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除二元对立,那么是否还有善恶之分?如果有,岂不是和消除二元对立矛盾?如果没有,为什么又要持戒来断恶缘、结善缘?善恶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有的说善中有恶,有的恶中有善,如何分辨?不分辨又如何结善缘、断恶缘,但如果分辨,是否触犯了昨晚师父所讲的不要去论断?想不明白。请师父开示。(2010.10.03灵峰寺)
答:我如果简短讲就是这样,善与恶就好像说提与放,我现在比喻啦,提跟放。如果你有智慧的话……哎,先讲没智慧好了。如果你没智慧的话,你“提”也会带来忧悲恼苦,“放”也会带来忧悲恼苦,这是没有智慧的时候。如果你有智慧,你从智慧出发去做,“提”也是快乐自在,“放”也是快乐自在。
二元对立,善、恶这个问题是这样,如果你听错、会错意,你很容易误解:空海说我们要来到没有是非善恶,我们不要分辨那些是非善恶,反正好坏都相同,善与恶都相同……那这样你很容易落入什么?没有因果的观念,你很容易落入没有因果的观念。
有一位学员他说:善跟恶都相同嘛,所以变成以前不敢去做的,现在敢去做,这个是完全错误的解读。你本来就有某方面的欲望,你不敢去做,因为一些道德的观念把我们自已局限住。好了那不敢去做,现在找、找、找!人家说那个善恶是平等的,善恶这个要超越呀,所以,好了,去做没关系。然后还认为说: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证果了,我已经跟别人不一样了,我的心灵品质比别人高了……
众生很容易在这个所谓的两端跑。你不是一直在压抑、压抑、压抑到痛苦的时候,你去找一个可以帮我们“背书”的一个人,或是帮我们背书支撑的一句话,然后来支撑你的想法:就是这样!所以从压抑跳到另一端——放纵。然后又找很多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放纵做很神圣的解释:我们是开悟的人,我们是破身见的人……真的不是这回事。所以不要找很多的原因,然后来为自己催眠,为自己做一些注解,或是找一些人来帮我们背书。有的人学了解脱道之后会误解,以为说:空海讲那些要超越二元对立,那这样就没有因果啊?真的那都是错误的解读。
佛陀有提到: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当然这一句话是很深啦,我知道我再讲一百遍,你们听过好像懂,但是在历缘对境的时候……除非你经过历缘对境,不断历练、历练,你才会真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不然不容易体会到,你也很不容易做到。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勉励大家,不要得少为足,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以为说看了之后认为:我已经懂了,我已经会了,然后去自我放纵,然后说:我们要放下善恶,我们不要有那些好坏论辩……不是这样的。
智慧者,就像佛陀,他们跟我们讲的、勉励我们的,那空海是透过一些白话来让大家了解。为什么佛陀说“切莫信汝意”,然后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你才能够相信自已的那个分辨?
一般众生,一般人你所界定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是从自我出发去界定,不是实相。这个要仔细听好哦!一般人你所界定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那是从自我出发去界定,从你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你这样的界定很多情况是你把好的判为不好,因为它不符合你这个“自我”的预设立场,不符合这个“自我”的框框,所以你会把好的判为不好的。但是你却不知道,你也不以为然。因为你觉得这是我亲眼所见、我亲耳所听,我的判断不会错误,那个人就是那么的坏。但是你不知道你被自己的眼耳、六根所欺骗。所以你认为的坏,未必是真正的坏,只是他呈现出来的不符合我们那个自我的预设立场,就这样而已。
再来,你认为的好,实相上未必是真的好,你认为的好,它只是刚好符合你内心所要的。那个“自我”就是这样,它会有一个框框,它会有一些界定,然后你所做的,或是你所呈现出来的这个境界呢?符合我这个“自我”所预设的立场、标准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这是好的,这是对的,这是善的,但实相上它未必是真的好。所以(学员咳嗽声)……我现在在讲,你不要有时间……没有时间咳嗽的啦,仔细听啊。我刚才是开玩笑,这里面就有那一种,我们想去要别人符合我们的意思。刚才是故意表演给大家看的。
我们往往都会用我们的框框去要求别人,这个小孩子如果都乖乖听父母亲的话,父母亲就觉得这个小孩是好小孩;老师如果认为这个小孩子每次考都100分,他很会背诵,很会回答,每次考试分数都很高,所以就是好学生。那些比较会调皮的,或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这种规定去做的,很多老师就认为这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这是“朽木不可雕也”的坏学生。
但是实相上他真的是坏学生吗?不是。他只是很多他想做的大人不容许他做,他有他的理想,他有他的一套的思想,大人不容许他做。所以就把他压、压、压,希望他在一个狭小的框框里面——因为在这个大人容许的框框里面,大人才会觉得比较安心。但是对于一些智慧比较高、心灵比较高的人,他不希望受这些框框限制,所以他有时候呈现出来的,他会痛苦,甚至展现出来会让人感觉到叛逆,事实上不是他不对。
历史上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讲,爱迪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就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啊。因为老师觉得:你这个学生太难教的啦,你这个学生调皮捣蛋,思想怪异。所以他是被他妈妈领回去家里,学校接纳不了这样的人才。他是笨吗?他是调皮捣蛋吗?是师长给他的范围太狭窄。所以你认为的坏学生是真的坏吗?不是啊。他只是不符合你认为的那一种好学生的框框、标准,但你看不到我们的框框是多么的小。包括爱因斯坦,你们要知道,爱因斯坦也是被传统教育把他排斥的人啊,爱因斯坦,是被传统教育排斥的人。
讲这些是让大家了解,只要你有自我,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心,有名利心,只要我们有我慢,有自私的心,有我是、我能、我很厉害这一种“自我”的心,你从这里出发去界定的,你所认为的好、坏、善、恶,跟实相上往往都会有很大的落差,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常常活在被自己欺骗的世界里面,自己不知道。然后这样的一种错误的论断,就会造成很多的冲突,很多的苦海。
就比如说中国的历代很多国王、国君,如果这个国君是昏庸的,遇到昏庸的国君,那些忠臣良相会怎么样?一个一个都死得很惨,因为昏庸的国君,他喜欢听的是那些美美的话,那些麻醉的、让他麻酥酥的话。你要讲真话,为国为民,你为社稷在考量的那些真心话,他不喜欢听。所以你看忠臣良相,没办法在昏庸的国君面前有好下场。在那个昏庸的国君面前,他认为这些忠臣、良相这是大坏蛋:你敢这样忤逆我,你是叛贼,所以很多就是抓去杀掉。你认为的坏人是真的坏吗?
我们很多的情况,当我们在起嗔心的时候,我们就像在扮演昏庸的国君。当我们在起嗔心的时候,我们都听不进逆耳忠言。那些真正为我们好的人,我们听不进也不喜欢,所以你会认为他是坏人,或是讨厌,或是不喜欢这样的人,甚至起嗔。但要去看到,这都是我们心灵的自我封闭,我们不愿意成长,我们用自我在论断,自我他一直要设法麻醉自己,要逃避。所以他不愿意听真话,那你看你界定的坏是真的坏吗?
如果面对那些昏庸的国君、国王、皇上,你说:你是怎么样的英明,你是怎么样的好,反正都是讲一些巴结讨好的话。他会觉得:嗯,你是最贴心的,哎呀,你是对我最忠诚、最忠心的。好了,为什么国家会灭亡、朝代会灭亡?就是这样啊。好人你把他判为是坏人,真正居心不良的人,要在腐蚀你的人,腐化你生命的人,你却认为他是你的知音,你认为他是好人,他反而是得宠。所以历史上一样有发生过很多那些奸臣得宠啊,然后把朝政搞得这样乌烟瘴气。
所以大家要了解,我们要会看戏,然后要会反观我们自己。真的,一般人你所做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如果是从自我的立场、自私、自利的立场出发去界定,很多都是错的你不知道。你一直在自我催眠、自我欺骗你也不知道。所以为什么佛陀一直叮咛,空海也跟大家讲过、提醒过好几次:“切莫信汝意”,你很多那种斩钉截铁的论断、好坏二元对立的论断,很多是错的,跟实相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为什么说要保留,要超越那些二元对立的观念?为什么老子希望大家要超越好坏、美丑的那些观念?这个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落入那个自我欺骗、自我麻醉或是用自我去审判,然后你结了很多恶因、种了很多恶缘而自已不知道。
要知道所谓的“苦海”,那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原因就在刚才所讲的,就是那个自我对于是非、好坏、善恶、对错的分辨跟实相有很大的落差,跟实相不相符,然后你在播种恶因、结恶缘、创造苦海都不知道。解脱道就是要协助大家,放下那些自我的论断,让我们的心灵不断地成长、成长、成长上来。当你逐渐地成长上来,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是怎么样的活在颠倒梦想,自己过去是怎么样的离谱。
那并不是说,有智慧的人,那些高等心灵品质的人,他们就活在没有是非好坏、没有因果的世界,绝对不是这样。你心灵品质层次越高之后,你越有智慧,你越能够正确清楚的分辨,你分辨出来的跟实相会越接近。当你不断地净化、净化到、来到无我无私、佛陀所讲的“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那个就是,阿罗汉就是代表我慢断尽,没有自私自利,展现出来就是无我无私的人。如果你真的能够呈现这一种高等的心灵品质,无我无私。那因为没有自我的立场,所以这时候你才会来到真的很客观,很如实地看。这时候,你看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那跟实相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说,这个人来到你面前,他有没有在耍心机,你很清楚;这个人来到你面前,他讲的话,是不是由衷,是不是真诚,是不是真心,你都很清楚。你的判断跟当事人的心态呈现出来的会是相同的。如果这…
《要消除二元对立,那么是否还有善恶之分?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如何分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