不对?答:那样也不好没有一个方向,才发心的人十方佛都可念,但心不专,初修行的不给你指个地方,你的心没有寄托,心会乱想,所以对初发心人必须指个方向,不指更没办法。还有,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说你念我,我就来接引你,其他佛没有一定说念我我就接你,你念他他不一定负责;三,还有,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特别有缘,所以我们特别念阿弥陀佛这是解答为什么赞阿弥陀佛,以三个方面答问。佛度众生众生受佛的教化,有时不容易,有的法门很深,有些法门浅,都在有缘,无缘。有缘就容易接受,所以由阿弥陀佛的愿力,种种教导,启发你,使你欢喜,信仰,把你往昔生中的善根给你唤醒,使你一切魔障消除,使你本具佛性发起。所以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有的容易,有不易,总在你往昔善根深不深。佛无所不知,佛有三不能:无缘不能度,城东老母不见佛,不信佛,佛来了她就躲开,众生不容易度,有缘才易度。佛不易成,众生有缘容易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阿弥陀佛跟众生有缘关系特别深。缘在哪?阿弥陀佛在他没有成佛前发了四十八愿。发愿成就众生,离苦得乐,阿弥陀佛特别跟众生有缘。阿弥陀经给我们说:你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有深信、切愿、专心持名。诸佛赞叹,众生才依教奉行,所以佛种从缘起,缘,就是众生所处的法界,就是说众生都有佛性。

  法界是整个融通的,给我们说你要念阿弥陀佛。这个缘是普遍的,所以叫遍缘法界,道理很深,以后我们以后要学。有缘怎么能遍?是众生都有佛性,能恢复佛性,要有缘,整个法界都是因缘,到处都是启发我们的信心的。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根机浅的人下决心专心念佛。如果地位高深一层的人,也用不着说我智慧大,偏不走西方极乐世界,另外找一个出路。极乐世界就是整个法界,有些人硬不念佛,不学这个法,上中下三根都可以修净土法门,智慧浅智慧深还是这个道理。说完了。

  最后经文问舍利弗“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本经一切诸佛都在护念,护念就是担心,帮助他使这个法门传下来。说哪些法有护法,阿弥陀经是十方诸佛当护法,这个法就大在这。这个法门了不起,好多护法,阿弥陀经是十方诸佛在当护法。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自问自己解释“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晓得这个经,受持这个法,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就能得往生极乐世界,直至成佛。所以这个法门之殊胜。

  

《阿弥陀经讲记 十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道德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