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空调没有啊?他受不了。我们寺庙没空调,我们都受得了,他受不了。他来拜佛,他是来享受的,他来做早晚功课好像是来享受的,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就修行好了?这样子就真正地学佛了?福报太大修道难哪!在人间福报很大的人要劝他修行是比较困难的。
人道有苦有乐,我们碰到了痛苦有一个方法,想一想这个苦是从哪里来的,这样就有机会改变我们人生、改变我们的业力。所以六道轮回的苦我们要深刻地体会,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处在三善道,但是不保险,随时都有堕落的可能,随时都是我们造业的时候,所以一旦堕落,非常可怕,三恶道就是苦苦,人间很多的痛苦,也是苦苦。
我们人天或者是其他的道有没有一点快乐呢?佛法认为是有的。我们平时的享受,我们有财富,家庭、社会关系各方面非常和谐,这些都是我们的福报,在人间来说我们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快乐。但是在佛法里面,认定这个快乐是不究竟的,不真实的。为什么说是不真实的呢?因为我们认为的快乐,它不是真具有乐性,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肚子饿了,我们吃饱了饭,觉得很舒服,是一种快乐,吃饭当作是一种快乐。但是真的是一种快乐吗?吃好的东西真的是一种快乐吗?它是不是有乐性呢?如果有乐性的话,我们吃三两是快乐,吃六两也是快乐,吃一斤看受不受得了,如果是快乐的话,既然是快乐的,继续增加应该更快乐,但不是这样。跳舞,我们跳舞觉得很快乐,但跳舞这个快乐是不是真实的呢?如果真实的我们一直跳下去,一个小时快乐吧,两个小时快乐吧,那五个小时快乐吗?累,满头大汗,脚也酸了,腰也痛了,跳上一天一夜快要死了,所以这个快乐并不是真实的。我们认为的快乐,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所以对世间的这种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叫做“坏苦”。它不是真实有快乐的性质,它是无常的、是会变化的,当这种变化产生的时候,我们非常的痛苦。就像我们有钱,突然变成穷光蛋的时候这种痛苦受不了。或者是当官有名有利,我们认为是一种快乐,但是当这种快乐一旦失去的时候,有的人接受不了,甚至要跳楼自杀等等。所以我们认为的这种人世间的欲乐,这种快乐它不是真实的,它是会变化的,它没有乐性,实际上是苦暂时得到了休息。比如说我们吃饱了为什么感到快乐,因为饥饿得到了休息,我们为什么感到跳舞快乐,因为疲劳暂时得到了休息,但是如果我们因为那些快乐去执著它,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痛苦又会开始。我们喝酒也是,有的人心情很郁闷,拿酒来消愁,但是这个酒并不是快乐,喝它一斤之后麻醉了,喝上两斤,脑血管都爆掉了。所以对于人世间的这种快乐,佛法要我们能体会它的无常,如果我们把快乐当作真实去执著,我们就会陷入另外一个陷阱,又是痛苦的开始。所以坏苦我们要真实地体会。
为什么会有苦苦?为什么有坏苦?是因为行苦。行苦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五蕴,一切的万法都是迁流变化的,都是在变化的,一刻不停地变化,刹那刹那地变化,做不了主啊!每一个人想要不老,不行啊,他要老啊!每个人想得到一个东西,想保存一个东西,想保留名、利,保留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希望。但是事物的真相是不断地变化,不随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希望有个永恒,希望保持我们拥有的东西,但是一切都是无情地在迁流变化,我们不能够主宰,不得自在、不得自由。所以这种无常的变化和我们自己处在无明的状态,是我们痛苦的根本的原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处在无明的状态,处在不明白真相的状态,希望保持一个永恒的存在,保持我们拥有的东西,但是事实的真相它是变化的,是抓不住的,我们想抓一个抓不住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痛苦;我们想得到一个不可能永存、永恒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所以行苦就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本。只要我们无明未破,我们行苦不断,就有坏苦、就有苦苦,一直在推动,所以我们要不要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都在这三苦之中,最根源的问题就是我们处在行苦之中。
行苦的根源究竟是在什么处?我们要找到它的苦的根源,苦的根源在四圣谛里面叫“集谛”,集谛就是造成一切痛苦的原因所在。佛陀告诉我们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惑业。惑,就是迷惑、就是执著、就是无明、就是烦恼。因为我们处在无明的状态,就不断地推动我们以污染的心去造业。造了业,就不得不在六道轮回里面轮转不息,所以我们对苦的因要深刻地了解。就像一个医生一样,这个病人有病,如果我们找不到它的病因,诊断不出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就把我们一切痛苦的因找到了,帮我们找到了。这个因不是佛陀创造的,是佛陀发现的,他发现了一切众生之所以痛苦轮回不息的根源,就是:惑、无明、造业。然后呢就有轮回六道的苦果出来。
好了,那我们就要好好的搞清楚什么是业,什么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源,什么是痛苦的原因。
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业。业,就是我们一切有情的身口意的造作。我们受的苦,不是上天,不是他人给我们的,也不是上帝给我们的,也不是神灵强加于我们的,是由我们造业而来。这个业跟我们的身心分不开,也就是说造业就是我们身口意的造作,我们的苦跟我们这三方面的造作分不开。身,就是我们的行为、动作,这是造业的一个途径。口就是我们所说的话,我们的行为有表现恰当不恰当,我们所说的话也有恰当不恰当。恰当大家都能够接受,心生欢喜,都能够感受到关爱,如果不恰当,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语言都是在伤害其他的人,所以这是我们造业的途径。还有就是意,意业,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我们每个人虽然现在不说话,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但是心里面的起心动念是不断的。起心动念有好的念头,也有不好的念头,这些都是业。
佛陀发现了什么问题呢?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发现了我们的痛苦是从我们的恶业那里来,我们的快乐,是从我们善业那里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认识到这个规律,佛陀是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现前种种的痛苦,它不是没有原因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无缘无故的。那它的根源,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佛陀发现是从我们每一个众生自己造的恶业那里来。我们也能够得到一点快乐,这个快乐又从哪里来?是从我们的善业那里来。所以我们今年夏令营的主题是什么?“为善最乐”。就是这个根源,就是造善业一定能得到快乐,苦和乐不是我们个人能够主宰,不是我们个人能够决定,是由我们每一个众生自己造的善业、恶业来决定的。所以呢,如果我们不想得到痛苦,我们是不是能够不造恶业?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是不是要勤修善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世间的万法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条件的组合,条件有主要的条件,有次要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就是因,次要的条件就是缘。比如说一棵树,它主要的条件,因就是这个树的种子,但是它如果只有种子,它能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吗?不行,它还需要次要的条件。要有水、土、肥料、阳光、人工等等这个树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所以佛陀透视众生的痛苦、众生的快乐,发现主要的条件、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业、恶业。所以我们把握了这个原因,我们就把握了苦乐,离苦得乐。我们想要得到快乐,我们就好好地去造善业,我们想要离开痛苦,我们就不能够造恶业。
好了,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很重要。善和恶主要是从我们造业时候的动机来分的。
什么是恶?就是说我们动机里想造这个业,从我们起心动念里面的这个动机,自私自利,甚至想伤害众生,想伤害这个社会,想伤害大众,这个就是恶业。那么什么是善业?就是一心想利益众生,利益大众,利益社会,从这个动机出发去造的行为,这个业就是善业。这点我们明白了就很重要,我们就努力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上下手,好好的去观察自己,观察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究竟是落在自私自利,还是想到为社会为他人,去利益他人,利益社会,这个就是我们造业的关键所在。
平常我们世间的人,天天都要面对社会,面对我们的家庭,这现前的现实都是我们的果报。但是一般的人,我们根本观察不到,例如说我们家庭里面,或者说家里面对我们不好,或者是周围的同学朋友对我们很不好,甚至打我们,骂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人的心态是不能够接受的,感到非常的痛苦,感到受到无端的、无理由的这种伤害,一般我们是受不了的。但是学习佛法明白了因果,我们就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今天受这个苦,不是别人的问题,不是社会的问题,也不是大自然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别人为什么打我们,为什么骂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跟他们,跟别人结了不好的缘,我们以前伤害过别人,所以现前他们来伤害我们。一般的人如果不学习佛法,不明白这个原因的话,都容易怨天尤人,生起报怨之心,烦恼没办法化解。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从业感果的道理去分析的话,我们的心就会非常地平静,就会接受这个现实。不仅不报怨对方,不报怨社会,我们明白都是自己的业障,所以还会去好好的忏悔,肯定是我们以前造了不好的业。从这个地方去努力地忏悔,不仅对别人不产生仇恨报怨,而且我们要努力地去改善自己现前的业。以前我对别人不好,造恶业,那我从现在开始,不仅不报怨他,还要努力地改善跟他的关系,还要慈悲地对他,还要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这样的话我们现前的业转变,我们的果报才能够转变。我们明白了业感果的道理,我们就懂得如何改善自己,如何去离开这个痛苦。如果我们不明白的话,继续地怨恨,继续地发脾气,甚至继续造不好的业,那么这种痛苦还是一样会继续。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有下手处。要想改变自己的果报,要从因地下手,因地下手就要从转…
《如何获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