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土净”,这句话我们要从现实人生、佛化人生的角度去理解。今年夏天特别热,大家心里难免烦躁。过去有位老禅师当别人都出去避暑时,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人家奇怪难道他不热吗?他说:“人人避暑走如狂,唯有禅师不出房;恐是禅房无热到,原来心净自然凉。”心净自然凉,是不是禅师心净40度马上变为38度了?不可能的。禅师的内心不因环境的燥热而起烦恼,所以他清凉自在,没有热恼。
我们的心灵有六种最根本、最严重的污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嗔、痴也叫三毒,其他老师讲课中常常讲到,这里就不重复了。慢是骄傲自大,自我意识太重,看不起别人。佛法教育我们,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协调好人际关系,就要折服我慢,不仅在思想意识上,而且要将无我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前不久,我们广东组织了一个朝圣团去五台山,岱螺顶有1080个台阶,三步一拜上去要花三个多小时,有些人想我们有这个心就可以,何必注重这个形式?其实我们平常想的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三步一拜目的就是要折服我慢心,站起来我们很高大,五体投地拜下去的时候——地上还有纸屑、灰尘、痰唾、马粪等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人是微不足道的,拜下去同大地合为一体,从而折服我慢。当我们拜倒在柏林禅寺赵州祖师塔的脚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折服我慢。所以折服我慢不仅仅要从心灵上去认识,还要从实际行动上去体验。疑就是怀疑,狐疑猜忌,没有一种敢于承当的决心。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没有正确的知见,人生的路就会走偏了。
上面讲的是六染污,也叫六烦恼。对治这六烦恼,我们就要修戒定慧。戒,戒律。我们一听说戒律往往就很紧张,其实世俗生活中有很多的戒,最普遍的一个戒就是每个公民都要遵守的国家法律,另外还有各种法规、守则,这些戒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戒律也是圆融的,比如不杀生戒,持这条戒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杀生。有位女居士信佛很虔诚,但他丈夫不信,而且偏偏最爱吃鱼,女居士不愿杀生,即使死了的也不忍心去煮,于是家庭就出现了矛盾。我告诉这位女居士还是要买死了的鱼烧给她丈夫吃,虽然是借刀杀生也不得不为之。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神会和尚也曾有捐款资助平乱之举,他这样做也是借刀杀人,是不是犯戒了呢?佛教是圆融的,他这样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的戒律不仅仅是要规范我们的行为,而是要让我们在心理上建立正确的认识——摄心为戒。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有了这三者就可以治理我们心灵的污染。
实现佛化人生的价值要具备哪些资粮呢?第一是信愿,有信心还要有愿力,这是发心的问题,通俗地说,信愿就是志向。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要不就无法体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毕业时都面临一个职业问题,这仅仅是物质性的,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志业问题,志业和职业如果不相应,那么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烦恼,所以在选择一个职业前先要确定你的志业。第二要具足慈悲,慈能给予快乐,悲能救拔痛苦。《观无量寿经》讲:“佛心者,慈悲心是也。”慈悲的含义很广泛,比如报恩,佛教讲要报四重恩: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众生恩。中国人传统的美德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么我们参加这个夏令营就要满怀感恩心,因为组办者为此付出了多大的财力、人力、心力?!我们的净慧大和尚很有报恩的思想,讲堂的东面有开山楼,纪念唐朝的开山祖师赵州老和尚;西面有怀云楼,纪念宗门泰斗、大和尚的师父虚云老和尚,这是从形式上来看的。举办夏令营,不仅仅是报师长恩,也是报整个佛教的恩。
三、生活禅
生活禅是佛化人生既殊胜又方便的法门。禅,可以译为思维、静虑。最原始的禅是从静中获得的,比如坐禅。但是生活禅——生活是动的,禅是静的,怎样把动静两者结合起来呢?开悟并不一定是在静中,很多祖师是在动中开悟的。虚云老和尚在禅堂参禅,听到茶杯落地声一下子开悟:“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杯子落地就是动态的。净慧大师智慧超凡,他把祖师的言论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我们指引了修行实践的方法。这些我不多讲了,大家回去详细读读大和尚的文章《生活禅开题》。
早上有位同学让我给他签字题词,我写了“脚踏实地,不虚此生”八个字。为什么要脚踏实地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寺庙里佛菩萨都是赤脚的,观音菩萨有没有穿一双绣花鞋?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大殿前面的草坪旁有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照顾足下”。很多人会以为这是让我们爱护花草,不要践踏草坪。其实这句话是有来头的,过去点的是煤油灯,风一吹就灭了,小和尚问祖师怎么办,祖师说:“看足下!”没有灯怎么看呢?那是用心看,看当下,所以我们也要用心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处处是禅机。
《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宏明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