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
有人问: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众生的心是活在过去或是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面,很少很少活在当下,我们都可以来反观、检验自己。一般人你的心常常是活在过去的观念、知见、包袱、成见之中,活在过去的业力牵扯之下。一般人在修行的时候,也常常是背着沉重的包袱在修,像这样都表示他的生命是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面,没有活在当下,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把自己拖累住了。身上、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包袱,但是心灵里面却是背着沉重的包袱,这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有的人、有的修行人,他就是活在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面,一直在追求来生、来世,或是一直很重视死亡的那一刻,「我怎么样死?死亡那一刻应该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好像你的修行是为了准备死亡,这是不正确的。正法的佛教,两千五百年前的佛法,释迦牟尼佛都是在协助众生醒过来、醒过来,活在每一个当下,去认清万事万物的实相。
所谓「醒过来」,不要以为说:「我晚上睡觉,现在早上几点起来,我起床了、睁着眼睛大大的,我也会讲别人的是非、我也会骂别人,这样怎么没有醒来?!我天天都醒来…」不是的,佛法里面所讲的「醒来」,不是这一种层次的醒来,一般人虽然你的两个眼睛是睁得大大的,但是你的智慧眼没有开启,没有活在当下,这时候还会像无头苍蝇一直撞、一直的找…,忙忙碌碌的找,这都是因为没有停下来、没有醒过来。
佛教所讲的「醒」,跟一般世间人所认定的「醒」,是不一样的。佛法讲的是「出世间法」,真正的「醒」,是我们的觉性开发。所谓「佛陀」,这是一个音译--声音的音译,「佛陀」的意义、本来意思是「觉醒者」、「觉悟者」。记得!大家要成佛,就是成为一位觉醒者、觉悟者,你一定要醒过来,才有办法用你的心去体悟宇宙的真理实相,用你的心去体悟宇宙的法则,这叫做「开悟」、叫做「见法」。
所谓的「悟」是怎么写法?吾、心,「我的心」一定是要用你的心灵,亦即要打开智慧眼、见到法,你才有办法开悟。佛教所讲的「醒」,是觉性的开发,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而「怎么样才能活在当下」的展开,就是「四念处」的应用。先讲一个比较基本的概念,你怎么样开发「身念处」呢?「四念处」即是包括「身、受、心、法」这四个念住。
「四念处」由浅入深,「身」是最粗的,再来是「受」,再来是「心」,来到「心」是非常微细的。如果我们对身体的冲动没有明觉,就不可能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你的身体的动作,没有清楚的觉察,你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潜伏心态。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潜伏心态,以及内心里面的种种颠倒梦想,佛陀把它称为「十个结缚」,你就不可能看到那「十个结缚」。如果不能够看到那「十个结缚」,你就没办法断那十个结。
所以,我们心里的毛病--那「十个结缚」,如果你没有把它净化、没有把它断除,就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修行「自净其意」的整个过程,记得!就是断除那「十个结缚」。身见结、我见结,身见(我见)、戒禁取结、疑结,这是前面三个结。这三个结要破除,你才能够证到初果,再来贪、瞋继续净化,才能够证到二果。继续再净化,来到贪、瞋、还有前面三个结都止息了,也就是「五下分结」止息之后,才能证到三果。继续再往上,把「五上分结」--我慢、无明、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把那「五上分结」都断除了,你才能够证到阿罗汉果。
这「十个结」,以现代心理学、医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众生的「心病」、心理病。众生的心理有毛病,有这「十个结缚」,有这十种病症,如果我们没有去治疗、没有去净化,就是用一个错误的心态、错误的人生观在看这世间,因此在梦幻的世界里面浮浮沉沉,在苦海里面浮沉,你就是看不到。以上所讲的,都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修行透过各种法门就是要开发我们的觉性,首先是「身念处」开发,再进一步来到「受念处」的开发,进一步来到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
要开发到「心念处」,才有可能照见到我们心灵里面的这些毛病、结缚,才能够找到「病因」。能够找到「病因」,亦即找到「苦因」,也就是「集谛」。当你找到「集谛」,才能够对症下药、对症治疗。这时候对治的过程、治疗的过程,就是「道谛」,修到「卅七道品」的展开,亦即《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落实、实践。透过这样的一个次第,逐渐去净化,把我们深层里面的心理毛病净化之后,打开了、清净干净了,这时候才能真正来到远离颠倒梦想。
如果你所坚持的法门,没有帮助你去看到深层的结缚,没有去看到种种身见结、我慢、贪瞋痴,就是在方便法里面绕。不管人家强调的法门是多么殊胜、多么高级、多么快速,记得!只要没有帮助我们回来反观、净化我们的心灵、看到我们的结缚,那都在外围、还在方便法上面绕。如果你有正确且深厚的闻思基础,是不会排斥任何的法门,你会选择一个觉得比较适合的法门来深入。
这时候,因为你已经有闻思基础了,就能够进入实修,闻、思、修,然后进入深层的心灵净化,这时候你的心灵的污垢,就会逐渐的去除,自然的你就能够「明心见性」。所以,「四念处」里面,「身念处」的开发,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身念处」怎么开发呢?不是光一门深入,透过某个方法,然后在那里一直深入,不是这样!「身念处」的开发就是你每天在历缘对境,比较明显的动作是什么,当下你都要清楚的觉察。比如说,你现在在走路,就好好的清楚觉察你在走路的过程,左脚、右脚、上楼梯、下楼梯…,每一个脚步你都清楚的觉察。
再来,你的脚步的轻浮或是沉重,都要清楚的觉察。如果你要扫地,在扫地的过程,一样清清楚楚的觉察在扫地一次一次的动作,整个过程你都清楚的觉察。你在洗衣服、挑菜,在炒菜、煮饭,记得!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在开发「身念处」。在洗衣服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我当下洗衣服的动作;在挑菜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我现在在挑菜的过程;在炒菜、煮饭的当下,也都清楚觉察你的每一个动作。
不要想说:「这个好像太简单了,这个没什么神秘啊!人家都要讲得又高、又深的,然后又玄秘的,讲一些什么境界啊!神通啊!什么感应、感受…,那些才是啊!怎么讲这个粗浅的?…」众生都一直在追求神通、感应、感受,因此就常常活在过去跟未来的世界里面,很少真正活在当下。如果你没有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去见法,不管你的神通多么广大,记得!如果你没有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见法,不管你多么的神通广大,你的忧悲苦恼一定继续存在。你的神通越广大,你的敌人就越多;你的神通越广大,如果没有开启智慧,欠缺智慧、欠缺慈悲心,没有大安心、大自在,你的神通越广大,你的魔也就越大,我慢也很容易长养得比谁都大。
佛教讲的是开启智慧,唯有你能够来到开启智慧,「漏尽智」的产生,这时候你才会来到大安心、大自在。所以,空海所告诉大家的,看起来好像是没什么神奇,但是这些都是迈向究竟解脱非常重要的关键。第一个动作、第一个阶段是「四念处」中「身念处」的开发,如果大家能够做得到,你就会逐渐的醒过来。因此,在历缘对境、工作之中,包括说你要做香灯、你在擦桌子、在点灯,你都清楚的活在每个当下,而且用爱心去做,你的心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你的法喜会不断的流露出来,你身心的绷紧会因为你活在当下而放松,你的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会因为你能活在当下,见到法而处处开悟,而心花处处开,花开见佛悟无生,讲的都是你的心花朵朵开。
你的心花要朵朵开,记得!第一个关键、第一个步骤,一定要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身念处」就是让大家活在当下、醒过来,然后去见法。众生习性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往前冲…,因为眼前的美妙世界、净土的世界,眼前的真理实相,在你一直往前冲的当下,你就看不到。真正的净土呈现在大家眼前,但是当你一直往前冲的时候,你也看不到,因此修行的重点,佛陀都一直的叮咛大家:停下来!不要一直的往前冲了。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这是很重要喔!
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你醒过来,你才能够成为觉醒者;你醒过来,你才能够成为觉悟者。那个「觉性」、「觉行」,一定是活在当下,才能够开发。像我现在在讲经说法,有的人听得很法喜、听得很专心,有的人会听得傻傻的,觉得没什么,或是觉得这个没什么,甚至在那里打迷糊。因为他的身在这里,但是他的心是跑到过去跟未来,跑到他方世界去,这就是「心」没有跟「身」结合,你是活在梦幻的世界里面,所以不管我再讲得多么的精采,你都听不懂,没办法真正的了解。
就算我要把无边无际无量的法宝要送给你,你也看不懂、你也看不到,也不知珍惜。就像我们把世界非常高贵的钻石要送给你,但就像小孩子他认为那个不值钱、那个没什么,所以,一样!他不要这个,他是想要去得到更多的玩具。这是因为众生他没有活在当下,因此,我爲什么要跟大家讲「四念处」的修行开发是非常非常重要,它是帮助我们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清楚的觉知到我们当下在做什么。
唯有「身行」的冲动,你能够清楚看到,再来进一步是修「口行」。我们每天讲话很少清楚的觉察到。一般人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不是一直的冲动、冲动讲,一般人讲话都是要讲给别人听,但是自己却是很少清楚的听到。当内心里面有在嫉妒心、有在排斥别人,我们自己看不到,结果我们讲出来的,都会讲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指责别人的不对,指责别人的不好。我们讲话很散心、很杂乱,自…
《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