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P2

  ..續本文上一頁字,有些研究靈魂的專家們指出,人在遭到車禍意外死亡時,其本人並不自知,他看到了破碎的屍體和相撞的車子,但他並不以爲那個屍體就是他本人。這時來了許多搶救及看熱鬧的人群,這個“死人”他在一旁也熱心地插上一腳,告訴他周圍的人說:“我知道這樁車禍的發生情形……”,但是沒有人見到和知道他的存在──所謂“陰陽相隔”,他看到沒有理他,十分氣惱別人的無禮,但是他喊得再大聲也沒有聽到。所以神識或性靈的活動,就是離開了形體,也仍然可以活動。

  當然,也有人知道自己死後將往生何處,例如在佛教裏修證聖果的人,就可以預知未來,西藏喇嘛活佛,佛臨死前便知道自己來生將生于何處,“呼圖克圖”的尊號就是轉世的意思。

  人要轉生,最快的只在一念之間,如彌陀經形容一個念佛淨人,往生時就是“于一念頃,即生彼國”,次之要一個星期,再慢要十五天,最慢的要七七四十九天。

  彌蘭王曾問那先比丘,轉生要多少時間?

  那先比丘反問道:“譬如一人欲生印度迦濕彌羅國,一人欲生梵天,請問誰快誰慢?”

  彌蘭王回答說:“當然生迦濕彌羅國快,生到梵天比較慢了。”

  那先比丘解釋道:“大王!你說錯了,生在天上,或生在人間,其快慢都是一樣。譬如兩鳥棲枝,高低不同,但影子誰先著地,兩鳥是一樣的。往生他處,或七日,或七七日,或一念之間,就是這個道理。”

  轉生天上,轉生人間,或是轉生地獄餓鬼畜生,各種情況不一,例如該墜入八熱地獄的亡者,最初必覺奇寒無比,感受到冰凍霜雪之苦,渴望到有溫暖的地方,于是就會墜入了八熱地獄。反之,如果他是該墜入八寒地獄,最初必覺渾身如火炎炙烤,渴望清涼,于是即墜入八寒地獄。

  假如他將轉生人間,業感應生爲男子,當父母在相愛之時,他將對母親産喜愛,而對父親生出嫉妒之心,那麼出生時就成爲男嬰;反之,假如他將轉生爲女子,在父母相愛時,他將對父親産生喜愛,想取母親的地位而代之,那他出生時就會成爲女嬰。

  講到這裏,想到迷中生命轉遞的經過,可說是極可恥、可悲的事。所以,佛教希望人人都能了生脫死,因爲“生死”實在是痛苦之事。人在五趣、六道中輪回轉遞,並不見得一定是再做人。人能再轉得人身的機會,《法華經》中舉喻說,好像一只瞎眼的烏龜,漂流在茫茫大海中,這時大海中只有一塊木板,這只烏龜想找到這塊木板寄生,而又要能穿過那塊木板的小孔,登上木板就是那般困難。因此經上說:“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

  吾人如果能夠明白生死轉遞不過如換房舍般的這個道理,自然在立身處事上能有所遵循的法則;因爲,當吾人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或者因油盡燈滅而死也好、或因意外事故而死也好,或因爲身體機能發生故障以致于生命不能持續下去也好,都無關大礙。因爲,不管身體如何變遷,其生命之火是永遠不熄的,其生命之流也是永遠不斷的。

  人的“生”與“死”的關系,就如同“冰”和“水”般互相轉遞,水可以凝結成冰,冰也可以溶化成水;死了以後可以再生,生了之後還是會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們在生死輪轉之中,其實我們的生命永遠不死。耶稣教說:信上帝者得永生。其實不信上帝,人的生命本來都是永生的。

  所以人生在世,既然知道生命是永恒的,那就應該修心養性。立功立德,因爲,我們可以以今生累積的功德,讓自己在來生中換得一個更美好的報身。生命轉遞的主要依據,就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力及功德。現在,我們繼續談到“生命的維系”。

  

  

  叁.生命的維系 

  我們的生命能從過去延續到未來,這期間,究竟有甚麼東西像一根線般地將它維系住呢?我們千萬不要想“我過去也不知道,管他!”曾有個人,偷吃了別人一個椰子,主人將他告到警察局裏去,說道:“這個人偷吃了我的椰子。”警察就問他:“你爲甚麼要偷他的椰子吃呢?”這個人回答得很妙,他說:“我沒有偷他的椰子。他的椰子是種在泥土裏的那顆,我吃的是長在樹上的那一顆。我吃的椰子和他的椰子有甚麼關系?”

  各位!你們可以想想看,樹上的椰子雖然不是土裏的椰子,但是,樹上的椰子是從土裏的椰子來的,如果沒有土裏的椰子,又怎麼能有樹上的椰子呢?所以,你不能說它們彼此之間沒有關系。我們的生命亦然,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你不能說它們彼此之間沒有關系。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木柴雖然一根一根地燒完了,但是生命之火卻永不熄滅。那麼究竟是甚麼東西,猶如那木柴一樣,把我們的生命都維系起來了呢?我們分幾點來說明:

  (一)識

  第一是心識的力量。心識是生命的主體,是生命的根源。一般人喜歡談心理、談超意識、談超靈覺、談第六感,或者“心有靈犀一點通”、“神通”、“靈感”之類的,一般心理學只講到“心”,我們現在要講的,是比“心”還要更深入的“識”。

  佛法將“眼耳鼻舌身”說爲前五識,“心”解釋爲“第六識”,“意”是“第七識”,“識”才是真正生命所依的第八識。我們的第六識“心”領導著“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去從事種種活動,這前五識造下了種種業後,將由“第七識”傳送給“第八識”,第八識叫“阿賴耶識”,又叫“藏識”,它將人所造的善業惡業全都貯藏了起來。這第八識是生命中的主人,八識規矩頌說:“去後來先做主翁”,人死時,眼耳鼻舌身皆不發生作用,但“識”要最後才會離去。人入胎時,眼耳鼻舌身均已長成,但要等到“識”發生作用,才能了解世間。

  “識”是我們生命的主體,它是永不毀壞也永不遺失的,是一只無形的儲藏庫、保險箱。各位!在你的儲藏庫、保險箱中,你打算儲藏些甚麼樣的東西呢?等于你種的一塊田,你要在田中播下甚麼種子呢?

  (二)中陰身

  維系著我們生命的第二種東西,叫做“中陰身”,又叫“中有身”。

  人生自百年以後,舊房子似的身體已毀,新房子似的軀體尚未遷入,中間這段過渡時期的生命的主體便是中陰身,或叫中有身。中陰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相連之軀,它介乎生死之間,所以叫“中有”,它是一個約一尺大小的形體,你可以說它是一團氣或一片影子,大約就是這類東西。中陰身以識爲依,以香爲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它的歸宿,亦即經雲“善尋當生之處”。其歸宿是否容易找到,還視其根器而定,如《涅槃經》說:

  上根者轉生,只在一念之間。

  中根者轉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轉生,則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間習俗中,有爲鬼做“超渡”、“頭七”、“二七”、“七七”等儀式,就是這個道理。

  中陰身見男女交合,對未來的母親生起強烈的愛念,出生後即爲男孩;對父親生起需求的愛意,出生後即爲女孩。生男生女,中陰身的入胎出胎,就因此而形成。如果墮入地獄,中有自身先感受風寒霜雪的逼迫,見到熱地獄的火焰,生起暖想愛觸,以身投去,即會墮入八熱地獄;若是爲熱浪盛火所逼害,見到寒氣,欲想獲得清涼,以身投入,即會墮入八寒地獄。

  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合的報身;人,不知前生的所作所行諸事,就是因爲隔了身體,所謂“隔陰之迷”。中陰身,可以說分開了前生與今世,但也連系了今世與前生。

  (叁)業

  維系生命的第叁個力量,就是業力。業力,有“潤生”及“發芽”兩種力量。譬如我們所播之種子,還要予以澆水、施肥才能生長,而這“業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業力,生命才能繼續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體所做的、口中說出的、心裏所想的,都會成爲業。身、口、意叁業有善有惡、有好有壞,盡管業報各有不同,但有業就有報是不會訛錯的。

  人生于世,當然都會有善惡諸業,但人死轉生,究竟先受何種業報?

  有時是先從所造之最重業先受報應;有時隨憶念受報;有時則先從習氣受報,即我們平常的習慣。比方,本來我造了一個重業,該墮地獄;但是,我平常念“阿彌陀佛”念慣了,隨時隨地都念“阿彌陀佛”;你罵我,我說“阿彌陀佛”;你打我,我還是“阿彌陀佛”。念習慣了,甚至臨死那一刹那,口中還是念“阿彌陀佛”,就由于這種念佛的習慣,使得我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憶念和習慣對于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說甚麼善惡報應,根本沒標准;好人反而遭遇不幸,倒是壞人往往一帆風順。”但是,各位!看人不要光憑一時,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報應中,有現世報、有來生報、有多生報;就如我們種的花草樹木一樣,有的是今年生、有的是來年生、有的則要叁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開花結果。

  有這麼一首偈,描寫業力: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教另外還有一首“叁世因果偈”,將人的前生、今生、來生的因果,作了一番闡釋: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業,維系了我們的叁世因果,維系了我們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生命。

  (四)十二因緣

  維系我們生命的主要力量,除了“識”、“中陰身”及“業”之外,就是“十二因緣”了。

  十二因緣,就是生命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所輪轉的十二個程序。什麼是十二因緣呢?

  無明──因爲緣生萬法才生,緣滅萬法亦滅,一切法無常無我,人們不知如是法的真實相,是爲無明。無明是人與生俱來,沒有別的法爲無明之緣,所以又稱做無始無明。無明是總覆一切緣生法的實相,亦即是愚癡之謂。

  行──欲界是善不善的行業,色界無色界的禅定業系爲行,行是能造作,能牽引叁界的身口意叁業的力量爲行。性質雖通“有”,但現在造作潛果未熟之業曰有,現果已熟遠推前業曰行,這是行與有…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的宗教體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