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透视方向 感受佛法真谛

  透视方向 感受佛法真谛

  静波法师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佛”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佛”是由“人”和“弗”组成的。所谓“人”,是指所有人类的每一分子。学佛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做的事情;所谓“弗”,则是否定义。如是,“佛”字可理解为“不是人”。学佛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它是一件极难成就的事情。当有人听到“不是人”后,马上会有情绪产生。毕竟一般人所感到的,只是侮辱性的内涵。对此,则是一种束缚。而当我们换—种角度,则也可以是圣贤之类。所以,学佛即是学“不是人”,实在就是怎样转换一般人固有的价值观念,并且,这种转换的立足点是,基于人的位置上,由此而升华而超越,其结果是,认清事物的真相,达到智慧的圆满。

   因为众生烦恼的千差万别,其归根结底,无非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所导致。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的眼镜。可以想象,眼镜给我们的影响,绝对不会认识到事物的真实相。尽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之类,但这只是一厢情愿,以为自己没有错误。事实上,不仅仅是一种错误,更多的还是一种障碍。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我们将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中,离佛道越来越远。

   关于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如有居士问我,家中佛堂供有三尊佛像,我供了两个供果,法师,您看怎么分呢

  一刹那,我愣住了。此居士对此,面有得意之色,意思是说:你也没有办法了吧

  于是,我说,佛是不会分供果的,只是,你要分罢了。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来法源寺找一熟人。可巧,那人不在,即在院里转悠。遇到我,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交谈中,我无意问起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很得意地说,佛教不是讲空吗

  你怎么能这样问呢

  我看了他一眼,突然大喝一声:你给我滚蛋!那人立刻急了,面红耳赤地对我说,出家人怎么能这样对别人呢

  我笑了,反问他,你不是讲空吗

  为什么又空不了呢

  那人赶紧说,咱俩没缘,转身即去。

   由此可见,人们活在错误的观念里,所认识的佛法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自以为是的观念,使之与真理相契。而一般人却总也走不出主观我的束缚,于是,认假为真,患得患失,徒增了诸多烦恼。从前,有一位老和尚,他的两个弟子因为一件事而吵了起来,彼此愤愤不平。其中,没有理的一位先到老和尚处告状,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受了委屈。老和尚听了,就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而有理的一位听到了这件事,感到真正受了委屈。就去向老和尚陈述。这种陈述肯定带有个人的倾向。老和尚听了,就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有一旁观的弟子,以为自己是最公正的见证人,能够把事情真相说清楚,也去向老和尚陈述。老和尚听了他的述说后,也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说到此,有人肯定会迷惑不解。其中原因是:每个人各有因缘,无法替代,所以,每个人都没有错;既是因缘生法,则是没有定性,那么,即是假,即是空,如是,空不碍有,又何妨说谁有理呢

  此中道理,实在是明白之后的方便。如尼采的《查拉斯图加如是说》中的至人,在攀上山顶时,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但对于渴望并退缩于山顶的人,至人试图引导他们同样走上山顶。于是,他必须一点点的告诉人们,前面是什么景色。通过这样的努力,逐步到达山顶。即使什么也没有见到,但此时人们已经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风景,对于目的而言,不能算是真的。但对于所在那个点的人们而言,无异是真的。于是,至人也随顺人们而说是真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到达山顶。

  方向对人们的影响

  1、依方向探讨常法

   佛教中,关于生死问题的探讨,已然许许多多,得出的结论是:“不生亦不灭”。对此,利根人可以一了百了,窥一斑知全豹,通达不二平等的真谛。只是,作为人的根性使然,总是试图抓住一个可以依靠的拐杖。于是,以为必有一常恒不变的法存在。因此,而有束缚,而有障碍,而有烦恼。如提婆菩萨在《百论》中,例举五种常法。即:虚空、时间、方向、微尘,涅槃。而在《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中说:“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断二常,如是二见,相离中道,无常无断,乃名中道”。如是,对于常与断的探讨,是通达佛法真谛的一个立足点。针对五种常法的观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就其—种进行探讨。我选择了方向作为对象。实在是:方本无方,因方故迷。最终要通达的是: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至于其它,只能依此例推或留等以后了。

  2、方向对人们的影响

   方向是人生中的重要依止。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几乎没有不承认方向的。同时,也没有不受方向影响的。且不说,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要有位置的移动才有意义;单是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分明带有意向性。而这一切,无不活动在方向的范畴之内。可见,现实中,如果一个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那么,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迷失了方向。如此看来,方向就在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我们无法离开它。有时我们把那些犯了错误,或者人生旅途失意的人,称为“迷途者”,此种方向更是犹为重要,所以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生”一说。而认识体悟佛法真谛,应是学佛的方向,可谓重中之重。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可见,无论是狭义的方向,还是人生旅途的方向,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是佛教徒的学佛方向,则是以追求真理为方向。由此可知,把握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方向是人生的依止;同时,也可以成为学佛的依止。因为;“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

  3。方向对人们的束缚

   因方向是人生中重要的依止,所以要善加把握方向,切不可以混沌不明。一般人对于方向的感受,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原因,即本来如此,天经地义。就像蒺藜是尖的一样。事实上,世界没有第一因或自然生的情形。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的定位,对人们产生了束缚。于是,再也走不出这个圈,烦恼随之而产生。它缠绕着我们,使我们无法挣脱出来,只能听天由命。如中国人传统的“以有为尊,以东为大”,所以有“东风压倒西风”之说。如果有人说,“西风压倒东风”,那么,若在文化大革命中,这样的人肯定没有好结果。又比如,有人因迷信而算上一卦,说不宜往西,于是,这个人再也不敢动。事实上,无论怎样不敢动,这个人只要稍一移动,肯定就会有西的倾向。可以想见,将会有多少似是而非的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由此而难以摆脱困扰和烦恼,更何谈超凡入圣。

  进一步说,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向问题,在佛法中,又是怎样定位的呢?这同样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才不会疑惑和徘徊,我们才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透视方向

  1、从四大部洲,即一四天下透视方向

   一般人所认为的“实有方向”,即方向是常的问题。其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关于:日出是东的比喻。这是一般人都认同的问题。由此推出:日中时应是南方,日落时应是西方,夜间时应是北方。如此看来,方向是有的,而且是真实不虚。

  对此,我们来分析探讨:关于以四大部洲的日出来定位方向的问题。在古印度,各种外道和一般人,以及佛教徒都认同,日月围绕须弥山运转,就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咸水海。咸水海中四方各有一大洲,总称四大部洲。须弥山东边的洲称东胜神洲,南方的洲称南瞻部洲,西方的洲称西牛贺洲,北方的洲称北俱庐洲,我们所居住的洲称南瞻部洲,又称南阎浮提。此四大部洲又称一四天下。在此一四天下中,日月围绕须弥山转。当太阳运行到东胜神洲正午时,光亮射到南瞻部洲,此时,南瞻部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当太阳运行到南瞻部洲正午时,光亮射到西牛贺洲,西牛贺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当太阳运行到西牛贺洲正午时,光亮射到北俱庐洲,北俱庐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

   如此看来,四大部洲都有日出之时,也都应有东方,四大部洲都有日落之时,也都应有西方。换一个角度,即使用现代的观念来衡量方向,同样也会有这样的结论。如东半球的人看到日落处说是西方,而此时,西半球的人所看到的却是日出,以为是东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没有一定的东方与西方。可见,方向并不确定。以为方向是常的观念,是一种错误。

  2、从一大部洲即一天下透视方向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就四天下而言,东方没有最初,也没有最后,得出方向不确定的结论。如果就一天下而说,即只从南瞻部洲说,那么,日出的地方就一定是东。可见,东方并不是没有最初。即从一天下说,方向是一定的。可见,方向应是常恒不变的。

   对此,我们继续分析和探讨。要知道,空间是无量无边的。佛经中常讲:虚空无尽,世界无尽。如《金刚经》中说;“东方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如此看来,十方虚空既然是无量无边,不可思量,那么,一般人以为的,从一天下即南瞻部洲说有定常的方向,就有了限量。如果有了限量,那么,方向就可以分成部分。如是,就应不是定常,而是无常。可见,所说的方向是常,只是我们错误认识产生的结果。现实中的东南西北的定常观念,同样是我们的错误认识所导致。当我们不能消除这种错误认识之时,自然走不出定常方向的束缚。事实上,人们对于方向的定位,不过是名言概念的假名安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这种名言概念。如果人们最初把东方说成是西方,那么,我们今天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观念以为真实。可见,方向是不固定…

《透视方向 感受佛法真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浴佛法会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