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P2

  ..续本文上一页许将心念集中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人中,只允许集中在呼吸上。

  观呼吸除了八种触觉之外,还会产生气感,即身体中有气在运转。练气功的人都知道,意到气到。中医也认为心念集中到哪里,气就会跑到哪里。任何长期静坐的修行人,都明白有此事。可是,那些不懂静坐的人,一听到有人讲到气,就说那是外道。由于我们在鼻端前观察呼吸,就会有一些气集中到人中这里来,这时心要分辨清楚,不可以去观察气感,只允许观察呼吸的风。如果你去观察气感,就发现人中越来越重,越来越麻。观察更久一点,你会觉得整个嘴唇都会麻起来。这时,你的心念除了观察呼吸,你也在观察涨的感觉。八触是呼吸给你的感觉,不是皮肤麻的感觉。在观呼吸时,人中麻的感觉不是你想要观的境界,你要清楚所观的境是出入息,身体上的痛和麻也不是观出入息要观的境界。

  那些不懂得如何观出入息的人,心念往往会集中在两件事上:一件是看呼吸,一件是集中于气的麻、涨的感觉。有些人还集中第三件事,就是他多加一个心念——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中的意念。要清楚:观察呼吸时只有集中呼吸的触觉才是对的,其余的集中都错。要弄明白这三件事,你才不会错用心,才能以观察呼吸的修法进入心一境性。

  3.调心方法:

  静坐除了调身——姿势、调息——呼吸,还有调心,保持正念正知。就是正念正知专心于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

  佛教的任何修行法门,都要清楚修法所观的境界,及如何用心于境界。出入息观的修法是以呼吸为境界——触觉。心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在呼吸上,你的心所对的境界是呼吸。你心中的任何感觉必须是和呼吸相关的,比如长短粗细的感觉。你可以起心动念,不过生起的心念必须是关于呼吸的事,比如想观冷热的差别或专心数出息等等。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叫做心一境性。如果你的心念跑去听。在当时,你就离开了呼吸——所观的境,就不叫心一境性。心一境性维持的时间有长有短。即使时间很短很短,也是心一境性。如果你在五秒钟内很集中,五秒钟内也叫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慢慢延长,就产生定,佛法称为三摩地。即你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集中在同一境界,这就叫入定——三摩钵地。

  经行可以克服昏沉和掉举

  有些人一静坐就会有昏沉、散乱、掉举等烦恼。凡是静坐时很昏沉不要硬硬支撑。就是说,你坐了十五分钟以后,觉得很昏沉,可以去洗一个脸。如果你很疲倦,我会让你去睡觉。为什么呢?睡眠不够的话,静坐时疲倦硬撑着,是浪费时间。不如去睡一、两个小时,然后再来坐,那效果会更好。用功静坐要讲效率的。不是说,我在这里坐一小时,我就是用功一小时,不相等的。我如果在这里坐一小时,心里老打妄想,我是在这里打妄想一小时。那么,静坐时坐得很昏沉,很掉举,怎么办?可以口含一粒糖或起来经行,经行能克服昏沉和掉举。如果你静坐一小时,前面十五分钟都很清醒,过后都是昏沉的,不如你静坐十五分钟,经行十五分钟。再重复静坐十五分钟、经行十五分钟,那效果会更好。经行也能修定,所以,我不会强迫你们一定要一起坐在这里。但是初学者在早上一定要至少坐两个小时。其余时间,你可以坐了走,走了再来坐。

  念念要分明

  修定的重点是不管你坐或者走的时候,都要保持正念,就是念念清楚自己的心念。当你在观出入息的时候,要清楚心始终维持在观呼吸上;除了这件事,其它的事情都是错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观察呼吸的过程中,忽然想去念几句咒语、或者想念佛号,都是错的。那些都是掉举的烦恼。如果你在观呼吸的过程中,忽然间看到佛,也是错的,要斩掉它。为什么呢?因为你目前的目的是要完成观出入息的心一境性——以呼吸为境。凡是离开呼吸的境都是错。

  4.修定时如何经行

  经行是怎么回事呢?是来回地行走着修行。行走时也可以修定,也可以修慧。就是说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观。

  经行的方法

  修完四禅之前,我教你们经行是以修定为主。经行的方法就是来回地走,限定在十五步到二十步之间,不可以兜圈子,只能来回走直线。在这来回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正念呢?首先,要在身体的动作上保持正念,身体以外的动作,你去注意的话,就是错的。就是说,你的脚在走的时候,身体的动作心里要明明了了。

  如果你走慢一点的话,你可以观察脚在“上…下…接触,上…下…接触”。如果你走快一点的话,你可以观察两脚“左…右…左…右…”地向前走。要这样观察,左脚动的时候,心中要知道是左,右脚动的时候,心中要知道是右。此时除了左右脚的动作这件事以外,观察其它的事情都是错的,全部心念都要专注在脚的动作上。当你走到尽头的时候,你要停下来,你要知道"停"。不但要清楚知道动作,心还要专注地念,做什么动作就念什么,如坐时念"坐…坐…坐…",走时念"左…右…左…右…",站时念"站…站…站",转时念"转…转…转",你要一面清楚地知道脚动作,一面在心中念着动作。

  为什么要念?是为了加强你的心念专注在脚的动作上,不要做第二件事情。如果你突然间注意有灯,那么就是说你的心念已经离开了脚。这时候,你快一点警告自己,要念“知道…知道…”。这“知道”就是提醒自己:我的心现在跑到眼睛这里来了,快点回来观察我的脚。这样就是修定。虽然你在动中,心专注在身体的动作上,这是在动中产生定力的方法。

  经行时的心念要从粗变细

  在走的过程中,心念有粗有细,我们要设法达到细心。当心很粗的时候,你什么感觉都没有。当心念比较细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脚的肌肉在摩擦。甚至那肌肉摩擦的声音你都能感觉到,乃至骨骼里面的响声。如果你走到这样微细的时候,你的骨骼和肌肉的摩擦都清清楚楚,这时,你必定心无杂念,并且身心也会觉得特别轻安。当你心细到很集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要跌倒的现象!你连走路的平衡都忘记了,就是说,你非常专注在你的动作上。经行来回走的当时,心只维持一件事情,什么也不管,只要知道脚的动作。当你想起另一件事情,就是妄想、杂念,你要快点念:知道!知道!然后快点摄心回来,小心看你的脚。

  任何时候要保持正念正知

  这样的经行,要走多久?不限时间,越久越好。能走一小时两小时更好。如果你能够这样很平静地走两小时,效果跟静坐两小时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懂如何经行的话,可能是在打妄想、散步,不是修行。如果经行走累了,你就回来静坐,坐累了就再去经行。明白了吗?这样交换地修,你的心就不会觉得坐久了,没事干而起烦恼就想休息。身体坐累了就起来走,走累了就打坐,这样的话,就可以整天地在修行。

  如果整天持续地修持,不只在经行和静坐时,心只专注所修的法门。在其它时间里,也必须保持正念正知。就是任何时候你都要对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敲钟了,心想去吃饭,经行修得严密的人,就不会匆忙地就走去了。他会小心地看心念如何生起,从想去吃饭开始,观察自己的所有动作;就跟经行一样观察起身、站立、走去、端饭等等,吃饭时心中明明了了,自己正在拿饭碗、正在嚼食物、正在吞咽等等。心里只观照当下身心的变化,不会想第二件事情。听懂我说什么了吗?就是只管你眼前当下的动作,心中清清楚楚。不去想其它的事情。这样的话,你修定就会很快。

  关于修定,我就大略介绍到这里。

  

  

《定慧之路 第一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