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时间:公元一九八○年十二月二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大众(学生黄素惠记)

  一.生命的起源  二.生命的转递

  三.生命的维系  四.生命的解脱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度相聚在国父纪念馆;感谢佛陀的慈悲,让大家再次结此法缘。

  从今天起,这三天中我所要讲的题目,第一天是:

  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明天,我要讲的是:

  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后天,我要讲的是:

  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我们今天就先讲: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一般人在生活中最关心的是现在;至于过去,由于对它茫然不知,因此很少去想到“过去究竟怎样”,而加以追溯;至于渺不可知的未来,也同样地很少想到。大家都只知道“现在”最要紧。

  清朝咸丰年间,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首相,名叫陆奥中光,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得了不治之症;这个女孩子在临终之际,向她那身为首相的父亲提出一个问题,她说:

  “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但是,就这样死去,我实在不甘心。尤其是,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知道,我更不甘愿这样死去。”

  “你有甚么问题?尽管提出来好了。”父亲陆奥中光说。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问道:

  “爸爸!我究竟是从那儿来的呢?现在我即将死亡,死后我又到那儿去呢?”

  这位一向雄才大略、智足多谋的首相,经十二岁的小女儿这么一问,一时竟瞠目结舌,无法回答这个有关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生命绝对不是忽然产生的。那么,我们的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将来又要往何处去呢?

  生命的过去,就是每个人的历史。

  我们在求学的期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学历史;由于有一部“中华民族史”,我们才知道自己原来是“龙的传人”。

  如果我们能知道自己生命的历史,我们就能知道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光是生命的过去,更大的价值是生命的未来,因为未来就是每个人的希望。

  我们在播种之时,必然希望有所收获;太阳下山了,我们希望它明朝依旧爬上来。人,因为知道有未来的幸福可期,所以,现在无论怎样艰苦、怎样困难,对于现在他都能够甘之如饴。

  有人说:“现在最要紧,现在这样很好。”也有人说:“过去比现在更美好。”其实我们应该这么说:“未来比过去,比现在更辉煌。”总之,我们不仅要认识现在,对于生命的过去和未来,都必须追溯和探讨。

  有一些人,为了追溯自己的过去,于是扶乩、关亡、跳童来问过去的因果,只是为了要了解自己。

  更有一些人,为了探讨自己的未来,于是去求神、问卜、算命、看相,以求预知那渺不可知的未来。

  今天,我要和诸位谈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说是“生命学”。这“生命学”也可以说是“不死之学”,它告诉你如何去求得一个“永恒的生命”。我分四点来向各位说明。

  一.生命的起源 

  每个人都有生命,但这个生命从那儿来的呢?

  于是,历史学家就说:“生命是从父母那儿来的。”

  但是,父母又从那儿来呢?

  历史学家又说:“父母当然是从祖父母那儿生养而来的。”

  那么,曾祖父母又从那儿来呢?

  这样追溯下去,于是,历史学家就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但是,猿猴又从那儿来呢?难道像传说中所说孙悟空是由石头里蹦出来的吗?如果我们追溯至此,人类历史学家也答不出来了。

  如果我们问生物学家,他会告诉你“人是从爬虫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你再追问爬虫类的来源,他会说是由微生物进化而来的。

  那么,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是细菌变来的。

  细菌又是怎么来的?他会说是由细胞结合而成的。

  那么细胞又是怎么来的呢?生物学家至此只得亮起了红灯。

  至此物理学家就说了:“人是从物质进化而来的。”从某些固定的物质,譬如海水,或是从原子、分子进化来的,甚至从核子、中子而来。那么原子、分子、核子、中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哲学家有这样的说法:“生命是从生机化合物质来的,生机化合物质能产生感觉,由感觉而能吸收知识,而后才有思想。”这和我国古人所说由“气”而来之说大同小异,亦即如易经所说,由“生生不息之流”而来。但是,这“气”、“生生不息之流”又从何而来呢?

  宗教家对生命的来源有甚么说法呢?

  印度教说,人的生命是从梵天那儿来的──上等的婆罗门是从他的口里生出来的,次等的刹帝利则由其鼻子生出,等而下之的吠舍来自其肚脐,至于最下等的首陀罗,则来自梵天的脚下生的。但是,请问梵天是从那里来的?

  我国的道教说,生命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那么阴阳两仪从何处而来?

  基督教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那么请问上帝是谁创造的呢?

  关于生命的起源,从以上任何宗教和学说追究起来,都很难有个圆满的结论。

  那么,我们看看佛教对生命的起源有甚么说法。

  佛教说:生命是由因缘而来的!

  所谓因缘,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生命不是突然有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因缘说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不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是直线式,因缘说是圆的。

  常有人喜欢问一个问题:“先有鸡或先有蛋?”你若说先有鸡吧!但是没有蛋,用甚么孵成鸡呢?你若说先有蛋,但是没有鸡,怎么生得出蛋呢?你先存一个“先─后”这种直线式的思想方式去想天下事物,是很难有结果的。

  因缘说是圆的,譬如时钟,从○点开始走到十二点,走回原来的地方,在钟面上你很难看出它究竟是甚么时候开始走,什么时候结束,这种环形的时空观、人生观,这叫做“无始无终”。我们的生命,在过去是“无始”,在未来则是“无终”,因此我们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是不死的。

  因缘的主要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衣靠存在,而没有能独自存在的东西。譬如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吃饭、穿衣、居家、坐车,都有赖于农人、工人、商人们的努力,才能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我们的生存,要茶、要水、要住所、要别人的关心,那个人离得了别人,离得了“因缘”二字?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到因缘的道理,他也就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大智能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悟道,他悟到甚么呢?那就是──因缘、缘起。

  生命本来就没有甚么起源,生命只是随着因缘而有所变化,随我们的业力而相续不断。下面,我们接着就要讲“生命的转递”。

  二.生命的转递 

  人的一期生命不过数十寒暑,当一期生命结束后,又往何处去转生呢?有人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好像油尽灯枯一般;其实灯虽熄了,但电源还在,只要换上一个灯泡,电源一闭,灯仍会亮,所以我们认为人的生命结束后,或升天、或做人,或在其它五趣六道中流转;总之,这个形体消灭了,又有另一个形体复活。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根地烧完了,但火始终不断。我们的生命之火也是这样相续不断。

  人死后转生他道,或为张三、或为李四,形体虽有不同,但其生命却和过去相续不断。

  譬如一颗种子,放着不播种,它仍只是一颗种子;但是,只要将它放在条件充足的环境中──有土壤、阳光、水份和肥料,它仍会萌芽成长。

  有人认为:“人死了以后,来生应该还是个人。”不错,人死后是有做人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有人认为:“人死后必定是鬼”这是最大的谬误,因为人死后不一定做鬼,你看至亲如父母,死后却有一些儿女畏惧父母的尸体,以为父母死后就是鬼了,甚至诵经超度,也以为父母在地狱或鬼道中需要拔济,世上儿女最大的不孝,莫过于此了,为甚么要以为死去的亲人一定是做鬼去了呢?做鬼有做鬼的恶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还可以做个更好的人,甚至还可以成为圣贤,成为诸佛菩萨。

  我常喜欢拿“换衣服”来比喻人的死亡;一件衣服破旧了,就换一件新的;这个躯壳老朽了,当然要换一个新的身体。我也常以“搬家”来比喻生命的转递,这个房舍破旧了,就搬到新房子去住。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如果你有钱,你可以换一件更美丽的衣裳,或是你可以搬到更豪华的高楼大厦去住。这“资本”就好比是人的“功德”;如果你没有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积那么多的“功德”,就好比你把原来的衣服当了、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那么你只好换一件更褴褛的衣服穿、更简陋的房子住了。

  人死后,生命的转递是怎样的情况呢?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提到,人的生命转递,有如乌龟脱壳一般。乌龟脱壳是非常疼痛的,人的生命即将由此体转到彼体也是如此。人将断气时的种种可怖,所谓“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从省菴大师的话中,可知生命转递情况的一斑。

  当生命初出生时,也是一种痛苦。婴儿呱呱坠地的一刹那,受到世间寒风的侵袭,其痛苦有如千刀万箭刺身一般。婴儿来到世上的第一句话,不就是“苦哇──”的哭声吗?

  不过,也有人生命转递时不会有痛苦的情形,例如往生佛国净土,莲花化身,当然就不会痛苦了。另外一种如突然死亡──好比车祸,刹那之际“轰”地一声,他已粉身碎骨──但他并未察觉自己已经死亡。“读者文摘”杂志上曾记载过一篇文…

《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菩萨的宗教体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