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念佛宗没有说哪个人肉身往生极乐世界,念佛的功力再成就了,还是要死才往生极乐世界,还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才现前,那时你死有光明现前,是个机会,世人把生死的路切断的一个机会,那时是你证法身的机会。所以在密宗里下很大功夫修死有光明,因为有修行的人有修行功夫,他死有光明比较长,在那时候他就可以施展他平时修行的办法,密宗修行是这样修。念佛宗的人修行要临命终时没有肉身就去极乐世界,要死才去,死时法身光明要现前,用你平时念佛的功行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加持力,所以那时你的法身光明要现前跟阿弥陀佛的法身光明是一个事,所以那时候来接引你就容易。所以中间有很深的理论在里头,不是光是摆一个故事一样。所以说临命终时就是你本身的法身光明,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叫自性弥陀,你本身就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你本来有的法身,到死时把你业力现前的依报正报都解决了,这下你法身光明要现前。你法身光明就是你自性弥陀,就是你本身的阿弥陀佛,所以要到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光就是法身光明,人人都有个自性阿弥陀佛,自性弥陀,你自己本来就是佛,因为你无明烦恼成了一个凡夫,只晓得自己是凡夫,从不敢相信成佛,不敢想,所以佛千辛万苦给你讲清楚你本来是佛,就是你无明一动,就把你光明遮蔽了,你起惑造业,惑就是烦恼无明,起无明就造种种业流转生死,如果在法身光明现前的时候,凭到你自己的信心和愿力,与阿弥陀佛愿力两个是一回事,就像同一个电波的电流一样,一下就接起了,你就到极乐世界。所以念阿弥陀佛也就是念自己,把你本来人要唤醒,我本来就成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要恢复我本来是佛,就是我本具法身,所以临命终时法身光明现前,都是与阿弥陀佛法身光明是一回事,就像水投水。所以不管它好远,“过十万亿佛土”一下就结合,就像无线电波一下就接上了,没有东西能障碍得到,所以我们相信念佛法门,同时也要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我们本来有个无量光本来有个法身,自性弥陀,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是自己唤醒自己,我们求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实际上求我们自己体悟晓得自己是佛,我们老是不相信这个,佛千言万语说,我们还是想自己是老凡夫,这是信不及自己本来是佛,如果信自己本来是佛,对念佛法门就能深信下去,所以大彻大悟的人他能见佛,因为你平时念佛的薰习,所以到临命终时才能心不颠倒,才有点把握有点力量。如练武术的人平时练过才敢与人交手才不怕,你平时不练一点力量都没有,到临命终时拿什么去战胜,临终时种种业境现前啊!要修行念佛法门修到能一心不乱,不乱就是一心,专一的念,这个不是迷信,这是佛法里头甚深甚深的真理,所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有正报就有依报,自然到极乐国土,所以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里甚深法门,要信得及你自身是佛。有人说临终十念亦可往生,何必现在念,等到要死才来个临终十念往生。平时不念到临终时才晓得念,如练武术平时练有功夫了,敌人来了才有本事,人要死的时候痛苦和自己业力烦恼,自己对尘世的贪爱千头万绪,那时你的本事就拿不出来了,所以要平时就念,平时不念不行,认真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帮助你临终的时候心不乱,真正的就是一心不乱,一个心就是具足信愿行,三个要点,相信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三个事纳为一个,念佛只要念一声佛就是成佛的种子,就像那天我们已经说了佛世时有个年老的人出家因为他无量劫前遇虎脱险,念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个善根成熟来出家证阿罗汉果。所以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我们现在佛教宗教宗教活动场所差不多提倡念佛法门,太麻烦了,新学的学不会,才来的不会跟着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到庙里来看到庙子清净庄严生清净心,跟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今后的因,如果你一直念下去,那就是你脱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所以我们不要看到这个很艰难,看到很艰难想:到底念佛有什么收获?也不对。也不要看到太容易,看得容易初一十五就随大家到庙里念就是,要认认真真念,学佛人,不管在家出家,上根浅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无上法门。不要想是无上法门不好修,也不要说容易,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了,你要精进念才能往生,不要看到容易就爱念则念,你还是要认真念。虽然念佛可以往生种了成佛的因,但是否往生,没有保证。所以虽然这个法门简单还是要求我们要精进不要以为念佛家常便饭,这个是个很深的法门,如像做文章一样,这个题很有做头,念佛还是很有念头。念佛认真的念如法的念,精进的念。第一,不怕,这个就是高深,是否办得到,就是办得到,你本来是佛,有什么办不到?不要以为容易随随便便,功效不一定靠得住,这段文提示我们念佛,修念佛三昧。念佛要一心不乱,要入定,入定心就要缘境,有个对象,心想什么要有个东西。念佛法门想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境就是佛要紧,一直想到佛。你的心不可思议,心就是佛,你今天凡夫心无始以来跟佛是一样的,在你根本无明妄念没有起时与佛齐等,本来是佛。因为本来有这个底子,自己不是随随便便的人。有人怯弱想到:我是平凡的人,干什么大事业?有志气的人想:就是要当大英雄,我本来是佛,喊我成佛是本分事,就是我做得到的事。
相信佛功德,一心想佛号,二,相信我就是佛,念佛成佛。三,想念佛法门的释迦佛亲自给我们说的,这个法门就是这么微妙,看到简单,实际上就像我们吃药一样,不知道吃了药,也有那么大的功能。念佛法门是释迦佛提炼过的,是药中精华,这个法门都是医我们病的,这个法门什么病都能医,什么人都可以吃,法门之殊胜:我们的心本来是佛,我们对的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办法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照释迦佛的办法做,就像名医给你开的方子,你要相信照着吃。医生再好给你开了方子,你不照着吃也没有办法。佛是大医王,佛开出的念佛法门是个万应灵丹,随便哪个都可以吃。所以三根普被,不可思议。你吃了有好处,就是要相信释迦佛说的阿弥陀佛有这些功德,不信没有办法。彻悟禅师说:你决定不信,我也把你莫可如何!没有善根的人释迦佛再如何劝他也没有办法。最要还是信,释迦佛翻去说复来说,挽着劝你,“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看到念佛法门有这么大利益,才“故说此言”,才说阿弥陀经。“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假使哪个众生有这个善根听到这殊胜的法门,你“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是佛眼亲自见到的。佛有五眼,佛眼把四眼都归总。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刚经》说的。凡夫只有肉眼,只看到肉眼世界,没有天眼所以看不到极乐世界,就是六道轮回也看不到,肉眼不行。天眼有等级,佛的天眼无所不见,佛有法眼能见世间千差万别法佛有慧眼懂得般若,观一切法空,如来五眼具备,最后的佛眼五眼的功德同时起。一般众生有部分法眼,慧眼,懂得一点俗谛的事相,也懂得一点般若,所以佛能见。佛说“我见”是用五眼亲自观见。“我见是利”我看到念佛法门有这么大利益、作用。利益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没有念佛的人临终没有抓拿。唯有念佛的人,心是定的不怕,死就死佛要来接我。光靠自己,到死没法,不易大彻大悟,谈何容易得到。参禅的单凭自己的力量,念佛是凭佛的力量。只要修信心,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没有恐怖,世间人死,心恐怖,就什么颠倒心起种种业境就现前。是利: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个大利益。一辈子念佛到了那时就结果,光靠自己办不到。一方面凭自己念力,平时念佛。到临终时才想得起念佛,还凭阿弥陀佛的愿力,他说了哪个念他,他就来接引。以理来说靠你自己本来是佛,以事来说就是依靠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有很大利益,横超三界。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修定,一界一界断烦恼,佛法中说的办法,一步一步爬不易爬出去。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不管三界,就横起爬就到了极乐世界,不在三界中爬梯子,爬得不对又掉下来了。这个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到人要死还没有冷时,过去、现生善恶经过都要现前在生死关头。聊斋说,有一个人生病睡在床上看到心出了一个小人,在唱戏唱四折戏,把他一辈子做的事通通都唱完了。人要死一生的事如演电影一样要演一次,演到自己做好事要好过点,演到自己做恶事不好过得很,就是颠倒没有把握。念佛心头有把握,念佛的人,同时又培福培慧,又发了愿要往生,所以你心头不颠倒,心就有把握。
圆瑛法师叫三求堂主人,住处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求这三件事,我们修行人,有求福求慧,福慧够了往生净土就容易所以第一要求福。我们现在小孩子什么不懂,最好先求福,培福。所以出家的目的是来培福,不是来折福,不是来享受居士的礼拜供养,不是图清闲,而是来想求福。圆瑛法师近代大德,是佛协的会长,著作等身,自己给自己定课程。第一要求福才有慧,有很大的福气才能有慧,那些愚蠢的人就是没有福报,不说开智慧开悟,就是要有文化,知识也要有点福气才行,所以我们出家人要懂得第一求福,求了福才能求慧,没有福不能开智慧。有了福有了慧不能目空一切:净土法门太低不修!求福求慧还要求生净土。过去好多大德都求生净土,求生净土不是愚夫愚妇的事,是大智慧人的事。没有智慧对这个法门不能深信下去,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下去。能修净土法门是很大的智慧,能接受佛的教授是很大智慧。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应把这个事当成一大事因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闻到这个殊胜的法门,就要依靠这个法门了生脱死。这个法门是了生脱死最容易的法门,佛法里叫易行道,其它都叫难行道。这个法门非常好修,哪个都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有这么大力量,就有这么大功德。主要我们信释迦佛苦口婆心,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几天其它老师不上课有点空,我就讲,你们要请假我也讲了。你们都放假走了我要给老师父老居士讲,我的任务就是讲书。以后要分开给你们讲,这回不大好考,但还是要考,默写阿弥陀经,我出几句,你写注解,以白话写,第三考口讲,我希望同学们个个成法师,就是口要讲,三道题,等下次上学时考。有不想读了,要你们庙上来个函,才正式退学,如果没有函,就不是退学是逃学。我们虽是自办的还是通过组织的,所以要经过庙上,宗教部门来个通知,有的实在庙上走不开,不能勉强你们读。
《阿弥陀经讲记 十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