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星雲大師講演集》-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時間:公元一九八○年十二月二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大衆(學生黃素惠記)

  一.生命的起源  二.生命的轉遞

  叁.生命的維系  四.生命的解脫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感謝佛陀的接引,讓我們再度相聚在國父紀念館;感謝佛陀的慈悲,讓大家再次結此法緣。

  從今天起,這叁天中我所要講的題目,第一天是: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明天,我要講的是:

  從心的動態到心的靜態

  後天,我要講的是:

  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

  我們今天就先講: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一般人在生活中最關心的是現在;至于過去,由于對它茫然不知,因此很少去想到“過去究竟怎樣”,而加以追溯;至于渺不可知的未來,也同樣地很少想到。大家都只知道“現在”最要緊。

  清朝鹹豐年間,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首相,名叫陸奧中光,他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得了不治之症;這個女孩子在臨終之際,向她那身爲首相的父親提出一個問題,她說:

  “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但是,就這樣死去,我實在不甘心。尤其是,有一個問題我始終不知道,我更不甘願這樣死去。”

  “你有甚麼問題?盡管提出來好了。”父親陸奧中光說。

  于是,這個小女孩就問道:

  “爸爸!我究竟是從那兒來的呢?現在我即將死亡,死後我又到那兒去呢?”

  這位一向雄才大略、智足多謀的首相,經十二歲的小女兒這麼一問,一時竟瞠目結舌,無法回答這個有關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生命絕對不是忽然産生的。那麼,我們的生命究竟從何處來?將來又要往何處去呢?

  生命的過去,就是每個人的曆史。

  我們在求學的期間,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每個階段都學曆史;由于有一部“中華民族史”,我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是“龍的傳人”。

  如果我們能知道自己生命的曆史,我們就能知道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不光是生命的過去,更大的價值是生命的未來,因爲未來就是每個人的希望。

  我們在播種之時,必然希望有所收獲;太陽下山了,我們希望它明朝依舊爬上來。人,因爲知道有未來的幸福可期,所以,現在無論怎樣艱苦、怎樣困難,對于現在他都能夠甘之如饴。

  有人說:“現在最要緊,現在這樣很好。”也有人說:“過去比現在更美好。”其實我們應該這麼說:“未來比過去,比現在更輝煌。”總之,我們不僅要認識現在,對于生命的過去和未來,都必須追溯和探討。

  有一些人,爲了追溯自己的過去,于是扶乩、關亡、跳童來問過去的因果,只是爲了要了解自己。

  更有一些人,爲了探討自己的未來,于是去求神、問蔔、算命、看相,以求預知那渺不可知的未來。

  今天,我要和諸位談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可以說是“生命學”。這“生命學”也可以說是“不死之學”,它告訴你如何去求得一個“永恒的生命”。我分四點來向各位說明。

  一.生命的起源 

  每個人都有生命,但這個生命從那兒來的呢?

  于是,曆史學家就說:“生命是從父母那兒來的。”

  但是,父母又從那兒來呢?

  曆史學家又說:“父母當然是從祖父母那兒生養而來的。”

  那麼,曾祖父母又從那兒來呢?

  這樣追溯下去,于是,曆史學家就說:“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

  但是,猿猴又從那兒來呢?難道像傳說中所說孫悟空是由石頭裏蹦出來的嗎?如果我們追溯至此,人類曆史學家也答不出來了。

  如果我們問生物學家,他會告訴你“人是從爬蟲類動物進化而來的。”你再追問爬蟲類的來源,他會說是由微生物進化而來的。

  那麼,微生物是怎麼來的呢?是細菌變來的。

  細菌又是怎麼來的?他會說是由細胞結合而成的。

  那麼細胞又是怎麼來的呢?生物學家至此只得亮起了紅燈。

  至此物理學家就說了:“人是從物質進化而來的。”從某些固定的物質,譬如海水,或是從原子、分子進化來的,甚至從核子、中子而來。那麼原子、分子、核子、中子又是怎麼來的呢?

  哲學家有這樣的說法:“生命是從生機化合物質來的,生機化合物質能産生感覺,由感覺而能吸收知識,而後才有思想。”這和我國古人所說由“氣”而來之說大同小異,亦即如易經所說,由“生生不息之流”而來。但是,這“氣”、“生生不息之流”又從何而來呢?

  宗教家對生命的來源有甚麼說法呢?

  印度教說,人的生命是從梵天那兒來的──上等的婆羅門是從他的口裏生出來的,次等的刹帝利則由其鼻子生出,等而下之的吠舍來自其肚臍,至于最下等的首陀羅,則來自梵天的腳下生的。但是,請問梵天是從那裏來的?

  我國的道教說,生命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那麼陰陽兩儀從何處而來?

  基督教說,生命是上帝創造的,那麼請問上帝是誰創造的呢?

  關于生命的起源,從以上任何宗教和學說追究起來,都很難有個圓滿的結論。

  那麼,我們看看佛教對生命的起源有甚麼說法。

  佛教說:生命是由因緣而來的!

  所謂因緣,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緣──就是生命賴以存續的條件。生命不是突然有的,也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由許多許多條件相互依存而産生的。

  因緣說和一般的生命起源說不同。一般的生命起源說是直線式,因緣說是圓的。

  常有人喜歡問一個問題:“先有雞或先有蛋?”你若說先有雞吧!但是沒有蛋,用甚麼孵成雞呢?你若說先有蛋,但是沒有雞,怎麼生得出蛋呢?你先存一個“先─後”這種直線式的思想方式去想天下事物,是很難有結果的。

  因緣說是圓的,譬如時鍾,從○點開始走到十二點,走回原來的地方,在鍾面上你很難看出它究竟是甚麼時候開始走,什麼時候結束,這種環形的時空觀、人生觀,這叫做“無始無終”。我們的生命,在過去是“無始”,在未來則是“無終”,因此我們的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換句話說,我們的生命是不死的。

  因緣的主要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衣靠存在,而沒有能獨自存在的東西。譬如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吃飯、穿衣、居家、坐車,都有賴于農人、工人、商人們的努力,才能解決我們的生活問題。我們的生存,要茶、要水、要住所、要別人的關心,那個人離得了別人,離得了“因緣”二字?如果一個人不能領悟到因緣的道理,他也就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谛。

  大智能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他悟到甚麼呢?那就是──因緣、緣起。

  生命本來就沒有甚麼起源,生命只是隨著因緣而有所變化,隨我們的業力而相續不斷。下面,我們接著就要講“生命的轉遞”。

  二.生命的轉遞 

  人的一期生命不過數十寒暑,當一期生命結束後,又往何處去轉生呢?有人以爲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好像油盡燈枯一般;其實燈雖熄了,但電源還在,只要換上一個燈泡,電源一閉,燈仍會亮,所以我們認爲人的生命結束後,或升天、或做人,或在其它五趣六道中流轉;總之,這個形體消滅了,又有另一個形體複活。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根地燒完了,但火始終不斷。我們的生命之火也是這樣相續不斷。

  人死後轉生他道,或爲張叁、或爲李四,形體雖有不同,但其生命卻和過去相續不斷。

  譬如一顆種子,放著不播種,它仍只是一顆種子;但是,只要將它放在條件充足的環境中──有土壤、陽光、水份和肥料,它仍會萌芽成長。

  有人認爲:“人死了以後,來生應該還是個人。”不錯,人死後是有做人的可能,但不是絕對的。有人認爲:“人死後必定是鬼”這是最大的謬誤,因爲人死後不一定做鬼,你看至親如父母,死後卻有一些兒女畏懼父母的屍體,以爲父母死後就是鬼了,甚至誦經超度,也以爲父母在地獄或鬼道中需要拔濟,世上兒女最大的不孝,莫過于此了,爲甚麼要以爲死去的親人一定是做鬼去了呢?做鬼有做鬼的惡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還可以做個更好的人,甚至還可以成爲聖賢,成爲諸佛菩薩。

  我常喜歡拿“換衣服”來比喻人的死亡;一件衣服破舊了,就換一件新的;這個軀殼老朽了,當然要換一個新的身體。我也常以“搬家”來比喻生命的轉遞,這個房舍破舊了,就搬到新房子去住。問題是,你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如果你有錢,你可以換一件更美麗的衣裳,或是你可以搬到更豪華的高樓大廈去住。這“資本”就好比是人的“功德”;如果你沒有資本,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積那麼多的“功德”,就好比你把原來的衣服當了、把原來的房子賣了,那麼你只好換一件更褴褛的衣服穿、更簡陋的房子住了。

  人死後,生命的轉遞是怎樣的情況呢?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提到,人的生命轉遞,有如烏龜脫殼一般。烏龜脫殼是非常疼痛的,人的生命即將由此體轉到彼體也是如此。人將斷氣時的種種可怖,所謂“風火交煎,神識于中潰亂;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幹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謝,其去體也倍難。”從省菴大師的話中,可知生命轉遞情況的一斑。

  當生命初出生時,也是一種痛苦。嬰兒呱呱墜地的一刹那,受到世間寒風的侵襲,其痛苦有如千刀萬箭刺身一般。嬰兒來到世上的第一句話,不就是“苦哇──”的哭聲嗎?

  不過,也有人生命轉遞時不會有痛苦的情形,例如往生佛國淨土,蓮花化身,當然就不會痛苦了。另外一種如突然死亡──好比車禍,刹那之際“轟”地一聲,他已粉身碎骨──但他並未察覺自己已經死亡。“讀者文摘”雜志上曾記載過一篇文…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菩薩的宗教體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