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就是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之后,这个苦就消失了,就能解脱自在,不是到它方世界去,因为它方世界还一样是无常无我啊!不要心外求法,整个世间都是无常无我的实相,然而世间境界不会障碍你,只有在你还没认清真理实相时,才把整个娑婆世界认为是苦海,认为是五浊恶世,而要到它方世界去。这是你在背道而驰,自讨苦吃,当你了悟真理实相,就能出离苦海而到达解脱,目标不要放错了,不是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它方世界。
85、只要还没有解脱、众生都怎么样?(127页)
答:众生都是颠倒依于两边,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绕,都是抓他要的,排斥他不想要的,心都被境界牵着走,遇到可意的就起贪,遇到不可意的就起瞋。
86、如何才能做到“不爱、不取、不住、不计于我”?(128页)
答:你一定要见到法,如果没有见到法,没有见到无常、无我,没有看到味、患,你没有办法不受境界的影响。
87、什么叫得法眼净?(129页)
答:就是《阿含经》所讲的开悟、见法、证果、至于证到几果、还不一定。不是说这样他就彻底了悟,不是的,因为还没有证到阿罗汉果。
88、无常等于苦吗?(130页)
答:经典里有无常即苦,苦即无我,于是有人就认为无常与苦可以划上等号,认为无常就是苦,世间遍一切处都是无常,宇宙到哪里都是无常,因此整个宇宙的存在,它就是苦海,把这个世间称为五浊恶世。这是一种误解,以为无常就是苦,事实上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无常跟苦之间,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实相,背道而驰,这个苦才会产生,当你了解真理实相之后,苦就会消失,所以无常不等于苦。
89、为什么说你所抓取的、主宰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呢?(132页)
答:任何你所能掌控、主宰、抓取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就算你是亚力山大,曾经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当你两眼一闭,你还不是两手空空吗?唯有你自我死亡,唯有你能全然的放开,你才能得到无限。
90、为什么学医的接触尸体不会害怕呢?(134页)
答:当初第一次接触尸体时难免会有些害怕,但是后来习惯了,就不会害怕了。因为一是他们把尸体当作他们的老师,叫大体老师,二是他们以感恩心。去感恩他们以实际的尸体让大家学习,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所以他们不会害怕。
91、众生生死轮回的关键点在哪里?(136页)
答:众生生死轮回的关键点就是因为贪爱染着,爱结所系,如狗子系柱一般,长夜绕柱,不能解开,在那里一直绕,轮回而转。
92、我们学佛修行怎么能够去看到问题的根本在于心镜的扭曲呢?(137页)
答:要慢慢反观到,原来问题是出现在自己心镜的问题上,是我们自己这面心镜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对症治疗。因此为什么说解脱道是要回来向内观,一定要回来看自己,要看到原来这些贪瞋痴,这些梦幻世界,这些苦海,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这面心镜上,这样就能对症治疗。
93、真正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断最深层的无明结,必须怎么办?(139页)
答:必须从你内心里面把心结打开,不要向心外去求法,一定要回来反观,然后好好的活在当下,去看当下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你只要真正用功,半年到一年下来,一定会有很大的突破,如果你向心外去找上帝,找净土,是找不到的。
94、什么是真正的解脱成佛呢?(133-142页)
答:佛陀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回到一个很单纯的知足、感恩、常乐、大慈大悲的世界、他这一世虽然是太子,但是他却像乞丐一样去托钵、全部名利、国土江上、他都放下了。选择了过一个回归到很朴实、很纯朴、很平淡的生活。因为他体会到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那些贪欲、系缚、无明才会放下。虽然我外面没有什么、但是心里知足常乐、不是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的很少,因为他体会到真的没有缺什么?当你全然的放下一切,你才能真正拥有一切。解脱成就是要能够体证,觉悟到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无常、无我、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空这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透过努力而达到,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解脱成佛。当你体悟到无常、无我的真理实相时,就会发现你跟佛陀比也没有少什么?也不必到它方世界去追求、你会跟佛陀一样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95、佛陀的无奈是什么?(146页)
答:解脱者深知众生是在迷惑与颠倒中,众生很喜欢听的,因为对解脱生死无关,佛陀不想讲,并不是佛陀不慈悲,众生让佛陀告诉些谎言,佛陀不喜欢讲,所以因缘不成熟时,佛陀只能保持沉默。众生不了解这些,就认为阿罗汉是自了汉,只为自己,不积极跟众生讲经说法,这就是佛陀的无奈。
96、什么是七处善?其义如何?(147页)
答:七处善就是:色(指五蕴:色、受、想、行、识)、集、灭、道、味、患、离
色:身体现象界一切有形有质的物质。
集:抓取、贪爱、喜欢、就是集。
灭:放下抓取、不去聚集、没有贪爱、苦就消失。
道:就是修八正道、就是能够走上解脱道。
味:正面、缘起、好的、可爱可意的。
患:负面、缘灭、坏的、引来后患、不可爱、不可意的。
离:离欲贪、离抓取、放下、舍掉、超越二元对立。
97、夫妻之间应如何相处?(148页)
答:有缘在一起,应彼此互相尊重,相辅相成,但是不抓取,你爱他就要尊重他,相信他,让他独立,不是因为爱让双方黏着更强,依靠更强,这样苦就会增加。爱是尊重,是相信,是协助彼此心灵、心智的成长。
98、五阴是如何形成的?(150页)
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不是本来就单独能够存在的,都是由各种因缘,由各种元素不断排列组合演变而成,如同水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由H2O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合而成。识也如此,不是本来就能单独存在的元素,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灵魂。
99、学会尊重别人有什么好处?
答: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的,你能够尊重别人,别人也自然会尊重你。我们能以平等心来尊重一切众生,一方面让我们增加善缘,减少恶缘。一方面也体现我们自己的个人修养与素质的高低。
100、怎么能够超越二元对立呢?(153页)
答:要慢慢去认清实相,然后能够包容一切,超越二元对立。尤其在历缘对境时,把过去不喜欢的人、事、物、也能够以平等心来尊重之,因为唯有你能包容一切,二元对立的界线才会消失。只要你有对立,内心就会拉扯,就会忐忑不安,那个苦就会存在。
101、在各种元素未形成聚合之前“我”在哪里?(150页)
答:空海师父说:真正要参公案,就是要去参这些、体悟这些,如果能如实深观“五阴”的实相,色、受、想、行、识,不识本来就单独存在的,也是缘起的,都是由各种元素不断排列组合而成、都是无常无我的。于此五阴身心、在各种元素未形成聚合之前,哪里有一个我呢?所以五阴身心是缘起的“识”也是如此,不是本来就单独存在的元素,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灵魂。能够体悟到无我、那么我见、我慢就会慢慢断掉。你真能够这样,就能够了悟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很快就可以解脱自在。
102、为什么理可顿悟、事必渐修呢?(155页)
答:修行人很容易在禅修之际觉得我慢、我欲、我是、我能、一切悉除,但是出了禅修区,实际历缘对境之际,我慢、我是、我能全部又暴露出来,所以理悟容易,实修不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要有很深的反观与觉察力,才能看到深层潜伏的我见、我慢、我是、我能。
103、师父对我们每个人的忠告是什么?(155页)
答:当你认为你开悟了,已经成为人天师表了,当众生向你顶礼,向你恭敬,这时候你能否看到背后的我慢、我是、我能的心态。当人众越来越多要兴建道场了,然后要收皈依弟子了,有没有看到你背后有我的山头,我的道场,我的弟子,我的宗派,我的衣钵,我的继承人等等的心态。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离得很远,现在不讲出这些,也许以后再讲就没有机会了,等你以后出名时再讲,那时你听不进去了。所以如果大家在闻思过程中,能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可以避免你很多将来不必要的岔路,要回来如实面对自己。
104、从阿姜曼尊者的经历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156页)
答:当阿姜曼尊者证初果、二果之后,也随顺因缘指导别人,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内心的那股我是、我能都还存在,还没有真正大安心,于是他又放下。当他从三果要证四果期间,他真的用生命在修行,修到后来是很苦的。他很如实来面对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非达究竟目的决不终止。历史上有不少真正体悟,体证到无我境界的修行者,他们都提供一面很好的明镜,让我们照见或借鉴,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修行人应该好好学习的。
105、为什么说打好闻思基础十分重要呢?(157页)
答:一般众生都一直在心外求法,常常跟真正的解脱道,背道而驰,虽然表面上很认真在修,但实际所走的,却未必是真正能达彼岸的究竟解脱道的方法,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正知正见的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建立起正确的闻思基础,那么你的实修实证很难是正确的。因此绝不要疏忽了闻思基础的重要,因为当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后面的实修实证就会事半功倍。
106、真正要体证、要做到、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是在指什么?(158页)
答:修行不是标榜我神通多大,我开悟了等等,这些只是方法与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让我们真正,能够心宁静下来,去看到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常,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我,能不能看到?因为自我存在,你就会对抗,就不敢放,所以佛陀讲真正要体证、要做到、不容易啊!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如果没弄清楚,会枉费你很多的生命时光。
107、怎么才能做到众苦不生呢?(159页)
答:如果你能够在历缘对境的当下,处处去看到,去检验是否有我是、我能、我慢,当这些生起的时候,你马上能觉察到,这样你的众苦就不会产生。除了你能够坐稳在无常法流上,又能够无我的溶入每一个境界,你就会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来到众苦不生的大安心、大自在的解脱境界。
108、如何抓出“我”的尾巴?(160页)
答:当你体证到无常之后,还有深层的自我、无我要去看到,去突破。深层自我的抓取,是对生命核心的一种抓取,它不易突破,会继续存在着。只要你真正用生命在修行,身心柔软,愿意如实面对自己,因缘条件许可时,空海师父可以帮助我们每个真正修行人找出“我”的尾巴在哪里?这样你会很快照见到,从有为法慢慢上来,然后进入无为法,就可以体证到无我。
109、什么是真正的出家?(161页)
答:佛陀讲真正的出家是在于你有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你有没有真正出离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三界的家,你要出三界的家,才是真正的出家。
110、怎样用智慧去面对一切境界的现前考验?(162页)
答:遇到一切境界,已经发生的事情,面对当下我们能够去接受它,不接受只是苦上加苦,该怎么去对待,还是冷静理智去处理,因为当下已经成为事实,你不去面对又能够怎么样?只有坦然面对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坦然面对才能让事情过去。
111、什么叫苦边?什么叫众生?
答:苦边:就是苦海的边,苦海是有边的。我们一般说苦海无边,是因为你不了解出世间法,不了解解脱道,在茫茫苦海里,当然不知道苦海的边在哪里?因此你要到达苦海的边,只要你按照解脱道去实修实证,就能出离苦海。
众生:对身心内外所有一切境界,于色染着缠绵,就叫众生。
112、如何找出修行中存在的病根、然后对症治疗呢?(166页)
答:佛陀希望我们要能够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尤其在历缘对境的时候,能否去看到我是、我能、我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对这些苦要清楚知道,这样才能够找出它的病根与原因,然后对症治疗。生命七、八十年很快就会消失,你还花那么多时间在做哲学思辨、见争,你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呀?
113、怎样从有为法切入无为法呢?(167页)
答:最初还要透过认真闻思,然后实际慢慢去做、去调整、去切磋,掌握到什么叫无为法,但是无为绝不是消极悲观的什么都不做,认为这样就是无为、无修、无证、无所得,那是自欺欺人。因此你要慢慢去体会,就像说要走在中道上,你要先经历过很多的错误,两边的碰撞,慢慢的调整,最后才会真正走在中道上。所以要由有为切入无为,仍然要从有为世界里慢慢地碰撞,慢慢的调整,到最后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无为?你如果越用功,身心越柔软,这样你切入无为就会越快。
114、怎样面对大自然的无常法印、超越无常呢
(169页)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悟真理实相,最初面对这些无常法则的时候,你就有无力感,惧怕感!就会产生抗拒的心态,你会看到内心深层在怕无常、无我。但是到后来,当真正如实面对这些法界真理实相,到头来你会感到,原来无常、无我是中性的,它是超越二元对立的,这时候你才从惧怕的情况下超越出来。如果一个人能够去了悟无常、无我是中性的,就能够如实观看整个世间的变化。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八章 五阴 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