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悟▪P3

  ..续本文上一页大名号这一是“无上师”,而青海无上师也自称“无上师”,还说佛不是最究竟的,言外之意是她是最究竟的,这是外道,很可怕。曾经有一个人自称“佛子”,据说现在呆在监狱里。据说有许多佛教徒不供佛像,只供“张大师”,他在哈尔滨做“带功报告”时,很多出家人跑去听,我感到非常悲哀。学佛是自愿的事,要学佛就要立场坚定。我劝所有学佛的人要跟佛学,别跟人学,更别跟外道学;跟随秉承了佛法的善知识学是可以的。

  二、无明是不能成佛的根本

  1、无明使人们不能面对现实

  应当说,无明是烦恼的根本,因为无明而有欺骗。我们尽管不能永远活着,但人们彼此间总说:祝你健康长寿,祝你青春永驻,等等。因为有人愿意听,就有人说。鲁迅先生在《立论》中感慨做人是很难的,他说:比如,有一家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去祝贺。有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升官的,大家举杯相庆。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大家也举杯相贺。但有一个不识时务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大家把他痛打一顿。他说死,这是真谛,是真实,可你为什么不愿接受呢?可见人天生拥有受欺骗的本能。如果你不骗他,他会觉得你没有本事。其实,人家说你有没有本事又怎么样?你在意了就烦恼,你不在意不就自在了吗?重要的是,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人们沉湎在谎言之中,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往往因为听到好听的不不好听的话而上当受骗,这是可悲的。尽管上当受骗,还以为充满了人情味。学佛的人应该有人情味,但这是说要珍惜因缘、缘份,而不执着于因缘。这种人情味是人间的大爱,不是个人之间那点非常狭隘的爱。人们都希图长寿,秦始皇正是为了想长寿,才四次到秦皇岛巡视大海,以为大海那面有神仙,还派了五百童男童女去找药。其实,一个人永远活着带来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人要解脱,必须从谎言中走出来。

  古人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也许我说的话不太好听,但对我们学佛有好处,对我们做人也有好处,你少一点儿挂碍不好吗?绝对好!学佛必须从这里开始。现实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周旋于人际关系中,患得患失,不能自拔。要知道,人生的轮回从此产生。轮回不是死后才有的,现实中就有。原因是,作为人的认识规律和价值观念,人自己很难走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这个圈子。有人说:“事业的山峰”是自己设置的,它对别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或者,别人看你真的了不起,那都是你在相对比较后的一种自我满足。当然,就人自己而言,他从来不觉得是这样的,不觉得这是一种轮回,有什么不对,相反还会理直气壮,认为人就应该如此,吃喝玩乐,潇洒走一回,没有什么错。正因为这样,你才没有解脱的可能。所以,我们每个人必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甚至非常可怜,比所有的人都差,你才有希望。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那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多。你说自己就是很差,自己找准了最差的那个位置,你会很高兴。王阳明说过,满街上都是圣人,唯独我是凡夫。现在我们这些人怎么认为:满街都是凡夫,只有我是圣人。太孤独了!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设计烦恼和陷井。于是,人们被自己所导演的剧目陶醉着,“自歌自舞自开怀”,只是不能无挂无碍,只是在某一时刻觉得自己很快乐。没事了,跑到歌舞厅去唱一曲卡位OK,他在那一刹那之间确实很快乐,但一出来眉头就皱起来了。他不能永远快乐,因为他还得为生计和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应酬,即使总让他去唱卡拉OK,他也受不了。有些人就连悲剧也是那么投入,甚至一点都不留有余地,演得淋漓尽致。因为他在意了,所以把人际关系制造得非常紧张。人家骂我一句,我骂他两句,人家打我一拳,我一定要踢他一脚,不报复心里不平衡,报复了就觉得心里坦然了。其实,你要知道,你打人家一拳,人家踢你一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拿了自己经打的部位打了人家不经打的部位,你自己欺骗自己说满足,所以你才感觉到平衡。事实上,你还是失落,因为这种报复是没有穷尽的。人家打你一拳,你踢了人家一脚,将来人家还是要报复,这就是轮回。你要是走得出来,你就不会报复了。

  不过,如果一个人面对人生和悲喜剧不能表现出很强烈的反应,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这个人不正常了。有人说佛教徒都是一些莫明其妙的人,他会问你为什么不喝酒啊?为什么不成家啊?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啊?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满脑袋都是问号,希望你有一个真实的回答。所以有时我就“欺骗”他们说,我是家里吃不上饭跑出来的。这样一说,他就相信了:哎呀,你最诚实了!人对人的评价确实莫明其妙,不能真实,没办法真实,因为价值观念不一样。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些人不尽人情,或者精神有问题。事实上,我们活得最快乐,精神最富有。“道不同不相与谋”,没有必要让人家理解,你要让人家理解了,你这一生大概也就完结了。而且,人家无法理解你,有一部分人理解你已经够了,让所有的人理解你,那可能吗?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当然,完美的佛教徒应当和其光而同其尘,应该融入现实生活中去,迎宾待客,无拘无碍,自由自在,我想生活禅的宗旨就在这里。

  我们学佛的人不能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弄得快要发霉,但也不能因为要和人来往而走另一个极端。将来有一天,你具备了正知见,对别人说法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你如何能告诉别人怎么学佛呢?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总是说,道理我很清楚,但就是做不好。要么是端着架子,让人产生距离感,佛教徒都给人这种印象。我希望每个人都来弘扬佛法,因为人们在悄悄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果你给人正常的诱导,人家就跟你学佛了。如果你不正常,谁还跟你学佛呢?如果学佛的都是这样的人,那我也跑掉了。所以要显得非常正常,这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佛教徒不能大喜大悲,所以就板着面孔,非常尴尬。人家无法理解你,而且指责你,在你还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就很悲哀,就承受不了。人家说你,你就在乎。就这点而言,我希望大家尽量正常,正常是最重要的。这是现实中的一种考验和磨炼。不要说我正常是做给别人看的,首先是做给你自己看的。人类走不出作为人的圈子,这就是轮回。因为你的价值观念属于人的观念,你自然走不出来。如果你改变一个角度,把佛陀的智慧和思维加在你的人的思维之中,你绝对会活得自在,你就不会太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我们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活得很累,这自然导致了人类命运的恶性循环。正是因为你在意了,你累,你烦恼了,你的命运常常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嗔恨的时候,你就是地狱,你就是饿鬼,你就是阿修罗。你布施的时候,你就是菩萨。你烦恼的时候,你就是畜生。轮回在现实之中,绝不仅是死后的事。学佛获得自在解脱了,你生前就活得快乐,你还担心死后不快乐吗?我相信这种相续的过程是一个很正常的衔接过程,一个生前不快乐的人,死后没有快乐可言。

  所以佛法不是学“死”,而学“生”的,恶性循环就是六道轮回,有时有一点快乐,但马上就过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这一百年是微不足道的。不管我们把它看得多么重要,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赋予”。在中国,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所以,别人死了,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旦轮到自己,就觉星这是最悲哀的现实了。一般人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运转着。我们还可以说,轮回的距离会更近更细微到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甚至每一刹那。所以耕云先生的“安祥禅”讲秒秒安详,也就是说要注重你的当下,这是非常重要的。轮回是当下的,解脱轮回也就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中。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总是不珍惜当下,总是到处乱跑:这有佛吗?那儿有佛吗?哪儿有啊?是你心里有!你心里没有,哪儿也没有!我见过的一个学生,他在宿舍里的人际关系搞不好,老是烦恼,老是怀疑别人说他什么。他办好了退学手续之后来找我说:“法师,我要走了,我老是琢磨别人对不起我。”我说:“乌鸦到哪里,人家都讨厌它,因为它的叫声太难听了。它如果想让大家欢迎它,首先要改变它的叫声,或者不叫。”因为不通达这一点,所以才有众生畏果的现实烦恼。往往都是果报现前了,我们才开始害怕了:我是冤枉的,我怎么能承受这个呢?这是你自做自受!如果你耕耘好的,你就会收获好的,你耕耘坏的,你就会收获坏的。你不接受谁接受呢?它是属于你的。有一个人跑到我房间里指责别人,说别人错了,还一直说:“我没错,我没错。”我说:“难道是我错了吗?”他说:“你也没错。”我说:“我要是没错,那就是你错了。”最后他想想,说确实是他错了。人是需要理智的,人要是理智想来,是会很自在的。  

  2、无明导致染污流转

  心是染净之源,有心才会有无明。一般人的价值取向标准,固然是愚痴所致,但究其表现,却是来自我们那颗染污的心。我们的心染污了,所以才会很狭隘,很自私,所以才有轮回。“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心是很敏感的,心制造了我们的一切。好、坏、善、恶、高、低、贵、贱、美、丑,都是我们心的投影与反射而加以分别的结果。你如果无心,再漂亮的人在你面前,你都会像一根木头或呆傻人,因而无动于衷。正是因为你看他(她)漂亮,你马上心有所动。二元的东西,对立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分别制造出来的,而此种分别的概念本来是有伸缩性的。美到什么程度,丑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伸缩性非常大。也就是说,它们是不固定的概念。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而有差别,价值取…

《佛教的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