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母亲叫儿子去向一切施王求乞,希望得到帮助。
可是,这时的一切施王,正遭遇到最困难的时候,邻国的国王,残暴不仁,又贪狠无厌,他带着大队兵马进攻一切施王的国境,想占据那个城池。
朝中的大臣们,天天为这件事忧愁、思虑,但是,一切施王却像平日般,若无其事地办着事。
翌日,邻国的大军开到了城下,城里像没有事般的平静,大军丝毫不受阻,长驱直入,很快地便占有了这个城池。原来一切施王得知大军到来,他为了不让百姓受到无谓的损害,已于前日半夜,留下印绶,换了便装,悄悄地离开王宫,出城他去了。他想把城池奉献给邻国,只要不伤害百姓。
可是,贪得无厌的暴王,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座城池,但却因为不见了一切施王,他想斩草除根,怕以后发生麻烦,因此出了重金悬赏,只为捉拿一切施王。
一切施王离开王宫以后,一直往荒郊野外走去,大约走了五百里路的地方,他遇见了那奉母亲之命前来求乞的婆罗门子。一切施王得知了小孩的遭遇后,甚表同情。他也把自己的遭遇说给小孩子听,小孩子很受感动,痛哭流涕,一切施王安慰他,并答应他,满足他的希望。
可是小孩子很怀疑,他想到一切施王身无一物,如何帮助他呢?
一切施王平静地说:“邻国国王虽然得到我的国土,但他现在正出重金来捉拿我。你可以把我杀了,拿了我的首级去换取重赏。”
小孩子不忍心那么做,一切施王教他割截耳朵或鼻子送了去也可以,小孩子也不忍心,最后一切施王说:“你不肯杀我,也不肯伤我,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綑缚起来,押送过去,总可以了吧?”
小孩子年幼无知,觉得这样很好,便照着一切施王的话去做。两个人一起向城里走来,到了城外约二里路光景,一切施王教小孩子将自己缚起来,进入城内。
这时,城中的百姓,看到一切施王被捆缚押着回来,大家都悲伤不已!
有人把一切施王被缚的消息传给暴王,暴王喜出望外,随即命人带进宫里。当大臣们看被綑缚的一切施王时,都伏地痛哭,声音极其悽凉,情景甚为感人,暴王也不由得动心,他问大臣们道:
“你们为什么这样悲伤?”
“大王!请您原谅我们的失礼吧!我们看到这位一切施王,他不但丢弃了国家和王位,现在更把他的身体生命布施给人,而他一点也不觉得懊悔,他的行为实在伟大,因此,我们被感动得情不能自禁!”
暴王听了大臣们这么说,残暴的心渐渐地平息下来。又当他听小孩子叙述他的遭遇情形后,暴王深深感动,他跪倒在一切施王面前,把印绶、国土全部归还给他。并且说:“我得到你的国土,但我没有得到你的民心;你虽把一切都甘愿施舍,但你拥有最宝贵的人心,现在我明白了,用暴力获得东西没有值值,你的国家我还是还给你。”
因此,一切施王终于又平安地拥有了他的国土。
先利人,再利己,一切施王可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佛教徒,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要有大乘菩萨的精神,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最少要能从利己想到利人,所谓“自利利他”。
(三)从初心到完成
有句话说:“发心之初,成佛有余。”《华严经》说:“不忘初心。”有一位师父带着小沙弥在路上走,这位师父是证果的阿罗汉。小沙弥揹着包袱跟在师父后面走,走呀走的,小沙弥起了个念头:将来我要发心弘法!要广度众生!走在前面的师父,知道小沙弥发这么大的愿心,心里非常敬佩,惭愧自己从未这么发过心。赶快小沙弥把包袱拿过来,自己揹在肩上,又请小沙弥走在前面。小沙弥不明就里,只照着师父的吩咐做。
当小沙弥走在前面时,心里又想:我要发心弘法度众,可是,弘法那么辛苦,众生又那么难度,唉!算了!我还是做个小乘人,自己求解脱吧!心里才这么想,师父把包袱掼过来,说道:
“把包袱拿去!跟在我后面走!”
小沙弥莫名其妙地又揹起包袱,走在师父的后面。
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初发心很难,要维持到完成更难。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在过去生中曾经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他不但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所有的资身物品,欢喜的布施给人,甚至连身体、生命,也毫不吝惜的愿意布施给人。
发这样的愿心,可以惊天动地,所以就有一个天人想来试试他的道心。
天人化现成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在舍利佛必经的路上等候,远远看到他走过来,就嚎啕大哭,舍利佛见了不忍心,上前慰问道:
“喂!你这位青年,为什么要在这里哭得这么伤心?”
“不要你问,告诉你也没有用!”
“我是学道的沙门,发愿救度众生的苦难,只要你有所求,凡是我有的,都可满足你的心愿。”
“你是不能帮助我的,我在这里哭,并不是缺少世间上的财物,因为我的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药,我母亲的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已经不易找,修道人的眼珠又怎么肯给我呢?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亲,我不觉在这里就伤心的痛哭!”
“我就是修道的沙门,我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以救你母亲的病难。”
“你愿意布施一个眼珠给我?”青年欢喜得跳起来。
“我的一切财产都布施给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愿意将身体布施,正苦无受施的人,今天遇到你,满足我求道的愿心,我真欢喜高兴的感激你,你就设法来取去我一个眼珠吧!”
舍利弗心中想,我有两个眼珠,布施一个给人,还有一个仍然可以看到东西,这对自己并没有妨碍。
他叫青年人设法取他眼珠,青年人不肯,他说道:
“这不行,我怎么可以强夺你的眼珠呢?你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自己挖下来给我。”
舍利弗一听,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左边一个眼珠用手挖出,交在青年的手中,并说道:
“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
“糟啦!”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我母亲的病,医生说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呢?”
舍利弗一听,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现在怎么办?把左边的给他,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别人,他想,发心发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难得遇到一个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好了。舍利弗这么想后,就安慰青年说道:
“你不要急,刚才是怪我粗心,怎么就没有问清楚再挖眼珠,现在我知道了,横竖人的身体是虚幻无常的,我还有右边的眼珠,我愿意挖下来给你做药,医治你母亲的病。”
舍利弗说后,又再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交给那个青年。
青年接过舍利弗的眼珠,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当即往地上一摔,并骂道:
“你是一个什么修道的沙门?你的眼珠这么臭气难闻,怎么好煎药给我母亲食用呢!”
青年人骂后,并用脚踩着舍利弗的眼珠。
舍利弗眼睛虽然看不到,但他的耳朵没有聋,他听到青年人骂他的话,用脚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声音,他终于叹口气,心中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不要妄想进修大乘,我还是先重在自利的修行吧!
舍利弗这样的心一生起,天空出现很多的天人,对舍利弗说道:
“修道者!你不要灰心,刚才的青年是我们天人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你应该更要勇猛精进,照你的愿心去修学。”
舍利弗一听,很惭愧,利他的菩萨心又再生起,他当即就成就了不退的道心。
六十小劫以后,舍利弗不休息的认真学道,终于遇到佛陀,证得圣果,而又具足神通。
从初发心到成就佛果,要历经多少劫数,要忍受多少苦难,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福慧双修”要“行解并重”,如果畏惧麻烦,缺乏耐心,就像种子虽播种了,却怠于施肥、浇水,终不能发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因此,从初心到完成,这是成佛之道,若大家能发心,能坚持到最后,则成佛不难矣!
三天来非常谢谢大家热心的听讲,虽然天气很热,人多又拥挤,可是却没有减退大家求法的热忱,实在非常难得。三天中,我从生活的空间、生活的时间、生活的人间,讲到佛教的物质生活、佛教的处世生活、佛教的精神生活,又再说明净化的感情生活、合理的经济生活、正觉的道德生活等佛教与生活的关系,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将佛法融会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能“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最后我们再感谢志莲精舍曹永德居士伉俪成就道场,让此次佛学讲座得以顺利进行,圆满功德,更谢谢各位,祝福各位法喜充满,身心自在!
《佛教与生活(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