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往往不是这样,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需要改变,不想改变而想成佛,这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国王对佛陀讲,自己既不想失去国王,也不想失去财宝、美女,还要学佛该如何?佛陀就告诉他去学金刚乘,那个金刚就是空,当你不执着、不挂碍时,你可以拥有,但那像走钢丝绳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很多人常常说在空中,却行在有中,这是一种执著,更多时间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些漂亮的借口,清楚自己的境界,就没有必要来安慰自己。向自己的观念告别,也就是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一味停留在人我是非、烦恼重重之上,必然还是纠缠不清的轮回。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修行,是为了改造自而己,不是作为知识去炫耀。如果是作为知识来学的,那根本没法和社会上的学者相比。我们唯一的长处是对佛法的那一点感受,如果这一点都没有了,恐怕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没什么意义,也很不划算,因为用人生作为代价,既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这个世界就像万花筒一般,一切都不固定,不要拿你的观念去衡量别人、断定别人不合格,同样别人苛求你也不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我执。我们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思维观念,就要不断在现实中练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事情是无常的,那个人是无常的,我也是无常的,慢慢地训练,最后你就会走出来。当务之急是要做,我们太需要实践,即使是世间求学还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步步地学上去,何况是学佛这件艰巨的事情。有些人很向往开悟,其实开悟就如同鼻孔向下这么简单自然,问题是我们不愿意这样简单,最后还闹出事来,编织了很多故事,不是骗人,就是被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去训练自己,不要怕疼,要敢于改变自己。
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人出离心强,他们感觉人生无常,人生没有意思,不愿意在这充满着痛苦的世界里停留下来,对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萨行不感兴趣。我们多数人还谈不上有出离心,贪着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觉得名利是实在的,觉得人生来日方长。大乘行人认为个人的解脱固然是重要的,但所有众生的清净更是重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点,自以为帮助别人会吃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讲“若无众生,即无如来可成。”佛菩萨只有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才能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佛菩萨把众生和自己视为平等不二,能作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修行的根本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为本怀,就必须先为众生创造一个美满的环境,这便是菩萨的回向,是把自己所成就的功德都给予法界众生,自己不要,所以说:“人人为自己,佛菩萨为大家。”佛菩萨是聪明的傻瓜,是自私的聪明人,而我们是自私的傻瓜,老是自私,最后把自己弄到地狱里去了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经常听一些居士发牢骚讲,自己家里的关系老搞不好,还说自己对别人都行,就是对家里这几个人不行,其实连自己的家人都度不了,又怎能谈得上去度别的人,别人不吃你的饭、花你的钱,当然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大家都知道回向偈,最后一句是"同生极乐国",有人会说发愿大家一起去就可以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发愿只是发心,发心等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至于能不能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你肯定能去,但别人不一定能去。菩萨戒本里有见了猪马牛羊,应当观想“汝是畜生,汝发菩提心。”我开始读时对此也有些困惑,人怎么能和动物对话呢?但这确实是在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我执,是体现了慈悲的精神,而且自己由此可能成佛,但众生还随着业力依旧在轮回。学佛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那种念佛是为我父母、家人念,打普佛我要承包的观念,是太狭隘自私的,不能为他人考虑,自己就永远没有机会。学佛和世间法尽管事相上没有什么差异,但在感受上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奉劝大家不要再去嗔恨众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你可以认为别人可怜可悲,但不要认为可恨,如果你觉得别人可恨,自己则完了。我们要从自己身边最近的人做起,不要去讨厌、抱怨、嗔恨他们,然后我们慢慢扩散到对所有的众生。放生的功德固然很大,但拿几万块钱去放生,就不如救济失学的孩子更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要从救度他人开始,去不断积累往生西方的资粮,成就成佛的正因。
二、往生佛国净土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它深入人心,深入民间,流传极广,中国人更相信净土。现在修禅宗的人也念佛,觉得念佛方便,而且容易下手;学净土应该一门深入,只不过念佛里也感受到禅。日本的宗派观念比较强烈,在中国宗派观念不是很强烈,中国人的心量应该说是比较宽阔的。学佛最主要是增加智慧,不可以诽谤对净土的信仰,净土不只是一种佛国净土,它既包括往生西方净土,也包括往生药师、弥勒等一切净土。只不过从某种角度讲,西方净土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更有缘份而已。但我觉得在古代,还是以弥勒净土更适应,后来有人利用弥勒造反,反来反去,西方净土才开始兴盛,这也是个因缘吧!十方诸佛所居住的都是净土。尽管西方净土与我们这些众生更有殊胜缘份,但切不可以心胸狭隘走极端,那就不能往生了。有人曾对我讲,归依佛,就要归依阿弥陀佛;归依法,就要归依《无量寿经》;归依僧,就要归依观音菩萨。我想这就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也许当事者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并没有这种意思,但传来传去,越传越狭隘了,这是不应该的。你不给别人机会,还是自私自利在作怪,否定其它法门,自己也是不能成就、往生的,况且其它法门也是回归净土。反过来学禅的,也不应反对净土,否则也不是禅。各种各样的净土是有差异的,但不可以否定别的净土,否则是没有心量的,没有心量是不能往生的。所以佛陀讲,“十方净土,随愿往生,”只要有缘,愿意去哪都行,当然,有缘也得努力,做到信愿行具足。
很多学佛的人对净土的存在表示怀疑,有人讲净土是假的,一样是幻化的,但我要讲的是假也有假相,实际上净土是存在的,是真实不虚的。禅宗里讲:“空不碍有,有不碍空。”《心经》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告诉我们既不可以执著在有上,也不要执著在空上。有些人一提空就走极端,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自己就可以解放了,可以胡作非为,这种断灭空的观念是很可怕的,也肯定是修不成的。《阿弥陀经》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而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一劫是由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组成的,现在是住、坏阶段,可见娑婆世界相比极乐世界是不真实的,极乐世界是要更真实些。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因缘是阿弥陀佛证得的真空而生出的妙有,再加上愿力,其它佛国净土也是如此,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众缘所生法,目的是接引娑婆世界的众生,一旦所有的众生都被接走了,极乐世界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从缘起论来看,没有绝对的存在,佛为了接引身处秽土的众生,必然要方便地成就一个与不净国土相对应的清净国土,这边苦,那边乐,你才愿意去,这很符合相对论的观念,此有故彼有,世界都是相对的存在。
据说现代科学家已发现了反物质的存在。我们人能看到的物质只占总物质的1%,而不可见的物质要占99 %,可见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极乐世界等佛国净土的真实存在。这个存在是为了我们这样一类众生而设的,如果没有我们众生,就不会有无量诸佛刹土。有人讲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拿来给他看看才相信,这是很幼稚的态度,《维摩经》讲:“日月岂不见也?而盲者不见。”日月难道没有光明吗?盲人却看不到。相对而言,我们就是一批瞎子,我们污染很重,执著、挂碍太多,所以我们没法感受到佛告诉我们的境界,看不见那庄严神圣的佛国净土。"佛说切法,为度一切众",我们一要深感佛恩浩大,要听闻佛法后努力修行,以报佛恩,所以希望大家发起出离心,发愿与佛相应,往生佛国净土。
三、心能转境
佛法认为:"是心是佛,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应当回归当下,从身边拥有的因缘开始,八面玲珑不要有障碍,心里有佛哪里都有佛,心里无佛哪里都没有佛。积累往生资粮的下手处就是当下,就像有两首诗写的:“动物随其生子,植物随其留香,气候随其寒暑,时间随其短长。“家翁主宰吾心,家丁服务平常,遇之者不知亲疏,受之者不知其详。”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感受到一切都是无常,心转了就会自在。有人讲自己的烦恼很多,其实大家都有,妄想也差不多,但有人会转,就像粪便有人认为很臭,有人则把它集起来倒到花园里,花儿会由此茁壮成长。
我们的心念很重要,一个念头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改变自己的一生。有个故事讲,有两个僧人都想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其中一个攒了好多年的钱,做了大量的物资准备,仍没有去成;而另一个什么准备也没做,就凭一钵一铲就去朝拜了观音。这则故事一直影响着我,我感到条件不是主要的,而在于你发不发心,你愿意发心就一定能去,不愿意发心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是去不了。有人去拜观音,却没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想法,那是没有用的,只不过结结缘而已,而以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去拜,就一定会起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念头,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以后,就不要对自己太苛求,而是心里非常坦然地为他人作出奉献。前两年我遇到了一件令我很伤感的事情,有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居士,他告我有个人在家里用米、点心养老鼠,认为这是在修菩萨行,而且每天还要给老鼠磕头。有一天,他觉得功夫到家了,想和老鼠的关系靠近些,就用手去碰老鼠,结果被咬了一口,他傻了,就赶快上医院去了。居士问我:那个人的做法对不对?当这种事情出现时,别人指责佛教是迷信,我还能觉得委曲吗?对这样的观念,我真不知如何去回答。
一片荒地可以开辟为花园,也可以…
《创造人间净土,即是往生佛国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