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获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变自己的业下手,不再造对他人、对其他众生造成伤害的业,我们要努力地去改善这个业,我们要行善积德,多做好事。所以学佛要得到真实的好处,一定要从自己的业上下手。业的中心又是从我们的起心动念下手,也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能不能时刻想到利益众生,我们是否时时观照自己内在,自己起心动念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有没有在无形地伤害他人,如果这点我们观察不到,自己造了不好的业,我们都不知道,要想离苦得乐,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学佛怎么下手。有些人,学佛很多年,但是对业感果的道理不清楚,不在这个地方去努力,所以学了很多年,都不一定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平时都讲,放生很有功德,放生是无畏布施,不杀生放生是无畏布施,那么将来的果报一定是好的,将来能够得到身体健康、长寿这个果报。但是我们如果不如法的话,放生这样的效果不一定能得到。有一些地方放生,居士也好,其他道场也好,为了场面,有大的场面,几百人、几十人来放生,放生就要买放生的东西呀,不可能几百人搞个几十斤鱼啊,或者是鸟啊,那太没面子了,又要搞场面,要搞影响,定好日子,初一十五也好,什么大的节日也好,提前就打电话:某某吗?我们师父初一十五啊,哪一天要几百人放生,你帮我定好,我要几百斤鱼啊。我们放生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无畏施啊!就是看到市场上那些要下油锅的或者是要被杀的那些动物,我们能力所能及的帮它解除恐怖、放生,让它生命得到保全,这样去放生。如果我们为了搞场面,你不打电话,那鱼塘的鱼啊,一点事没有,游得自由自在的,我们一打电话,那些鱼啊,都为你这一个电话折腾得死去活来,捞起来可能三分之一都死掉了,还有一部分就半死不活了,然后为了召集大家,要等人,搞这个搞那个,要做仪式,等到搞完以后了,这些鱼啊都奄奄一息了,死了一半了,放到鱼塘里面、放到河里面,很多都活不了。那么我们放生,是放生还是放死啊?我们就从这个业的角度来说,什么是善业,就是利益众生的业;什么是恶业,就是没有利益众生的业,伤害众生的业。我们现在这样放生究竟是利益众生还是在伤害众生?我们这样去不如法放生能得到好的效果吗?我们自己想一下。所以我们学佛没有在这个最重要的业上去把握,只是为了做表面文章,不知不觉造了不好的业。所以,我们就从这样放生的行为上看,我们如果不如法,不仅没有多大的功德,可能还有罪过。那佛法里面讲了,不杀生,放生,应该有好处啊!有些居士,有些学佛的人,他说我经常放生啊,家里面这个人有病,那个人也有病,那我们要好好地反省,我们真的是在放生吗?放的是不是如理如法的呢?所以这个业对我们非常地重要。有一些人造口业也是一样的:“我是为你好的啊,我心里面是无心的,我讲的是事实。”把别人家的是非传给他,他又不知道,又传了别人,这样一传,传来传去就变样了。“我是没心的,我是无意的!”我们造成的业我们知道吗?我们是在利益他人,还是在毁谤他人?还是在伤害他人?我们学佛要好好的从这些地方去认认真真地做,实实在在地去修,不要说“我是无意的,我是好心的”,什么行为都做,什么话都敢讲,我们要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话,该不该做,该不该讲,自己要好好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

  也有一些人学佛很精进,刚开始非常地精进。哎呀,人身难得啊,佛法难闻啊!学得着迷,这个家也不要了,一天到晚就往寺庙跑,家务也不干了,家庭也不管了,子女也不理了,老人也不照顾了,单位里面也不好好工作了。我们学佛,究竟要学什么?佛告诉我们怎么样离苦,是要我们好好地利益众生,不要伤害众生。我们这样的行为对不对?皈依三宝是要的,这是我们的皈依处;到寺庙里面亲近善知识也是要的,如果不亲近善知识,我们无法得到佛法的受用,什么是正法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是要的。但是我们如果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责任,我们有家庭、有单位,有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负责任,我们所造的业是不是在伤害家庭?是不是在伤害单位?是不是在伤害社会?我们这样学佛对不对?肯定不对!家里面的人看到你越学越偏,越学越怪,你说家里面的丈夫能支持你吗?肯定不支持你;家里面的父母能支持你吗?肯定不支持你。看到你在那拜佛,他就给你把垫子甩掉了,有的甚至搞得家庭非常紧张,把摆的佛像也给你扔了,经书也给你毁了,你说我们学佛本来是希望离苦得乐的,但是我们让别人造了不好的业,他造不好的业跟我们有关系啊,所以我们是不是在伤害我们家里面的人?伤害我们身边的人?在伤害社会?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好好地把握,我们学佛我们就要从这个地方入手,从这个业上入手,我们要好好地利益众生,最起码的我们从哪个地方下手,从我们家庭,从我们身边的人,从我们的单位,从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学了佛以后要比以前更加好,更加善良,更加有慈悲心,更加有爱心,更加关爱其他的人,这些都是善业啊!是不是?他们能得到关爱,他们就会认可这个佛教,因为你越来越慈悲了,学佛越来越好,他不仅不反对我们,还会支持我们。有些是这样的,刚开始你学佛学不好,你什么也不管,家也不管了,好了,晚上给你把门也拴上,你回都回不来。如果我们好好地学佛,用佛法的道理实践,从我们做起,学了佛以后更加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家庭、关心集体、努力奉献,每个人都说你学佛真好,没有一个不表扬你的。有一些地方刚开始夫妻关系很紧张的,到后面他家人说:好了,你要到那里拜佛,我送你去,开车送你去,没有车,摩托车载你去,再没有摩托车,我骑单车送你去。所以我们学佛要真实的从这些地方下手,而不是一些表面文章。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的,有很多人呢,你看他在那念佛,手里拿那个佛珠啊,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转来转去,转来转去,嘴巴里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可能心里想的:孙子有没有人接啊?儿子回来有没有饭吃啊?媳妇会不会骂啊?虽然在庙里面噼里啪啦地转着佛珠。

  业的中心是由我们的意业决定的。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没有好好的念佛——念佛就是我们现在的心啊,不是光用嘴巴,在嘴巴里面喊,有没有好好的念佛,要从我们的心里面念,有的人转一圈一百零八个佛珠,转下来他可能在心里十句佛号都没念出来,这不容易啊,我们自己试一下,我们念十句佛号,看能不能什么妄想都不打,很难啊!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念佛要真正地念佛,如果我们念佛心不在焉,其实我们是造了一些杂乱的业。所以念佛很多,念佛也很久,但是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了吗?可能很少,效果很差。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身、口、意三业,最重要的是从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个意业上把握,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这个就是讲业。

  这个业,造业的根源是什么?就是集谛里面讲的“惑”,就是无明。什么是无明?在《俱舍论》里面讲无明就是“非亲实”,非亲非实就是无明,什么叫非亲非实呢?非亲就不是亲人,是我们的敌人。无明——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说的,非实就说这个无明是不实在的,不是真实的,是虚诳的,骗我们的,这个是《俱舍论》里的解释。在《集论》里面解释这个无明,有两个含义:一个叫业果愚,一个叫真实义愚。所谓业果愚,就是说我们对业感果的道理不清楚、不明白,也就是说造恶业招感痛苦,造善业招感快乐这个规律、这个必然性我们不了解。不知不觉地造了不好的业,造了恶业,所以招感到很多很多的痛苦。想得到快乐,但是我们实在是在造恶业,快乐没有得到,得到了痛苦。对这个不清楚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在平常造了不好的业,招了我们的痛苦,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真实义愚。什么叫真实义愚?就是对一切万法、万事万物的真相不明白。万法、万事万物的真相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我们对缘起性空的道理不明白,不知道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对一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不明白,所以产生了我执,由我执的推动就不断地去造业。

  比如说我们对五蕴身心,其实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是由五个部分组合的,色、受、想、行、识,它是一种缘起的现象,是条件的组合,本来是无我的。我的含义是什么?我的含义就是永恒性、主宰性、独存性。比如说我叫明向,每个人都会说我、我、我……我们好好去观察一下,我们在说我的时候,这个我究竟是谁?我们在说我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到,这个我,五蕴身心我跟昨天那个我是不是同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感觉到,不会说今天这个我和昨天那个我是不一样了,有没有这样感觉?好像没有吧?如果我们感觉出来的话,就开悟了。我们感觉到我肯定是跟昨天、或者是去年那个我是同一个,不会说是不一样了,是吧!这就是一个永恒性。实际上有没有这种永恒呢?有没有这种不变呢?没有!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由物质组成,我们的身体不断地在新陈代谢,细胞在不断地生,老的细胞不断地灭。新陈代谢,刹那刹那迁流变化,生了、灭了,生了、灭了……没有一时一刻是不变的。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想随着环境会变化。我们的造业,起心动念,我们的行为都是在这变化之中,我们心识的变化也是一样。所以这五样东西,五个条件都是在生灭变化,没有一时一刻不变的。但是在我们的身心里面有一个错觉,总觉得我是不变的,这跟真实的状态是有差距的,我们的认识有问题。

  第二个就是独存性。独存性的感觉,我们说“我”,就好像是我是独立的,独立于其他,可以独立存在的一样东西,但是我们能够独立存在吗?我们能够离开家庭吗?能够离开社会吗?就像今天上午潘教授讲的我们能离开空气、能…

《如何获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